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历史上的滁州城及各县的城池数经变迁。建国后,各县为了开辟城区交通,旧城墙被陆续拆除,对城区的布局进行改造。
滁州市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古为滁州。滁州城地处南北交通要塞,早有城池。《兵要地志》载:“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滁州建有子城、罗城、月城三座城池”。
子城为内城,在今西大桥西,上水关东南,环围州署(今滁州中学校址内),城垣周长一里一百六十二步,上阔三步,下阔五步,高一丈五尺,周以女墙。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筑东西二门,东为行春,西为鼓角。城内建有州治、庙宇及民用建筑物。宋时又建有城隍庙等。后因战争频繁,城墙渐毁。清咸丰八年五月(公元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李昭寿由金陵(南京)入滁,同年九月降清,踞滁数载,尽毁子城。罗城为外城,环卫子城。唐以前东临广惠桥(今西大桥),南抵龚家园(今古马路),西抵小西门。城垣周长三里三百二十步,上阔四步,下阔六步,高一丈七尺。唐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始拓东北,东跨广惠桥,历龙兴寺、皇华驿,大圣塔、通济桥(今南大桥)沿,至真武观;南抵官沟洞。北宋初年,战事动乱,城墙年久失修,除西北城墙(龙兴寺至龚家园)保留外,其余全部倒塌。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知州欧阳修再次扩建州城,南跨通济桥至今南门口,东抵下水关,到了清代,城区建设有所发展,布局也较完整合理,城开六门。至此,滁州城定型。以后曾多次修葺,直到滁州解放时,罗城尚在,六门基本完好。因城门矮小,影响交通,于1954年拆除。月城共有六座,环围罗城六门外筑城墙,建角楼。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地震,加之北宋建炎以后兵火交迫,唐建月城毁尽。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知州丁士奇重建月城六座,角楼四座,窝铺十二座,垛口三千五百四十九个,后遭兵焚、地震,尽毁。
1949年1月滁城解放时,城区总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到60年代末,城区面积扩展到2.9平方公里。70年代城区自北向南扩展,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1983年滁县撤县改市后,每年以0.8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东南延伸。1987年,城区范围是:东至东营房、造纸厂,南至清流路、啤酒厂,西至滁州师专、铜矿、水库路,北至城西水库溢洪道。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5.9倍。1992年底,城区总面积已达13.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是解放初期的4倍。
今日滁州城区街道宽阔,楼群错落参差,鳞次栉比;交通方便,绿树成荫。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琅琊山在滁州城西南6—7里处。闻名全国的中国扬子电气集团公司就坐落在滁州城区内。滁州,既是文化古城,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凤阳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中都城所在地。《清书志》记载,“凤阳于明始称也,因洪武二年建中都于凤凰山之阳,故上赐名为‘凤阳’”。明初设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洪武二年始建中都城,有皇城、内城、外城,建筑宏伟,后大部毁于兵燹。只有内城墙尚存。内城城墙高15.15米,底宽6.9米,顶宽6.4米,城墙均用大方砖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午朝门尚完好外,其余均遭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中都城的保护维修极为重视,除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多次拨专款进行维修供中外游人游览。1949年凤阳县治城区面积为0.5平方公里。1992年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4.8倍。
嘉山、定远、天长、来安、全椒等县治在建国后的40多年里,城市建设事业均得到很大的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