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西河
西河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1746平方公里,由西南榆树拐入境,至凤凰颈北折,历无城达黄,汇裕溪河而东入长江。沿途接纳支岔河流数十条,组成县内水利网络。解放前,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或筑坝堵水,或开凿疏导,河道弯曲多,宽窄悬殊大,排引不畅,贻害甚多。解放初主河道全长95.5公里,沿河耕地面积约100万亩。1950年开始疏浚,到1959年对河道中乱石、木桩、土坝、浅滩进行清除。在此期间,共挖除土坝3道,拔出木桩2423根,清除滞洪滩10处(约长20公里),完成土方353.34万立方米,清除乱石10余吨。1970、1983年,采用机械疏河,从山东湾至黄河口一线,挖泥140万立方米,投资150万元,1980年县水利局成立疏浚队,用绞吸式挖泥船对梁家坝大河滩和王福渡大桥北段河床进行疏浚,在长达1509米河段,挖深1米,河底拓宽到30米,共清淤4.6万立方米。1983~1985年,结合吹填内圩塘口,在西河沿线机械疏浚20段河床,计长22727米,挖淤553.1万立方米;吹填堤内深塘100余口,填塞塘面17.6万平方米,吹填深度平均在4米左右。经过机械疏浚吹填后的堤坝,消除了隐患,稳定了堤身。1986年开始对西河断面进行重点整治,对西河河道裁弯取直、切滩疏理,以增强其排引能力。1987年冬到1988年春,将吉祥乡的施合圩切开,再从沈马乡的王家圩切边穿通南都圩,河道原长14.2公里,取直后长7.8公里。此外对官圩切滩,加固老堤长2.09公里。共完成土方223万立方米,动用民工8.15万人。1988年冬将凤河乡的塔成圩、仓头乡的义兴圩以及黄乡的三闸圩花后堡裁弯切直,3处河道原长16.5公里,取直后长3.5公里;修官圩圩堤,加固南都圩等,堵塞旧河道土坝8道,长1.43公里;东西七圩、蟹子湾河滩至黄河口退建堤段1.14公里,共完成土方312万立方米,发动民工10.47万人。1989年冬处理蟹子湾河滩至黄河口退建堤3.3公里、下九连圩新河口退建堤0.6公里、三河闸老堤加固0.3公里、马口至朱家河长9.5公里,共完成土方311万立方米,发动民工12.6万人。
解放后,对西河的治理从未间断,尤其是西河断面整治工程完成以后,县境内主河道长76.45公里,河道更为顺直,泄洪流量由原来的150立方米/秒,提高为300立方米/秒(新河道河底高程6~4米,底宽20~30米,边坡1∶3,两岸护滩地宽不少于10米)。
二、裕溪河
裕溪河为巢湖流域通江总河道,流域面积3808平方公里,全长76公里,是含山县、和县与无为县的界河,流经无为县河段长57.35公里。历年河口最大流速1.5米/秒。该河是无为县西河泄洪的必经之道。1959年上建巢湖闸以调节巢湖之水,1969年下建裕溪闸以拒江潮倒灌,两闸内形成渠化河流。1955年在钓鱼台、翟家湾进行裁弯取直,工程段长1.7公里,于1959年完成。1971年巢湖地区主持对全程64公里河道实施拓宽疏浚工程,无为、巢县、含山、和县4县同时出动民工参与施工。第一期工程总量1009万立方米土方,无为县任务240万立方米,共动用民工5万人,历经两个冬春完成。第二期工程于1973年进行,无为县2万民工,共完成土方120万立方米、石方2230立方米。地区拨给无为县工程包干费200万元。整治后河道底宽100米,河底高程4~5米,河边坡1∶3,各留5~20米滩地,堤顶高程13.5米。河道顺直,排引自如,下游裕溪闸控制着水位,既便利农业排灌,又保证了常年通航。
三、永安河花渡河
永安河、花渡河是西河主要支流,均源于近山丘陵,沿河小圩冲岔多,泥沙淤淀严重;跨河桥梁多,阻水现象经常出现。河床高程在6.5~8米之间。
永安河起于四联圩,于卞家拐入西河,全长27.5公里,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5.6立方米/秒。1956年拆除其下游襄安石平桥,建起大型木架桥。1970年冬至1971年春对全线进行疏浚,共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1975年将襄安木架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跨度120米,为原石平桥的4.3倍。1978年将上游开城的石桥改建成石墩钢筋混凝土桥面的5孔大桥,长84.8米,其跨度为原石桥的3倍。由于放宽了河道,泄洪畅通无阻。
花渡河自魏家桥至新河口入西河,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7立方米/秒,该河经花渡闸向东北折,绕无城南门、东门,再北折仓埠门至新河口入西河,曲折多弯,几经石桥锁阻,其最大流量不到200立方米/秒,远不能承受其上游在十年一遇情况下流量达720立方米/秒的压力。为改变花渡河流水不畅的状况,并结合考虑县化肥厂污水排放问题,1974年冬至次年春,在江西桥至上三溪之间,开凿一段由西向东直接汇入西河的花渡河下口主河道,河段长4.25公里,底宽60米,边坡1∶2,工程总土方74万立方米。建有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江西大桥一座,跨度75米。
四、一般支岔河
港河又名郭公河,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属近山河道。1968年由牛埠、蜀山两区动员民工疏理河道,共完成土方9.14万立方米,保持水流通畅。横塘河、独山河、花桥河,黄陈河等山区河道,春夏水盈、秋冬半涸,沿河两岸山圩赖以灌溉或泄洪,由区乡负责管理,沿河受益群众建勤,历来分段岁修从未间断,保持河道正常使用。小卫河,原名马肠河,弯曲滩浅,小河口至陡沟镇一线长1436米,滞洪滩高程平均8.5米,流水受阻严重,形同废河。1971年陡沟区发动沿河受益群众2万多人挖滩疏浚,平均挖深4.0米,15个工作日共完成土方10.7万立方米,河道焕然一新,更名为“立新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