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城池
本市是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基础上建立的,唐代设县时还没有城垣。元末,合肥人王珪镇守巢城,在宋城基础上增筑城垣,砖墙高一丈,周围四里一百九十步,据明代林京哲《重修城隍庙记》载:城隍庙“枕旧城下”(旧城隍庙在今市二中内西部)。当时元城西墙,沿牛山山麓而过。根据文献分析和调查访问,推测元代城墙的范围:东为宾阳门,即现在的市银行处,其东墙为今城河街一线。南门在钟楼处,即现在的钟楼饭店处。其南城墙为今东风路一线。西门在今市政府的位置,西墙沿牛山山麓而过。北门在土城门处,即现在的北大街100号左右的位置,其北墙约为天主堂巷一线。比巷现已废,为居民住宅所占,其位置约从现在的北大街135号开始向西延伸。此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倒塌,只剩下东门和北门两座破城楼。
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知县李谟在旧城址上临时建造了一道土城墙。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海盗(俗称倭寇)侵扰长江下游沿岸城市,巢城横遭洗劫。第二年,知县严宏建造砖城,扩大了范围。为了防御日本海盗,将卧牛山完全包括在城内。墙高二丈三尺,厚六尺,周长十二里,东北据山,西南临河,并造了四门的城楼:南门叫“迎薰”,北门叫“拱极”,东门叫“朝阳”,西门叫“滨湖”;城楼上都有金字匾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知县易可久在北门城外增建月城,匾额上大书“镇朔重关”四字。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因大地震,城墙崩塌十余处,共200多丈。知县于觉世重修城墙,增高城垛,雉堞一新。此后又经过多次维修,一直保存到巢县解放。
古老的巢县城墙,经历了400多年风雨,砖上刻有“大明”字样的古城垣,于1958年“大跃进”时被全部拆毁。今天还能从南门临河一带看到吉城残迹。
二、银山——猿人化石遗址
位于岱山乡银山村银山西北侧,面积约800平方米。1982年和1983年,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两次发掘,在山坡石灰岩巨石溶洞内发现古人头部枕骨化石1块,右上颌骨化石1块(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据专家鉴定(1984年《人类学报》三卷二期),为早更新世早期智人,距今约30万年。在遗址的1~5层中,还发现有马、牛、羊、鹿、猪、貘、豹、熊、剑齿象、巨剑齿虎、犀牛和长鼻三趾马等哺乳动物化石共24种。
198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部立有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刻制的保护标志碑两座。
三、槐林神墩遗址
位于槐林镇东500米,面积7000多平方米,高约5米,群众称“神墩”或“圣墩”,因表层有大量碎陶片,被群众误认为是古庙遗址,有“神奇”和“神圣”之感,因此而称之。1985年5月经试掘,发现有大量的商代晚期和周代的陶罐、陶鬲、陶鼎、灰坑、屋柱础、陶网坠、碎铜片及磨制石斧等器物。陶器多为夹砂印纹硬陶片,有少量细黑陶片,据鉴定为商周时代部落聚居的村落遗址。
1982年11月由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部立有巢县人民政府刻制的保护标志1座。1984年建市后,确定其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分路大城墩遗址
位于分路乡大方村南500米,面积12000平方米,高4米,群众误认为是古代旧城址或兵营遗址,故称“城墩”,是巢北最大的古村落遗址。1957年和1986年两次文物普查时,都发现有大量的夹砂印纹硬陶片、陶鬲足、陶鼎足、贝壳等遗物,据专家鉴定为商周时代部落聚居的村落遗址。
1982年11月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部立有县人民政府刻制的保护标志石碑1块。
五、文峰塔
位于巢湖姥山之巅,为八角七层的砖石塔,高约50米,内有石阶可登。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至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李鸿章动议重修,完成七层。塔内每层都有砖雕佛像,每尊高25厘米,并有李鸿章等明、清名人题写石刻匾额20多块。
1982年11月,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旁立有巢县人民政府刻的保护标志石碑1块。
六、昭忠祠
位于中庙镇中部,是清代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淮军阵亡将士所建的祠堂,又称淮军祠。祠由门厅、正殿、两厢组成,共30间,全部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正殿为7间宫殿式建筑,梁、柱粗大,殿宽敞,是本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
1982年11月,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巢县人民政府刻制的保护标志石碑1块。
七、龟山塔
位于钩鱼乡龟山上,本名“文峰挺塔”,俗称“龟山椎子”,为六角七层砖石结构,高约35米,塔内有石阶可登。塔始建于明代中期,近傍有濡须寺(现已毁弃)。明崇祯年间上两层倒塌,清道光年间重修成7层,近因于1958、1963、1987年3次遭雷击,上两层又被击塌过半,现已成危塔。1982年11月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旁立有县人民政府刻制的保护标志石碑1块。
八、望城岗歼日军旧址
巢城南郊3公里有一片丘陵地,称为望城岗。民国34年(1945)8月,新四军七师十九旅以四个营兵力,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望城岗歼灭日伪军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450余支,彻底摧毁了敌军望城岗防地,为解放巢城创造了条件。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县境内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斗,她的光荣事迹已载入史册。现在,望城岗中部的岗顶上,还残存着被摧毁的日伪军碉堡和其它工事。1981年,县人民政府在岗西北约100米处,建造革命烈士塔1座,塔高15米,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四周遍植苍松翠柏,四季常青。
上一篇:第一节 名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