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
县境航道里程208.3公里,通航里程144.8公里,其中季节通航里程14.7公里。
裕溪河
上起清溪河口,下至三汊河口,全长40公里。是县境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经多次疏浚,达五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队。
得胜河 自含城至张公桥长8公里,是环峰、九连、东山、褒山、张公五乡镇水上运输的唯一通道。夏秋两季,河水上涨时,可通航20——30吨船舶;冬季枯水季节通航困难。1970年,下游金河口节制闸建成,因未建过船设施,河道与长江隔断。
清溪河
河道上桥梁、节制闸多,通航能力受限,曹家坝至清溪河口中水位时,可通航40吨以下船舶。
滁河
自全椒县古河至八字河口,长14.5公里,原属季节性航道,枯水季节只能分段通航。1969年至1976年,经皖苏两省联合整治,滁河由乌江节制闸调节水位,可常年通航50吨级船舶。
方山河
1972年以前,是福山乡粮食外运的主要航道,7至8吨驳船可季节通航,后开挖新河道,虽利通航,但由于跨河桥梁影响,仅季节通航10吨以下小船。
鲁桥河
自鲁桥至荡子圩,长7.75公里,可常年通航15吨左右船舶。
牛屯河
自铜城新闸至荡子圩,长7.5公里,1966年5月,在老铜城闸上游约2公里的牛屯河口水古庙,建造一座节制闸——铜城新闸。1973年,在下游和县建新桥大闸,两闸均无过船设施,江河为之阻隔,不能直接通航,中水位时,闸内水深2米,能通行15吨船舶。 其他河道因浅弯或桥坝影响,一般不能通航或只能季节性通行吨位较小船舶。
二、港口码头
运漕港
位于裕溪河北岸运漕镇,晚清时期,运漕镇是清政府储备公粮的要地之一,为含山、无为、和县三县交界地商业中心。港岸线长1公里,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200平方米。1988年有候船室104平方米,售票室和客附室各一间共12平方米。
运漕港客运码头建于1952年,址在运漕东河沿。1973年,因河道疏浚,改在西河沿重建,码头为钢筋混凝土栈桥式,长5米,岸线长25米,两侧护岸砌成台阶码头各3.3米宽,32级到底,配有24米长水泥趸船一艘,供旅客上下。
社会码头建于1972年,县水利部门在护岸工程中,于原大、小码头及粮站、酒厂、航管站、油厂、中学、燃料公司等八处,分别砌有2——3米宽码头,斜坡上每隔10米安装一个铁环,供船舶停靠系缆用,现除大、小码头外,其余皆为单位专用码头。
运漕港出口货物以粮食、酒、砂轮、农副产品为主,进口货物有百货、化肥、煤炭、食盐、石油及农用物资等,港口年吞吐量5.4万吨。
东关港
濒临裕溪河北岸东关镇,港岸线长1公里,水域面积9000平方米,陆域面积370平方米。东关港客运码头,长24米,左右陡坡平台,中间3米宽台阶到底,配有24米长水泥趸船一艘。货运码头有四座:1、河沿码头,在客运码头右侧,长70米,宽30米;2、太平桥码头,长40米,系东关搬运站大水期间的备用码头;3、黄石山码头,位于东关镇西北,1973年建,80吨级船舶可常年停靠;4、刘湾村码头,位于东关镇西南刘湾村,1986年建,码头岸线长100米,常年可停靠30吨级船舶。东关港货运物资种类主要有:水泥、石料、钢材、陶瓷制品等。
林头港
位于林头镇,裕溪河北岸,水域面积900平方米,陆域面积600平方米,港口与林头火车站相连。客运码头,系混凝土台阶式,长18米,宽10米。
自然岸坡码头,位于林头火车站附近,岸线长200米,高水位时,可停靠50吨级船舶,低水位时,仅能停靠20吨级以下船舶七八艘。港口年均客运量约1万人次,年均货物吞吐量1.5万吨。
铜闸港
位于牛屯河西岸铜闸镇,是裕溪河后河入牛屯河的咽喉,因桥、闸限制,航运受阻,港口岸线长3公里,水域2500平方米,陆域面积1200平方米,港口内为自然岸坡码头和简易台阶码头,港口货物年均吞吐量1.5万吨,年均客运量约1万人次。
含城港
位于南门得胜河北岸。岸线长200米。民国25年(1936)始有机动船,不久仍为木帆船,80年代客运是机动水泥船,由县航运公司和一个体户每日分别开行两班和一班,日均客运量500人次,货物吞吐量年均2万吨。1966年,县木材公司在东门登科桥附近建一座专用码头。
清溪港 位于清溪镇,为自然岸坡码头。建国前,港口运输较多,后随柘乌路修建及河道受阻而衰竭。陶厂港位于陶厂镇南1公里,鲁桥河畔,岸线长50米。自然岸坡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近万吨。
三、运输工具
客运工具
由芜湖开往合肥、无为等地航线的轮船,清末民初,船体大多为木质结构,少数为钢质船,以蒸汽机作动力(个别的使用汽油机),最大吨位56吨,最小吨位19吨,载客量最多164人,最少的43人。在裕溪河私人经营短途客运的船只大都是三五吨的木船,以挂帆、人背、撑篙作动力,一次能载一、二十人,设备较差。民国25年(1936)春,得胜河内有私人汽船从事含山至和县水上客运,一次载客20人左右,不久停运。
建国后,水上客运条件逐步改善。70年代,客轮全部改为钢质结构,以80至120马力内燃机作动力,航速加快。客舱宽敞明亮,安全舒适。
1985年以后,水上“农运客班”开始出现。船只大多为5至30吨位,船体有木质、水泥质、钢质。配以12至24匹马力挂浆机作为动力。船舱上盖有篷顶,舱内有座位,一次能载客二三十人。
货运工具
1966年以前,县境水上货运工具主要是木帆船,木帆船以风力和人力为主要动力,船型杂、吨位小,安全性能差,船型既有本省各地建造的焦湖划子、麻油壶、五舱子等,也有湖北的鸦尾子、五粮舟、实稍子等,江西省的江西船、江苏省的网船、鱼船等20种类型。
1961年5月,县境共有各类船舶219只,船型20种,最大吨位30吨,最小吨位5吨。1972年以后,水上运输机械化(拖带化、挂机化)发展较快,靠人力和挂帆航行的木帆船,逐步消失。
1975年,巢湖行署交通局和地区航运局为了全面实现水上运输机械化,先由含山县航运公司在江苏沙洲县引进挂浆机28台,安装在8至10吨木帆船上,并附拖2艘木帆船,总吨位不得超过30吨,在内河航行试拖,一年后,巢湖地区航监处批准核定,在全区各县水上推广。到1978年,取消挂机船拖带化。单船普遍使用挂浆机。
挂机船体结构有木质、水泥质、钢质三种,最小装载吨位5吨,最大装载吨位85吨,挂机船以单船航行为主,自由灵活,航速快,稳定性好,运输效率高,适宜于内河、长江、湖泊航行。
县航运公司
1956年有木帆船269艘,总吨位2040;1967年有木帆船175艘,2152吨位,拖轮1艘,48吨位;1973年有木帆船107艘,1157吨位,拖轮4艘,368吨位,货驳45艘,1235吨位,货轮1艘,60马力,35吨位;1979年有客轮2艘,24马力,客座110,拖轮6艘,623马力,货驳114艘,2410.5吨位,货轮3艘,120马力,85吨位,挂机船24艘,288马力,219.5吨位;1988年有客轮3艘,48马力,165客座,拖轮6艘,820马力,货驳53艘,3942.5吨位,货轮1艘,20马力,60吨位,挂机船84艘,1540马力,2638吨位。
1988年全县乡(镇)社会船舶情况统计表

四、水路运输
清末、民国及建国初期,航行于裕溪河的客运轮船,船体以木质为主,以风力、人力为主要动力。60年代中期以后,水上运输机械化(拖带化、挂机化)发展较快,以人力、帆力为主的木帆船渐少,钢筋水泥船渐多,80年代水运企业船舶向钢质化发展。
建国前,客运主要集中在运漕、东关一带。1949年后,水上客运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上,航线为;运漕——东关——林头——巢湖市;铜闸——荡子圩——鲁桥;含城——张公桥,每天定时航行。
1949年,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6.5万吨,1956年,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成立,从事专业运输的个体都走上集体化道路,1957年——1966年十年间,年均货运量12万吨;1978年,货运量20.55万吨,周转量1883万吨公里;1988年,货运量22.7万吨,周转量7800万吨公里。
建国前,县境水运货物主要为粮食、食盐、石料及五金杂货等。建国后,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水运大宗货物以砂石、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和矿产品出口为主,粮食次之;进口有化肥、农药、机械、钢铁、煤炭、木材等。
1950年,华东联运公司皖北区公司在县境设立运漕联运站,办理水运、汽车、铁路、人力车等水陆运输货物联运业务;同时在含城、铜闸分设两个联运组,联运实行一次托运,一票到底,统一结算,全程负责,取货上门,送货到家。1953年,运漕联运站与运漕航管站合并。
县内水上运输,除县航运公司外,还有“县渔业开发公司”、“黄墩乡水上运输公司”。前者由海口乡渔业大队于80年代初开展多种经营转化而来,后者由黄墩乡个体船舶入股组成。
县轮船客运实绩表

五、渡口
县境内河道纵横,渡口遍布各条河流。1961年7月有渡口33道;1980年11月为41道;1984年10月为40道;1987年6月则为38道,其中裕溪河7道,裕溪河后河9道,得胜河9道,清溪河6道,滁河3道,牛屯河2道,昭关水库1道,和平水库1道,另有邻县始发渡口8道。渡运工具,一般是1吨左右小木船,少数为大盆。80年代有水泥质及钢质渡船。
上一篇:第三节 铁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