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民国时期,体育活动由民众教育馆代管。
建国初,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安徽省和县分会,与县文教科合署办公,工作人员2人。1956年7月,成立和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由县长张仁兼任,委员15人,工作人员5人。50年代,较大的企业、机关、中等学校和乡、镇、社等单位,都建立体育运动协会,如银行系统的银鹰体育协会、供销社系统的合力体育协会、教育系统的钟声体育协会、公安系统的保卫体育协会,合作商店的青工体育协会等。1958年县委召开万人体育誓师跃进大会和体育广播大会后,全县共建基层体育协会251个。1958年至1965年,和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两次调整组成人员,主任由副县长李明成、戚如桐先后兼任,副主任由文教局长兼任,随之,与文教局合署办公。1966年5月至1967年底,体育运动委员会停止活动。1968年1月,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县军管接收小组接管,至1973年3月止。1973年4月至1976年5月,体育运动委员会属县革委会政治工作组,由于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不健全,日常工作由体委工作人员负责,工作人员4至5人。1976年6月,调整充实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配备专职副主任,委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13人组成。工作人员由7人,增为12人。1984年3月,体育运动委员会与县教育局合署办公,同年12月,分开办公。1987年后,体育运动委员会配专职主任、副主任。1988年,有工作人员14人。
二、设施
和城积谷仓广场俗称小车帮住地。民国时期,曾多次在此举行体育活动。民国3年(1914)举办过和县第一次运动会。它是和县足球、网球等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地,民国21年(1932)在东门大街创建人民体育场后,积谷仓广场,逐渐停用。建国后,随着体育事业发展,全县各中、小学和较大的机关、企业均辟有运动场地,农村则利用打稻场基,进行体育活动。1959年,大跃进中,全县曾建各类体育场397个,篮球架700余付。1960年、1961年后大部分停止使用。1983年调查,全县有篮球场85个,排球场12个。
主要体育场简介:
和县人民体育场位于和城东门大街13号。建于民国21年(1932)。后经历年扩建。1949年,该场占地面积32038平方米。1965年起,先后被部分单位占用达9070平方米。截至1985年,该场地尚存22968平方米。体育场中间设足球场。四周为长300米的椭圆形跑道,北边建有“司令台”,东南边是1972年建成的室外灯光篮球场,固定看台有座位2500个,靠“司令台”东边是1982年建成的乒乓球房,建筑面积525平方米,能容纳16张乒乓球台,西南边原有室外篮球场一个,1984年7月改建成竹棚搭盖简易室内灯光球场,面积640平方米,供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和训练使用。后被大雪压倒一部分,于1987年10月拆除。
县总工会旱冰场县总工会内原有篮球场一个,1971年被建造职工宿舍所占用。1982年,建旱冰场一个,占地952.6平方米,场地系水磨石结构,备有灯光,收录机等音响设备,兼作舞池。
和县第一中学田径场位于和城和阳街113号,1964年建成,占地8142平方米,中学生体育比赛常在该场举行。内有250米长的跑道及篮球场、沙坑等。1970年被粮机厂占用达1045平方米。
和县第二中学田径场位于县城大西门,面积7150平方米,场内有280米长跑道及篮球场、高低杠、双杠、沙坑等。
香泉中学田径场位于香泉乡香泉街,1979年建成,面积6780平方米,跑道为土结构,长250米。
和县师范田径场位于和城南门大桥旁,1980年建成,面积5490平方米,跑道系土结构,长200米。
三、经费
清代,和县体育活动为群众性自发进行,经费自筹。民国期间,体育经费很少,大型体育活动经费由商业及社会人士捐赠和赞助。
建国后,体育活动经费由县政府财政拨款,并逐年增加。1949年为300元。1955年为1000元。70年代达2万余元。1984年达4.53万元。1986年增为6.21万元,是建国后最多的年份,1988年减为4.3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