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财政体制〕
清代财政实行统收统支,课税权力都由朝廷掌握,地方政费开支,只能在朝廷规定的税收项下拨留支用。清代末期的财政集权制,逐步转向与地方分权发展。民国初沿用清制,县第二科房附设钱粮柜。民国24年(1935),国民政府公布《财政收支系统法》,本县始编地方岁入、岁出预算,其财政收入仍以各项地方杂捐及田赋、附加为主,一部分支出依赖省拨款补助。民国31年(1942),县财政自治。建国初,县财政收支由省负责统筹,县收入上缴,支出报销。1953年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统一预算,分级管理,本县财政始建立预决算制度。1954年至1957年,实行划分税种,固定比例,调剂分成,支出包干。1958年固定比例分成,以收定支。1959年至1969年,先实行统一比例,后又固定收入,总额分成。其中1966年总额分成省、县各50%,次年总额分成,县得56%,上交省44%。1970年实行收支定额包干,保证上交省50.7%,县分得49.3%。超收和支出结余归县留用。1975年至1979年,实行“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体制。1980年本县是省试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试点县之一,定额上交省,每年递增5%,其余收入由县安排支出。1982年省对本县原定的收入包干基数作了调整,收入总额以23%上交中央,77%作为包干基数,超收的县分成55%,上交省45%;如未能完成收入包干基数,省与县亦按上述比例分级负担。1985年起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超收分成,分级包干”的体制。
〔财政收支〕
一、预算内收入清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田赋、地丁、漕粮、当税、牙税等,保证宫廷和地方官吏支用。民国初沿用清末旧制,实行统收与承担上交。县一级政务经费依赖于省,地方性开支,依赖各种附加和杂捐,自行筹集收入。政府虽有“国家费用与地方费用标准(1912年)”、“税法草案(1913年)”、“县自治法(1919年)”,但不能付诸实现。民国24年(1935),庐江始编制地方岁入、岁出预算。县财政仍以各项杂捐及田赋附加为主,一部分仍旧依赖省拨款补助。
民国24年庐江县地方岁入预算

建国后,县财政收支规模,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而逐年增大。
1949年至1985年,预算内财政收入为33041.21万元,其中企业收入3802.65万元,占总收入的11.51%,工商税15405.26万元,占46.62%;农业税13389.81万元,占40.53%;其他收入443.49万元,占1.34%。以1949年239.70万元与1985年1897.46万元相比,37年中平均增长5.9%。
庐江县历年财政预算内收入统计表


二、预算内支出清代,县地丁起运,解司库银年达26491两,漕运米、漕月米共2830石,变相加赋的课征有火耗、平余、漕折等,还有关税加盈,盐运加价,增摊派,追欠粮,清滞纳,大肆搜刮民财。
民国时期,县内地方性开支,依赖各种附加、杂捐。民国24年(1935),虽有岁出预算,实际上仍采取坐支抵解方式,支出以自治、公安、教育费用为大宗。
民国24年庐江县地方岁出预算表

民国37年(1948)夏,庐江县列入国民党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军费开支猛增。加之大量发行法币、金元券,财政赤字急剧增加,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猛长,支出增大。
建国后,县财政体制虽有多次变化,但始终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县内财政收入不足部分,上级给于拨款补助。1980年省对县实行包干以后,每年定额补助县财政187万元。其他上级部门,亦视当年情况,予以拨款补助,主要体现在财政预算内支出大于预算内收入。其中1978年以后的7年中,有6年支大于收,特别是1983年,本县受洪水灾害,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支大于收达714.45万元,主要由上级政府拨款救济和补助。全县从1949年到1985年,财政总支出为26328.87万元,由1949年的年支出24.70万元上升到1985年的年支出2274.63万元,37年中平均增长13.38%,1978年以后的7年中年平均增长9.1%。在支出总计中,基本建设投资333.39万元,占1.26%;工业投资728.44万元,占2.8%;农业投资3746.80万元,占14.23%;文教、科学、卫生投资10826.32万元,占41.12%;优抚、社会救济、救灾3472.98万元,占13.19%;行政经费4543.91万元,占17.26%;企业流动资金255.10万元,占0.97%;城市人口下放经费561.47万元,占2.13%;其他支出1860.46万元,占7.1%。
庐江县历年财政预算内支出统计表


三、预算外收支预算外收支是财政分级管理和财力分配的一种形式。主要来自财政预算收入超收分成和支出节余,以及预备费等。预算外支出,主要用于补充财政预算内资金之不足,举办一些地方必要的事业。
庐江县历年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统计表

庐江县历年财政预算外资金支出分项表


庐江县历年财政预算外资金支出分项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税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