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7年11月至12月,巢县进行第一次文物普查。在普查中发现了槐林神墩、海如神墩、歧阳大城墩、分路大城墩、柘皋杨河岗、板桥皋城等多处古文化遗址。遗址均地处河流近旁,周围有大片平坦耕地,堆积层高出地面4~6米,表层有大量的夹砂印纹硬陶片、贝壳、陶鬲足、鼎足和少量的石斧、石簇。据鉴定,属商周时代的村落遗址。
普查中,对尚存的明代建龟山塔、姥山文峰塔、夏阁镇嘉靖石拱桥;唐代巢城夫子庙、文昌阁、大西门城楼,中庙乡的昭忠祠、中庙,柘皋镇的石拱桥——御览桥等古代建筑,以及王乔洞唐宋石窟石刻佛像等文物,进行了登记造册,由巢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加以保护。
1985年5月起,本市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的革命旧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以及藏于民间的字画、善本书等文物进行调查登记,查清全市文物分布和现存状况。全市革命纪念旧址和烈士墓2处,古文化遗址32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5处,名人故居2所,社会流散文物数十件。
一、古遗址
银山猿人遗址。在巢城南面7公里处,为一座孤立的小山丘,高近20米,周长约500米,东、北接张小圩平原,西、南靠近低山丘陵。
1982年4月,在岱山乡银山村西北侧发掘出一块残缺的猿人枕骨化石。经过考证,断定它是一个青年猿人的枕骨北石。这块枕骨化石比北京猿人枕骨化石壁稍薄,圆枕较弱,曲率略大。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安徽文物工作队的考古工作者,根据层次考查,推断该猿人当生活在更新世中期,距今约30~40万年。1984年,又发掘出一块较完整的猿人上颌骨化石。这块化石是上颌的左半部,带有前臼齿和臼齿,鼻腔底部和硬腭部分,形态特征清晰可辨。据推测距今约有20多万年。该猿人被命名为“银山猿人”。猿人枕骨化石和上颌骨化石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二、古墓葬
1983年12月在环城乡龟山东侧伍贾圩畔,农民挖菜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发掘考证为唐代砖石墓。墓长8米,分前后两室,前室略呈方形,后室为长方形。墓内出土有墓志铭1方、陶制皿器药碾1副、瓷盏1只、瓷执壶3把、瓷碗3只、釉陶罐1只、石砚1方、“开元通宝”钱币数枚。出土瓷器质地细腻,造形美观,皆属唐代珍品,价值很高。现收藏于市文化局。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为伍子胥第24代孙,唐朝通直郎散骑常侍伍诱之后代伍均墓,死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会昌二年建墓。上层发现有铜削1把。据专家鉴定,为商周时代的村落遗址。
1980年在巢城北汽车站处,群众取土烧窑,发掘出西汉木椁墓一座。椁呈正方形,由数根方形木料堆砌而成,椁内放置木棺1副,棺为一根整楠木挖凿而成,棺外椁内放置有陶罐、铜盆等随葬品。出土文物全部上交省博物馆收藏。
三、石雕石刻
王乔洞石窟石刻造像。王乔洞位于巢城北6公里的紫微山下。相传为周灵王太子晋(即王子乔)隐居之处,又传为西汉叶令王乔炼丹之所,故而得名。全洞深50多米,宽3.5~7.8米,高3.8米,南北有洞口相通。洞内左右崖壁上刻有浮雕佛像500余尊,每尊高25厘米,雕工精细,形态各异:有盘腿端坐,有合掌颂经,有双手下垂静坐,有侧身沉思,有仰面远视,有手执经书,有手捺猛虎,有脚踏腾龙等等,概为五百罗汉形。在南洞口西侧,有两处刻有端坐莲花台上的大佛像,并有2佛站立两旁,均高50厘米。在北洞口转角处,刻有护佛武士2尊,狮、象和牵象人各2尊,高约60厘米。洞内外还有宋绍圣、明嘉靖、清康熙和光绪年间游人题壁碑刻6处。洞口上方“王乔洞”3个大字署名为明嘉靖庚戌年(公元1550年)西台监农史闽人东山郭公周书。
造像的创作年代,后人说法不一。根据现存的作品特征和时代风格,唐至北宋年间一说较为可信。洞内佛像头不知何年凿毁。民间传说,明朝初年,刘伯温怕此地会出大人物,与大明争夺天下,蛊惑当地居民凿毁佛像头,治死龙脉。
1981年9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在烔炀镇北街南端发现清同治年间巢县知县颁布刻制的禁约碑1块。碑高1.4米,宽0.8米。禁约内容有四:一禁私宰耕牛;二禁演唱淫词丑态的倒七戏;三禁开设赌场和鸦片烟馆;四禁因人命案而聚众打家毁物伤人。
四、名人故居
冯玉祥故居。位于夏阁镇竹柯村,有五间1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敞厅,周围有院墙。庭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民国25年(1936),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为宣传抗日主张返回家乡,先购买堂兄旧屋10间暂住(现此屋已分给本村群众),后在住屋前20米兴建书房3间,前50米处兴建客厅,作为聚会和接见乡邻之用。现辟为“冯玉祥故居纪会馆”。故居门首悬有赵朴初题写的“冯玉祥故居”匾额。室内陈列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题赠的挽帐两幅,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祝寿词一幅,另有知名人士字画及冯玉祥生平照片、手迹、遗物数十件。院内立有冯玉祥全身塑像,碑刻两座,栽种松、柏、花木70多株。
张治中故居。位于建麓乡洪家疃村,原为四进六厢18间正屋,砖木结构,是著名爱国将领和平民主人士张治中先生于民国16年(1927)建。后屋在民国27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中间一进两厢五间屋建国后分给村民居住。现存的只有前面两进两厢及边屋11间,共180平方米。故居正门悬有赵朴初题写的“张治中故居”匾额一幅。正厅和厢屋陈列有张治中的遗物、著作,现代名人题写的字画数十幅,边屋陈列有张治中生平照片数十幅。小庭院内布有假山和花木、盆景等物。故居门前100米处是张治中先生于民国16年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而兴办的黄麓师范,校园内立有张治中将军塑像一尊。村北有张治中父母坟茔。
五、馆藏文物
岳飞题写的《前出师表》长卷。此卷长1260匣米、宽49.5厘米,卷后有明代刘基的题跋。根据专家鉴定,该卷可能为明代人仿作,但书法功力很好,章法合理,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现收藏在市图书馆。
《群芳谱》。为明代王象晋撰。此书共30卷,分天谱3卷、岁谱4卷、谷蔬谱2卷、果谱4卷、茶竹谱3卷、桑麻葛棉谱1卷、药谱3卷、木谱3卷、花谱3卷、卉谱3卷、鹤鱼谱1卷。略述于种植而详述于疗治之法和典故艺文。属善本书木刻版本。现收藏在市图书馆的育果谱上下2卷、药谱上下2卷、蔬谱1卷、天谱上下2卷、茶竹谱与桑麻葛棉谱合1卷、花谱上下2卷、卉谱1卷、木谱1卷、岁谱上下2卷、鹤鱼谱1卷、谷谱1卷,总计16卷。
郭沫若题《咏范增》诗长卷一幅。1964年5月26日,郭沫若视察巢县,憩临湖宾馆,为巢县题写《咏范增》横卷1幅,长260厘米,宽66厘米。字体潇洒,苍劲有力,堪称当代书法杰作。现收藏在巢湖市临湖宾馆。郭沫若在此期间还亲笔书写毛泽东《咏梅》词1幅,又七律诗长卷1幅,长260厘米,宽66厘米。另外,郭夫人于立群也同时题有“解放”二字条幅,幅长130厘米,宽66厘米。现装裱珍藏在中共巢湖市委。
冯玉祥手迹。民国26年冯玉祥第二次回乡时,为其堂兄题写中堂1幅:“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对联1副:“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现收藏于冯华远家中。
刘伯承手迹。1964年刘伯承来巢县视察时,亲笔书写毛泽东《咏梅》词1幅,长135厘米,宽66厘米。现装袜珍藏在中共巢湖市委。
陈公哲为张治中将军作的《百龄图》画1幅并题词。现收藏在市文化局。
1954年赵集乡叶保村发掘一座汉代砖室墓,墓内出土有弩机、盔甲、宝剑等文物十多件,现收藏在省博物馆。
1955年司集乡头二庄一农民耕地时发掘出土编钟6件,高10~15厘米。现收藏在省博物馆。
1955年巢城东山头粮站基建时,发掘出土战国金钗1件、铜短剑(匕首)1件、铜爵等。收藏于省博物馆。
1958年龟山石场发现一鱼龙化石,龙身长约50厘米,粗径15厘米。被上海市自然博物馆收藏,定名为“巢湖龙”。
柘皋北门汉代古墓群出土文物。1984~1985年窑场民工在取土时发掘出汉代土坑墓多处,出土有大陶罐、陶鼎等数只,“大泉五十”、“五铢”钱币数十枚。现收藏在市文化局。
巢城北汉代古墓群出土文物。在汽车站基建时发掘出汉代砖室墓、土坑墓多处,其中出土有青铜剑1把、铜箭头数枚、“五诛”和“蚁鼻钱”钱币数十枚,并有陶鼎、陶豆、古罐等器物(均已破碎)。
巢湖市文物单位简表

续上表

望城岗战国、两汉墓群出土文物。在望城岗市窑场和三圣窑场处。民工在取土时发掘出
战国时代和汉代古墓多处,多为土坑墓,砖室墓很少。出土文物有青铜戈、铜鉴、陶鼎、陶壶等数件。现收藏在市文化局和巢湖地区文物管理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