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和县地处长江沿岸,大别山余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过境。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最高海拔315米,最低的海拔5.4米(城南乡赵庄至三叉河之间)。东南部地势平坦,是水网密布的圩区(海拔小于50米);西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100~315米);在圩区与低山之间为波状起伏的岗地(海拔50~100米)。
一、平原
沿江水网平原是由长江夹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主要位于东部及南部,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30%,该地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圩口,较大的有十四连圩、练钢圩、六连圩、老西圩、郑蒲圩、黄墩圩、永胜圩、大荣圩、栗木圩等。圩内沟叉纵横、浅滩密布,海拔6.5~8.0米,圩区较高的地方称沙垄,如大荣圩的刘垄,海拔9~10.5米,沙垄顺长江流向呈带状分布。
沿江沙洲和江心洲主要分布在江边(大黄洲)和江心(陈桥洲),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1.5%。因江水流速减缓泥沙淤积而成。土壤有夜潮现象。
河间洼地平原主要位于滁河沿岸,石跋河、得胜河上游两岸,以及湖边洼地呈带状分布。面积约为全县总面积13.5%。近河床两旁及湖边洼地,海拔6.5~8.5米。滁河南岸有新桥圩、裕民圩、剪儿圩、铸成圩、陆家圩、大乐圩、皂角圩、九连圩等,石跋河上游有青龙圩,得胜河上游有汪家圩、聂兴圩、九连圩、汪藕圩、茅草圩等,圩内水网密布,零星分布着浅水滩、芦苇滩。
二、岗地
位于和县南北方向的中间地带,面积约占总面积35%,根据岗地切割程度和形状,可分为平缓和波状岗地。
平缓岗地主要是和县南部及城北、濮集乡的岗地,面积约占黄土岗地的35%。由于雨水冲刷和人工堆垫,岗、冲相对高度小,一般仅有5~15米,坡度为2~3度,低矮平缓,岗体面积大,岗间低冲窄。平缓岗地的前缘与圩区交界,后缘紧依波状岗地,有些地方与波状岗地界线不明显。
波状岗地主要是指和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面积约占黄土岗地的65%,海拔20~50米。岗顶多系旱作或荒地,旁、冲为水旱轮作,岗顶旱地因长期顺坡耕作,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三、低山丘陵
和县最高的如方山海拔仅315米,按地貌分类,这一地区应划为陡坡高丘陵(绝对高度小于400米,相对高度100~200米),虽高程达不到低山标准,但都是石质山,为顾及当地习惯称法,以“低山丘陵”概称。这一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县西北部(包括石杨、乌江、西埠等区)和新桥区的长建乡、南义乡,西埠区的娘娘庙乡一线,面积约为全县总面积的20%。低山丘陵为大别山余脉,基本为北东~南西走向。主要为石灰岩、硅质岩、红砂岩、泥质岩组成,山地林木覆盖度差,雨水冲刷作用较强,浅蚀、片蚀现象普遍。著名的低山如下:
鸡笼山本名亭山,又名历山、历阳山、凤台山,位于善厚、腰埠两乡交界处,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275米,下盘绵峦上冠巨石,状如莲花,又如鸡笼,故名鸡笼山。
娘娘山古名墨田山、脉天山。位于腰埠乡,接鸡笼山,主峰279米,因明太祖朱元璋之妻马娘娘曾登此山,故名娘娘山。
陡沿山古名斗岘、大岘山、斗焰、斗阳山,位于西埠乡,距县城20公里,人行石壁中,对峙如立,西入巨壑大壶山尾五里。南北朝时,该山为边防要地。
九龙山位于腰埠乡,鸡笼山南,九峰列嶂,中抱大壑如龙蟠,故名九龙山。
拦龙山位于西埠乡,九龙山北4公里,以背负九龙而横翼其前,故名拦龙山,主峰海拔208米。
乌石山位于高关乡,距县城30公里,两山夹道中多黑石,故名乌石山。
鹰阿山又名大尖山,位于高关乡,距县城约20公里,该山形势耸峭,常有鹰飞集,明末戴务旃避乱于此,号称鹰阿山樵。
如方山古名六合山,位于石杨乡,距县城30公里,四望方正,如南京之方山,故名如方山,主峰海拔315米,为和县最高山。
掉尖山位于高关乡,距县城25公里,主峰海拔243米。
麻家山位于香泉、孙堡两乡,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150米,麻家山有洞。
戴虎山古名大壶山、大护山,位于高关乡、西埠乡交界处,主峰海拔200米。
白云山位于张家集乡,距县城15公里,白云每触石而出,缭绕连山,故名白云山,山上有石洞。
阴陵山位于绰庙乡北滁河边,距县城40公里,主峰海拔145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阴陵山,在安徽和县北八十里,接江苏江浦县界”。《舆地纪胜》载有“在乌江县西北四十五里,即项羽迷道处”。项羽迷道处,上有刺枪坑,旁有泽(今裕民圩),即阴陵九曲泽,泽中有项王村,项羽迷道于泽中,周回九曲,后人称之为“九曲泽”。
插花山位于绰庙乡,海拔62米,在阴陵山之阳,山上有插花庙,庙祀虞姬(今庙已毁),村民祷子,岁以三月十八日为庙会,祈报皆插花一枝,故名插花山。后改为三月初三为庙会,沿袭至今。
四溃山又名驷马山,位于金城乡与江浦县十村庙交界处,旧志载:“项羽败垓下,走至东城(即乌江),惟二十八骑从,汉兵追至,项羽乃引骑依山为圜阵,四面驰下,溃围折将”,故名“四溃山”。
夹山位于高关乡,距县城30公里,两山壁立,中通如弄,设关以为要塞,为军事要地。1963年,在山下建造夹山关水库。
赭乐山又名石浪山、北山。位于乌江镇境内,一峰亭立,森秀可爱,与此山相近的北大山,主峰海拔222米。
观音山位于香泉乡戎桥水库西畔,距县城20公里,山有石洞,洞上为观音寺。
覆釜山位于香泉乡,距县城20公里,自鸡笼山以东岗峦起伏,逶迤三十里不断,至北崛起小山曰覆釜山,又名晓山,山上原有昭明塔和亭,温泉由此山而出。
大孤山位于腰埠乡,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211米。
汪家山位于陶店乡,距县城25公里,海拔110米,是“和县猿人”龙潭洞遗址。
鲁家大山位于善厚乡,主峰海拔267米。
谭山位于腰埠乡,与含山县马山并立,主峰海拔304米。
丰山位于南义乡,距县城10公里,重冈蜿蜒,周数十里,宋时梅及梅豪亭均在此山北麓。
西梁山位于长江西岸,距县城30公里,因与当涂县博望山,相对峙,合称天门山。西梁山海拔88.1米,山上有“天门八景”和烈士纪念碑、亭等,为和县名胜之一。
八公山又名二郎山口,位于县城北0.25公里,冈陇坡陀。据传八仙围棋会饮于此,故名八公山。宋州守周虎于此打败金兵,更名“杀敌冈”。
上一篇:第二节 地质
下一篇:第四节 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