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6年(1947)乌江轧花厂,有火力发电机1台,供本厂使用。1955年3月筹建和县电厂,投资11万元,购置美国产组合式汽油发电机4台,168千瓦,于1956年5月1日在和城小市口华阳街张宅安装发电,仅供机关、学校和部分商店、居民照明用电(后与和城变电所合并)。为解决农村抗旱排涝动力用电,1958年开始大规模的电力网建设,同年8月建成和县第一座黄山寺电力排灌站和35千伏的裕黄线,同时,黄山寺35千伏变电所建成2400千伏安主变压器投入运行。60年代初,贯彻“近水设点、电跟水跑,以站建所,简易上马”的方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筹集资金百万元,投入电力网建设,至1963年底,建成35千伏变电所8座,安装主变压器10台,容量为1.81万千伏安;架设35千伏线路7条,长74.5公里,3~10千伏线路428.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208台,容量2.94万千伏安。1964年沈巷、姥桥、新桥、乌江、西埠、历阳等5个区、镇的27个公社、144个大队均已通电。同年建成西梁山110千伏变电所,它直接引用梅山、佛子岭水电站,淮南、皖南等地的电源,解决了和县沿江地区农田排灌用电问题,它是皖中电网的重要变电工程之一。并在西梁山江边建起高度10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江塔,架设了跨度1411米的220千伏高压线,它是皖中电网与华东电网联接的大跨越。1966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中一度出现电力线路、用电设备盲目发展,不合格的三类低压线路有1831.25公里,占总线路的41%。1971年全县农村触电死亡54人,居全国农村触电死亡县份之首。1973年4月,水电部派出调查组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水电部和省水电局把和县农村安全用电作为重点来抓,投入资金、物资整改低压线路,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制订规章制度等,从而减少了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1973年7月,在乌江建成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和配套的乌江110千伏变电所1万千伏安主变压器投入运行,从肥东县桥头集变电所通过110千伏桥~古~乌线引来电源,同时分别对驷马山电力排灌一站、二站、张家集乡、乌江镇供电。1978年后,和县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1981年,西梁山开关站投入运行。1985年西梁山至和城的1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完毕。1988年和县拥有220千伏开关站1座,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24座。220千伏输电线路79.07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7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43.86公里,6~10千伏输电线路1313公里,通电乡镇数为100%。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