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今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部落所建方国及南下东夷集团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为越族等部落的领地。舜禹时代掌管刑法等大权的东方部落首领皋陶及其后人被封于英、六、皖,成为东方偃姓部落所建方国和封国的始祖。随着奴隶制社会中央王朝夏、商、周的建立,江淮大地上的方国、封国及城邑进一步增多。
一、夏朝、商朝
夏朝发祥地在安徽境内。今泗县城是夏禹的早期封地,故古名夏丘。今怀远县涂山是古涂山氏国主山,今马头城是古涂山氏旧邑遗址,是大禹的岳父涂山氏故国。禹治平洪水后曾在此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启建立夏朝,确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隶属于中央王朝的由大小奴隶主所建的邦国城邑,形成了夏朝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今安徽境内主要为淮夷和南方蛮夷部落组成的部落方国统辖。主要有活跃于今怀远县境内的涂山国,淮夷部落的徐、群舒、钟离等嬴姓部落所建的方国以及东夷集团南下与淮夷集团偃姓部落所建的六、英、皖国,淮北地区商部落所建相国及巢湖南岸的游牧氏族所建的南巢等国。
公元前16世纪,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商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朝末代暴君夏桀,建立商朝,下辖大小奴隶主方国及封国多达3000多个。在今安徽境内主要有六(位于今六安市北)、萧(位于今萧县境)、焦(位于今亳州市境)、巢(位于今巢湖市境)、危(位于今亳州市北)、(位于今淮北市相山)、嵇(位于今蒙城县境)、虎方(位于今长丰县境)、英(位于今湖北省英山县与今金寨县境)等氏族方国。这些淮夷方国曾长期臣服商朝,除武丁曾对虎方用兵外,五六百年间,江淮地区几无战事。商末,帝乙及其子纣王压迫淮夷,迫使部分部落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威胁商朝后方,使商朝在长年的战争中日益衰落。
二、西周
公元前11世纪,位于西部的农业部落周在周武王的领导下,于公元前1027年推翻了商纣王,统一了全国1000多个方国、部落,建立西周。西周通过统一战争和东征,大大开拓了疆域。为巩固地方政权,大封诸侯,把王族、功臣和夏、商原有贵族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各地。周初此类封国多达100余个。今安徽地区这类国邑主要有州来(在今凤台县境内)、胡子(位于今阜阳市区)、沈子(位于今临泉县境)、桐子(位于今桐城市境)、钟离(位于今凤阳县境)等封国及夏商遗留方国,如徐(位于今皖东北)、英、六、宗(位于今枞阳县境)、皖(位于今潜山县境)、蓼(位于今霍邱县境)、萧、焦、越章(位于今铜陵市)、鸠兹(位于今当涂、芜湖县境)、南巢(位于今巢湖市),以及位于巢湖西部及南岸,被称为“群舒”的舒鸠、舒蓼、舒龚、舒龙、舒鲍等国邑。
三、春秋、战国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少数民族西戎攻破镐京。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历史上把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称为春秋时期,把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时期。各诸侯国兴灭无常,弱肉强食,诸侯称霸,使周王室名存实亡。从西周到春秋末期的600年间,安徽境内可考的诸侯国和方国先后有30多个,最后只剩下楚、吴、越3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至战国末期只剩下楚国了。这些主要国家先后是越王国(都会稽,今绍兴市)、楚王国(后期先后都钜阳,今太和县原墙集;寿春,今寿县城关镇)、吴王国(都吴,今苏州市)、蔡侯国(先后都上蔡、新蔡,均位今河南省;下蔡,今凤台县城关镇)、许男国(曾迁城父,今属亳州市)、徐子国(曾都城父)、胡子国(治胡,今阜阳市市区北)、桐子国、沈子国、钟离国、宋公国(曾都相,今淮北市相山区)及众多遗留方国,如英、六、皖、蓼、巢、萧、焦、向、州来、宿国、舒、舒庸、舒鸠、舒蓼、舒龙、舒鲍、舒龚、宗子、越章、淮夷等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向南开发,还出现了一批名邑、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塞,著名的有取虑、慎邑、夷邑、鸠兹邑、嵇、宣邑、爰陵、陵阳、襄安、驾邑、灊邑、丹阳、铚邑、卑梁、寿春邑、昭关等。这些城邑古国先后为吴、越、楚、宋、魏灭国后所据。后期主要属楚国,部分属宋、魏、秦国。楚国先后在消灭他国的基础上在今安徽境内设郡、县。城父县就是楚国在今安徽境内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县之一。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春申君封地(都寿春邑,今寿县境)在淮北地区就设有12县。15年后,春申君因“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史记·春申君列传》),是正史所载安徽境内的早期郡、县之一。在秦统一全国前,楚、魏、秦三国先后在今安徽境内设有(或为部分地域)江东郡(治吴,今苏州市,楚在吴越地区置,涉及今安徽省东南地区)、大宋郡(魏在故宋国地置,涉及皖北地区)、砀郡(秦灭魏置,治砀,涉及皖东北地区)、陈郡(秦灭向东灭楚的过程中置,治陈,今属河南,涉及皖西北地区)、泗水郡(秦在故魏泗水地区置,治沛,涉及皖东北地区)、九江郡(秦灭楚置,治寿春邑,今寿县城关镇,主辖今安徽部分地区)、会稽郡(秦灭楚江南置,治吴,今苏州市,涉及皖南地区)7郡。县级城邑有城父(今亳州市城父镇)、寿春邑(今寿县)、陵阳(今青阳县陵阳镇)、爰陵(今宣州市区)、松阳(今枞阳县下枞阳镇)、橐皋(今巢湖市柘皋镇)、灊(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下蔡(今凤台县城关镇)、钟离(今凤阳县临淮镇东北)、蕲(今宿州市蕲县镇)、焦(今亳州市区)、新郪(今太和县倪邱集)、巨阳(今太和县原墙集)、平舆(故沈丘,今临泉县城西古城子)、胡(今阜阳市区北)、鸠兹(今芜湖县黄池镇南)、居巢(今巢湖市区北)、铚(今濉溪县临涣镇)、六(今六安市北)、莘(今界首市杨庄乡蒋娘店村)、苦(今涡阳县境)、蒙(今淮北地区)、萧(今萧县郭庄乡欧村北)、取虑(今灵璧县潼郡村)、慎(位于今颍上县江口镇北汤圩孜村)、宣邑(今南陵县青弋江镇)、襄安(今无为县襄安镇)等。其中,有不少先后为春秋末期及战国时期的县以上城邑。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