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储藏
建国初期,和县临时利用民房和祠堂做粮食仓库,容量较小。1950年开始在和城南门外建造粮库5幢为县直属粮库,储量2200吨。1951年至1964年,先后在和城水关洞和西埠、乌江、石杨、沈巷等区陆续建造粮库,全县仓库容量为5.5万吨。1970年,粮食部门派人参加省里在合肥市七里塘举办的土圆仓建造技术学习班后,和县即在石杨、绰庙、善厚、香泉、张集等地粮站建造土圆仓,随后逐步向姥桥、西埠、沈巷等地发展,先后建造土圆仓60个,容量为4000吨。后来根据全县粮食入库情况和调运需要,又在靠近河道、公路、铁路等地建造一批粮食仓库。直至1988年,全县仓库总容量为10.86万吨。
二、保管
建国后,各地粮库均建立护仓组织,进行存粮检查,仓库消毒工作。1955年,开始无虫、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的“四无”活动,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虫害。1978年后,逐步使用科学技术方法保护粮食,1985年,全县有机械通气仓容量5.58万吨,并投资80万元,改用纤维板靠墙,“二油一毡一砖”(沥青油中间隔一层油毡,下边铺一层砖头)铺地,防止粮食霉变。建国以来,由于防御措施得力,和县未发生过粮食霉变事故。1985年至198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保粮“四无”县。保管员周考怀,数十年如一日,他保管的粮食质量完好,数量准确,堆放合理,从未发生过虫蚀、霉变事故,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并长期深入周围农村,传授保粮知识,定期为社、队检查储备粮和种子,发现问题,就地帮助解决问题。
三、调运
和县是粮油调出县,凡属国家规定拨给各大区供应的粮食,全部由各大区负责掌握调运;其他粮食,包括各大区的调剂粮、出口粮、储备粮、全国机动粮、全国救灾粮等,划由中央统筹调度。粮食调拨计划下达后,县根据各粮库储粮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分别从铁路、公路、水路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50年代初,和县粮食调往治淮工地。1959年,裕溪河调粮时,遭受大风暴雨袭击,粮食局干部张国义为保护粮食不受损失,被大风掀入河中,因公牺牲。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调往上海市,还有部分粮食调往蚌埠市、芜湖市,中转至其他城市。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渠道经营,和县粮油分别调往东北、华南、华北和内蒙古等省市。1953年至1988年,累计调出粮食120.9万吨,1957年至1988年累计调出食油7.2万吨。
粮食储运情况一览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