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沼气
1958年,十里、濮集、乌江等地群众,以人工方法在池塘、厕所采集沼气,由于人工投入多,采集沼气少,不久便停顿下来。1974年,中共中央作出全党全民大办沼气的号召,县成立沼气建设领导组,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每建一口6至10立方米的沼气池,国家补助30元,至1978年底,白桥、濮陈、十里、城北等公社,共建沼气池3000余口,由于质量不高,多数不能使用而报废。1981年,县委、县政府总结沼气建设上的经验教训,成立县沼气推广办公室,提出“注重质量与效益,建管结合”的原则,培训技术骨干,维修、改建原有产气率低的沼气池。1984年4月,撤销县沼气推广办公室,成立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方针。同年底,全县新建沼气池800余口,产气率、完好率均达到100%。1985年后,改进沼气的工艺,利用水位式沼气池,实行猪圈、厕所、沼气池“三结合”的建池方法,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十里乡胜利村农民尹元良,1986年养瘦肉型猪70头,家禽130只,承包鱼塘24亩,投放鱼苗2.5万尾,建沼气池2口,采取猪粪下沼池,沼渣下田和喂鱼,沼气烧水、烧饭、照明。同年人均收入1000元。1988年,养猪130头,家禽400余只,人均收入2200元。
二、省柴灶
1984年5月,巢湖行署能源办公室,举办改灶节柴技术培训班,和县有技术人员4人参加学习。他们设计建造的省柴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现场比赛中,获一等奖。学习结束后,在郑蒲乡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100多人。不久,巢湖行署能源办公室,下达研制新型适应江淮地区使用的省柴灶任务。县能源办公室贾斯和、倪如春等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研制出新型省柴灶,定名为和县JN—I型省柴灶。同年10月,在安徽省优秀省柴灶评比大会上,获二等奖,并由安徽省科技出版社编入《安徽省优秀省柴灶图案》一书,出版发行。该灶节能效果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但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不易推广。故1985年7月,县能源办公室,在该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加以改进。同年底,研制成功和县Ⅱ型省柴灶,它具有灶型美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施工方便和省柴、省时、安全、卫生等特点。每户年可节柴1500公斤左右。1986年10月,巢湖行署在和县召开改灶节柴工作现场会,确定和县Ⅱ型省柴灶为全地区推广的当家灶型。1987年7月,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和县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至1989年底,全县完成了初级省柴灶的普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