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7年(1928)前后,县立模范小学、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县立第一初级小学均附设幼稚园,各招收一个班幼儿入学。民国31年(1942),国民党县政府迁至鹤毛河时,县示范小学附设幼稚园一个班。
1952年,无城和襄安两镇分别创办一所幼儿园,合计大、中、小6个班,在园幼儿153人。少数区的中心小学和农村集镇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幼儿组,确定专人教学。1957年,全县在园幼儿244人。1958年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31个公社所在地均开设了幼儿园或幼儿班,农村40%的生产大队办起了民办幼儿班。1960年初,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350所,在园幼儿14372名,保教人员817人,专职教师655人。1960年下半年,农村幼儿园(班)基本停办。
1971年无城、襄安两所幼儿园由镇办改为街道办。全县仅有9个幼儿班,在园幼儿327人。
1978年以后,无城、襄安两所幼儿园很快得到恢复。各完全中学、较大的厂矿(纺织厂、电机厂、化肥厂、水泥厂等)相继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至1988年,全县有公办、民办幼儿园39所,幼儿班219个;做到区(镇)有幼儿园(班),乡中心小学和一部分村小学有幼儿班,较大的厂矿和完中有幼儿园(班),总计在园幼儿3901人,专职教师206人。无城镇重视发展幼儿教育,每个街道、每所小学都办有幼儿园(班),计24处,在园幼儿430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