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山脉大多数为东西、西北东南走向,适宜于温带、亚热带生物种类共同生长繁衍。
一、森林土壤
县境林业用地土壤,主要有:下蜀黄土、残积物、坡积物三种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和石灰土两大类,十多种土种。
黄棕壤主要分布于苍山林场、陶厂、关镇、长岗、福山、张疃、清溪南山、东山、张公、仙踪南部等乡镇的大部分山场;石灰土主要分布于林头、太湖山林场、半湖、长山茶场、清溪乡北部、巨兴、姚庙、仙踪镇北部、骆集、昭关和褒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山场。
黄棕壤
主要有红砂岩类坡积物、石英岩类坡积物和泥页岩类坡积物以及下蜀黄土。黄棕壤是县内地带性土壤,呈微酸性反应,下蜀黄土发育的黄棕壤具有形成粘盘层的特点。
全县黄棕壤有6种,共33万亩,主要分布于丘岗地区。
1、上位粘盘黄棕壤,主要分布在低丘岗地及冲田上部,面积约6000亩。
2、下位粘盘黄棕壤,面积约8000亩,粘盘层出现在50厘米以下,表土层平均厚度18厘米。 3、薄层黄棕壤性砂砾土,面积9500亩,主要分布在清溪区南部、环峰区丘陵的中上部,地面高程一般在200米以上。
4、黄棕壤性砂砾土,面积1000亩,淡红棕色零星分布于林头、清溪一带丘岗地上,成土母质为红砂岩类坡积物。
5、薄层黄棕壤性硅质土,面积约6.2万亩,分布在全县各区,主要在丘陵中上部,地面高程150米以上,成土母质为硅质岩类残积坡积物。
6、黄棕壤性偏石土,面积6700亩,主要分布于林头区丘陵中上部,地面高程100米以上,成土母质为扩页岩类残积坡积物。
石灰土
石灰土的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类残积、坡积物,分布于碳酸岩形成丘陵地区,上坡多为裸露岩石,下坡与钙积马肝田相接。石灰土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较大,侵蚀严重,土层浅,并渗有石砾;风化物颗粒较细,粘土含量大多数在60%以上;表土层遭受淋溶强,一般无石灰反应。全县共有12万多亩。
1、棕色石灰土,面积11万多亩,分布于石灰岩山丘的中上部,地面高程40米以上,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类残积、坡积物,由于侵蚀淋溶作用,表层无石灰反应。土壤结构差,透气性差,也不耐干旱。
2、鸡肝土,面积5000多亩,主要分布于褒山乡、昭关乡一带石灰岩山的脚下。
耕层平均厚度19.5厘米,碎片状结构,棕黄色;心土层平均厚度37厘米,棕黄色,有少量的锈斑;下为母质层,有少量锈斑。
3、棕马肝土,面积约1500亩,分布褒山乡朝阳行政村。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类坡积物覆盖于下蜀黄土上,覆盖度大于25厘米,故成土母质仍为石灰岩类坡积物。本土种形态与鸡肝土相似。
4、黑色石灰土,面积3000多亩,分布于石灰岩山的上部,呈零星状分布,很少成片,地面高程120米以上,坡度较陡,侵蚀严重,土层较浅,多砾石,无石灰反应。
二、林地
据民国8年(1919)统计,县境内有林地1106亩,占全县当时土地总面积的0.4%。至建国初,全县有林地为10545亩。建国后至1965年,全县林业用地29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0万亩;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1万亩,有林地12.9万亩。
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县有山场总面积37.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5.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1%,有林地增加到26.3万亩。
林业用地面积占全乡总面积20——30%的有姚庙、巨兴、清溪、张公、张疃、林头、关镇7个乡镇,占30%以上的有昭关、东山、福山3个乡及国营太湖、苍山、长山3个林、茶场及县苗圃等单位。
全县部分年份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表

三、蓄积
1976年全县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活立木总蓄积48717立方米,其中林木(分)蓄积为25718立方米,毛竹5.2万多根,元竹58万多根。立木蓄积主要集中在苍山、太湖林场及姚庙、三官(今东山)、褒山等公社;毛竹主要集中在太湖山、苍山林场及昭关、褒山、三官公社。
1981年清查,林木蓄积12.7万立方米,毛竹28万多根,元竹近162万根。林木蓄积主要集中在苍山、太湖山两个国营林场,占全县总蓄积66%,另有蓄积2000立方米以上的东山、福山、林头、张疃、九连、褒山、清溪等公社和长山茶场,占全县总蓄积量30%。
1988年清查时,全县蓄积量已增至44.3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达34.7万立方米,而国营、乡村林场在林分蓄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四、树种
县内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混生少许耐寒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
据明嘉靖34年(1555)《含山邑乘》物产木部记载有:槐、乌桕、楝、楮、茶等。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和含志》记载:含山物产木属有樗、桐、桧、松、桕、枫、柏、楝、桑、榆、慈母竹、澹竹、皂荚、楮、柳、冬青、斑竹、水竹、椿、梓等。县境林木主要为天然林、自行繁衍,大多为地带性乡土树种。建国后,林业建设发展较快,为改善林木品种结构,从外地引进许多新品种,1988年全县共有适宜树种350余种,涉75科,172属,361种。其中乔木183种,灌木146种,藤本24种,竹类8种。
用材树种:银杏、金钱松、油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华山松、杉木、柳杉、日本柳杉、水杉、侧柏、毛竹、淡竹、刚竹、胡桃、枫杨、化香、桤木、毛白杨、南京白杨、响叶杨、加拿大白杨、美国白杨、意大利214杨、大观杨、麻栎、青冈栎、白榆、榔榆、朴、青檀、鹅掌楸、樟、檫、枫香,悬铃木、槐、黄檀、刺槐、合欢、皂荚、臭椿、楝、川楝、香椿、乌桕、盐肤木、漆树、黄连木、野鸦椿、无患子、栾、复羽叶栾、三角枫、铜钱、椴、梧桐、喜、泡桐、梓、楸。
观赏树种:苏铁、榧、雪松、五针松、千头柏、圆柏、龙柏、铺地柏、铅笔柏、剌柏、罗汉松、棕榈、垂柳、南天竹、厚朴、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白兰、含笑、腊梅、海桐、贴梗海棠、石楠、蔷薇、月季、紫荆、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冬青、红枫、木槿、木芙蓉、重瓣木槿、茶花、紫薇、杜鹃、木樨、女贞、小叶女贞、丁香、夹竹桃、凌霄花、栀子花。
经济树种:胡桃、板栗、桑,无花果、杜仲、梨、苹果、山楂、枇杷、杏、樱桃、李、石榴、油桐、南酸枣、枣、葡萄、茶、油茶、石榴、柿。
五、林种
县境直至1976年全国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时,始分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薪炭林、防护林五个林种;之前,仅见有用材林、经济林统计。
用材林建设,一直是造林的重点。1976年清查时,县境用材林没有成、过熟林;1981年有31亩成熟林;1988年成熟林面积652亩。
用材林中,针叶林比重大。一段时间只强调生态效益,绿化荒山,栽植成材率低的马尾松、黑松。1988年,全县20万亩用材林中针叶树占91.17%,阔叶树占8.83%;松树占78.73%,面积15.7万亩。
经济林,史料记载县境曾有多种树种。全县现有木本粮油林有:油茶、油桐、板栗、乌桕、枣、油橄榄、花椒等;特用经济林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杜仲、白蜡、紫穗槐,其它经济林树种:桑、茶、石榴、橘、苹果、梨、杏、柿等。
1949年,全县有经济林1779亩,1957年为5530亩,1962年8723亩,1965年14268亩,1976年11813亩,1981年3096亩。1981年清查时,茶、桑、果园在土地分类中归为园地。竹林,50年代初,当作特用林营造,60年代建设竹林基地,70年代,国营、集体、个人都普遍栽植。1976年,全县竹林面积1347亩,其中毛竹5.2万株。元竹58.2万株(毛竹之外竹子通称为元竹,下同)。1981年,竹林1869亩,毛竹28.6万株,元竹162万株。1988年全县共有竹林1914亩,毛竹29.6万株,元竹148.2万株。全县83个国有、集体林场共有竹林1644亩,占全县85.9%。发展面积在10——50亩的有14个林场;50——100亩的有杨山行政村林场和巨兴乡林场;100亩以上的有香云庵林场、刘武林场和国营苍山、太湖山、长山林茶场。
过去居住山区附近百姓,或多或少取林木为燃料,至1976年县境始有薪炭林划分。1981年划定12826亩作薪炭林,仍不能满足农民对燃料的需求,强度修枝在全县林区仍屡屡发生。1988年,将薪炭林面积由6.03%调整到20%,但林区对用材林乱修枝、重修枝仍不见收敛,影响了用材林的生长。
防护林,过去群众虽不知此林有何意义,各地百姓仍乐意在农田、河边植柳;50年代部分山区还营造油茶用作防火林。1981年划10561亩山林为防护林。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