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7年(1938年)冬,中共安徽省工委和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一起进驻全椒县大马厂、复兴集、周家岗等地宣传抗日,组织起少量的群众武装,称作“小游击队”,成立初,武器破烂,有的队员还使用大刀、木棍,特别是给养尤为缺乏。“小游击队”分三个班,任务就是扩军和宣传抗日。同年底,“小游击队”改编为区队,诞生了民兵组织。
民国28年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进驻滁县章广、杨家,在章广、常山岭一带组织武装自卫军(民兵性质)。同年,新四军进入津浦路东后,来安县半塔地区也开始建立民兵组织。5月,嘉山县自来桥建立起民兵组织。定远县永宁、界牌、大桥、朱湾等乡先后也建立了民兵组织。民国29年,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区、乡相继成立自卫队,全县建立15个民兵中队,有1985人,长短枪229支、大刀长矛660把(支)。来安县半塔地区各乡均建立了民兵组织,区有基干队,约110余人,乡有模范队,约30余人,保(村)有自卫队,有8~9个人。全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共建13个乡民兵中队,700多人。天长县在当年4月,路东联防办事处颁布《自卫军组织大纲》登记民兵,成立人民自卫军(后称民兵)。凤阳县普遍成立青年队(即民兵)。嘉山县民兵组织人数达800余人。民兵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捉拿汉奸敌特,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蓬勃发展。至民国34年底,全区各县区乡基本上均成立了民兵组织,人数发展到3.31万余人。
民国35年,新四军主力北撤,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民兵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或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民国37年,各地民兵组织相继恢复,并重新公开活动,民兵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有民兵4000余人。
1949年1月,滁县地区全境解放,各县、区相继成立人武部,乡重建民兵中队。同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保卫地方秩序建立国家动员基础,并准备在适当时候实行义务兵役制”。确立了民兵组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体制中重要武装力量之一。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精神,全区各地对民兵组织进行初步整顿,统一组织名称,建立乡民兵中队,并初步克服组织不纯现象。
195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加强民兵建设的指示》,军分区、人武部抽出大批干部深入民兵基层组织,在原基础上对民兵组织进行调整、精干、提高等工作,从而使民兵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
1952年12月,贯彻《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和中央军委《关于建立民兵基干团的指示》,实行普遍民兵制度,建立民兵基干团。全椒县被省确定为在滁县地区建立基干团试点单位,按规定将18~40岁出身成份好、身体健康的男性青壮年,在教育的基础上编入民兵组织,以乡为单位建立了队部,设不脱离生产的队长、指导员各1人,副队长、副指导员若干人,文书1人,以自然村为单位,8~15人编1小队,2~5个小队编为1分队,以片为单位,2~5个分队编为1个中队。小队、分队、中队各设队长1人,副队长1人,队以下干部均由民兵民主选举产生。以县为单位,在实行普通民兵制的基础上建立民兵基于团,凡年满18~25岁,政治纯洁、身体强壮、家庭劳动力充裕的男性青年,均编入民兵基干团组织。县人武部兼基干团部,区人武部兼基干团营部,乡根据基干民兵多少,编成班、排、连组织。基干团下辖6个基干营,90个基干连,人数11000多人。制定了会议、汇报、出入转队、训练、武器保管等各项制度,基干团队员除集中执行任务和集中训练由团、营部指挥外,平时教育训练,仍属分队建制,不脱离原有民兵组织。1954年1月底,各县基本上完成普遍民兵制和建立基干团任务。全地区共有民兵约10万人,其中基干民兵6万人,普通民兵4万人。
1955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发。兵役法规定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预备役。根据这一制度,对适龄青年进行了预备役登记,截止到1957年6月,全区共有80多万人履行了兵役登记。
1958年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区各地掀起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热潮。
1959年上半年,针对大办民兵师中出现的问题,对全地区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
1962年6月,毛主席发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此后,每年冬春季节都要对民兵组织进行一次普遍调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对各县民兵组织进行调整。为切实减轻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辖设,1981年,中央下发了〔1981〕11号文件,按照文件精神,对全区民兵组织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压缩了年龄,缩小了范围,减少了人数,提高了质量。民兵年龄要求为18~35岁,基干民兵,男性18~28岁,女性18~23岁,普通民兵29~35岁,机关、事业单位不建民兵组织。通过全面调整改革,全区民兵人数由原来543580人,减少到298969人,其中基干民兵由原来的271790人,减少到132560人。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