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研机构
1959年,区内各县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60年代因精简机构而先后撤销。1971年9月地区成立科技局,1978年3月改为科学技术委员会。
建国初,区内各县无科研机构。随着经济发展,科研机构逐步增加。60至70年代初,各县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等。进入80年代,有的县级农科所改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科研中心。1990年,区内有地区科技情报所、地区农科所、地区农机所、含山县农科所、无为县农科所等5所科研机构,有各类科研人员146人。其中巢湖地区科技情报所成立于1978年7月,主要承担科技情报收集、整理、研究、咨询、编辑、传播,并指导全区各县(市)科技情报工作。该所藏有图书3500种5000余册,科技期刊1300余册,建有数据库1个,向社会提供专题咨询服务项目5个,编辑出版了《科技参考》等,还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1987年始,区内开始兴办民办研究所。1987年4月,成立区内第一家民办研究所“巢湖市工业应用技术研究所”。1990年,区内已成立民办科研机构7家,其中地直2个,巢湖市3个,和县2个。专业分为机电、蔬菜、生化、蜂制品、化建等,从业人员64名。其中巢湖地区化工建筑应用科研所成立于1988年2月,有技术人员5人,系集体所有制。主要从事建筑化工方面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培训等工作,还开办建筑人员培训班、建筑技术咨询服务、联办饮料厂等;巢湖地区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7月,有技术人员9人,属集体所有制。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电子、电器、仪表、微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仪表技术服务以及电子开关钟、报警器开发、摇控开关开发等工作。
二、科技队伍
1965年,专区对科技干部进行了一次普查,全区专业技术人员有14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9人,农业技术人员483人,卫生技术人员783人,其他科技人员56人。1974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有533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人,农业技术人员598人,科研人员5人,卫生技术人员1702人,教学人员(未含小学教师)235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74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干部数量大幅度增长。1980年,自然科技人员达8394人。1981年,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0894人,占干部总数的29.42%。其中,工程技术1094人,农业技术731人,卫生技术2082人,科研人员97人。1982年底,全区各类科技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3471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477人,助理级1747人,员级1243人。1983年,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全面开展。到1985年,全区有职称的科技干部6324人。其中高级6人,中级677人,助理级2298人,员级3343人。
1990年,全区有职称的科技干部共12694人,其中高级581人,中级7969人,助理级3156人,员级988人。
三、科普活动
(一)科普组织
1956年各县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展科技普及活动。“文革”时撤销。1978年巢湖地区成立科协。此后,全区逐步形成了“以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县(市)科协、乡镇科普协会为基础、科技学术活动与普及相结合、科学技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学技术咨询与服务相结合”的全区性科技群众组织。
1990年全区有自然科学学会87个,其中地区级学会32个(包括少数交叉学科在内),总共拥有会员7800多名和125名团体会员。主要学会有农学会、医学会、气象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利学会、白蚁防治协会等。全区还建立了288个农村科普协会,会员达2.5万多人;建立283个专业技术研究会,有会员3.7万多名。
(二)科普宣传
科普宣传主要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较快地普及科技知识,如举办讲座、图片展览、编印资料、专业培训等。1978至1990年,全区举办科普讲座1万余次、2万余讲,参加人数达90多万人次;放映科教电影、幻灯片3000多场,观众160多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50余次,举办科普画廊200多期700余幅;编印各种科普资料400多种8000多万份。全区还备有三辆科普宣传车,较好地发挥了“轻骑队”和“流动科技馆”的作用。
(三)科普活动
建国初,以宣传破除迷信、科学种田为主。60年代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大抓农业科学研究,主要是引进和培植良种、防治病虫害、科学施用化肥等。1978至1990年,全区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共写出论文5000余篇;编印《科技参考》、《科技兴农简报》等定期或不定期刊物20余种;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6000余期,受训人数达50余万人次;提出合理化科技建议500余条;评出农民技术员2000多人,农民技师400多人;开展各类科技咨询服务1.1万余次,涉及6700多个项目。通过科技竞赛、科技制作、科技考察、科技夏令营等科技活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发展了科技事业。此外还组织了一些较大的科普活动。1979年举办全区科普美术摄影作品展览和全区青少年科技作品、作文观摩展;1980年举办全区节能电影宣传周活动;1984年在全区广大城乡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的全民教育活动和“农村科普红旗竞赛”活动;同年,还会同教育部门举行了“全区首次中学生智力竞赛”活动等。
四、地震测报
(一)机构、人员
1972年,专区成立地震工作小组,1975年成立专区地震办公室,1984年改为行署地震局。各县(市)除和县设地震局外,余皆设地震办公室。
1990年全区有地震工作人员2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人,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16人(高级2人,中级8人,初级6人)。
(二)测报网络
1975年,因震情紧张,各县(市)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群众测报点,大多设在厂矿和学校,以土地电、土地磁、土应力、土倾斜“四土”观测仪器为主。1990年,全区仅保留和县香泉水化站、含山昭关水氡点、含山东山皖19#、巢湖省维尼纶厂皖14#、无为吉祥乡皖24#等5个测报点。这些测报点多年来测报工作正常,数据连续、及时、准确、可靠。含山昭关皖19#,1989和1990两年均被国家局评为三等奖。全区还有宏观联点20个,其中,和县3个,含山4个,巢湖市9个,庐江县3个,无为县1个。
区内还建有两座省属专业地震测报台,分别位于巢湖市半汤镇和庐江县汤池镇。其中庐江地震测报台是全国12个一类台之一,拥有4种观测手段,30余套仪器设备。
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截至1990年,全区历史上共发生3级(M3)以上地震37次,其中破坏性地震有1585年巢县南部发生的5.75级和1654年庐江至枞阳间发生的5.25级地震。
五、科技成果
建国后,科技成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1978年后,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1986年,地区科委制定了《巢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就科技进步奖励的请奖范围、申报、批准的程序、奖状、奖励证书的颁发和资金分配等有关问题作了规定。1987年,地区科委设立科技管理科,专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1990年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陆续制定了《巢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章程》、《巢湖地区科技进步奖评奖条件和标准》,就科技进步奖评奖的具体条件与标准作了规定。建国后,区内科学研究成果显著。1949至1977年,地直及4县1市获省科技大会奖励表彰的科技成果有44项。1978至1990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四等奖30项,荣誉奖和星火奖各2项。
1949—1977年全区获省科技大会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表

1978—1990年全区获省科技成果奖项目表
上一篇:第一节 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