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道
(一)官道
巢县至庐州府(今合肥市)官道为明代重要驿路,它纵贯境北,走向由旧城向北越万家山,经夏阁、柘皋,向西出东山口,过西山驿(今属肥东)抵达,庐州府城。
万家山段,距城十余里,路面狭窄陡峭。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阎徽任知县时,开始修治。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知县甄伟督县民开凿山道,铺建石路。成为府、州、县公役来往和商贩行人的必经之路。
巢县至无为州官道纵贯境南,有高山峻岭之险。远在宋代,它就成为巢县通往无为州的交通要道。
明正统间,无为知州王仕锡命开凿山路修治道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巢县知事陶九韶在芙蓉岭上建守望轩,并驻逻卒,维护行人安全。
清康熙《巢县志》载:吕婆店市人烟辏集,有秀山铺,为通向无为州的驿路。后为州、县间的大道。道光间,李从源修治这条官道,铺石路60余丈。至今,山下尚存有石路遗迹。
(二)大道
巢县至含山出旧城北门,经庙儿岗(今庙峏岗)、半汤抵界石铺,这清溪,抵含山县城。
另一条路,从半汤折向北,经巨兴集(原属巢县,后划属含山)越斗阳关(又名陡岩关,现属含山,名陡岭关)经仙踪,是通往滁县的通道。
巢县至全椒由万家山东侧小佛(芙)岭向北,经小独山,过尉子桥,越东黄山,到油坊集,至古河,通往全椒县城。
巢县至庐江出旧城南门向西,经盛家湾、卜庙、牧集(今沐集)向南,抵魏家坝(今坝镇),达庐江县境。
另一条路,由槐林嘴至马尾河上渡(苍头嘴渡)向西,经金城寺(今属庐江)、盛桥、白石山,抵庐江县城。
二、公路
(一)国家干线公路
312线合(肥)浦(口)路巢湖市段合(肥)浦(口)公路自合肥,经店埠、柘皋、全椒至江苏省浦口,全长174公里,属312国道线段,是安徽省东西贯通线的东段。本市境内长40.7公里(99K~139K+700),路基宽12米,路面宽6.5米,渣油路面;有桥梁5座,总长95延米,涵洞186道,最大纵坡9%,最小弯道半径15米,技术等级三级,由司集乡入境,经鲁桥乡、苏湾镇、分路乡、柘皋乡、柘皋镇、庙岗乡、方集乡等地抵肥东县境。
境内设4个道班养护。
(二)省级干线公路
合(肥)芜(湖)路巢湖市段合(肥)芜(湖)路起点合肥,经撮镇、巢城、裕溪口至无为二坝(芜湖北),全长122公里,是沟通本省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公路之一。本市内境长40.9公里(28K~68K+900)。其中28K~58K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7米,路面宽14米,渣油路面,58K~62K划为市区道路,为一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31米,机动车道宽15米;62K~68K+900为三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7米。境内有桥梁5座,总长249.9延米,涵洞203孔,最大纵坡12%,最小弯道半径19米。由花集乡入境,经烔炀镇、歧阳乡、庙集乡、中垾乡、环城乡、市区、亚父乡等地抵含山县境。
民国19年(1930)巢县至裕溪口修筑土路。民国24年利用这段土路基改筑为淮南铁路的一段。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将淮南铁路线合肥至裕溪口段枕木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此段路基经过整修曾作公路使用。
1956年为架设西梁山过江高压输电线路和集散裕溪港物资等需要,于3月12日开始动工修建合肥至裕溪口公路。
1973年开始改造拓宽铺浇渣油路面,至1978年境内路面铺浇完毕。改造后路基宽12米,路面宽7米。1979年加铺糙密式油砂封层防滑路面。
1975年过江渡口迁至无为县二坝,公路随之延伸11公里,更名为合芜路。
1983年12月,合芜路全线进一步改造拓宽工程开始动工。
境内设4个道班养护。
合芜路在本市境内跨鸡鱼河、柘皋河、清溪河(界河)三条较大河流。通过青苔山、马鞍山两个山口;在60K+100处有铁路专用线平面相交,交叉路面未改造拓宽,道口宽仅6米。
柘(皋)乌(江)路巢湖市段起点柘皋,经巢城、含山、和县城至乌江镇与江苏省公路连接,全长100.2公里。本市境内长30.5公里(0K~30K+500),路基宽10~12米,路面宽6~8米,为渣油路面,其中23K~24K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4K~24K+400与合芜路重复。有桥梁8座,总长130.4延米,涵洞146孔,最大纵坡9%,最小弯道半径50米,技术等级三级。沿途经柘皋镇,板桥乡、夏阁镇、环城乡、巢城、半汤镇等地抵含山县境。
该路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规划的京(南京)陕(陕西)国道线的一段。民国19年(1930)合巢路柘皋至巢城段筑成通车。民国20年巢县县政府奉令修筑巢城至含山巨兴集路段。民国23年巢城至乌江路基筑成,次年全线竣工通车。全线基本沿古代官道、大道拓宽修建,当时巢城至乌江称乌巢段,至柘皋属合巢段。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止日军人侵,民国26年冬将全线路基毁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组织修复,勉强通车。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对该路进行了突击整修。
1975年3月20日,开始对老牛坟(台芜路口)至含山境的6.1公里路面铺浇渣油。1980年对巢湖医院至柘皋镇路面铺浇渣油。1981年4月,对巢湖医院至合芜路段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盖沟各宽1米,高出路面0.2米,为人行道。
该路所经小佛岭南坡极陡,当初采用筑堤上岭以延缓坡度,但坡路仍很陡长。1978年七四一○厂扩建,将狮子口至小佛岭2公里路段征入厂内。1979年进行改道,新路段东移沿山腰开山筑路。
1981年对21K~23K通过安徽维尼纶厂西生活区路段进行改道取直,新路段移至原路东部,撇开两座小桥,从维尼纶厂铁路专线路基下穿过,立体相交。
境内设2个道班养护
巢(湖)无(为)路巢湖市段由市区巢城桥起点,经吕婆店、石涧至无为县城,全长42.3公里。本市境内15公里(0K~15K),路基宽11米,路面宽6米,渣油路面。有桥梁5座、总长184.5延米;涵洞63孔;最大纵坡11%,最小弯道半径14米,技术等级三级。沿途经巢城、望城乡、岱山乡、秀芙乡等地抵无为县境。
巢无路基本沿古代无为州至巢县官道修筑。1949年春,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修成简易公路。1958年正式修筑公路,同年5月全线竣工。路面宽3.5米,泥结碎石路面。1976年4月14日开始铺浇渣油路面,同年12月完工。
境内设一个道班养护。
巢(湖)庐(江)路巢湖市段起点巢城,与巢无路重合,于2.2K处分道,经散兵、槐林,过兆河闸至庐江城,全长76.2公里。本市境内长42.2公里(2K+200~44K+400),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渣油路面。有桥梁9座,总长207.2延米,涵洞348孔;最大纵坡14%,最小弯道半径18米,技术等级三级。沿途经望城乡、散兵镇、高林乡、槐林镇、沐集乡等地抵庐江县境。
县级公路情况简表1985年

1956年以民工建勤方式修建路基,至1959年全线完成泥结碎石路面。1977年境内路段开始加宽路基,铺浇渣油。
境内设5个道班养护。
(三)县级公路
县级公路少数于50年代末期建筑,大部分于70年代初修建,发展于1978年之后。县道均为泥结碎石路面,详见348页表。
三、桥梁
本市地处长江流域、巢湖之滨,河渠纵横,桥梁众多,有文字记载的古桥始于宋代,下至明清,计有50座(因年久颓废的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共建公路桥梁48座,总长1314.25延米,其中大型桥梁1座,长104.5米;中型桥梁14座,共长708.6延米;小型桥梁33座,共长501.15延米。
(一)古桥
巢湖市古桥有浮桥、石拱桥等不同结构形式,有的至今保存完好,有的已淤塞废弃,主要有5座。
浮桥在旧城南门外,跨天河(今称裕溪河,已改道),是南路入城孔道。最早设有官渡,称“南津官渡”。宋、元之际始有浮桥。此后兴废更迭数百年。
民国27年(1938)4月30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巢城,守城的保安队放火烧毁浮桥。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设渡,由原浮桥水手经营,收取渡费。民国36年冬,桥船造成,恢复浮桥旧貌。
1952年,巢县人民政府由柘皋迁到巢城,曾拨款由建设科重修浮桥,加以油捻,桥船铺上木板。1954年大水后。桥船损坏一部分。次年春,巢县人民政府又拨款大修一次,加固桥船,增铺木板槽道。1956年,巢县人民委员会结合城区道路规划,将桥址西移约100米至小猪市南侧,两岸建有车行坡道,便利车辆通过。1965年浮桥损坏,省、县人民委员会拨款维修,加固桥船,使之成为巢无、巢庐公路的通道。1966年,县人民委员会规划拆除浮桥,改建永久式混凝土3孔拱形桥梁,次年春建成,桥长70米,桥面宽11米。
抱书桥距旧城东3华里,跨书桥河,为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
明万历三十六年
(公元1608年)
大水,桥身受损,又因埂低桥卑,每遇汛期涨水,桥上水深尺许,行人深感不便。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有苦行僧募化重修,提高桥身2尺多。这座古桥至今尚存。
尉子桥在黄山南7华里,始建年代失考。据《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巢县图》的道路载明:从合肥进东山口或越北山口至柘皋,经分路铺,通往昭关古道,尉子桥是必经之处。
民国初年,桥已毁坏。民国10年(1921)郁光才之父茹素行善,独资重修这座单孔石拱桥。此桥今尚存。
玉栏桥在柘皋镇,跨柘皋河。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统年间,知县刘汇重修。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又修。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大水冲颓。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知县柳应侯命罗汉寺僧募化重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又重修一次。
民国20年(1931)山洪暴发,冲毁桥上石栏杆,由柘皋镇商会出面筹建铁制栏杆。1972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桥面升高1米。
高林桥位于高林老街古城隍庙前,跨高林河,为2墩3孔石拱桥,桥面有石制栏杆。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重修。后因山水冲颓,架木成桥,以通往来。
清康熙时桥又颓废,代之以木筏,后有僧人募化重建。道光时,竹塘凌村凌可伦捐资修造。百余年来,每因水毁,都由凌姓后裔集资修复。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山洪暴发,冲开桥北的路基,桥面及桥身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凌姓再次修造。自此以后,设有专人管理。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七师进驻巢南山区,为适应军事需要,拆除桥面多数石板,仅留一条供单人行走的石板桥。抗战胜利后,又将桥面修好,恢复旧貌。
1986年,高林乡政府筹资改建,改石拱桥面为混凝土盖板桥面,方便小型车辆行驶。
(二)公路桥
据《安徽通志稿·交通考》记载:30年代初,合(肥)巢(县)公路建成,沿线共有桥梁19座,其中利用古道旧桥8座,巢县境内利用的旧桥有韩家桥(紫薇)等,新建的公路桥梁多为石台木面桥。
1949年至1959年,境内新建的合裕、巢无、巢庐等公路桥梁仍为木架桥和石台木面桥。196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交通部《关于改建公路和农村道路上的木桥请示报告》,1965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根据交通部报告要求,由桂蓬副省长部署在全省开展“干线木桥歼灭战”。本市境内的公路桥梁也相应地进行了永久化改造,至70年代改造完毕。以后新建的公路都为永久性桥梁。以下介绍的除徐家渡大桥为大型桥外,余为中型桥:
徐家渡大桥徐家渡大桥位于合芜路52K+280处,青苔山西麓中垾乡新圳村,跨柘皋河。原为徐家渡古渡口,桥亦以此为名。全长104.5米。重力式U型桥台,及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T型梁5孔,每孔跨径20米,桥高9.15米,可通小轮。车行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柘皋桥位于合浦路127K+574处,柘皋镇南,跨柘皋河。1966年12月建成。石砌桥台空腹石拱桥。全长42米,1孔,净跨25米,桥高8.7米,通小船。桥面车行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大戴桥位于合芜路38K+900处,歧阳乡大戴村,跨鸡鱼河,1966年建成。石砌桥台,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全长34.5米,3孔,每孔跨径8米,桥面车行道宽7.1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清溪河桥位于合芜路68K+864处,亚父乡杨庄村,是与含山县的界桥,跨清溪河。1974年建成。钢筋混凝土墩台,预应力T型梁。全长75米,5孔,中3孔每孔17米,边2孔每孔6.8米,桥高7米,通木船。车行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夏阁桥位于柘乌路11K+0.14处,夏阁镇北,跨夏阁河。1971年建成。石砌桥台,空腹石拱桥。全长41.3米,1孔,净跨25米,可通小船。车行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巢湖闸水闸桥位于巢无路1K+270处,望城乡司家巷村,跨巢湖出口。1962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排架墩台,盖板梁,全长65米,10孔,每孔跨径6.5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8吨,拖—30吨。下为水闸。
巢湖闸船闸桥位于水桥闸南首,1962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排架墩台,盖板梁。全长52.7米,5孔,中孔跨径17.5米,为过船闸室。车行道宽6.5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载重:汽—8吨,拖—30吨。
芙蓉桥位于巢无路12K+750处,秀芙乡周陈村,跨芙蓉河。1976年建成。石砌桥台,实腹石拱桥。全长36米,1孔,净跨20米,车行道宽9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石次桥位于巢庐路33K+437处,槐林镇石次桥村,跨石次河。1965年建成,实腹石拱桥。全长48米,1孔,净跨9米,车行道宽6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兆河闸桥位于巢庐路44K+300处,沐集乡小明堂村,跨兆河。1957年8月建成,桥闸两用。全长34米,3孔,每孔跨径9.3米,中孔径高14米,为过船闸,可通航小轮,通航时桥面升高,公路断行。车行道宽3.3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大观桥位于苏(湾)栏(杆)路8K+800处,青岗乡西刘村东,1984年建成。石台空腹石拱桥,全长52米,1孔,净跨21米,桥面净宽8.7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青山大桥位于槐青路终点,青山乡上马石衬,跨白湖环圩河。1970年建成。石台空腹
双曲拱桥。全长63米,1孔,净跨51米,桥面净宽6.6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巢城桥位于巢城巢南路北段,跨天河,是巢无、巢庐两条公路起点。1966年3月动工修建,1967年1月建成通车。石砌桥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墩,预应力T型梁。全长69.9米,5孔,中间3孔每孔跨径20米,两边孔每孔跨径2.7米,桥高9米。车行道宽8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载重:汽—13吨,拖—60吨。
团结路桥位于巢城团结路中段,跨环城河。1984年建成。石砌桥台,空腹石拱桥。全长32米,1孔,净跨15米,桥面宽24米,长20米,车行道宽10米,两边人行道各宽5米,间有绿化隔离带。载重:汽—20吨,拖—100吨。该桥外型按传统式样建造。两头共饰有4座石雕大坐狮;桥栏为石板雕刻古巢十景图(每图两块共20块)排列组成,另饰有小石狮20只、熊猫4只、象4只;桥身两侧各饰有一对雕龙戏珠图。
四、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有专业养护、道群共养、建勤养护和乡镇包养几种方式。
50年代的养路工具都为人力、手工工具,使用畚箕、箩筐挑抬,水桶洒水,人拉石滚子碾压,手工砸石子等,劳动强度大,工效低。1960年以后,增配了小板车,土法改制人力工具。70年代起,配置了拖拉机、汽车、大小压路机、渣油洒布机,建立石料厂,安装了破碎机,用手扶拖拉机牵引储水箱洒水,逐步向半机械化、机械化养路迈进。
市公路部门公路养护机械主要有:大型压路机1台,小型压路机3台,运料汽车2辆,小拖拉机23台。
公路养护任务主要由公路道班承担。建国初期,由省统一组建养路队伍,对合(肥)浦(口)路、柘(皋)乌(江)路进行流动养护。1957年以后,开始在干线公路分段设置道班,配备养路工,实行定段养护。1975年起,设置主要支线公路道班,扩大接收养护里程。
1978年开始,对早先建造的简陋道班房进行改建,重建的道班房设有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改善了养路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1984年起,在一般县、乡公路设立乡镇包养道班。
1985年底,境内共设有专业公路道班25个,皆建有正规道班房;乡镇包养道班2个,建道班房2个。总人数156人,其中正式77人,技术员3人,干部8人。保养路程284公里,其中油路140公里,沙石路144公里。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