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加工厂
建国前,本市大米加工主要靠木砻(俗称擂子)、石臼。机器加工大米始于民国10年(1921),巢城商人吴巨卿在巢城大西门外吴家仓房创办了机器砻坊。民国25年(1936),巢城大地主李鼎兴等9家,以股份形式筹集资金,创办了万丰米厂。此后,大丰(1950年改为农民合股)、新巢(私营)、益民(1950年由木砻改为机械生产,合股)、新生(合股)等大米加工厂相继成立。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巢城的同兴、新巢米厂(后并入第一碾米厂,现为东山米厂)、柘皋供销社益民米厂(后并入第二碾米厂,现为柘皋米厂)、台兴油厂(现为巢城油厂)。1953年,所有私营加工厂及营业性的砻坊、磨坊,均由国家粮食部门委托加工,一律不得自购原料,自销成品。益民、新生等大米加工厂相继停业。
1950年开始建第一个国营大米加工厂——巢湖专员公署粮食局加工厂,1951年正式投产,后改为第一碾米厂。1952年兴建柘皋米厂,后改为第二碾米厂。1956年建成烔炀米厂(原为建农米厂)。1957年建成巢县粮食局面粉厂(后并入东山米厂,作面粉车间,1970年划归地区粮食局)。1963年,将东山米厂所属苏湾、槐林两个大米车间上升为独立核算的国营苏湾、槐林米厂。1979年兴建第一座具有先进工艺、先进设备的油脂浸出厂——巢湖市油厂(建市前名巢湖油厂)。
1952年全县仅有2台砻谷机、4台碾米机,大米的年产能力不过万吨。1956年因加工动力不足,曾组织木砻、石臼270张、600多名群众,突击加工大米。据1960年统计,全县有木榨139台,其中国家24台、私人115台。1963年农村供电后,开始使用碾米机加工大米,小钢磨加工面粉,95型、42型榨油机逐步取代了手工生产。到1979年,全县增加了碾米机20台,其中包括比较先进的30—5A碾米机2台,添置榨油机20台。1984年,增添机榨56台、碾米设备29台、粮油通用机械11台、饲料加工设备11台、饲料机13台。生产工艺也由1952年的人工操作改变为自动流水作业。
1985年,本市共有9个独立核算粮油食品工业企业,其中6个大米加工厂、1个油脂加工厂、2个食品厂。直接生产车间38个,其中6个大米车间、10个油脂车间、3个糠油车间、7个饲料车间、1个面条车间、2个机修车间、一个印刷车间。同年,固定资产原值达147.76万元,年加工能力大米6万吨、油料1.6万吨、饲料1.2万吨、面条2000吨、小食品200吨。
本市粮油加工的类型有碾米业、榨油业、制面业、饲料业、食品业。碾米业是将稻谷加工成大米,主要有东山、夏阁、柘皋、苏湾、烔炀,槐林6个厂的大米车间。榨油业是将油菜籽、芝麻、大豆、棉籽加工成油脂,全市共有10个油脂车间,分布在巢城、夏阁、柘皋、苏湾、烔炀、槐林等地。制面业将面粉加工成各种面条,第一食品厂有1个车间,生产富条、标条、玉带条等。饲料业是将各种下脚粮食加工成各种饲料,东山米厂2个车间、夏阁米厂1个车间、柘皋米厂1个车间、苏湾米厂1个车间,烔炀米厂1个车间、槐林米厂1个车间,共7个饲料车间生产混合糠和配合料。食品业是用粮食生产各种食品,第一食品厂车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生产饴糖、年糕和各种高中档食品。
二、产品产量
本市粮油加工先后生产过的品种有籼米(特一、特二、标一、标二)、粳米(特一、特二、标一、标二)、粘米(特一、特二、标一、标二)、面粉、面条(富条、建设条、标条、鸡汁条、蛋青条)、水面(饺皮、潮面条)、山芋粉、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棉油、茶油、糠油、蓖麻油、桐油、馒头、包子、糍巴、狮子头、油香、豆浆、豆腐、年糕、夹心糕、油炸花生米、油炸蚕豆等粮油熟食品以及五五糠、三七糠、混合糠、配合饲料、皮糠、麦麸等饲料。
粮油食品工业总产值1952年为121万元,1957年为570万元,1965年为690万元,1970年下降至474万元,1978年为1108万元,1980年为1406.80万元,1984年为1932.77万元。
主要产品有大米、油脂、饲料。大米的产量为:1952年4718吨,1955年2.364万吨,1970年降至1.5509万吨,1978年2.8865万吨,1984年为3.2214万吨。
油脂生产从1957年开始,当时只有巢城油厂一家,年产108吨。1965年增到405吨,1970年降到327吨,1978年猛憎到1230吨,1984年3207.57吨。1984年是1957年的28倍多。
饲料从1965年开始机制生产,年产量234吨,1970年为470吨,1971年年产量仅有6吨,1978年上升到5185吨,1984年上升到1.0175万吨。
1980年将原属巢城粮站的面条车间上升为独立核算的粮油食品企业,主要生产面条兼产饴糖、年糕、小磨麻油、小食品等。1980年产量947.27吨,其中面条803.85吨。1981年年产量1696.16吨,1982年2088吨,1984年2110.07吨。
粮油出品率:稻谷1960年最高,为72.73%;1952年最低,为66.89%。菜籽1960年最高,为39.33%;1962年最低,为32.57%。花生仁1959年最高,为43.52%;1981年最低,为37.69%。芝麻1975年最高,为49.35%;1981年最低,为40.16%。棉籽1960年最高,为16.68%;1964年最低,为10.11%。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