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宗教信仰自由是人民政府的一贯政策。解放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兼管宗教事务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教堂、寺庙被拆毁或占用,公开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粉碎“四人帮”后,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又得以贯彻执行。1982年9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宗教事务科。1984年3月,民族宗教事务科隶属县委统战部。一些被占用的教堂、寺院逐步得以清退,有的还得到修葺。
一、佛教
民国35年(1946)成立县佛教支会,有会员78人,主持人大缘。1984年8月22日召开县第一届佛教代表会议,成立县佛教协会,会长姚华芳,副会长丁以银、霞峰、徐光珍,会员长芝、张宏开、悟定。全县有憎11人、尼31人。庙宇有:
延福寺:位于无城镇官镇乡龙华行政村。建于宋淳祐三年(1243),现有大殿8间、僧房7间。宏世和尚主持佛事。
双泉寺:位于蜀山区百胜乡。建于唐永徽四年(653),现有大殿3间、僧房5间。霞峰和尚主持佛事。
九仗石庙:位于开城区六店乡毛公行政村。建于清宣统年间,现有庙房8间。广清和尚主持佛事。
银子庙:位于严桥区徐岗乡银山行政村。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现有庙房9间,弥清和尚主持佛事。
文印庵:位于无城绣溪公园南。明朝建。现有庙房12间,居士徐光珍(女)主持佛事。
观音庵:位于汤沟区汤沟镇汤沟行政村。明末建。现有庙房4间,尼姑汪月桂主持佛事。
延寿庵:位于牛埠区汪田乡田蒲行政村。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现有庙房8间,尼姑朱大光主持佛事。
二、道教
民国期间,道观遍及城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无城的崇德观(宋初建)、襄安的白鹤观(唐朝建)。抗日战争期间,崇德观、白鹤观均毁于兵燹。解放后,道教的影响迅速减弱。
三、伊斯兰教
民国14年(1925),无城人马祯等曾组织过“回教公会”和“阿文小学”。民国36年8月,有会员130人。1950年成立县回民协会。1983年11月21日选举产生县伊斯兰教领导组,组长马荣生,副组长胡还挂、马全和,成员马荣奎、陈士奎、卫邦才、李秀云。
四、天主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法国人孟惟礼在无城关圣庙建一天主教堂。宣统二年(1910),州署差役刘鹏为首闹教,教堂被毁。自此多年无教士前来,教务由运漕本堂兼理。民国19年(1930)前后,在严桥镇西有10间房屋供传教用。解放后,无活动。
五、基督教
清光绪年间传入县境。始由宣道会(差会)传授福音,建立聚会点,发展教徒,并先后在无城、襄安、黄等地建立了福音堂和教堂。民国38年(1949),全县有教徒70余人。1966年有教徒100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被勒令停止活动。1982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得以恢复,并建乡镇“三自”(目治、自传、自养,以摆脱外国人控制)管理会96处,建简易活动场所19处(1759平方米)。无城、襄安建教堂各6间,连同乡镇设的聚会点,共有房屋78间。全县有教徒31000人。县“三自”会管理的17100余人,未参加“三自”活动的13000余人。
上一篇:第一节 风俗
下一篇:第三节 方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