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发行网点
建国后直到1955年,本区图书均由新华书店经营,一县一店,没有其他销售网点。1956年为扩大农村发行网,新华书店在供销社开展卖书业务。当年全区90%以上的农村基层供销社设有图书专柜,其中有10%的供销社成立了图书、文具门市部。滁县乌衣供销社的图书发行员马善华(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年底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1957年后,农村发行网点增加很快,滁县的乌衣、沙河,凤阳的总铺、武店,定远的藕塘、池河、张桥,全椒的古河、二郎口,天长的铜城、汊涧、仁和,嘉山的潘村,来安的半塔,水口等集镇都陆续建立了新华书店门市部。1958年底,全区新华书店自身销售网点由7个增加到28个。民办书店迅速兴起,定远县办起40个民办书店,天长县70%的人民公社办起书店,其它各县情况大体相同。新华书店自身发行网点增加和民办书店的兴起,使供销社的售书业务先后停止。1959年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农村人民公社书店陆续撤销。1964年,各地供销社恢复销售图书业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缓解“买书难”矛盾,新华书店在全区范围内有计划地扶持集体、个体书店,给予业务上辅导,书源上优惠,很快发展了一批农村图书发行专业户。至1992年,全区新华书店自身销售点达60个,社会发行力量售书网点248处,其中有集体书店9个,个体书店26个。
二、发行量
建国初期,图书发行数量和品种都很少。1951年秋,课本开始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发行,发行量猛增。当年全区新华书店共出售图书117万册价值16.9万元,其中课本为6.3万元,占全部销售金额的37%。同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在全区各新华书店隆重发行。1952年,全区书店销售图书161万册,比1951年增长17%,销售金额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9%。1952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本区发行,第三卷、第四卷分别在1953年和1960年发行。1957年,全区图书发行量达269.1万册,销售金额43.6万元,其中地区店47.4万册、8.6万元。1959年以后,因受经济困难影响,发行量连续滑坡。“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书店主要发行《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发行图书品种显著减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行情况复见好转。1978年,全区书店销售图书861万册(地区书店为117.5万册),销售金额1912万元(地区店为35.2万元)。1987年,滁县地区书店增设音像书店,全区销售金额达到1089万元(地区店223.6万元),人均售书14881.70元。1992年,全区新华书店图书销售量达到1926.5万册,金额达2535.9万元,其中地区店为371.1万册、514.8万元。
三、发行队伍
全区新华书店1951年有职工37人,1957年末增加到75人。当时招收的职工,都要先到农村搞几年发行工作,同时接受新华书店的光荣传统教育。1979年,滁县地区书店在天长县铜城举办农村发行员培训班。1980、1982、1983年在全区开展岗位业务技能练兵活动。安徽大学设立图书发行专业后,又先后选送一批图书发行员入高校进修。到1992年,有15人在安徽大学大专专业证书班(图书发行)毕业,6人在安徽财贸学院会计专业大专班毕业,13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毕业文凭。全区新华书店系统取得中等专业职称资格的有19人,取得助师及经济员、会计员资格的有37人。全区从事图书发行人员278人,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全体职工总数的60%以上,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档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