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鱼苗鱼种
县境沿江大部分地段均可张捕天然鱼苗,50年代建立5个鱼苗场进行自采自育。1967年发展到19个鱼苗场,有鱼种塘798口、850亩。70年代建立的汤沟、西都、双桥鱼苗场被列为国家商品鱼基地。80年代全县共有20余个鱼苗场,有600多塘口,合千余亩面积,有劳力600余人。
50年代,土桥、姚沟、刘渡等鱼苗场用鱼巢采集天然鱼卵进行鲤鱼苗孵化,1959年孵化鲤鱼苗179万尾,孵化率达44.1%。80年代,全县有6个鱼苗场进行鲤鱼苗人工孵化。
1971年,县水产养殖场人工繁殖家鱼苗成功。此后,人繁苗逐年增多。1985年全县繁殖毛仔26478万尾,不仅满足了县内需要,而且畅销外地。1988年因市场原因,仅产毛仔19000万尾。
1984年,无为县由巢湖地区水产养殖试验场引进大阪鲫70万尾。次年,县水产养殖场繁殖毛仔30万尾。
二、成鱼
解放前,县内水产养殖以自然繁殖为主,放养次之。解放后,放养面积不断扩大。1949年产鲜鱼130万公斤。1978年产265万公斤。1985年,全县涌现一批养鱼专业户、重点户和养鱼联合体,并发展稻田养鱼,全县产鱼量逐年上升。1987年达798.5万公斤,获省千万斤县奖。1988年跃至850万公斤。
三、其他
河蚌育珠:新沟乡合兴村于1972年开始第一例河蚌育珠生产,由于经济效益高,发展甚快。至1988年,全县共产珍珠28.7吨,占全省产量60%以上。1987年获省金杯奖。
螃蟹:1976年至1981年,无为县每年去上海崇明岛采购蟹苗。1982年开始在裕溪口长江段张捕,后又在县境长江段多点张捕,最高年捕捞量达5万公斤。除县内放养外,还出售外地。一般投放在天然水域中。1985年,全县有养蟹专业户128家。
黄鳝:全县自然捕捉量,每年约几十万公斤。1985年开始人工试养,尚在摸索中。
水貂:1974年,江河渔业队从江苏连云港引进350只标准貂(黑色)和彩貂(黄白色等)进行人工饲养,1976年达400余只,1974年至1978年共产貂皮1000余张。1978年后因管理不善停养。
附:县水产养殖场
县水产养殖场座落在三官殿。1949年巢湖军分区部分干部战士进驻三官殿抓渔业生产,并协助渔民组织协会。1951年建场,定名为“皖北行署鱼苗场”。1953年改名为“国营无为县三官殿水产养殖场”,隶属芜湖地区水产养殖公司。1938年下放至无为县,称“无为县水产养殖场”,并设立二坝、泥汊、竹丝湖、汤沟4个分场。1960年分场下放给区社。1964年12月归县水产公司领导。1966年划归县农业局领导。1979年隶属县水产局。
1951年全场有职工200余人,水面120亩。1988年有职工115人,水面342亩。
建场初,只育苗,不捕鱼花,出现亏损。1953年至1955年与黑沙洲小江、杨桥莲花套、三官殿外河、长坝套等地合资,每年仍亏损1万余元。1956年开始张养结合,盈利3.4万元。1958年产鱼苗14.2亿尾,驰名全国,被誉为“水产苗种饲养法”的养鱼技术开始在各地推广。
随着长江水产资源减少,捕捞产量逐年下降。1970年再次出现亏损。1971年人工繁殖鱼苗成功。此后,鱼苗产量日益上升。1985年人工繁殖鱼苗24733万尾,1988年为19000万尾。
1984年,开发无城东郊大荒田400亩,增加鱼塘100余口。
1987年鱼苗滞销,全场分组承包鱼塘,定产定员,亏赔盈奖。
1988年招聘场长,实行场长负责制。
上一篇:第二节 捕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