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东关水泥厂
全民所有制企业,1961年下马的东关铁厂,在大办“五小”企业热潮中,改办小水泥厂,初名“含山县水泥厂”,1970年更名为“含山县东关水泥厂”,隶属县工业局,1977年属县基建局管理,1984年划归县经委管理,厂址东关镇。1988年底,厂区总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46.1万元,净值866.4万元;职工477人,年产水泥4.27万吨,产值223.32万元,实现利税129.73万元。
建厂初期,因陋就简。1970年主要生产设备有)1.5×6.5米立窑一座(利用铁厂下马的高炉烟囱改建),0.9×2.1米和0.9×1.8米磨机各一台;1971年后,对磨机进行更新改造,同时进行设施配套,建2米生料库2座,年生产能力达8000吨;1975年新增1.4×1.7米磨机1台;1979年省建材局投资20万元,对原有立窑进行改造,改建2×9米普立窑一座;1983年投产,同时增加1.5×12米烘干机1台,形成年产2.5万吨生产能力。主要产品425#矿渣水泥和普通水泥及部分325#水泥,1986年,经国家水泥质量检验中心抽检,425#水泥全部符合国家标准;1987年11月,投产8.8万吨水泥生产线,增建2.5×10米机立窑,全部采用自动配料,机械化程度高,能耗降低,产品质量稳定。1988年深化企业改革,率先采用招标承包,为县第一个全民招标企业。建厂18年,经过几次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特别是1985年与上海农房公司以补偿贸易形式扩建的年产8.8万吨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后,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产值、利税与建厂初期相比增长100多倍,纯熟料能耗由初期250公斤/吨下降到1988年的170公斤/吨,达省级先进企业标准,成为县属企业中经济实力雄厚企业之一。
二、县砖瓦厂
筹建于1970年,1972年建成投产。厂址位于县城东郊3公里巢宁路北侧。系全民所有制企业,1970年属工业局,1977年改属县基建局,1984年归属县经委。
1972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78万元。净值19.58万元,拥有450——258A型制砖机1台。职工195人,产砖242.7万块,青平瓦18万片,产值12.83万元,亏损4.76万元。1985年,企业内部实行承包,厂部和车间承包,车间按件计工,超产计酬。当年,企业总产值72.32万元,利税17.26万元。1988年底,企业占地总面积7.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2.8万元,净值34.5万元,拥有W型五星压瓦机2台、C型320粉碎机2套等11台(套),职工250人,年产红砖1386.3万块,产值60万元,利税15.2万元。产值、利税创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土源逐渐枯竭,准备改厂转产。
三、县农口东关水泥厂
1985年由省水泥设计院勘察设计,分为三期工程,1986年第一期投资120万元建厂,设计能力5万吨;第二期工程1988年建水泥成品库。厂址东关东向3公里太湖山南麓,全厂占地总面积1.6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0.7373万平方米,厂房350间,原名“含山县太湖山水泥厂”,1988年10月,改名“含山县农口东关水泥厂”,系国营农办企业,县农业局主管,隶属县园艺总场,固定资产1986年76.7万元,1988年100.8万元,净值95.2万元,从业职工347人。主要设备有6.5×16米料库11座,高27米立窑1座,0.7米×7米机立窑1座,烘干房1幢、球磨房3幢、成品库3幢,有400×600平方米鄂式破碎机1台。1.5×5.7米球磨机2台、20吨地中衡1台,螺旋式装包机2台,当年生产“屹东牌”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9600吨,产值82万元,利税20.1万元,其中利润14.1万元,产品销往上海及本省各地。
四、航运公司东关船舶修造厂
厂址东关镇,位于老街西河沿,系集体所有制企业,属县交通局。
厂的前身是县水上运输初级社维修组,1956年改为“含山县木帆船合作社运漕修船厂”,厂址设在运漕镇东河沿,是年,有职工31人(木工15人,捻工14人,篾工2人);1959年12月,改为“含山县造船厂”,1961年下半年,厂址由运漕迁至东关,职工59人;1962年下半年,木帆船社下设含城、东林、运漕、铜闸4个水运大队,船厂划开为水运大队船舶维修组,含城组10人,东林组27人,运漕组14人,铜闸组8人;1968年各船舶维修组合并,成立“含山县水上运输社东关船舶修理组”;1979年改称“含山县水上运输公司东关船舶修造厂”,船厂与公司分开,实行经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5年,更名为“含山县航运公司东关船舶修造厂”。1988年底,厂固定资产原值17.5万元,净值12.5万元,产值27.4万元,利税1.0万元,从业职工68人,生产设备有42寸带锯、50千瓦变压器、28千瓦电动机、25平方米钻床、319皮带床、6136普通车床、8665型刨床、X625型卧式铣床、摇臂钻床、台钻、手电钻、交流电焊机、电动磨光机等54台(套)。
五、县农业机械厂
1958年8月建厂,厂址环峰镇,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厂前身含山青年机械厂,1959年底迁址含城与含城第一机械厂、含山红旗翻砂厂合并成立第一农业机械修造厂。从业职工87人,产值26.61万元,利税4.44万元。厂房设备,仅有旧厂房12间,简易车床、刨床共7台,钻床2台;1961年黄墩铁厂、粮食机械厂下马并入部分设备;1968年10日改名为“含山县农业机械厂”。1975年省农业厅投资30万元,生产水稻插秧机配套项目,增添滚、镗、铣等金切设备。1987年投资15万元,新建拖拉机前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1988年投资100万元,用于扩大前桥生产能力及新上6Ⅰ型手扶拖拉机变速箱总成生产线。经过几次技改工程,增添设备,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建厂初期,主要从事农机具生产、维修,产品为锹、锄头、镰刀等小型农具。1964年开始生产米饲筛,1972年生产三相异步电动机,试产插秧机。1971年起生产车床和50——320KVA变压器。1978年批量生产水稻插秧机。1979年转产农用水泵和53加仑油桶,1980年水泵停止生产。1985年与安徽拖拉机厂、芜湖电工机械厂合作生产小四轮拖拉机前桥总成,六芯承缆机等产品。1988年与南京长江机器厂合作生产电扇底座产品。是年12月江淮12型拖拉机前桥总成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末,厂区占地总面积3.4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18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4.5万元,净值128.3万元;从业职工277人,年产拖拉机前桥1.6万台,年产值337.7万元,利税69.4万元;拥有主要设备CPC3柴油叉车,200GF6柴油发电机组,FRTZ——75——9台车式电阻炉,GPl00——C3高频加热炉50多台(套)。
六、县起重机械厂
厂址运漕镇,系大集体企业,厂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68年10月合并成立运漕农机具修造厂。1971年改名“含山县起重机械厂”,隶属县二轻局,1984年3月,划归县经委管理。
厂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1968年,厂固定资产原值4.1万元,从业职工213人,年产值34.7万元,利税4.7万元。1988年底固定资产原值87.32万元,净值33.66万元,职工390人,年产值165.18万元,利税13.7万元。
建厂初期,仅7台普通车床。1970年后,陆续添置自制必需的通用、专用设备。1980年有专、通用设备30台,1988年底,拥有主要通用、专用设备冲天炉、万能试验机、摇臂钻、箱式电阻炉、造型机106台(套)。
合并前的运漕农机具修造厂,主要是手工作业、生产铁器、木器、篾器等传统小产品和农具;1969年,试制手拉葫芦,1970年手拉葫芦正式投产,1971年,被省机械厅确定为手拉葫芦定点生产厂家。VIS型手拉葫芦为主导产品,1976年开发生产HI型斗式提升机配件——环链、环钩;1979年,开发生产手拉葫芦产品;1982年纺机配件批量生产。1985年HS型3T手拉葫芦被评为省优产品。1987年试制纺机配件,领取C——HS型C.5——5吨船用手拉葫芦系列产品认可证书,1988年批量生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1988年与中国科技大学挂钩,走科研生产结合之路,研制成SL——300型超音速气流磨,该产品为国家级重大新产品开发项目,年底通过国家鉴定。
七、县冶金机械配件厂
位于东关镇。属大集体所有制,隶属县二轻局。1988年底,厂区总面积1.06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117万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0.2646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61平方米,职工宿舍0.131万平方米,从业职工111人,总产值84.5万元,销售收入83.1万元,利税总额4万元,其中利润2.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6.1万元,净值26.9万元。
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的“东关铁、木、竹综合生产合作社”,1968年转为“东关农具厂”,当时从业职工55名,1972年1月,改名“含山县东关农机具修造厂”。1975年生产焦炉门(炼焦用)等冶金配件,成为省冶金厅定点厂家;1976年11月,增挂“县冶金机械配件厂”牌子。1977年9月,“东关农机具修造厂”改名“县冶金机械配件厂”,有职工92人,拥有铸造、金属切削和锻压设备等32台(套)。专门从事冶金配件生产,当年产值38.43万元,利税5.37万元。进入80年代,产品供销和厂家需求脱节,生产有起伏;1985年冶金配件和钢球(冶金水泥行业球磨用)市场需求回升,产品走俏,截至1988年已有金属切削、铸造、锻压、起重、汽车、发电机组(120匹马力)和化验、检测等设备59台(套);主要产品、产量,钢球12吨,焦炉门80套,冶金配件430吨;产品销往淮南、铜陵、马鞍山等地。
八、县林头纺织机械配件厂
位于林头镇,集体所有制,隶属县二轻局。1988年底,厂区总面积1.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4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0.49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20平方米,职工宿舍面积400平方米;从业职工231人,总产值45.4万元,销售收入56.4万元,利税5.2万元,其中利润0.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5.4万元,净值32.8万元。
厂的前身,是50年代初林头镇成立的铁、木、竹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68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当年从业职工130人,固定资产5.99万元,净值4.77万元,总产值24.2万元,销售收入22万元,利税2.8万元,其中利润为1.65万元。1971年,开发纺织机械配件,1972年,投资22万元扩厂,增挂“县林头纺织机械配件厂”牌子,属省纺织局定点厂,以生产纺织配件为主。1977年,产值由1968年24.2万元,上升到56.39万元,利税由2.8万元增加到5.07万元,完成纺织配件110吨。是年有金属切削、铸造、锻压和起重等设备43台(套),建筑面积0.4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0.32万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80年代初,市场疲软,生产渐次低落,1983年与县海口乡联合,接揽大型纺织机械——热定型机生产业务。
1988年,有金加工、铸造、锻压、起重机和发电机组等设备51台(套),生产纺织配件184吨,产品销往本省及江苏、浙江等地。
九、陶厂轴承壳厂
位于陶厂镇,集体所有制,隶属县二轻局。1988年底,厂区占地面积49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1710平方米,办公用房90平方米,职工宿舍210平方米,从业职工65人。总产值35万元,销售收入26.7万元,利税1.4万元,其中利润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5万元,净值8.8万元。厂的前身是1952年陶厂镇铁、竹、木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68年9月,县手工业管理局将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陶厂农具厂,以生产和维修农具为主。是年,从业职工67人,年总产值7.4万元,销售收入8.1万元,利税-0.3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3万元,净值2.85万元。1972年1月,改称“陶厂农机具修造厂”。以农具修造和铸造为主。80年代初,生产滑坡。1982年开始生产草席,不久停产;1985年与马鞍山市二中校办工厂挂钩,生产轴壳。1986年3月,改名“县轴壳厂”,后又为马鞍山外贸公司生产出口产品——铸铁壁炉风门和花盆架子。是年,完成产值24万元,比1968年增长2.24倍。1988年底,拥有金加工、生铁铸造等主要设备27台(套)。
十、仙踪农机具修造厂
位于仙踪镇,1988年底,全厂占地总面积7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其中厂房2465平方米,办公用房45平方米,宿舍320平方米。从业职工120人。总产值66.4万元,销售收入6.81万元,利税3.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6.6万元,净值27.9万元。1977年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年产值27.7万元,利税2.2万元。1983年,向银行贷款3万元,新建一座360平方米影剧院,接纳外来剧团演出和放映电影、录像、安插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1984年,生产油毛毡,6月增挂“县仙踪油毡厂”厂牌。1985年生产地漏、底阀(排水用的铸铁产品);同年,还与全椒县古河农工商公司联营,成立全椒、含山农工商联合公司,油毡产品占领古河及全椒县各大镇市场;1986年,生产拉丝(冷拔丝)和水泥预制件。1988年主要产品产量:冷拔丝128吨,油毡1.41万卷,预制板0.44万块,铁制农具0.6万件;拥有金属切削、锻压、铸造和拉丝、预制等专用设备26台(套)。
十一、县拖拉机配件厂
位于环峰镇。1988年底,全厂占地总面积9076平方米,建筑面积3242平方米,其中厂房1560平方米,办公用房132平方米,职工宿舍1550平方米。从业人员280人。总产值375.5万元,销售收入513万元,利税47万元,其中利润32.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4.8万元,净值62.5万元。厂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含城铁、木、竹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含城五金修配合作社。1966年,手工业管理局接管,以上各社于1968年组成“含城农具厂”(五金社1971年划出)。当年,全厂从业职工145人,固定资产7.69万元,净值6.34万元,总产值23.3万元,销售收入2.05万元,利税总额0.79万元,其中利润0.58万元。1971年1月,改名“含城农机具修造厂”,生产水箱、齿轮宝盖等拖拉机配件,为省机械厅布点厂。1976年11月,增挂“县拖拉机配件厂”牌子。1977年产值达113.63万元,比1968年增长3.87倍,利税22.42万元,比1968年增长13.5倍。1984年后,逐步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1988年3月。将含城家具厂并入,当年拥有铝铸造、金属切削、锻压、锻打、烤漆、发电机组和汽车等设备74台(套),生产能力与70年代末比较,提高8倍多。拖拉机配件由原来2.5万件增到12.94万件,S195、R175、S1100三种柴油机水箱齿轮宝盖等4个系列29个品种,为省内外10个厂家主机厂配套(其中省外4家),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自治区500多家农机公司。
十二、巢湖砂轮厂
始建于1970年,厂址运漕镇,位于镇内西河沿,建厂初名为县运漕砂轮厂。1984年6月22日更名为“巢湖砂轮厂”。是年底,县经委对其实行业务归口管理。
厂区占地总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万平方米,至1988年底,固定资产原值126万元,净值105.8万元,从业职工112人,年产值189.7万元,利税42.5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为7393元。
主要产品有黑碳化硅、绿碳化硅等磨料和陶瓷结合剂磨具,是国家机械工业部磨料、磨具公司定点生产厂家。1984年起,相继完成倒焰窑改造工程、大直径高厚度砂轮开发项目及设备更新换代。累计投资150万元,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1987年、1988年连续创两个省优产品,其中1988年研制的大直径、高厚度陶瓷结合剂砂轮,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批量生产,产品畅销全国16个省(市),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十三、县瓷厂
位于东关镇。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厂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东关瓷土矿。1959年转产日用陶瓷,厂名“含山县东关陶瓷厂”。1984年9月更名为含山县瓷厂。
1960年有固定资产12.7万元,从业职工172人,年产粗瓷11.5万件,产值5.78万元,利税不足2万元。1988年底,厂区占地总面积8.4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80.2万元,净值276.3万元。从业职工537人,年产日用瓷器1481.5万件。产值346.6万元,实现利税73.28万元。
建厂初期,原料采用人工捣碎和牛拉石碾碾碎,再手工拉坯成型。1959年起,采用方型正焰窑生产。1965年,从繁昌瓷厂调进球磨机、滤泥机、练泥机等生产设备,减轻劳动强度。1965年后,陆续兴建3座倒焰窑;1972年后,再次改建75立方米倒焰窑3座,增添成型机、练泥机专用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能力;1976年增添C6136车床1台,1981年、1982年添置鄂式破碎机2台。1983年3月,省轻工业厅批准扩建74.8米隧道窑、增添球磨机、压滤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链干机、滚压机等设备33台(套)。1985年后,煤烧隧道窑投产,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能源消耗与倒焰窑相比大大降低,产品产量增加,质量稳定,档次提高。1986年,淘汰粗瓷产品,生产普瓷,开发蓝边三大、印花柯二碗、罗汉汤碗等品种。1987年11月,省轻工厅再次批准扩建第二条80.8米隧道窑,工程投资882万元。1988年“蓝边三大”碗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十四、县灯泡厂
始建于1970年,1973年正式投产。位于环峰镇,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
1973年,固定资产75.7万元,有职工176人,产灯泡32.14万只,产值19.8万元,实现利税1.11万元,其中利润亏损1.61万元。1988年底,企业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07.6万元,净值319.4万元,从业职工810人,年产灯泡1240万只,产值434.9万元,利税8.22万元。
建厂初期,先后自制和购置芯柱机、导丝机、绕丝机、绷丝机、封口机、排气机、装头机等生产设备。建造氢气站、煤气站、玻璃坩埚圆炉等生产设施,形成年产300万只普泡生产能力。1978年,增添Z32K摇臂钻床1台。1979年增添柴油发电机组75千瓦1台;1980年以后,增置BD12吹泡机3台,14平方米池炉1座,TD62007绕丝机40台,200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同时更新生产设备,将原灯泡装配车间单机操作组装成两条生产流水线,并新增灯泡生产线一条和池炉进行节能改造,氢、煤气库扩建等项目;1984年开发异型泡、特种泡、彩泡、节日串泡等产品;1987年,开发冰箱指示泡,仪器指示泡。1988年,再次新增两条灯泡生产线,普泡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800万只。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工艺的改进,1984年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PZ220——15和PZ220——40普泡。PZ220——100系列普泡,1985年分别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6年企业实行厂长五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与主管部门签订三年承包合同,企业主要指标纳入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有效地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十五、县印刷厂
位于环峰镇,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该厂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含山报社印刷厂。1960年《含山报》停办,印刷厂归口文化局管理。1977年归工业局管理,厂名“含山县印刷厂”。1958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0.46万元,净值0.44万元,从业职工28人,产值4.86万元,利税0.45万元。1988年底,厂区占地总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9.9万元,净值27.4万元,从业职工86人,年创产值38.5万元,实现利税6.86万元。
1958年建厂,至1969年生产基本是手工操作。1969年以后,增添圆盘印刷机8台,四开印刷机2台,切纸机2台,铸字机2台;1980年以后增添TYQ601A电化烫金机3台,TZS401A自动四开印刷机3台,自动圆盘印刷机2台,TTL490立干彩色印刷机4台,制胶设备1套,TY401海德堡印刷机1台,QZ103切纸机1台等35台(套)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的改进。
十六、县塑料厂
始建于1975年3月,位于环峰镇,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厂前身是县财税局塑料制品厂。1975年3月,县塑料厂成立。原财税局塑料制品厂,将固定资产作地方财政转向塑料厂投资。
1978年,企业占地总面积579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9万元,净值4.45万元,职工71人,年产纽扣160万粒。产值9.91万元,利税0.9万元;1988年底,企业占地面积7590平方米,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8.91万元,净值34.81万元,职工100人,年产塑料制品90吨,产值116.43万元,实现利税18.4万元。
1978年,拥有纽扣生产设备12台,45克注塑机2台,高频热合机2台及其他设备11台。1979年起,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共投资38.36万元,增添四色彩印机1台,125克注塑机1台;1987年2月投资19.6万元,新上一条夹筋强力水泥包装袋生产线。1988年底主要机械设备19台(套)。
十七、县运漕酒厂
始建于1949年11月,位于运漕镇,系全民所有制企业。该厂在洪义泰、单为金、钱中立三家糟坊的基础上建成,初名“含山县专酿专卖运漕分处”。1951年,易名“皖北行署区运漕酒厂”;1954年,厂区遭大水洗劫,1955年重建。1956年,改今名。建厂初期,归县领导,产供销实行归口管理。1951年归口省酿酒专卖公司;1953年归口省轻工业局;1958年,改为县属企业,隶属县工业局。
建厂初期,厂区占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仅有十几间陈旧厂房和一些简单生产设备。1950年,固定资产0.85万元,职工15人,产白酒2吨,产值0.16万元。1988年底,厂区占地面积6843平方米,建筑面积8024平方米。固定资产266万元,净值210.8万元,从业职工380人。年产白酒5017吨,产值765万元,利税232.6万元。
1951年,只生产粮食白酒。1955年始,陆续开发芋干酒、稗子酒、运沉香酒、漕川酒;1983年,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产品。1988年,产品有食用酒精、薯类酒、粮食酒、大曲酒、黄酒、露酒、低度饮料酒七大类40多个品种。
1963年起,建化验室,对生产原料、辅料、半成品、产品进行分析和检验。1982年,采用微波技术,对白酒进行老热处理,提高白酒质量,缩短储存期3个月。1984午后,推出DTH综合性技术检测,用于白酒除杂、催陈老熟、提高醇香、增加风味,粮食酒、薯类酒在地区同行业评比中连年评为第一名;粮食白酒价廉物美,广大消费者誉称“含山小茅台”;“运沉香”酒,被评为省优产品。
50年代,省、地、县投资7万元,增添设备,扩建厂房。1958年底,锅甑增加到10个,1962年,购置粮食破碎机;1968年,基本实现半机械化生产。70年代,增添C6136A车床1台,Z512——1钻床1台,75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1982年后,陆续增加专、通用机械化设备24台(套),其中有年产2000吨酒精生产线1套。自动装灌线1套,气相色谱仪1台,微波老熟仪1台,15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KZD——BA2T锅炉1台,KEL——13A4T锅炉1台,水(酒)泵5台,Z32K25M万向摇臂钻床1台,扩建年产600吨大曲酒,800吨低度饮料酒两条生产线。
十八、县啤酒厂
1982年县兴办林头酒厂。厂址林头镇,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厂房利用下马的林头化肥厂。厂区占地总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O.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5万元,净值24.6万元,职工75人,当年产白酒15.8吨,产值1.1万元,利税-1.2万元。1986年,酒厂迁至含城,在原静电植绒厂厂址基础上扩建。1987年6月建成,改厂名为“含山县啤酒厂”。1988年底,啤酒厂占地总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O.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03.7万元,净值288.2万元,从业职工163人,年产啤酒1712吨,葡萄酒272吨,实现产值126万元,税利29.13万元。
1984年前,主要生产粮食酒和芋干酒。1984年后,兼产糯米酒和低度饮料酒。1986年,停止白酒生产,以分装萧县葡萄酒为主。1987年主要生产啤酒,其中12°昭泉啤酒,当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拥有年产5000吨啤酒成套设备,15万大卡×2制冷设备1套、4吨卧式快装锅炉1台、12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2台,化验检测设备1套及车床、刨床、钻床等主要生产设备14台(套)。
十九、城关面粉加工厂
1972年,县粮食局在含城东山头兴建一座面粉加工车间,1973年1月正式投入生产。1978年面粉车间改为城关面粉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88年底,从业职工42人,厂区占地面积2241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机械总动力10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63.9万元,净值60.3万元,设有面粉、机修两个车间,产品有建设粉、标准粉两类。年生产面粉能力为4.74万吨,主要机器设备有200型磨粉机,3#型刷麸机23台,年产量1203.09吨,总产值43.64万元,利润总额4.2万元。
二十、县粮食局城关食品厂
该厂建于70年代末期,称“知青综合厂”,厂址环峰镇。厂区占地总面积25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6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30.2万元;设有面条、饴糖、糕点、豆制、印刷、面食小吃、兑换7个车间。1981年总产值18.74万元,利润2.99万元;1982年改今名。1984年初,扩建面粉车间,从上海引进一套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制面机,并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设备运转率由原来74%上升到93%,面条正品率由76%增加到98%。年产量由369吨,提高到806吨,利润由以前的2.04万元,增长到4.02万元。同年6月,玉带糕车间楼竣工。1986年,新建印刷车间,装配7240A型4开平台机1台,TZS——401型自动运纸机1台,DR201型对开切纸机1台,圆盘机2台。1988年底,从业职工59人,其中国家干部7人,全民职工18人,集体职工3人,总产值88.7万元,利润总额4.42万元。
二十一、县粮食局饲料加工厂
该厂建于1983年,年产4000吨配合饲料,全民企业,位于环峰镇,占地182.4平方米。
使用STE——2型饲料加工机组,整个工艺流程由清理、粉碎、配料、计量、混合、装包五大系统构成,加工生产8——11种成份组成的配合饲料。主要品种有:仔猪、育肥猪系列配合饲料;生长鸡、产蛋鸡、肉用鸡(仔鸡)系列配合饲料以及奶牛、鸭、鱼、兔多种配合饲料。1983年至1987年,生产各种配合饲料12036.93吨,实现产值481.28万元,创造利润37.11万元。1988年底从业职工23人,主要设备23台(套),动力机械总能力61.74千瓦,产饲料3062吨,产值124.7万元,利润9.0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8万元,净值21.9万元。
二十二、县仙踪粮油厂
该厂位于仙踪镇,前身为仙踪米厂。1962年初,两厂合并,称“仙踪粮油厂”,时厂区占地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2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3人,有大米和油脂两个车间,固定资产原值2万余元。经营方式是受仙踪粮站委托加工,领取加工费。生产产品主要有:标二大米、菜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年加工量为稻谷3500吨,菜油150吨,芝麻10吨。之后,该厂陆续添置设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1988年9月,承担加工标一籼米933吨,出口委内瑞拉,创外汇12.6万美元。1988年共有职工60人;有大米、油脂、糠油、炼油、面条、饲料6个车间;固定资产原值26.9万元,净值17万元;生产大米8000吨,食油2000吨,面条400吨、饲料1200吨;创利税9.6万元;主要机械设备有LT——36型砻谷机1台、NF——15A型碾米机3台、95型榨油机4台;厂房等占地面积3465平方米,建筑面积2308平方米。
二十三、县第一酱品厂
该厂位于环峰镇,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商业局主管,隶属县蔬菜公司。始建于1958年4月,当时为野生植物厂,同年与食品厂合并,改名为土产副食厂。1961年5月改名为“含城酱厂”。1978年9月定名为“含山县第一酱品厂”。1988年,厂区占地面积9403平方米,生产厂房700平方米,从业职工41人,年生产能力散装酱油1000吨,瓶装酱油50万瓶,酱菜500吨,豆制品250吨。是年,实现产值28万元,利税4.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O万元,净值6.8万元。
二十四、含城轧花厂
该厂位于环峰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供销社,建于1958年初,当年从业职工20人,购进32寸皮辊轧花机8部,20匹马力柴油机1台,自行设计安装投产,每台时皮棉产量40公斤。1960年以后,随着棉花产量增加,建立楼式轧花厂房1幢,加工设备更换为5571型大片锯齿轧花机1台,141型脱绒机1台,60匹马力柴油机一台。1965年,改用电力,增设剥绒机2台,安装清花机、籽棉管道输送机、双丝油压打包机。1973年新建厂房,安装3台5571型锯齿机,8台141型制绒机,采用管道吸花吐籽,实现一条龙流水生产线。70年代,厂规模扩大,招收固定合同工100余人。1988年底,从业职工119人,厂房面积2076.1平方米,仓库969.8平方米,16个堆1500平方米,宿舍2923.4平方米,办公用房158.4平方米,固定资产26.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95万元。
1970年,附设帆布厂、榨油厂。1988年底,有纺纱机5台(1000纱绽)、织布机8台。利用1——2级棉短绒纺纱织布,实行单独核算。
二十五、县棉针织厂
该厂位于环峰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二轻局。1988年底,厂区总面积11523平方米,建筑面积7299平方米。从业职工422人,总产值336.2万元,销售收入449.4万元,实现利税41.6万元,固定资产111.8万元,净值81.3万元。
厂的前身是“含城纺织生产合作小组”,1956年改为“含城棉织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手工业下放,由原隶属手工业联社划归县商业局管理,改名为“含山县针织厂”。1961年改名为“含山县含城打线印染生产合作社”,生产棉布、回纺布和打线,并给顾客染布;1968年9月与“含城缝纫社”、“制鞋社”合并成立“含山县纺织服装制鞋厂”,1970年12月,又划开,各自单独经营,改称“含山县棉针织厂”。
1970年,该厂有职工158人,总产值24.9万元,销售收入32.1万元,利税总额5.74万元,其中利润3.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89万元,净值3.63万元。产品以生产棉布(条格毯子布、水纱和线罗蚊帐布)为主,规模逐年扩大,产量逐年上升,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截至1988年底,棉布产量已达125万米,产值118.6万元,利税13.44万元,其中利润8.04万元。80年代初,棉布市场一度热销,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向银行贷款16万元扩建厂房,增加织机,扩大生产。1982年11月,上升为县级厂,企业性质、归属不变。1983年,棉布滞销,生产下降,1984年,筹备生产毛呢。7月,成立“含山县毛纺厂”,实行单独核算。次年7月,毛纺正式投产,由于规模小,设备不全,产品不过关,价格卖不上去,生产亏本。1987年秋,集中力量生产棉布,限制毛呢生产。1988年生产棉布176.24万米,毛呢3.36万米,产值比1970年增加12.5倍,利润增加6.2倍。
主要设备,各种织机106台(套),毛纺有洗毛、梳毛、成条、纺毛、毛织等机械20台(套),浆染、煮、脱水、烘干及锅炉等17台(套)、120匹马力发电机组1台,汽车2辆,机修车、钻床7台。
二十六、安徽华巢水禽联营公司羽绒厂
始建于1983年底,原名“含山县巢湖羽毛加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厂址在林头镇,厂区总面积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面积1.8万平方米,有制品大楼、分毛水洗大楼、办公楼各1幢,仓库若干。1986年更名为“安徽华巢水禽联营公司羽绒厂”,与县经委脱钩。
建厂初期,有四箱分片机、水洗机、车床、高速平缝机,四针机、五线包缝机、锁眼机、套结机、钉扣机等主要设备120台(套)。1987年有专业设计人员25人,产羽绒制品15万件,主要产品有50%高绒、70%高绒、羽绒系列制品羽绒衣、羽毛扇等三大类20多个品种,其中高绒羽绒制品出口香港、日本、欧美等地,获“1988年全国出口农产品金杯奖”。1986年总产值124.6万元,利润8.33万元,上交税收16.3万元。
二十七、县皮鞋厂
该厂位于环峰镇,集体所有制,隶属县二轻局。1988年底,全厂占地面积2024平方米,建筑面积914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700平方米。从业职工65人,总产值15万元,销售收入24.9万元,税利-12.9万元,固定资产6.4万元,净值2.3万元,
厂的前身是1953年组成的制鞋小组。以绱鞋为主,部分生产布鞋,1958年隶属县民政科。作为福利事业对外经营。1961年,恢复手工业体制,隶属县手工业管理局,改名“含城制鞋生产合作社”。1968年9月,与纺织社、缝纫社合并成立“含山县纺织服装制鞋厂”。1970年12月,棉织缝纫划开单独经营,鞋厂并归新成立的橡胶厂。1973年,橡胶厂停产关闭,鞋厂人员划出,成立“含山县制鞋厂”。1977年改为“含山县皮鞋厂”。生产皮鞋和布鞋,70年代中期,生产劳保棉毛皮鞋,销往东北哈尔滨、沈阳、绥宁等地。1977年产值达32万元,利税3.35万元,其中利润1.7万元。
80年代初,仍以生产东北劳保皮鞋为支柱产品,后因竞争激烈,1985年停产劳保皮鞋。1986年10月与“南京飞燕皮鞋厂”联营,挂“南京飞燕皮鞋厂含山四分厂”招牌。产品改换商标推销,但未获根本好转。1988年为芜湖华侨皮鞋厂加工产品,当年生产皮鞋0.75万双,拥有各种专用设备24台(套)。
附:驻含企业
铁道部巢湖水泥厂
该厂位于林头镇杨山行政村。是铁道部直属工厂,设计能力为日产熟料1500吨,年产425#、525#、425R、525R水泥50.5万吨,是铁路系统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家。全厂总面积1400亩,厂区面积25.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3万平方米。
1980年国家批准建厂。1981年3月,因国民经济调整缓建。1982年7月,国家计委批准恢复建设。至1985年底,完成建设投资3235万元。同年,经铁道部和国家建材局专家论证,铁道部批准重新设计节能技术改造方案。1988年5月,进入新生产线建设时期。工厂采用五级旋风预热器带窑外分解回转窑新工艺,国内外先进的水泥生产新技术、新设备被广泛采用。中央控制室采用从美国L&N公司引进的MAX-Ⅰ计算机对主要生产环节实施过程控制;生料粉磨设备是德国pfeiffer公司技术生产的MPS3150辊式磨,采用了瑞士生产的X荧光分析仪和配料计算机自动跟踪控制配料;生料入窑引进德国polysius公司poldos——Ⅱ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控制手段达到8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水泥行业处于领先行列。
打鼓山采石厂
始建于1960年,系铁路系统全民企业,隶属蚌埠铁路分局合肥工务段。厂址在林头镇鼓山行政村境内,位于淮南铁路线177.7公里处。占地17.55万平方米,建厂初期,开采方式为人力手工式,主产品片石;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极小。1962年停产封存,1963年蚌埠铁路分局委托蚌埠市雪华公社代为开采。产品为铁路专用料。1971年上海铁路局决定恢复打鼓山采石场,由武店采石场负责第二次投产建设工作;1976年开始生产;1977年,场东宕口大片流水线、中渣流水线建成。1978年生产道渣,采掘方式过渡到机械化生产。开采采掘运用风动凿眼,爆破火电互控、挖掘运输破碎一条龙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1988年有大型设备01——30型风动凿眼机12台,400×600破碎机4台,250×400破碎机4台,中渣流水线2条,1.5平方米电车1台,轨道车1部,SH361型15吨自卸汽车3台,东方红75型推土机1部,WY100型全液压挖掘机2台,Z20装载机1台,变压器3台;各种机床11台,10立方米空压机3台,各种电机近100台,年生产能力7万立方米,固定资产220万元。1988年底产量5.2万立方米,产值49.2万元,产品品种道渣20——70毫米,小石15——40毫米,片石300——500毫米,瓜子片3——8毫米及石粉等五种规格产品。
省东关水泥厂
建于1958年,位于东关镇。隶属省水利厅,是安徽省建材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全厂占地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9139.4万元。1988年有两座28×10米机械化立窑和年产3万根(段)电力电杆生产线,工艺设备先进,具有破碎、收尘、输送、烘干、磨具、减速机、包装等主机25台;产品主要有矿渣325#、425#、525#水泥以及各种规格电力电杆,产品质量较高,优质品率达80%以上。有职工2118人,全厂设生产、动力、设备、安全、技术等科室以及矿山、煅烧、粉磨、烘干等8个车间和基建、修配2个辅助车间,1个电杆分厂,并开办有公司、学校、职工医院。
马鞍山钢铁公司花山粘土矿
该矿是马钢公司一个辅助原料矿,位于含城南4.5公里处。厂区占地27.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矿区包括大次山、小次山、小东山三个矿段,上部为石灰石矿,下部为粘土矿。
1958——1966年,经多次勘探,探明该矿粘土矿1+H级品矿石量901.78表外额468万吨;粘灰石储量60283万吨,可采储量8666.159万吨;1970年花山粘土矿正式筹建。1975年经冶金部批准列入基建项目,对主体工程“主井”进行破土动工;1979年8月,在北京召开在建矿山项目清理会议确定花山粘土矿为缓建项目,9月份停止井口掘进。1980年3月,为综合利用粘土矿,马钢公司利用维简费正式投资16万元。1981年5月试产,10月正式投产。历年共生产硫酸铝1147.35吨,1988年生产优质石灰石13.5万吨。该矿拥有多种机械和车床大型设备82台,职工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厂办职工子弟小学1所、卫生所、食堂、浴室、商店齐全。全厂累计投资866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40万元。
巢湖化建石灰石矿 地处东关镇,座落在太湖山脉凤宝山南麓。矿区占地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万平方米,是一个以生产水泥、石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楼板、预制桁条、彩色地面砖等建筑材料为主,兼营铸造用“七O”砂、重碳酸钙、小型矿山机械制造和翻砂、铸件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化建石灰石矿,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东关采石委员会”,后经多次变更,于1976年定名为“安徽省巢湖化建石灰石矿”。巢湖化建石灰石矿,下设水泥厂、石料厂、预制厂、机械修配厂、汽车队和劳动服务公司等6个生产单位,15个管理科室。一个教育体系,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技工班、电视中专。1988年底有职工1044人,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23人,占职工总数12%,拥有固定资产1396.1万元,有2.9×10米机立窑1座,1.6×7.4米普立窑1座。年产水泥能力12.5万吨,石料50万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0.5万立方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