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5年4月,成立和县地震办公室,隶属县科技局管理。1979年5月,地震办公室升为局级机构。1984年3月,改名为和县地震局。
1975年4月,开始地震监测工作,先后在和县第一中学、石杨中学、姥桥中学、县气象站等11处,建立群众测报点,后又增建一批群众测报点,至1976年底,全县共有群众测报点44处,主要是观测土地电、土地磁、土地倾、土应力和水氡的变化情况。1978年至1979年,对群众测报点进行两次整顿,保留一部分人员,稳定观察质量较好的群众测报点。1980年1月,成立县地震中心测报站。1985年9月,全县有香泉、白桥、腰埠、和城等4个测报站,及县气象站井水位,县种畜场动物等2个宏观哨。观察手段从原来的“四土”(土地电、土地磁、土地倾、土应力)转为“三水”(水位、水化、水温)和宏观。同年10月,撤销腰埠测报站,增设十里、白桥2个宏观哨。1988年,全县有县中心测报站、香泉水化站和十里、白桥、县种畜场3个宏观哨。
香泉水化站自1984年下半年开始是和县重点测报站,建于1975年,原是香泉中学群测点。1983年6月,归县地震局管理,更名为地方水化站。该站(31°53′N、118°21′E),位于郯庐断裂带以东,下扬子破碎带中段西侧的和县北断裂带上,处于南京至庐江北东向温泉带的东北端。温泉出露于淮阳山字型前孤东翼含山挤压褶皱带的龙王山至岚龙山背斜中段锅底山东北麓。该站观测手段有水氡、水温、动水位、流量等。1983年5月,建成专用水氡取样井。该钻井深度为50.22米,第四系覆盖层为10.08米,下为灰岩,在覆盖层下有146毫米套管止水,在井中12.50米至28米和43.10米至47.10米,两处都分别安装口径为108毫米的花管,其余部分安装口径108毫米的实管护壁,套管总长为49.40米,下入孔内49.25米,高出地面0.75米。该井水温47.4℃,稳定少变,水化学类型属SO4—Ca·Mg,含氡量22埃曼左右。井孔流量平均为2.00L/S。建有护井房、观察室各1间,架有专用电线,用2台105K射气仪进行平行观察,每日上午8时至8时半观察一次。通过该站多年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发生在该站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如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县发生的6.0级地震,该站均有不同形式的异常段显示。该站的观察资料从1985年起参加全省评比,名列前茅,是安徽省南部地区一个重要地震监测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