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募兵制征兵制
清末民初,实行募兵制。民国22年(1933),国民党政府将募兵制改为征兵制。采取抽签的方法,把适龄青年排上签号,再按抽出的签号依次登记,招兵时,按册征集。后来,又把适龄青年的姓名写在签上,抽到谁,就是谁应征,这个方法被称为“抽壮丁”,实行的时间长。由于国民党政府允许无人的出钱,无钱的出人,所以出现了买卖壮丁、抓壮丁的现象。有权势者不抽,富裕人家有钱贿赂,贫苦百姓被逼得倾家荡产或妻离子散。尚礼乡戴丰圩村青年农民周其武为了逃避壮丁,自己用菜刀断其右食指。
民国28年,国民党县政府征集大批兵员组建县常备队。全县甲级壮丁25646名,应征者6581名;乙级壮丁21655名,应征者4018名。民国36年,县长游铨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征兵,但最终只完成省政府分配数字的70%(50人);在县长李健文的任期内,先后征集壮丁两次,也均完不成分配的数字。三次实征壮丁的总数不到1000人。国民党政府的征兵制没有明确的服役期,许多士兵终身不得回家团圆。
二、志愿兵役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无为县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很多青年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志愿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
民国33年(1944),为了扩大人民武装,全县掀起了参加新四军的热潮,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着报名参军的动人事迹。如尚礼乡有14个姓氏宗族,他们自发组织宗族参军委员会,负责各宗族子弟参军,开展参军比赛。古楼山、陆家店等中心区开展登“光荣台”(土搭的大高台)活动。谁愿参加新四军就自动登“光荣台”,披红戴花,穿上军装,就算正式入伍。每次登“光荣台”都很踊跃。此后,巢无根据地村村设“光荣台”。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是: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真光荣,保家保国为人民。
解放战争期间,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全县成千上万的青年涌上前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全县广大男女青年踊跃报名应征,积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襄安区当时辖1镇8乡。其辖下的襄安镇50多名民兵在分队长潘正才的带领下,整队报名参军。全区共有270多名青年自愿报了名。有几名青年因身体不合格未被批准,后经再三要求而被批准入伍。光荣入伍的青年们在离开家乡的那天,乡亲们给他们披红戴花,敲锣打鼓,齐鸣鞭炮,相送到20里远的塔桥村。到1953年止,全县共有6643人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义务兵役制
从1955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征兵时,应征青年必须经身体检查和政治审查,全部合格者,再经县征兵办公室批准,发给“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从1955年到1981年,全县共征集兵员29212人,另外,兵役登记部门在每年9月30日以前,组织基层单位对当年12月31日以前满18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
四、预备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一、二两类,军士和士兵服役期满后转为一类预备役,18~40岁的公民为二类预备役。
1956年7月开始,无为县第一次进行预备役登记工作。1957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改进兵役工作的指示》,将预备役工作与民兵工作合二为一。1958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将预备役军人编入基干民兵。
1962年,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对1950年1月1日至1954年12月31日期间的转业、复员的副排级以上干部和1955年1月1日至1962年8月期间授予准尉以上军衔的转业、复员干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1981年起,每年在6月底前对退伍军人进行预备役补登工作。1984年5月至6月,对全县地方专业和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进行预备役登记工作,全县地方专业人数3926人。1987年5月为6202人。
无为县若干年份完成新兵征集任务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驻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