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农村能源建设逐步受到重视,除有关部门抓好沼气、省柴灶以及薪炭林、小水电、小煤窑建设外,1976年7月县成立沼气办公室,1984年改为农村能源办公室,成立沼气服务站,使农村能源建设成为各个时期的一项主要工作。
〔沼气〕
是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民国22年庐城人倪仲平建一个约20立方米浮罩式长方形沼气池,安装30盏沼气灯,供倪家大院(今县医院太平房附近)使用。该池为砖木结构,以牛、马、猪粪及杂草、垃圾等为发酵原料。2年后废弃。1958年搞过人工收集沼气,建过一批方形沼气池。由于技术不过关,收效甚微而停顿。1975年县科委和卫生部门组织示范建池和推广。5月县防疫站在石山公社查屋生产队查福之家建成一个封闭式沼气池。6月20日产气,使用效果较好。一年后漏气停用。1976年春,县革命委员会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沼气化”的要求。全县动工建沼气池达4511口,建成1931口,产气使用807口,全县有97个生产队实现了沼气化。1977年5月,省在庐江召开全省沼气工作现场会,省革委会副主任王光宇肯定庐江大办沼气的经验。当年全县累计建池10204个,产气的有7599个,有63个大队190个生产队实现了沼气化。当时建池最多的是洋河公社,但因急于求成质量粗糙,使用率低,而未能巩固和提高。
1978年以后重视修复和改进,提高质量。城池公社、小墩公社群众普遍办沼气,1980年实现沼气化。全县培训出沼气建设技术人员230多人,逐步将原来建池远、大、深(池离房屋远、容积大、深)出料难,改为圆、小、浅、直管进料,活动盖“三合一”的中层出料池,并研制出“双管手压提粪泵”。“庐江L70型”灶具、预制块建池设备等。1983年改圆池为水压式、圆小浅、全混凝土底层出料“三结合沼气池”,使建池技术日趋完善。1984年8月在陈埠乡瓦院村建标准化沼气池,介绍推广。同年,本县被列为全国沼气重点县之一。1985年全县能产气使用的沼气池8452个,基本实现沼气化的乡2个,村13个,生产队231个。
〔省柴灶〕
60年代初,全县兴起一次改灶节柴热,“文化大革命”期间,无人过问而停顿。1984年本县派两人参加省第二期改灶节柴训练班,开始在城池公社、小墩公社进行改灶节柴示范工作。推广“岳阳二型灶”和“大丰灶”。先后在陈埠公社和城关区办了2期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45人。并对灶型进行改进,其热效率比老式灶提高45.7%,节约柴草50%左右。全县有500户建起省柴灶。但由于群众不习惯,没有推广开。
〔节能水箱〕
1984年在改建省柴灶时,在灶中安装了“铜管节能热水器”(即节能水箱),效果很好,方法简便,很受群众欢迎。至1985年,全县已有2500户安装使用,且日渐增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