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行政管理机构
建国初,滁县地区的交通行政管理工作由滁县专员公署农建科(后改设建设科)负责。1954年4月,滁县专员公署设交通科。1956年2月,滁县、宿县两个专署合并成立蚌埠专员公署后,仍由建设科(合并前宿县专署没有交通科,由建设科分管交通,至蚌埠专署时沿用宿县专署体制)。1959年1月,建设科与驻在蚌埠的安徽省交通厅淮北公路运输管理局、蚌埠航运办事处合并,成立蚌埠专员公署交通运输局,实行行政、事业、企业合一体制。1961年3月,蚌埠专员公署撤销,重设滁县、宿县两专署,滁县专员公署设交通运输局。是年7月改称滁县专区交通运输管理局。1962年8月,国营汽车运输公司移交省交通厅,公路管理、航运管理分设后,称滁县专员公署交通局。1969年1月,滁县专署交通局与滁县公路管理段、滁县航运办事处、滁县汽车运输公司、滁县搬运管理处合并,实行政、事、企合一体制,组成滁县地区交通支队革命委员会。1971年9月改称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交通局,与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公路管理段、航运办事处、车辆监理所分开。1980年6月改称滁县地区行政公署交通局。
滁县地区行署交通局在业务上对滁州市、天长、全椒、来安、嘉山、定远、凤阳县交通局进行指导,其机构演变、隶属关系变化,均随着滁县地区行署交通局机构的变化而变化。
二、公路管理机构
建国前,滁县地区没有管理公路的专门机构。建国后,1950年2月,在定远成立公路管理站,属皖北公路局管辖,负责定远、凤阳县境内的公路管理工作。1951年4月成立皖北公路局滁县工务所,是年8月改为工务段,负责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1952年7月,成立安徽省滁县工务段,后改称安徽省交通厅公路局滁县养护段,1953年5月,改称滁县公路管理段。1956年2月,滁县和宿县两个专区合并,成立安徽省交通厅公路局蚌埠管理段。1961年3月,恢复滁县专员公署,滁县专员公署交通局内设公路管理段,是年7月,改称安徽省滁县专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公路管理段。1962年8月,省交通厅公路局和航道局合并,成立安徽省交通厅公路航道管理局滁县专区公路管理段。1969年1月,滁县公路管理段与滁县专员公署交通局、滁县航运办事处、滁县汽车运输公司、滁县搬运办事处合并,成立滁县地区交通支队革命委员会,内设公路管理小组。1971年9月,交通支队撤销,公路管理小组析出,成立滁县地区公路总站革命委员会,1979年取消“革命委员会”称谓,1991年改称滁县地区公路管理局至今。
滁县地区公路局内设科室有办公室、路政科、工养科等。下辖滁州、全椒、来安、天长、定远、嘉山、凤阳7个公路管理站,以及机修厂、工程队、汽车队、材料站。1992年底,全系统人员2476名。
三、航运管理机构
(一)滁县地区航运管理局
民国32年(1943年),安徽省国民政府第五行政专员督察公署迁驻全椒县古河镇,成立船舶管理处,管理滁河上游的船舶。民国37年(1948年),中共天(长)高(邮)县委设立船管局。管理高邮湖和天长县境内的一部分船舶。
建国后,各港口的船舶由所在地政府管理,成立水上乡政府和村,船民建立船民协会。1953年1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内河航运管理局滁县办事处成立,管辖滁县、炳辉(今天长)、来安三县的内河航运工作。(此时,全椒县属巢湖办事处管辖,嘉山、凤阳县属五河县办事处管辖)是年3月,滁县航运办事处和滁县联运分公司、滁县搬运办事处合并,成立国营安徽省滁县运输公司,内设航运管理科,对外称航运管理所,为企业、事业合一体制。1956年6月,撤销安徽省内河航运管理局,成立安徽省交通厅淮河航运管理局,在滁县设滁炳办事处,管辖滁县、全椒、来安、炳辉(天长)4县内河航运;嘉山、凤阳航运工作仍属五河办事处。1958年7月,撤销滁炳航运办事处,各县航运管理工作统属蚌埠航运办事处。1959年3月,蚌埠专员公署交通科与设在该市的省交通厅淮北公路运输管理局、蚌埠航运办事处合并,成立蚌埠专员公署交通运输局,内设航运管理处。1961年3月,蚌埠专员公署撤销,恢复滁县、宿县两专区,成立滁县专员公署交通运输局,内设航运管理处,是年7月,改称滁县专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内设航运办事处。1969年1月,滁县航运办事处与专署交通局、汽车运输公司、公路管理段、民间运输管理处合并,成立滁县地区交通支队革命委员会,内设航运小组。1971年9月,滁县地区交通支队革命委员会撤销,原航运小组改为滁县地区航运管理局革命委员会。1975年,成立滁县地区航运管理局,以地区领导为主,1978年改为省航运管理局领导为主。1980年,滁县地区航运管理局由正科级升格为副县级单位,仍以省航运管理局领导为主,机构延续至今未变。
(二)县、市航运管理站
全区现辖7县、市都设有航运管理站。天长县航运管理站成立于1949年2月,至1972年,更名为安徽省天长县航运管理站,机构名称沿用至今。全椒县航运管理站成立于1952年,1974综合治理滁河结束,三汊河船闸建成,在三汊河成立航运分站,机构名称沿用至今。临淮关航运管理站(即凤阳县航运管理站)成立于1953年,至1961年恢复滁县专署,划属滁县航运办事处止,机构名称沿用至今。明光航运管理站(即嘉山县航运管理站)成立于1956年,1961年2月属滁县交通运输管理局航运管理处,1972年以省航运管理局领导为主,机构名称沿用至今未变。来安县航运管理站成立于1959年,站址设汊河镇,1959年始称来安县航运管理站,名称沿用至今。滁州市航运管理站,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乌衣航运管理组,管理滁河航运工作。1959年,在乌衣航管组的基础上,成立滁县航运管理站。1983年12月,滁县撤县改滁州市(县级),航运站随之改称现名至今未变。下设有乌衣、吴港分站。
四、交通管理站、检查站、监理处
(一)管理站、检查站
60年代,部分县的区镇建立交通管理站,作为县交通科的派出机构。70一80年代,各县先后成立交通管理站和交通检查站,负责管理当地的运输市场,维护交通秩序,参与当地乡村公路发展,管理渡运安全,征收运输管理费和小型机动车养路费。80年代,根据国家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的规定,公路运输管理分为中央、省、地、县、区五级体制,至1992年底,定远、凤阳、嘉山、全椒4县先后建立公路运输管理所,半塔、总铺、池河建立交通检查站。同时,在各县、区主要公路沿线,增设48个交通管理站。
(二)交通监理处
滁县地区交通监理机构成立于1971年,当时为滁县地区车辆监理所革命领导小组,人员从公路管理段的路政股划出,业务接受安徽省车辆监理处指导。70年代中期,各县先后成立车辆监理站。1985年,改称滁县地区交通监理处,升格为副县级机构;各县改称交通监理所,升格为副科级机构。1987年6月,根据国务院决定,全区交通监理机构成建制地移交给公安部门。
五、铁路管理机构
民国元年(1912年),津浦铁路南段的宿州(宿县)至滁县地区境内小溪河段,由蚌埠车务第七分段管辖,石门山至浦镇段由浦口车务段第八分段管辖,民国15年后,由南向北分别改为津浦铁路车务段管辖。客运业务由津浦铁路管理局车务处营业课管理;货运业务由车务处运输课管理。民国27年2月,日军侵占津浦铁路,蚌埠至浦口段由日本华中铁道株式会社业务部管理,门乌段各站的客货业务由南京运输课管理。民国35年4月,改由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浦口区铁路管理局浦口管理处车务组管理,其中客运业务由车务处旅客课管理,货运由车务处第二课管理。1949年1月滁州解放,军委铁道部成立,津浦铁路蚌埠至浦口段由蚌埠市军管会铁路管理部管理。
建国初,门乌段各站隶属济南铁路管理局蚌埠铁路分局管辖。1953年1月,各铁路分局改为运输分局,门台子至管店站由蚌埠铁路运输分局管辖;三界至乌衣站归上海铁路管理局南京铁路运输分局管辖。1958年10月,蚌埠、南京分别设立铁路局,三界至乌衣站间划回蚌埠铁路分局,并设滁县、明光中心站。1961年,滁县、明光中心站合并成立滁县车务段。1963年4月,蚌埠铁路局改为蚌埠铁路分局,滁县车务段随之撤销,1972年底,分别设立滁县中心站和明光中心站,1978年9月,两中心站同时撤销,10月成立滁县车务段。
水蚌线刘府至炉桥段间车站隶属水家湖车务段管理。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