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学
无为籍北宋学者杨杰,自号“无为子”,一生创作诗文甚丰,曾与欧阳修、苏轼交往,深受苏轼赏识。宋代焦蹈、明朝邢宽皆考中状元,后人在无城西大街建二状元祠以示纪念。吴廷翰生于明代,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享有盛名。清顺治元年(1644)至嘉庆八年(1803)160年间,无为籍人士著书立说、声驰文苑者有之,诗词歌赋、旨意隽永者不乏其人,其中沈志彬、张宝栻以诗文见长,先后考中进土、解元,名重一时。
晚清,考上文举者10人,他们的诗、书、画,佳作甚多,民间广为收藏。民国期间相继出现的诗文兼佳者有李辛白,文艺理论家有王淑明,著名诗人有田间。卢仲农为芜湖《皖江日报》的副刊《皖江新潮》撰写诗文。薛继昌,字咏南,首任无为中学校长,他常在校园里吟哦不辍,有诗集。许宾九,传其父学,工骈体文,著《华诗三百首》。抗日战争期间,县内出版的报纸辟有副刊《紫苏》或《濡声》、《芝苑》、《绣溪》,发表抗战诗文,唤起民众抗日。
1965年至1989年,无为籍50余位作者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00余篇,先后在14家国家级、50家省级、25家地(市)级的报刊上刊出,不少作品获奖。
县文化馆1979年创办《无为文艺》,1984年县文化局接办,至1989年,共出刊16期,每期1000余册,刊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美术等作品557篇,投稿者1300余人。
1985年,羊山文化站创办《田间文学社》,编印《田间小草》3期,载诗歌、散文等。
二、戏剧
早期班社上演的剧目内容大多封建迷信色彩浓厚,内容杂乱粗糙。解放后,挖掘整理了一批庐剧传统剧目。口述的有叶厚棣的《柴斧记》、《郭华卖胭脂》,单玉奎的《万花船》,王开榜的《八宝山》、《小补缸》等,其中有的被收进《安徽省地方戏传统剧目汇编》。1954年至1975年创作的《采茶》、《郭丁香》、《一把剪刀》、《王昌和》、《愚公志》、《后勤尖兵》、《退伍之后》等,分别参加了华东地区、安徽省戏曲会演,《郭丁香》还获演出奖。在此期间创作的还有现代戏《严桥峰火》、《耕读花开》,古装神话剧《双蝴蝶》,现代话剧《印染工》、《并蒂花开》、《回乡路上》等。1988年,徐东平的戏剧小品《街景》,获华东三省一市“吴楚杯”大赛优秀奖,王帮经的话剧《换牌》,获团省委主办的省青年艺术节优秀奖。
三、音乐
解放初,机关、学校每逢开会必互相拉歌,气氛热烈。各中小学大都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传授音乐知识。无为师范开设音乐班培育师资。无为县歌舞话剧团曾创作《大江儿女》等音乐作品,参加地、省会演和比赛。
1973年至1976年,县内组建5人业余音乐创作组,在无城举办文艺创作学习班,参加歌曲创作的有40余人。4年间,创作歌曲147首。其中《咱们的肩膀不简单》、《淮河,我为你纵情歌唱》、《地球仪》、《夸哥哥》、《毛主席视察炊事班》、《党的一大会址》等15首,分别发表在《江淮新歌》、《安徽歌曲》上。
1979年后,创作歌曲更为活跃。至1988年,创作歌曲575首、词311首。还创作不少器乐曲。无为纺织厂工人音乐创作小组创作的《焊火,姑娘心中最美的花》,获1984年全国《建设者之歌》优秀节目奖和安徽省职工音乐创作会演创作二等奖;《幸福生活不是梦》,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出版发行;《农村小唱》由安徽省电台作为每周一歌教唱节目,向全省播唱;《秋天里,乡村是多么美好》和《放鸭歌》(词)获安徽省农村题材歌词创作鼓励奖。县第二中学音乐教师李声涛创作的《金色的筛子会唱歌》获安徽省农村歌曲优秀奖;1986年,他写的《飞吧,小鸟》获全省少儿歌曲创作奖。1987年春,县音乐代表队参加巢湖地区首届歌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甜甜的水蜜桃》(女声独唱,孙必泰作词、汪大刚谱曲)获安徽省电台“农村歌曲”征歌创作鼓励奖,由省电视台制成音乐片。庐剧音乐也作了革新,省电台曾派编辑和录音师专程至无为县录制了长达3小时的7出庐剧选段新腔。
四、书画
抗日战争时期,无为青年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旬刊》。从第6期起,开辟专版《救亡画报》;吴耘、程亚君专为中共皖江区党委的《大江报》绘插图与漫画。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县文化馆主办数次美术作品展览,街头巷尾涌现出壁画。70年代之后,专业和业余美术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学生,共百余人。1979年至1989年,创作国画、油画、漫画、水粉画、雕塑、版画、科普组画等500余幅(件),其中入选全国和省级展览的有52幅;18幅获省二、三等奖,2幅获省优秀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有36幅;入选地区展览的有100余幅;在地(市)级报刊上发表的有26幅。1955年至1989年,县文化馆、县教委、县美协举办国画、中学生书画、少儿书画、教师节书画等展览44次。
李友朋,县粮食局退休干部。1987年他的《黄山云烟》入选“全国商业系统职工书画展”,获三等奖。1989年他的《云壑流泉》获华东区域粮食职工“粮龙杯”书画展览一等奖。
吴辉国,无为一中退休教师,擅画猫。画面上:双猫,或4只,……或10只,姿态各异,眼光炯炯,神韵自然。
胡常尧,县文化局干部。有5幅水彩水粉画、宣传画作品在省级展览和报刊中获二、三等奖。他的水粉画《悠悠故乡情》,1989年入选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大展”,获佳作奖。随后,被美国国际艺术研究会选去,在美国纽约展出。
张国震,县工商银行干部。他的漫画《哥德巴赫猜想》东渡日本,入选《读卖新闻》主办的“世界漫画大奖赛”。
王恒德,县文化馆干部。他的套色木刻《踏着先烈的足迹》,曾入选北京美展。
周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政治部干部,安徽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其作品参加过《中日首届硬笔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览》等,所临钢笔行书《兰亭集序》在日本巡展后留赠日本收藏。其作品被编入10多种作品集。
俞士守,武汉钢铁公司退休工人。他的版画《高炉工地之夜》,1959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选人《中国近百年优秀版画》,送日本展览。
章开森,芜湖书画院专职画家。他的版画《屈原行吟图》获建国30周年美术展览铜牌奖,后到日本、美国展出;《冬情》、《帘外曲》、《茶花盛开门云间》、《山乡邮员》、《晨渡》、《白芦助秋声》等20余幅作品分别到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挪威等10余国展出。水彩画《暮歌》到马来西亚展出。
卢宪民,福建省厦门海关干部。1984年,他的版画《团结舞》、《专业户》组画,获全军优秀美术作品奖。
江波,江苏省苏州医学院离休于部。1981年7月1日,画家沈彬如为云南边防扣林山九勇士作《九骏图》,江波题诗。
五、摄影
民国19年(1930),无城办起“亦我”和“新华”两家私营照相馆,使用进口木制8吋机。民国28年,襄安镇创办1家照相馆。1956年无城两家照相馆公私合营。1961年无城镇建立国营无为照相馆,从事黑白摄影。1958年至1962年,《无为日报》社配备摄影记者拍摄新闻照片。1970年,县文化馆将摄影列为文艺形式之一,在馆址两侧设橱窗10个,以展览摄影作品。继后,县总工会、保险公司以及—些区(镇)、乡文化站配备专职或兼职摄影者,也辟橱窗。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农村田头,经常展出影照。
1979年后,摄影日趋丰美。先后展出专题橱窗260余期,展出各种照片4000余张,到1988年,举办过13次较大型的摄影展览。
1987年10月,高沟乡龙庵行政村举办农民摄影培训班,参加者共25人,主要是农民摄影爱好者,照相机自备。近年来,县纺织厂干部刘宏伟的《农家乐》获“全国农村青年摄影大奖赛”和“富民摄影比赛”一等奖,《狮子也在笑》获“全国旅游摄影比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干部李跃祖的《火热的工地》在新华社主办的《摄影世界》杂志比赛中获三等奖;县文化馆干部陈秀春的《牧鹅》和《伙伴》分别入选“上海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览”和“上海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参展国55个),《赶集》入选“首届中国出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并赴罗马尼亚展览和刊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摄影艺术作品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