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货币和县出土,并由县文物部门收集的货币有713枚。其中:东汉时期的“大泉五十”、“大泉五百”和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会昌元宝”;宋代的“元佑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元符通宝”、“熙宁通宝”、“元丰通宝”;明代的“万历通宝”;清代的“大清铜币”、“咸丰重宝”、“光绪元宝”;民国时期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石器共有16件,其中有石石奔2个,为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质地系灰褐色白云岩。均为长方形,一个长6.1厘米,宽3.5厘米,厚2.2厘米;另一个长6.8厘米,宽3.6厘米,厚2.3厘米,无段,平肩,单面刃,通体打磨光滑。
陶器出土共有846件。均为历代的生活用具,最早的是姥桥乡乔家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鬲、陶釜、陶尊、陶盆、陶盘、陶豆等。最多的为汉代的生活用具。如十里乡陈门弯村的带盖灰黄釉陶鼎;乌江乡宝塔村的双系灰黄釉陶壶;城南乡窑厂的牛鼻双耳圆底黑釜;城北乡共义村的陶瓿等。
墓砖有36块,系汉、晋、唐、明等代的墓砖。其中较珍贵的是1978年,在石杨乡桥西村出土的楼阁式空心画像墓砖,属汉代稀有文物。砖为泥质、灰胎、模压烧制而成,长82.5厘米,宽47.5厘米、厚18厘米。一侧面为三孔,孔径10至18厘米,可直视砖腹;另一侧为网纹,两侧面互不相通。砖背为素面,上方边缘饰菱形回纹,左上半部饰双鹤向后昂首作行走形,左下半部为二方形相连的菱圆纹,右半部饰重檐式楼阁图像,两旁为树,枝上栖禽翘首,栩栩如生。
铜器和县出土105件,最早的为战国时期的铜戈、铜矛、铜剑、铜弩机7件。汉代的有铜玄武御耳杯,重列式浮雕神兽铜镜、昭明错金镜、环绕式二神四兽铭文镜、十二连珠四乳四虺纹镜,异形带钩,大司农铜斛等。其中珍贵的文物是重列式浮雕神兽铜镜。该镜是1975年10月,在濮集乡黄圩村出土的,铜锡合金、银灰胎,质地细腻,素色深灰。扁圆形纽,纽径2.3厘米,表面微凸,光洁可鉴。背以弦文分割成外区和内区。外区宽0.9厘米,且下凹为铭文带,周环直行隶书阳文曰:“吾作明镜,幽氵柬宫商,周围琢容,五帝天皇,伯牙弹琴,黄帝除凶,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宫,子孙昌,建安十年(205)作,大吉祥,示氏”。该镜内区宽3.8厘米,区间自上而下,满列五段高浮雕神兽像。第一段中央为南极老人;第二段为伯牙弹琴,伯牙膝上有板状物,其旁是钟子期;第三段即纽座,两侧分别为东王父、西王母;第四段为人首鸟身的司长寿的句芒及与其并排的皇帝;第五段为北极星的天皇大帝。神像周围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纽扁圆形,有一圈形横穿,直径2.8厘米。纽座筒化,仅以一圈窄弦纹代之。座前有一对呈长方框,框内直行篆书“群宜宫”。此镜主题突出,排列有序,高低起伏,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且光洁如故。1985年全省文物珍品展览时,定为省一级文物。
瓷器全县出土63件,为西晋、六朝、隋、唐时期的生活用具,其中较珍贵的有4件:
点彩青瓷缶本1985年,在西埠乡严撇村出土,为隋唐时期的文物。该缶本为灰胎轮制,圆唇、敛口,肩扁圆,上腹偏大,下腹内收。矮圆底足,口径14.5厘米,腹径16.5厘米,底径7厘米,高9厘米,体内满施青灰釉,体外施釉,内外均为冰裂纹,口外沿有一对相称的圆孔方耳,三角形叶脉纹环。沿腹间外围,有一圈棕、褐相间的直行点彩釉。
黄褐四系盘口罐1976年3月,在十里乡朱荒村出土,为东汉生活用具,该罐质地夹砂,灰色胎,盘口、圆唇、沿外侈,短束颈,圆肩、圆腹、腹下渐内收,平底微内凹。口外下部饰有一圈宽阴弦纹、肩腹表面满饰麻布纹,肩上附贴对称桥形四直系。口沿内和腹表上部施黄褐釉,布釉不均,有泪痕,光泽较差。口径11厘米,颈径8.5厘米。腹径18.5厘米,高18.8厘米。
双系八棱形米黄瓷罐为唐代生活器具。1987年2月在城北乡窑厂出土。该罐质地高岭土,黄白色胎,小口、尖唇、矮领、溜肩,内向八棱形深腹。八棱形矮圈足,平底。肩上附贴一对称双系(即一横一竖)。罐器外满施米黄釉,有细小冰裂纹,具光泽,足与底外无釉。口径4厘米,底径10厘米,高25厘米。
灰绿釉四系瓷罐为西晋生活用器。1983年4月20日,在戚镇乡小周村出土。该罐质地高岭土,灰色胎。敛口、圆唇、矮领、圆肩、扁圆腹、腹下渐内收,后微外撇,平底。领下和肩上各饰一圈双阴线弦纹,弦纹间满饰大鱼网纹套小鱼网纹,肩上附贴四桥形横系。口沿内施灰绿釉,器外施灰绿釉不到底,釉呈冰裂纹,光洁度好,但剥釉较多。口径10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10.5厘米,高13.6厘米。
铁器全县收集9件,如宋代的剪刀,清代的衡量较准官嘴1件。
石刻共收集18件。较珍贵的为“职思堂法帖”碑刻,原有70块,现仅存9块,绰庙乡盛家彳共亍村所藏,有晋代顾虎头书小楷《文史箴》、隋代智永草书《千字文》、《唐代钟绍京楷书《转轮王经》、宋代米芾草书手札、苏轼草书诗句等,均为汤氏所刻。
金银玉器共有38件,多数是战国时期和西晋时期的文物。
字画全县收集25幅,均为明、清时期的字画,其中较珍贵的是清代郑板桥的手迹画。
下一篇:第三节 名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