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输电线路
1988年和县有220千伏输电线路3条,全长79.07公里(除巢西线),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全长7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5条,全长243.86公里。
35千伏输电线路
杨裕线是杨柳圩110千伏变电所至裕溪口港务局的线路。1958年3月投入运行,主要解决裕溪口港务局用电,该线原长22公里,15米拔稍水泥杆110基,铁塔4基。1980年沈巷开关站建成,1981年线路从85号杆至91号杆之间切断,由85号杆增添4基水泥杆,将杨柳圩75千伏电源引进沈巷开关站,此段简称杨沈线,全长17.8公里,水泥杆88基。从沈巷开关站架设水泥杆6基,连接杨裕线91号杆,向裕溪口港务局供电,此段简称沈裕线,全长5.1公里,水泥杆25基。
黄裕线是和县第一条35千伏线路,由省设计院设计,1958年6月,省送变电工程处架设,电源从杨柳圩110千伏变电所,经裕溪口港务局35千伏变电所T接至黄山寺变电所。1964年4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投入运行,裕溪口35千伏变电所改由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送电。黄裕线全长6.15公里。1980年沈巷开关站建成后,从该站架设一条支线至黄裕线12号杆,长3.87公里,电源由黄裕线12号杆T接,作联络线路备用。
西黄线是黄山寺至姥下河的黄姥线,建于1959年。1964年4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建成,为便于全县南北供电,从黄姥线的15号杆至53号杆开断,由西梁山变电所架设一条长7.5公里线路至15号杆,对黄山寺、裕溪口、雍家镇及无为县汤沟等地供电。
姥和线姥下河至和城大西门35千伏输电线路,1960年开始架设,至1961年春竣工,全长12.56公里,水泥杆96基。1985年8月,西梁山至和城110千伏线路降压为35千伏运行,从姥和线2号至84号杆开断,在西梁山变电所至新桥大闸354号线路的6至7号杆中间T接,由姥和线85号杆引进,启用110千伏和西线路,减少线路损耗。
和黄线和城至黄坝线路,架于1961年7月,全长11.99公里,双排木杆92基,1962年更换为水泥杆92基,该线路由和城变电所386号开关送电。
和望线和城至望江线路,1961年10月开始架设至1962年1月竣工,全长8.1公里,水泥杆59基。
杨新线杨柳圩至新塘线路,1961年冬开始架设,至1962年4月竣工,全长12.55公里,水泥杆99基,该线途经杨柳圩、炼钢圩、跨越铜城河、牛屯河、淮南铁路,合裕公路。
裕雍线裕溪口至雍家镇线路,架设于1962年5月,由裕黄线5号杆T接至雍镇变电所,全长8.82公里,水泥杆65基。
西姥线原系黄姥线,1959年由省设计院设计,合肥承装部架设,全长17公里,基杆97根。1964年西梁山变电所建成,由该变电所架设一条长1.7公里线路接黄姥线53号杆至姥下河变电所,改为西姥线,全长12.8公里,水泥杆77基。1965年,改造、更换基杆,增加拉线,由西梁山358号开关通过西姥线,对和城方向供电。
黄石线黄坝至石杨线路于1966年春,全长23公里,水泥杆190基。1985年5月,香乌线运行,该线路从黄石线70号至71号杆中T接,由乌江变电所送电。1980年和县水泥厂为满足用电需要,自筹资金兴建香泉35千伏变电所,电源从石杨至黄坝线167号、168号杆之间T接,9月运行,该支线长2.15公里。
和金线和城至金河口线路,架设于1969年10月,全长6.55公里,专供金河口排灌站用电。
微波站线和城至165微波站线路,1970年春开始架设,至9月竣工,全长18.91公里,由和城变电所387号开关站送电。
黄乌线黄坝至乌江线路,架设于1970年8月,全长11.08公里,该线原来主要供驷马山大闸、排灌站及变电所施工用电,后为和城变电所和乌江110千伏变电所35千伏联络备用线路,由黄坝变电所控制。
石东线石杨至东汤线路,架设于1972年,利用原驷马山引江工程切岭工地,架设一条35千伏临时线路,经过改造而成,全长9.6公里,水泥杆71基,由石扬变电所控制。
石善线石杨至善厚集线路,架设于1975年春,全长15公里,石杨变电所控制。
和西线和城至西埠线路,架设于1977年,全长10公里,该线由和望线6号杆T接,由和城变电所388号开关站送电,线路与165微波站35千伏线路两处交叉。
西牛线西梁山至牛屯河线路,1978年巢湖地区大旱,省委决定在和县牛屯河口建翻水站,引长江水入巢湖。10月从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架设一条长3.63公里线路,专供翻水站用电。1985年8月,西梁山至和城110千伏线路降压为35千伏运行,从西牛线6至7号杆T接。
姥姥线姥下河至姥桥街线路,架设于1978年春,全长6.8公里,该线从姥和线2号杆T接,由姥下河变电所控制。
乌香线乌江至香泉线路,全长14.25公里。乌江至张家集段,架设于1980年12月,张家集至香泉段,架设于1982年11月。架设这条线路,主要是调整电网布局。和县北部地区于西梁山变电所送电线路长,线损率高,电压质量低。改由乌江110千伏变电所送电,可以避免上述弊病。
沈二线沈巷开关站至芜湖火车北站(二坝车站),系专用线路,于1981年开始架设,至1982年4月正式投运。从沈巷开关站同杆架设一条双回路线路,至二坝火车站变电所,全长13.5公里。18米水泥杆共57基,导线LGJ—70。
姥新线姥桥至新桥线路,架设于1985年6月,全长12.43公里,由姥桥变电所控制。
110千伏输电线路
杨西线杨柳圩至西梁山线路,它的前方是杨柳圩变电所至东方纸板厂自备电厂35千伏线路,是长江第一条跨江输电线路。1958年,省委为解决芜湖、马鞍山、当涂、繁昌等地钢铁生产急需用电,组织全省电力部门大会战,8月动工,10月1日竣工。由巢杨线(巢湖凤凰山变电所至杨柳圩变电所)9号杆跨铜城闸河,进入和县八角公社,经沈巷、裕溪口跨江至曹姑洲至东方纸板厂自备电厂升压站35千伏母线,完成了皖中电力系统联入华东电网的任务。杨西线全长22.4公里,跨江段导线为截面70平方毫米镀锌钢绞线,全线用15米~25米不等高水泥杆,整个跨越由三基木塔9根木杆组成,裕溪口侧木塔高72米,曹姑洲侧木塔高62米,跨距1327米。1960年9月,皖中大跨越建成后,1961年这条临时跨越段线路,从编组站弯子吴村开断,即77号至108号杆全部拆除,再从77号杆架设一条长13.8公里,共89排杆至西梁山过江大塔,按110千伏电压向江南供电。1964年4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建成后,从杨西线157号杆T接,架设一条0.29公里,二基木支线进入变电所。1979年,西梁山220千伏开关站兴建。从杨西线155号杆开断,直接由杨柳圩进入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全长26.3公里。
古乌线古河至乌江线路,主要为驷马山引江工程架设,1972年1月动工,全长50.5公里,共有杆塔197基,从全椒县赤镇公社前张村107号杆跨河,108号杆进入和县石杨,经香泉、张家集、乌江等地引入变电所。和县境内108至197号杆基,由和县水利局安装队架设此段,长23.3公里,1973年7月6日,全线竣工投运,古乌线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西和线西梁山至和城线路,1981年合肥供电局在和县西梁山兴建220千伏开关站,安装一台容量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为解决和县电力供需矛盾。1983年9月,经省电力局批准,投资100万元,架设西和线路,1984年3月动工,1985年8月,降压35千伏运行,暂用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354号出线开关向和城供电,全长27.4公里,134基杆塔,全线经白桥、大闸、联合、姥桥、城南、戚镇等6个乡,跨越和裕公路、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及得胜河。
220千伏输电线路
桥西线桥头集至西梁山开关站线路,1972年施工,1973年7月4日投入运行。从含山县铜城闸大桥179号杆进入和县境内,经螺百、五显、黄山寺、西梁山等地,至过江大塔。1981年,从233号杆开断引入西梁山开关站,全长18.17公里,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巢西线巢县至西梁山的线路,1976年施工,1977年12月送电。从19号杆进入和县境内,与桥西线平行架设,1981年从244号杆开断进入西梁山开关站,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滁西线滁县至西梁山的线路,1981年7月投入运行,从全椒县三叉河65号杆塔跨河66号杆进入和县境内,经绰庙、金城、香泉、孙堡、西埠、十里、城南、郑蒲、隐驾、大闸、白桥等地,接233号杆引入西梁山开关站,此段全长60.9公里,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过江大塔
它是安徽省中部电网华东电网联接的大跨越,是杨西线延伸,跨江段隶属芜湖供电局,位于长江边的东、西梁山。该项工程由2座直线塔、2组耐张塔组成。直线塔高度均为10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塔建在东梁山头,海拔62米;北塔建在距江边200米的沙滩上。海拔9米,由于地质差,故打下152根混凝土桩(截面400平方毫米,长14.5米),直线塔身底部直径13米,上口直径4米,下部壁厚330毫米,上部壁厚180毫米。两塔之间跨越江面1411米,导线耐张杆塔12座,高11.2米,地线耐张杆塔4座高12.3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线塔的横担和顶架均为型钢结构,重57.76吨,上横档长33米,下横档长48米。大跨越为双回路架设,设计电压220千伏,最大输送容量每回路为18万千瓦。该项工程于1958年8月施工,1960年8月8日竣工,同年9月暂以110千伏电压送电。1973年4月,配合长龙山变电所建成投产,第一回路升压至220千伏运行。1976年4月,大跨越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后,第二回路升压至220千伏运行。1980年12月,导线更换为580平方毫米的加强型钢芯铅包钢绞线后,额定输送能力增大58%。
二、配电线路
1988年全县有3~10千伏配电线路66条,全长1312.74公里,0.4千伏线路3009条,总长5728公里。
雍镇乡109号线路雍镇公社原由裕溪街及雍镇变电所供电。1962年至1964年,朱房、彭马、雍镇、前河、桥北等地自筹资金,架设线路13.6公里。1974年增草场和油厂用电。1982年由电业部门投资,将原3千伏升压为10千伏,由沈巷开关站供电。主、支线共12条,全长30.6公里,其中国家接管线路25公里,代管线路5.6公里,水泥杆95基。
南义乡101号线路1964年前,南义公社由新塘变电所送电。当时只架一条由长建公社东堡电站至南义小钱站的主干线,全长为3.83公里。1966年3月,国家接管。经过几年发展至1970年,新塘变电所605号开关站,对长建、南义送电线路长达42公里(包括迂回线路),电压降较大,农业用电高峰季节,末端用电户的电机无法启动。1971年6月,电业部门投资将南义公社6千伏线路升压为10千伏,由望江变电所送电,在望江至联合公社刘祥大队54号杆处T接至南义公社门前,全线长31公里(包括支线11条),南义至望江主干线12公里。
陈桥洲6千伏过江线路1964年春架设,由西梁山变电所送电,在西梁山顶上架设杆塔,导线跨越530米宽的长江支流,至陈桥大队电站,线路总长2.6公里。1966年3月,由供电部门接管,1972年将木质电杆更换为水泥杆。
附:
和县3~10KV线路统计表

三、变电所
35千伏变电所
裕溪口变电所1957年筹建,1958年4月安装一台容量为1000千伏安的主变压器。1964年3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建成后,该所由西梁山和杨柳圩2座110千伏变电所供给电源,其中一路为备用。1985年,已拥有主变压器4台,容量6900千伏安,除供裕溪口港用电外,还对裕溪大闸、无为县杨拐电站供电。该站原属合肥供电局,1982年沈巷开关站建成后,移交县供电局管理。
黄山寺变电所座落在裕黄大堤下,是在黄山寺电力排灌站基础扩建而成,筹建于1957年冬,1958年2月施工,电源从裕溪口35千伏变电所联接,安装35千伏主变压器1台,容量2400千伏安。1964年2月,该所部分划归和县供电局管理。同年5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投入运行,原黄山寺至姥下河35千伏线路开断,由西梁山变电所供电。同年10月,合肥供电局拨款4.3万元,扩建开关室、控制室、预制进出线构架等。1965年3月,对黄山、五显、沈巷等社及排灌大站供电。1979年建6千伏电容器室1座,容量1500千伏安。1982年4月,沈巷开关站建成,沈巷公社改由开关站供电。
姥下河变电所座落在姥下河口,建于1959年,原有35/0.4千伏容量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62年调换2400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同年姥桥公社自购1台56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放在该所,倒送6千伏电源,供姥桥街1台180千伏安配变用电。1963年6月,姥桥公社与合肥钢铁厂合资购1台35千伏、容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对姥桥街道供电。1964年合肥供电局拨款5.4万元,扩建开关室,完善防雷、保护设备,增加1台100千伏安所用变压器。同年11月投入运行,由2台分柜分别对姥桥、郑蒲、隐驾、联合等公社供电。1978年农业生产用电增加,超过主变压器6倍,为解决供需矛盾,供电部门与当地政府合资在姥桥镇建1座35千伏变电所。1980年后,姥桥、联合2个公社改由姥桥变电所供电。姥下河变电所电源,1959年从黄山寺排灌站35千伏黄姥输电线引入。1964年5月,改由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西姥线供给。该所有主变压器2台,分别供姥下河排灌站和隐驾、郑蒲2个乡用电。
和城3.5万变电所座落在和城大西门外,是全县第一座35千伏正规变电所。1960年为解决和城地区工业用电及城西一、二级站供电问题,县委动员各机关、团体献资,县委书记周骏亲自抓兴建工程,1961年5月1日竣工,始设1台2400千伏安主变压器,主要供工业用电。1961年7月增加1台1800千伏安变压器,专供城西一、二级站用电。1964年建1座6千伏1500千瓦电容器室。1969年,架设1条长0.2公里的输电线器至城北二级站,并将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改压后,同时迁至城北二级站。1975年6月增容1台56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1年省电力局拨款30万元,对该所进行升压改造。1983年5月增容1台4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5年有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9600千伏安,5条10千伏出线,对和城、十里、城南、城北、戚镇等乡镇供电。
黄坝变电所位于石跋河中段戴山头村,1961年旱情严重,6月初临时架设1条35千伏输电线路,由和城变电所供电,6月中旬,安装1台3200千伏安变压器投入运行,对乌江一、二级站,黄坝、赤坝等电站送电。8月变电所破土动工,12月竣工,拆除临时供电设施。1970年增建35千伏电容器室1座,容量1500千伏安。1973年乌江110千伏变电所建成,乌江、张家集2个公社改由乌江变电所供电。1979年调进1台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0年增建6千伏电容器1座。1985年将原由和城变电所供给的35千伏电源,改由乌江变电所供给。该所有主变压器2台,容量6400千伏安,4条6千伏出线,分别对濮集、石跋河、新圩、濮陈、何兴三等乡和电站供电。
望江变电所位于太阳河畔的小陶村土岗上。1961年10月动工,1962年1月竣工,安装1台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64年,将姥下河排灌站35/0.4千伏容量1000千伏主变压器,改制为35/10千伏,调至望江变电所。1966年增容1台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67年7月,该所重新布局,改造35千伏保护,对3台主变压器进出线调整,4路出线分别对小街、南义、娘娘庙、范桥、腰埠、善厚、望江、毛圩等公社和电站供电,1978年至1979年,小街、娘娘庙、善厚、腰埠等公社,电站改由西埠、姥桥变电所供电。1985年望江变电所有主变压器3台,4600千伏安,其中1台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停用,3条出线分别对南义、范桥等乡和毛圩供电。
新塘变电所位于新塘乡大庙滩上。该所于1961年5月筹建,1962年3月动工。1963年5月竣工。主变压器1台,容量1800千伏安,分4路对姚郭大站、螺百、功桥、兰花桥、大汤圩等地供电。1965年将白桥变电所1台容量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调入该所,原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调至石杨变电所。1969年内涝严重,螺百与后港公社发生一场用电风波,为确保安全,该所实行军管。1980年5月,扩建开关室,增容2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5年主变压器2台,容量5200千伏安,6千伏出线5条,分别对姚郭大站、螺百、新塘、功桥、长建、小闸电站等地供电。10千伏出线2条,对杭河泊大站、前唐乡供电。
裕溪街变电所座落在裕溪街西南裕溪大堤,与排灌站建在一处,是一座简易露天变电所。1962年5月施工,同年7月竣工,电源由35千伏裕黄线引入。有主变压器1台,容量750千伏安。1965年合肥供电局拨款6000元,改造构架,增添35千伏高压熔断器一组,3千伏柱上油开关1台。1982年沈巷开关站投入运行,该所出线改压后,由开关站供电,同年交裕溪街排灌站代管。
雍镇变电所它的前身是钟村变电所与裕溪街变电所同时兴建,主变压器1台,容量750千伏安,为雍镇排灌站和桥北、南湾、施桥、前河等大队、雍镇街供电。1965年5月,从原址钟村迁至雍镇排灌站大院,改名为雍镇变电所。1982年3千伏对外供电地区升压,由沈巷开关站供电,该所交雍镇排灌站代管。
白桥变电所位于白渡桥镇益兴街。建于1962年7月,设有容量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4条6千伏出线分别对白桥、后港、大闸等公社供电。1964年5月,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6千伏出线投入运行,原由白桥变电所供电的地区,先后改由西梁山变电所供电。1965年将该所撤销,其全部设备拆迁至石杨建变电所。
石杨变电所位于石杨街西山岗上。1965年白桥变电所设备迁来后,利用其设备于1966年兴建石杨变电所,由黄坝变电所送电,供石杨街道和军垦农场用电。1975年滁河疏浚工程结束后,沿河兴建电站11座,为满足用电需要,当年增容1台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79年兴建6千伏电容器1座,容量1068千伏安。1981年对室外构架和设备支架进行改造。1985年该所有主变压器2台,3600千伏安,6条6千伏出线,分别对石杨、高关、金城、陶店等乡和农场供电。
东汤变电所位于绰庙乡和金城公社的交界处东汤村。1972年11月施工,当时由地方自筹资金建一座开关室。1973年春由县供电局调入1台容量1000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向绰庙、金城公社供电。由于主变压器容量不足,1979年5月,金城公社仍改由石杨变电所供电。1981年4月将原牛屯河引江翻水站1台容量2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和1台35千伏多油式开关,调入该所,原容量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调回县供电局。1982年冬兴建电容器室1座,容量1080千伏安。1983年10月省电力局拨款5.8万元,进行改造工程,2000千伏安主变压器投入运行,对绰庙幸福一、二站和裕民圩供电。
善厚变电所1974年省水利厅投资14万元,地方筹资10万元,在裴桥土岗上建造善厚变电所。1975年春,将石杨变电所35千伏电源引入该所。1台容量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于1976年5月投入运行,对善厚公社部分大队及陶店公社供电。同年增容1台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2年11月,该所由和县供电局接管。
西埠变电所位于西埠街西南岗上。1976年6月,由电业部门拨款10万元,地方投资1.5万元,区、乡自筹15万元合资筹建西埠变电所。从无为供电局调入1台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电源由和城变电所控制。原由望江、和城变电所供电的西埠、孙堡、腰埠、范桥、娘娘庙等公社改由该所供电。1981年由于主变压器容量不足,省供电局拨款购置一台35/10.5千伏容量56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2年由县供电局接管。同年兴建1座10千伏电容器室,容量2520千伏安。
姥桥变电所位于姥桥街后观音寺附近,1978年施工,次年8月主变压器容量3200千伏安投入运行,电源受姥下河变电所控制。该所以区建所分乡设柜,共9台,10千伏出线4条,分别对郑蒲、隐驾、联合等公社、姥桥街和轧花厂、小街电站供电,1982年县供电局接管。
金河口变电所位于金河口大坝的金河口电力排灌站院内,专为排灌站服务。1968年与金河口电力排灌站同时施工,1971年5月竣工,1台容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电源由和城变电所控制。由于容量不足,1973年增容1台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2年该站部分产权移交县供电局,仍由金河口排灌站代管。
香泉变电所位于香泉街东黄苗宋村前,1981年由电业部门投资20万元,地方筹资2万元,1982年8月动工,1983年5月竣工,由和城变电所调给1台24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电源由乌江变电所供给。4条6千伏出线,对香泉乡供电。
沈巷开关站位于淮南铁路南侧的东陈村。主要为芜湖火车北站35千伏变电所和编组站服务,兼向沈巷区供电。1979年5月,第一期35千伏开关站、主控制室、10千伏开关室等工程施工,1981年9月完成土建。35千伏对芜湖火车北站35千伏变电所出线2条,另将原杨柳圩至裕溪口35千伏线路开断为2条线路,经沈巷开关站控制。1982年10月上海铁路局将该站部分投入运行,电源由杨柳圩和西梁山两座110千伏变电所引进,向芜湖火车北站35千伏变电所供电。为改善沈巷原供电问题,利用开关站条件,兴建变电所,1981年12月,设容量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0千伏3条出线,分别对雍镇、沈巷、黄渡等乡供电。
新桥变电所座落在长建乡西陈村的土岗上,它是和县“六五”规划中最后一个变电所。1984年8月施工,1985年9月安装低能耗主变压器2台,10千伏出线6条,另设2路备用出线。也是和县以区设所分乡设柜的变电所之一。该所是和县供电局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第一座全电动操作的变电所,操作电源采用硅整流电容器储能,装置直流电源。第一台4000千伏安主变压器于1985年12月就位。
110千伏变电所
西梁山变电所位于西梁山脚下,1963年1月,经水电部批准兴建,投资62.9万元,省电业局调拨1台1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及油开关。同年3月成立西梁山变电所工程指挥部,着手施工。1964年5月,主变压器正式运行,对和县、无为县供电。运行后将黄山寺至姥下河35千伏线路开断为两条线路,由西梁山变电所供电。其中一条对姥下河、和城方向,设6千伏出线6条,分别对白桥、后港、大闸等乡和过江塔、化肥厂、造纸厂供电;另一条对黄山寺、雍镇乡和无为县汤沟区供电。1981年增容1台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该所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乌江变电所位于和县与江浦县接壤的驷马山。1970年施工,1973年7月,1万千伏安主变压器投入运行,由肥东县桥头集220千伏变电所供给电源。1980年增容1台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设6千伏出线5条,分别对大站一、大站二和张家集、乌江等公社、镇供电,并有1条11.08公里的35千伏线路作为乌江至黄坝备用线。1983年香泉变电所建成后,由1条乌江至香泉的35千伏线路送电。从此,黄坝、香泉、石杨、东汤、善厚等变电所的电源均由该所供给,该所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和城11万变电所位于和城西北1公里处,属西梁山220千伏开关配套工程。1983年9月经上级批准,作为当年重点技术项目安排,电源由西梁山220千伏开关站供给,建成后与乌江变电所联接。
西梁山220千伏开关站
华东电管局为发挥皖北电力资源,在西梁山兴建1座220千伏开关站,作为中枢电网联接,将长江南2路、长江北3路220千伏输电线路,由过江大塔沟通联网,对上海市等地供电。该站于1979年施工,1981年7月投入运行,1984年1台容量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就位,该站属合肥供电局管理。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供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