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学校体育
清代末期,自《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学校相继设体育课,教学内容有普通操、游戏、兵式操等。民国初期,和县中、小学设体操课,以队列、徒手操、兵操等为教学内容。民国3年(1914),在和城积谷仓广场,曾举行县第一次学生体育运动会。民国9年(1920),中、小学开始配专职体育教师,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聘请李可航担任体育教师,李可航是中国体育学校毕业生。民国12年(1923)后,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小学生以队形交换,游戏为主;中学生开展田径运动。民国25年(1936),县召开第二次学生体育运动会,县长王殿之主持,1000多名小学生参加,比赛项目有田径、足球、团体操表演等。百福寺小学获团体操第一名。当时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领土,举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因此百福寺小学表演的团体操“收复东北”、横江小学表演的团体操“骑兵操”,影响较大。运动会开了三天,观众达万余人。民国26年(1937)后沦陷区学校大部停办,和县中学随国民党政府,迁至善厚集后,体育活动仍较活跃。民国32年(1943),皖东五县学生运动会在和县善厚集大郭村举行,和县中学获得31项冠军。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学校体育活动。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健康状况”的指示下达后,和县中、小学调整学生学习、生活时间,除体育课外,还安排早操、课间操和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同年11月,中、小学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年,小学推广少年广播操。
60年代,中学推行“劳卫制”及“劳卫制预备级”。和县中学、和县初级中学出现师生劳卫制满堂红。小学开展皮球、小足球、蓝球、乒乓球、体操、田径等体育活动。1963年城区小学举办乒乓球业余训练班、组织爱好乒乓球的学生进行业余训练(1985年任省乒乓球副领队兼女队教练张传仙,就是当时训练班学员之一)1964年暑假期间,省体委在当涂县城举行全省乒乓球比赛。和县代表队获中学生基层男、女团体冠军。“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改为军体课。
1978年后,县教育局注意选配体育教师。至1984年,全县12所完全中学已配专职体育教师21名。中心小学多数配有专职体育教师。并利用暑假期间举办培训班,以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县第二中学的王北岳、香泉中学的杨杏桂均被评为省优秀体育教师。同时,县教育局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提出和县中、小学体育达标准和达标率的具体要求,推动了学校体育活动。和县师范学校达标率89%,县第一、第二、香泉、沈巷等中学达标率均在65%以上。新桥中学的射击、历阳第一小学的乒乓球均被列为省传统项目。香泉中学的田径被列入巢湖地区传统项目。1981年11月,中、小学试行《体育教学常规》和《课堂常规》(草案)。各中、小学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县体委每年举行一次县办中学田径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蓝球运动会。并自198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小学萌芽杯田径运动会。历阳第一小学连续三年获萌芽杯奖。1988年历阳第二小学获萌芽杯奖。
1988年5月,县体委、教育局组织第一、第二、沈巷、香泉等4所中学开展田径传统项目对抗赛,沈巷中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业余体校
1959年,创办和县业余体校,后停办。1972年恢复,训练项目有足球、射击、武术、游泳等。1985年开始乒乓球、篮球、射击、田径4个项目分为7个班,有学员100余名,教练员9名。学员来自县城各中、小学及幼儿园。采取业余授课、训练。即:利用每日下午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乒乓球训练两个半小时,其他项目均训练两小时,节假日整天训练。1974年以来,该校乒乓球队,曾多次参加省和全国举办的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提高了队员的技术水平。1979年,参加全省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名列前茅。为此,省体委授予和县业余体校为“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的称号。1980年,该校乒乓球班,被列为省重点班之一;篮球教练员陈昌铭被评为全省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1983年,又被评为全国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同年7月,该校为省乒乓球队,代培队员13名。其中和县队员10名,集训后,参加在洛阳市举办的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乒乓球赛。1985年2月,参加全国13个省、市在上海市举办的“飞乐杯”乒乓球赛。同年8月,和县业余体校乒乓球队代表巢湖地区,参加省业余体校在铜陵市举办的乒乓球赛,不久又参加省业余体校在休宁县举办的乒乓球赛。1986年元月,在和县举行全国第一届“连环杯”乒乓球协作区比赛。同年9月,又代表巢湖地区参加省第六届运动会。同年8月,县业余体校又为省业余体校代培队员24名,其中和县队员5名,集训后,代表省参加华东地区在山东潍坊市举办的乒乓球分区赛。县体委主任汪忠翠被评为省先进县体委主任。1987年,张虎根被评为全国优秀业余体校教练员。同年2月,县业余体校乒乓球队,参加在宁波市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乒乓球“连环杯”协作区比赛。同年4月,参加省乒乓球重点班比赛。1988年2月,参加在铜陵市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少年儿童乒乓球“连环杯”比赛。同年9月,代表巢湖地区参加在铜陵市举办的全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
全县业余体校至1988年底,先后向地、省共输送优秀运动员63名。如篮球运动员何祥云、贾小兵、杨业荣、解传翠、居定江、刘君、黄学莲、陈尚红、鲁红霞、尹良凤、王茂林、张启忠、查甫福、翟亚东、赵红梅、徐荣、李家华、任世兰等18人;射击运动员有许海峰、许海波、李崇武等3人;划船运动员有鲁宣友、鲁宣年、亻契从珍、张明珠、张训保、傅帮兰、鲁道奇等7人;乒乓球运动员有刘明星、张传仙、李卫、濮宁、郑鸣、钟声、陈盛中、王琳、李文、姚兰、夏翔、张向群、何烈君、梁小红、王文红、杨瑞丽、汪德秀等17人;手球运动员有贺荣芳、戴俊、俞继来、武霞、戴宗秀、柏宁等6人;击剑运动员有丁亚丽、戴青、周保安、黎鲜等4人;田径运动员有汤义秀、鲁俊生、杨素平、张宗兵、陈平、李惠红、陶萍、张纯萍等8人。
三、体育竞赛
民国3年(1914),在和城积谷仓广场,举行和县第一次学生体育运动会,参加单位有: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戚桥高级小学、私立清真小学、安和宫小学等,比赛项目有兵操、游戏、哑铃操、球竿操。每年暑假期间,在外地求学的回乡学生,经常在积谷仓广场,举行足球、网球比赛,如民国7年(1918),南京金陵大学学生李其高、芜湖萃文中学学生刘道生回县后,分别组织两个足球队,举行一次比赛。民国26年(1937),和县初级中学学生李冰,经省初选、中央复选录取,代表中国童子军组织,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童子军爬山运动。
民国35年(1946),和县各界隆重举行“九九”体育节大会,由商会捐赠银杯举办“测民杯”篮球赛。同时,还举办国术、接力、游泳、拔河等项竞赛项目。
1954年,和县举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设有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参加单位有乌江、香泉、善厚、腰埠、濮集、白桥、新桥、沈巷、雍镇、历阳等乡、镇及县人民政府、和县师范学校、和县中学等13个代表队。历时4天,县人民政府、和县师范学校、和县中学等队分获男子篮球一、二、三名。教工队、县人民政府队分获女子排球冠、亚军,和县中学、和县师范学校分别获田径总分第一、二名。1959年举行第二届体育运动会,设篮球、乒乓球、田径、射击、举重等项目,参加的单位有濮集、乌江、绰庙、西埠、城南、白桥、历阳等人民公社和县直机关的财贸、政法、工交、文教等单位的代表队。濮集人民公社男、女篮球队获冠军、田径、举重也均获总分第一名。历阳镇获射击总分第一名。刘明星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张继荣获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1960年举行第三届体育运动会,设篮球、田径、举重等项目,参加单位有和县中学、县直机关、师范学校、姥桥、白桥、黄马、历阳等人民公社,共17个代表队,历时5天,和县中学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县直机关、和县中学代表队分获男、女篮球冠军。和县中学代表队获田径总分第一名,白桥人民公社代表队获举重总分第一名。1958年至1961年间,和县每年均举行农民田径运动会和篮球、举重、拔河等单项比赛。1981年后,县体委每年举行一次县办中学田径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篮球运动会。1985年后,每年举行一次小学“萌芽杯”田径运动会,均已形成制度。1985年至1987年,历阳第一小学连续三年获县“萌芽杯”奖。1988年,历阳第二小学获县“萌芽杯”。1988年5月,县体委、县教委组织和县第一、第二、沈巷、香泉等4所中学,举行田径传统项目对抗赛,沈巷中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1956年至1962年,芜湖专区在和县举办篮球赛、田径运动会4次。1958年,濮集人民公社为芜湖专区举办农民篮球赛。1972年至1978年,和县先后为巢湖专区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棋类比赛3次。1976年为省举办中学生篮球赛。1979年,和县举办乒乓球邀请赛,参加单位有上海市虹口区、普陀区和南京、济南、徐州、合肥、芜湖等城市及省体工队的乒乓球队。1980年至1982年,和县为省举办少年组和业余体校的乒乓球赛,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乒乓球赛。1986年,和县为全国举办第一届少年儿童乒乓球“连环杯”赛。
四、群众体育
传统体育
和县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较普遍的有牧球、石锁、抵棍、划龙船等项目。
牧球是农村牧童所喜受的体育活动形式。建国后,已消失。牧球用硬质木料或砖石制成。棍为细长圆柱体,一端成弯镰形。活动时选一平地,两端用石块或其他物体设球门。双方人数相等。守门员各一人,赛时球置中线,持棍击球,当一方将球击入对方球门时为胜。
石担、石锁是青壮年农民所喜受的一项体育活动。石担、石锁均系青石制成。石担为一对扁圆形石块,中凿孔,以硬树棍两端各楔入石孔而成。石锁为长方形锁状石块,上部凿洞、装柄可握。活动时,花样很多、石担有双担(似挺举》、单摘(单手举提)、单接(将石担提起,抛向空中,再用单手接住或左右手轮流抛接)、定接(站在板凳上进行抛接)。石锁有单、双手滚翻(即将石锁上下滚翻,用手接住,或左右手轮流翻接)、抛接(将石锁抛过头,使其翻滚落下,再用手接,反复多次)、臂接(将石锁翻滚后,抛上用臂接住,石锁直立于臂上)、穿花翻滚(将石锁穿左右腿,再用手接住)。
抵棍是农村青年爱好的体力和智力的一种体育活动。棍是硬树制成,比赛时用一条棍(或扁担),两人各抵棍一端,侧身而立,将棍一端紧贴在大腿内侧,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用力互抵,当一方被抵得后退,即输。
划龙船和县民间素有龙船竞渡的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二十日、六月初六、夏至节等,靠集镇的河道常有龙船竞赛。参加竞赛的龙船,少则几条,多达10余条。龙船为木质结构,船头扎龙首,划手32人,身穿整齐统一服装的青壮年,手持木桡分坐船舱两边。锣鼓手在船舱中间,舵手在船尾。竞赛时,各龙船在同一起点,向前方目标进发,以击鼓、敲锣的节奏快慢指挥船,激励士气。谁先上前者为胜。如输者不服续追,陆续竞赛,直至输者服输为止。和县白渡桥一带的“水中捉鸭”的节目,即:赛时,各龙船围成一圆圈,然后将5~6只活鸭放入水中,一声令下,各龙船上的水手,一齐跃入水中,追逐捕捉鸭子,所捉到的鸭子归己有,亦为全船的荣誉。
民国24年(1935)端午节,和县宣桂镇(今历阳镇)在县城南门得胜河,有10多条龙船竞赛,观众2000多人。民国35年(1946)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六日,和县雍家镇运漕河(裕溪河),均有10多条龙船竞赛。
建国后,划龙船大部是基层干部组织的。南乡的白桥、沈巷、新桥等地区划龙船竞赛活动较多。1952年农历五月初五,雍家镇的裕溪河有10多条龙船竞赛,当时无为县东乡、含山县南乡也有10多条龙船参加竞赛,两岸观众5000余人,气氛极为热烈。1981年端午节、夏至节、姥桥、沈巷地区在裕溪河、牛屯河各有数十条龙船竞赛。
职工、农民体育
和县职工、农民体育,历来十分活跃,活动项目有球类、棋类、游泳、射击等,分列于下:
1.球类
和县球类有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台球等,其中主要是篮球活动。50年代,各基层体育协会多数成立了篮球队,仅和城地区就有篮球队50多个,主要的有公安系统的保卫队,和城搬运站的搬字一、二队,银行系统的银鹰队、县政府队等,各队利用业余练球,每逢周末、假日,都要举行篮球友谊赛。1955年9月,在无为县举行的芜湖专区篮球、排球、田径分区赛时,和县获男子篮球第一名。1958年,经县委批准,从全县各篮球队中选调20余名运动员,成立男、女篮球县代表队。1960年在全省人民公社篮球比赛中,和县篮球代表队,获男子篮球第一名,女子蓝球第三名。1966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篮球活动基本停顿。80年代,恢复篮球活动,县体委利用重大节日举行篮球比赛,如1987年5月,县体委举办县直机关“五一”男子篮球赛,参加单位16个,比赛进行10天,32场,观众达1.5万多人次,商业局、和县师范学校、银行等单位的篮球队,分别获一、二、三名。
2.棋类
和县棋类有象棋和围棋。象棋历来是农民、职工爱好的业余活动内容之一。建国后,县直机关干部中出现许多象棋爱好者,县体委、工会经常在工人俱乐部举行比赛。1982年,在巢湖地区第三届运动会上,和县范支胜、顾万春分别获男、女冠军。同年起,和县每年都要举行一、二次象棋、围棋比赛。老干部活动室、工人文化室、职工之家、民兵青年之家均备有象棋、围棋,供离退休干部、职工、农民娱乐。和城街上还有私人摆设的象棋摊,每天有20~30人参加。
3.游泳
和县地处长江边,境内河道、沟渠纵横,每年盛夏,群众大都喜爱游泳。建国后,游泳受到县政府的重视,列入体育活动的一项内容。1958年9月,毛主席在安庆畅游长江后,和县出现了畅游江、河的热潮。1959年,省体委决定在和县香泉街温泉处,兴建一座长20米,宽25米,8条泳道的游泳池,拨款5万元,已破土动工,后因劳力材料不足等困难而停工。1960年3月,县体委组织代表队参加芜湖地区在黄山举行的第二届游泳比赛。1965年6月,县游泳代表队参加芜湖地区在当涂县举办的少年游泳比赛。1962年和1964年,为纪念毛主席在武昌横渡长江五周年和七周年,和县先后两次组织县直机关、中学及城南、城北公社的职工、学生、农民共3000余人,在金河口横渡长江。1972年后,业余体校把游泳列入训练项目。1976年7月16日,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活动,县政府在和城南门得胜河边预制厂,召开5000余人参加的大会,会后组织200多人,在得胜河畅游0.5公里。1975年至1976年,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组织两次农民参加的畅游江、河活动。1975年,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沿江地区民兵,进行水上布雷和水上实弹打靶训练。
4.射击
建国后,和县射击运动,是在基干民兵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9年,业余体校成立后,就把射击列入训练内容,有小口径步枪20支、小口径手枪1支、汽步枪3支、汽手枪3支,1962年12月,举行全县射击运动会,参加比赛有33个单位,西埠公社、姥桥公社、和县中学分别获团体总分第一、第二、第三名。1963年6月,芜湖专区在和县举行10县射击运动会,和县代表队获得5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青年组一、二队和少年组一、二队均获团体总分冠、亚军。
许海峰,少年时代,就是学校闻名的“弹弓大王”,他的眼力极好,引起体育教师王振泽的注意,在王振泽的指导下,许海峰开始学习射击知识,后自购汽枪、勤学苦练,进步很快,1979年进入和县射击集训队,同年11月,被选进省射击集训队。1983年,第一次出省参加华东射击比赛,打破全国记录,夺得金牌。同年7月,作为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参加第五届亚洲射击锦标赛,获汽手枪第二名,手枪慢射第三名。1984年,获奥运会金牌,为祖国争得荣誉。同年7月31日,《人民日报》为许海峰特在第三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刘小明从洛杉矶发来的专电标题《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当年9月,许海峰回和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千人参加的欢迎会,会上奖励许海峰铁画一幅,奖励启蒙教师王振泽红灯牌收录机一台,奖励县体委2000元,新桥中学1000元,作为继续办好射击训练的经费。
附:濮集乡农民体育活动
建国前,濮集乡农民爱好传统体育活动,闲时,青少年常聚在一起,举石担,练石锁。建国后,该乡体育活动项目扩大为篮球、举重、田径、射击等。1958年,成立上游人民公社,曾创办一所“体育大学”,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任校长,招收40多名学员、设举重、篮球、田径、射击等四个组,开辟运动场(有250米跑道),挖沙坑、购器材、学员边劳动、边训练、边学文化。该校曾多次代表县参加全国基层单位田径、举重通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1962年春,该校解散。1958年9月,国家体委举办全国基层田径通讯比赛,濮集乡男子队以35082.6总分,女子队以15336.7总分的成绩双获农村组团体冠军。同年,该乡濮马大队团员陈义林代表和县,出席了团中央召开的全国文化、体育活动先进单位代表会,受到朱德委员长和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接见,并获先进单位锦旗一面。1960年,再次在全国田径、举重通讯比赛中,男、女队均获农村组总分第一名。省人民政府授予和县“体育红旗县”称号。在“劳卫制”活动中,该乡60%的社员达标,在阜阳、亳县召开的安徽省推行“劳卫制”现场经验介绍会上,该乡获“体育红旗乡”称号。
附:各项比赛成绩表
参加国际、全国比赛成绩表

参加省级体育运动比赛成绩

小学男子组(儿童)田径最高纪录表

小学女子组(儿童)田径最高纪录表

初中男子组(少乙)田径最高纪录表

初中女子组(少乙)田径最高纪录表

高中男子组(少甲)田径最高纪录表

高中女子组(少甲)田径最高纪录表

成年男子田径最高纪录表

成年女子田径最高纪录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