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收入状况
1、职工:民国23年(1934),全县有男女工人500余人,工人工资大都以年计算,多数年工资约30元,少数仅12元左右(食住由雇主提供)。解放后,各业俱兴,职工人数大增,职工工资不断提高。
无为县几个年份朋工人数与工资简表

2、农民:清末,我国已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民国期间,军阀混战,农村凋敝,经济破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贫雇农为了生存,被迫租种土地。他们承租土地所生产的粮食与地主二八、三七、四六或对半分成(视土质优劣而定,地主得大头,佃户得小头)。若佃农拖欠佃租金额,除停止佃户佃租权、将佃户承租时所缴纳的压板金抵押外,不足之数呈请官府押追。另外,有一种租叫“额租”,即规定每年交给地主一定数额租稻,不论年成如何,都要按时交租。故有民谣:“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再加之多灾荒、多疾病、多子女,农民经常在青黄不接(麦子或稻没黄)的时候,就把麦(稻)穗勒下来,掺上水磨碎煮成糊充饥。度日如年。
解放初,县人民政府及时领导清匪反霸斗争,进行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人民安居乐业。接着发展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1979年,无为县是全国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较早的县份之一。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运输业,搞活经济,百业俱兴。农业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无为县农民人均纯收人简表

1988年对100户农家调查,运用农家户均年纯收入资料进行分组,得出:
200~299元的10户
300~399元的25户
400~499元的32户
500~599元的19户
600~799元的12户
800~999元的2户
1986年12月中旬,分别在洲区、山区、圩区选择经济状况处于中等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洲区江坝乡五号行政村有17个自然村,1987人,人均年收入443元;山区石涧镇青苔行政村有13个自然村,1156人,人均年收入410元;圩区河坝乡杨村行政村有23个自然村,2135人,人均年收入395元。
二、消费水平
穿的方面:50年代土布衣服逐渐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各类花色的平布、毕叽、华达呢、灯芯绒、府绸、卡叽、平绒;70年代至80年代,普遍穿上毛线衣、涤确良、派力司、针织涤纶、中长纤维等化学纤维衣料,青年男女,尤其是新婚夫妇爱穿毛料、呢绒、丝织品、羽绒服等。款式每年都有更新。
吃的方面:农民以大米为主食。平时两粥一饭,农忙时煮粥捞饭。每天都有点荤菜。过年要杀猪和捕鱼。
住的方面:解放前农民住的绝大多数是土墙草顶或简易草棚,有的雇农长年寄宿在庙宇、祠堂内。解放后逐年改观,尤其是1979年以后,变化更大。1986年对山区石涧镇青苔行政村218户,洲区江坝乡五号行政村400户,圩区河坝乡杨村行政村442户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986年住房情况调查表

行的方面:青壮年购买自行车的较普遍。1986年,青苔行政村中的136户置有146辆自行车,另有2户各置有1辆小四轮车;五号行政村中的169户置有184辆自行车;杨村行政村中的142户置有146辆自行车。
用的方面:解放前,农民喝水是用罐子在锅洞里煨焐的,洗脸用的是瓦盆,阴雨天穿的是木屐或蒲窝(用草编成的)。1986年对青苔、五号、杨村3个行政村共计1060户进行调查,其中471户有473台座钟,773户有936只手表,218户有221台缝纫机,63户有63台收录机,84户有84部电视机,1户买了录相机。
对全县100户农家进行抽样调查,1984年及1988年的消费水平如下:
无为县100户农家、520个常住人口人均年消费情况表

农民除衣、食、住、行等开支外,还有结余存银行。全县农村存款余额1988年为1597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