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国家对工业管理实行了中央和地方(省、地)两级管理的体制,长期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并存、条块结合”的原则。1954年,专署设手工业管理科,负责指导手工业者的生产,次年设工业科,负责管理国营工业企业。1958年后,专区各工业主管局相继成立,对全区工业实施领导管理。仿照苏联的管理办法,对国营企业逐步实行人、财、物、供、产、销的集中统一管理;对集体所有制工业除以计划为指导外,主要采取税收、价格、利息等经济杠杆,利用经济利益去影响和控制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根据部门管理的要求,主要负责内部的生产管理。全区在工业管理上形成地、县“两大块”的管理格局,由专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78年以前企业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无论大小经济活动都要由党委集体讨论后作出。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家和职工管理的积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区从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入手,对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实行产量或利润递增包干,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工业企业指令性计划产品的范围。企业内部实行工效挂购的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1986年,进行经济改革试点,对铜矿、地区水泥厂、地区粮油食品厂试行了厂长负责制。是年底,全区有各类改革试点企业306家,其中,完善厂长负责制47家,试行股份制19家,租赁制87家,承包制152家,拍卖1家。1987年秋,中共滁县地委、行署制订了“三三制两挂钩”(即厂长任期三年、承包经营三年、技术改造三年,工资总额与上交税利挂钩、职工收入与个人劳动成果挂钩)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首先在地区无线电厂试点,随后在全区内普遍推广,次年春全区实行“三三制两挂钩”的工业企业43家。其次,企业实行招标承包,到1988年6月,已有113家工业企业采用这一办法。1989年有96家工业企业进行二轮承包衔接。1991年春,地委、行署提出“效益中心、一体两翼、首尾呼应,全力驱动”的十六字发展工业思路。把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完善和配套改革政策作为具体举措。1992年4月全区企业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试点工作在86家工业企业展开。起步于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建国后,行署对工业企业管理,除设置劳动、财政、税务、计划、工商、物资、标准计量、统计等综合性管理部门外,还设置有如下专门的工业管理部门:
行暑经济委员会1983年10月设行署经济委员会,主要负责工业生产的协调和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质量、工业企业管理等工作,同时负责能源管理和交通运输业管理。对所辖县(市)经委的工作实行指导。
1992年,经委内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综合、技术、能源等业务科室,归口管理行署机械电子局、行署工业局、行署二轻局、行署乡镇企业局,代管滁州电业局、滁州车务段、811地质队、地区烟草专卖局,并管琅琊山矿业总公司、滁州热电厂。
行署机械电子工业局1954年专区机械工业由专区城市工作委员会管理。1954至1955年专署企业公司管理。1955至1956年2月由行署工业科管理。1956年2月撤销滁县专区,原滁县专区机械工业隶属蚌埠专署工业科,1958年6月改属蚌埠专署重工业局,同年12月起隶属蚌埠专署机械工业局(1959年12月改称专署农业机械局)。1961年3月恢复滁县专署,机械工业隶属专署农业机械局(1963年7月并入专区工业局),1968年隶属于专区农业管理站,1970年7月改为专署工业机械局,1973年3月改属行署机械工业局,1976年10月又改称行署农业机械局。1983年12月行署农业机械局改为行署机械电子工业公司,1985年8月行署机械电子公司改称为行署机械电子工业局。至1992年,内设机械工业、电器工业、电子工业、技术情报、质量管理、材料供应、计划财务等业务科室,辖机械电子企业26家。
行暑工业局前身是1955年设立的专署工业科,1961年3月改为专署工业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并入专区工交办公室,1968年改并入专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工交小组,1970年7月改为专区工业机械局,1972年改为地区工业局。1983年行署工业局改为行署化轻纺工业公司,1965年行署化轻纺工业公司改为行署工业局。至1992年,内设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安全、计划财务等业务科室,辖化工、轻工、纺织、冶金、医药等企业70家和地区化学工业研究所。
行署二轻工业局1954年,行署设手工业管理科,1956年设专区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办事处,1958年6月隶属蚌埠专署轻工业局,1961午3月恢复滁县专区,设省联社滁县专区办事处。同年5月成立专署手工业管理局。1966年8月并入专区手工业管理站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11月改设专区轻工业局革命领导小组,1976年4月改为行署手工业管理局。1980年3月改称行署二轻工业局,同年11月成立行署二轻工业公司与二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3年12月改称行署手联社,1985年8月又改称为行署二轻工业局(保留手联社名义)。1992年,局辖缝纫、家具、工艺美术、塑料制品、皮革和建材等企业224家。
除上述管理部门外,尚有民政局、商业局、粮食局、交通局、电业局、乡镇企业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和中央、省有关部门等,均管理各自所属的一部分工业企业。1992年,全区的37种行业2443家企业,有主管部门10家,可分为中央、省、地区、县(市)、乡(镇)、村企业6个层次,存在着管理方面的弊端。
若干年份全区工业区企业总产值统计表
建国后若干年份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