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电局(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办大清邮政。光绪二十八年巢县城关及柘皋镇设大清邮局,隶属庐州府局;无为县设邮政分局,隶属芜湖邮政总局;光绪二十九年,含山县运漕设邮政分局,隶属芜湖局。光绪三十年,含山县城南门唐泰昌店铺代挂邮政信箱。光绪三十一年,芜湖局在庐江县城西门岗姜合义商号设邮政代办所。次年在和县县城设邮政局。宣统元年(1909),巢县增设烔炀河、忠庙等局所;和县增设乌江、雍家镇、仙踪、西梁山等局所。
民国元年(1912)大清邮政改名为中华邮政。区内各邮局亦更名为中华邮局。民国11年,无为县设二等邮局。民国15年,巢县增设忠庙、油坊集邮政局,并在中垾、散兵、夏阁、烔炀河、西峰庵、尉子桥、高林、半汤设邮政代办所;次年,无为在无城草市街增设私营代办所1个。民国18年,庐江邮政局被定为二等乙级局,下设13个邮政代办所;巢县设立一个二等电话交换所,柘皋设立一个三等电话交换所。次年3月,巢县设电报支局。30年代上半期,各县相继设立电话管理处,含山县邮局被定为三等甲级邮局。“抗战”期间,各县邮政机构受到严重破坏。含山县邮局于民国27年迁往仙踪。民国29年,和县邮局迁至善厚集,下设娘娘庙、南义集、雍家镇、沈家巷、姥桥镇、白渡桥、戚桥镇、西埠、五显集等代办所。同年,含山县邮局改为三等局,运漕邮政分局升为二等局,下设林头、东关、清溪、铜城闸、陶厂、仙踪等代办所。民国36年(1947),无为有牛埠、襄安、蜀山、开城桥、姚沟、刘家渡、凤凰颈、虹桥、湖陇、土桥、石涧、严桥、黄雒河、魏家坝、汤沟、三官殿、陡沟坝、泥汊等19个代办所。次年,巢县邮政局及柘皋邮政局调为二等乙级邮局;和县邮政局迁回县城基督教堂。
1949年6月,成立皖北巢湖分区邮电管理分局,辖无为、庐江、巢县、和县、含山、肥东、肥西7个县局及三河市局。9月,巢湖邮电管理分局改名巢县邮电局(专区局)。1950年1月,巢城设立电信营业所,1951年改名为巢县电信局(专区局)。1951年12月,巢县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改名巢县邮电局,下辖巢县境内的邮电分支机构。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四县的邮政局与电信局亦合并成立电信局。
1958至1959年,邮电管理体制下放,县局改由地方政府交通部门管理,农村集镇支局、所改由当地人民公社管理。1962年改由当地政府和邮电部门双重领导、以邮电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1965年9月专署复设后,成立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巢湖专区办事处。1967年11月,改称安徽省巢湖专区邮电办事处。1968年6月,成立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巢湖专区办事处,由省、地双重领导。60年代末、70年代初,专区及属县均分设邮政局、电信局,“邮电办事处”和巢县邮电局同时撤销。1973年,地、县邮政局、电信局再次合并为邮电局,以地方领导为主,业务接受省局领导。1983年,肥东县邮电局划归合肥市局领导。
1990年,全区有邮电支局、所176个,邮政、邮电代办所75个,职工1528人,其中地区局592人。
附:无线电事业管理
建国后,无线电事业长期由军事部门管理。1986年11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无线电管理工作由军队移交地方政府。1987年7月22日,成立巢湖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9年3月,成立地区无线电管理监测站,与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1990年,全区设台单位达120余家,拥有各种无线发射设备1248部,基本达到国家“八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规划要求。1987、1988、1989年,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无线电系统先进单位。
二、邮政
(一)邮件
函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境内巢县、无为开始办理函件业务。光绪三十年,含山、和县、庐江相继办理平信、保价信、明信片、挂号信等函件。民国12年后,各县增办快递挂号、快信,代售印花税票,代收印刷品,代购代订书籍报刊等项业务。1950年,无为开办国际挂号函件,含山开办银行挂号业务。该年全区函件出口72.94万件。1960年后,巢县、无为开办特种挂号信函。1970年后,国际邮件业务量增长较快。1980年后,全区各县局、支局、代办所、营业室开办快件业务。1985年全区出口函件897万件。1990年,全区函件出口国内为1069.52万件,出口国际为2.99万件;进口国内1359.17万件,进口国际为2.02万件;转口国内为35.37万件;函件收入101.39万元。
包裹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民国15年(1926),区内和县、庐江、巢县邮局先后办理包裹收寄业务。民国36年,无为县局开办包裹和小包邮件业务。
1949年,各邮局先后开办保价包裹业务。1950年执行全国统一邮政资费。全区年出口包件4611件。1952年取消代购商品、代卖年画业务。1954年禁止收寄粮食、油脂包裹,限制收寄棉花包裹。1957年,包裹和快递小包裹资费计算起点单位由500克改为100克。快递小包裹按信函程序处理,按址投递,限重500克,费率比普通包裹多收50%。1976年地区局营业窗口开始使用SDR—4型包裹收寄机。1978年后,商品包裹数量增多,成为邮政业务的“拳头”产品。1985年,地区局出口国际包裹174件,进口国际包裹156件,出口国内15.2万件。1986年,地区局试行商品包裹收寄超产奖励办法,包裹业务量大增。1990年全区包裹出口国内为12.51万件,其中商包9.3万件;出口国际为20件;进口国内17.86万件;进口国际为44件;转口国内为7378件,包件收入68.28万元。
汇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巢县邮局开始办理汇兑业务。嗣后,境内其它县局亦开办此项业务。邮政汇兑资金实行内部核转。民国36年(1947),无为邮局月均汇出汇票310张,兑出汇票758张。
1949年后汇兑业务不断增长,并增办定额汇票业务,分1000元、5000元、10000元3种(旧版人民币),限在华东地区邮局通汇,1952年汇票出口6.16万张。1954年汇兑资金的调拨与管理实行凭证兑付。支局(所)在当地农业银行或信用社立邮政资金往来帐户,保证用户随到随兑。1955年改定额汇票为普通汇票。1956年增办电报汇款业务。1958年实行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汇费。并将汇票外走改为内走。1959年汇票出口13.19万张,1969年增至16.25万张。1990年7月31日调高邮政资费,汇款最低收费标准为0.3元,快汇另加1元。同年,全区汇票出口26.68万张,进口38.77万张,汇票收入27.48万元。
报刊发行解放前夕,区内各县由私人书店和零售点代办刊物、书籍的经营业务。主要报刊为《新闻报》、《商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但销量小。
1949年11月,邮电局召开全国第一次邮政会议决定实行“邮发合一”。1950年邮局正式办理报刊发行业务。1952年底,原由新华书店发行的杂志亦交邮政部门发行。“文革”期间,全国多数报社停刊。1976年后,报刊复刊、创刊增多,发行量上升。1981年后,各地成立社会报刊发行站。仅巢城机关单位就组建48个发行站。1985年地区局发行报纸300余种,杂志2300种,订销报纸期发数达8.69万份,杂志8.99万份。《巢湖报》自1985年1月1日起交邮局发行,期发数为1万份。
1990年,全区报纸、杂志期发数分别为14万份和16.46万份,进口报纸、杂志分别为2614.26万份和263.48万份,出口报纸95万份;报刊流转额为564.69万元;报刊、杂志发行费收入分别为135.89万元和48.68万元。
机要通信建国初,党政机关机要文书由军队机要部门传递。50年代初,县以上政府内设机要交通局,办理机要文件传递工作。1957年4月,各县机要交通局撤销,改由邮电部门办理。1985年实行机普合押,地区局成立机要科,担负驻巢城县、团级单位机要件的投递,派押下属各县及白湖农场的机要文件。对地区外的机要件在规定的火车上进行交换。本年,巢城有机要用户36户,市内日投两频次。各县局亦配1名机要员,负责本县机要文件的收投、交换工作。全区年出口7999件。1990年,全区邮电系统收寄机要文件6821件,转口5198件,收入0.79万元。
(二)投递
清末,区内投递邮路基本沿着古驿道,但通邮区域小。民国期间,邮路逐渐增多。民国4年(1915),开通庐江县城至无为襄安、汤沟邮路。民国24年,巢县、中垾、烔炀河等地邮件由火车转运。民国26年开通无为县城至芜湖及刘家渡至芜湖委办轮船邮路。民国28年开通无为至芜湖隔日步班及和县经乌江、江浦至南京邮路。民国35年,开通无为至庐江、庐江至桐城邮路。民国36年开通和县至含山汽车邮路。民国37年开通芜湖至巢县水运邮路,为逐日班。
解放初,迅速恢复了民国期间的主要邮路,并开辟了一些干、支线。主要有和县至含山、庐江至无为、庐江至巢县、巢县至芜湖、无为至芜湖、无为经黄雒河至巢县、含山至巢县等邮路。1952年和县138个乡、镇全部通邮。1955年无为县内有邮路12条,贯通率达94.5%。1956年巢县农村投递邮路发展到24条,并分别开通巢县至油坊集、清溪委办汽车邮路。60年代,邮路迅速增多。1962年巢县投递邮路由24条增至44条;庐江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全部实行邮班直达,投递线路达1906公里。1967年无为县70个人民公社均实现当日投递。
1970年,开通巢县至南京委办汽运邮路;庐江县改庐江至合肥委办汽运邮路为自办汽运邮路。1972年8月,无为至合肥邮路改为自办汽运邮路。1974年改巢县至无为邮路为自办汽运邮路。1975年改和县至合肥、和县至南京邮路为自办汽运邮路。1976年地区局增开巢县至无为自办汽运邮路。1984年巢湖市城区划为10个投递段,日投两频次;农村邮路40条,计905公里,贯通全市45个乡(镇)、497个行政村;庐江县有81条投递线路、831个投递点。1986年,全区有邮路144条。1990年,全区有邮路135条,单程总长2615公里(其中使用机动工具里程为998公里);有城市投递段道35条,农村投递线路总长10019公里(其中委办线路314条8316公里);有116个乡(镇)自办逐日投递,64个乡(镇)委办逐日投递,占全区乡(镇)总数的70.8%;有449个行政村逐日投递,1140个行政村隔日投递。
三、电信
(一)电报
民国19年(1930),巢县开始办理话传电报业务。次年,和县建5瓦电台一座,属立煌无线电总台。民国30年,和县有一台哈脱雷式收报机,电力5瓦,波长65米。民国32年,巢县有三管再生式收报机、哈脱雷式发报机各1部,功力5瓦,波长60米,射程1000公里。民国38年1月7日,巢县电信营业处成立,24日巢县解放,电信营业处关闭。
建国初,随着地、县电信机构的成立,电报业务量有所增加。1950年,巢县电信营业所年业务量达5000多份。1952年后,区内电报电路改由芜湖局经转。1960年全区电报出口交换量增至11万多份。1966年,巢县局装有短波发讯机2部,15瓦电台2套;含山局装有线人工电报机1部;和县改装幻线、无线电报电路各1条通巢县。1967年,和县无线电台裁撤。同年巢县局(地区局)开通巢湖气象站实线话传电路1条。1970年,地区局703机务站建成。1971年拥有短波发讯机10部。同年9月,无为县局使用电传机。1972年,庐江局安装电传发报机1部。1973年,地区局有人工电传机6部,无线电路6条。同年,和县局恢复电台,使用15瓦无线报话机,自制晶体发报机1台。1974年,地区局增加WS—430型收信机和半导体239型收信机各1部,50瓦电台1套;含山局使用电传打字机,年发报2.45万份,收入1.76万元。1975年和县局装用51型电传机1部。该年,全区电报出口交换量达24万多份。1979年地区局增加50千瓦发信机和430型收读机各1部;无为局使用作孔机;和县局改装BD55型电传机;含山局有电传机2部,人工机1部。
1987年4月起,巢湖至肥东、庐江、和县、含山、无为等县每天无线电报会晤一次,交换真报不少于10份。1983年,庐江局报房增装单机头发报机1部。1985年地区局电报主要设备有载波电报机5部,电传打字机21部(使用9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15部(使用6部),无线电报电路5条,短波发信机8部(使用4部),短波收信机7部(使用2部),有线电报电路7条。该年,全区电报出口交换量达40余万份。
1990年,地区局电报传输设备有对合肥开放16路频分载波机1部,备用1部,46路对分复用设备TDM1部;对区内各县局开放四路插报机各1部;对合肥转报中心开有落地终端电路1条,县内转换各1条;地区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省维尼纶厂、巢湖水泥厂、地区进出口公司、巢湖市工商银行各有用户落地电路1条;和县、含山、庐江、无为四县的工商银行用户接转电路4条;巢湖市内营业电路1条,气象站专线话传电路1条。有线电报主要设备有载报机3部,插报机4部,全电子电传打字机6部,光电收报机2部,5320打印机2部。无线与合肥、芜湖、铜陵、含山、庐江、和县、无为等7处,进行人工通报。
是年,全区电报业务量为:国内出口52.87万份,国际出口149份;进口国内52.28万份,进口国际72份,转口100份。电报收入为112.51万元。
(二)电话
长途电话民国18年(1929),巢县至合肥长途电话线架通,区内始有电信业务。民国23年及24年,含山、和县分别成立长途电话管理处。含山安装10门总机,单机5部,线路70华里,木杆700根,通和县、全椒。
1949年,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无为支前指挥部成立电话队,使用10门交换机,用2.5毫米铁线架设至巢县直达线路1条。
1950年,巢县电信营业处接收了巢县至含山、和县、无为、柘皋的4条军用线路,开通巢县至庐江、无为、含山、和县、肥东等县长途电话。1951年,各县均开通长话业务。1952年各县均有5门、10门、50门长话交换机。
1958至1959年,开通无为至芜湖长话电路1条;无为牛埠支局首次接通国际长途电话;含山安装长途会议电话终端机2部;巢县局安装长途会议电话汇接台1个。60年代,增开无为至巢县、和县至芜湖电话电路各1条。1973年,地区局长途电话电路增至23路,其中实线13路,载波10路。设备有载波终端机11部、磁石长途交换机10部,载波终端机容量27路,实占25路。年业务量为14.71万张,业务收入10.32万元。此后还开通庐江至合肥直达电话,无为至巢县、无为至合肥、庐江至巢湖等单路载波。
80年代初,地区各县局分别增装3路、12路载波机。1985年,地区局开通长话电路59路;有磁石长途交换机10部,容量120路,实占96路,60路以下载波电话增音机8部;年去话业务量为21.93万张,来话业务量为20.38万张,国内出口长话收入21.7万元,国际及港澳长话收入0.07万元,出租电话收入3.03万元,出租设备及代维修设备收入3.89万元。80年代末,地区局开通至和县、含山、无为、庐江四县简易半自动拨号电路。1990年,地区局有自动长途交换机300路,磁石120门,载波有人增音机6部12路,载话端机单路一部、3路9部、12路17部,总容量232路;长途业务话路总数105路。该年,全区长话出口国内75.95万张,出口国际180张,出口港澳303张;进口国内79.28万张,转口7.96万张,长途电话收入227.64万元。
市内电话民国22年(1933),庐江安装10门磁石交换机1部。民国24年,无为县装10门磁石交换机2部。民国29年,该县装有5门、10门、25门交换总机各1部。
建国初,全区有市话单机76部,信号板27门,线路12.84公里。1954年巢县局有100门磁石交换机1部,市话杆路6公里,架空明线33对公里,电缆芯线15对公里。1957年该县100门交换机增至2部,用户单机增至141部。同年,和县市话扩容到100门,电缆0.79皮长公里。1960年,庐江县将市话扩容到200门。1967年,含山县将市话扩容到200门,和县扩容到300门。1975年无为县增装100门市话交换机,电缆3.2皮长公里。1977年庐江县邮电大楼落成,市话扩建。1978年和县市话扩容到550门。1979年含山县计费电话用户由60年代的121户增至231户,收入为1.68万元。
80年代,区内市话建设发展迅速。1981年巢县市话号码由3位数升为4位数。1984年,地区局电信综合楼破土动工,同时进行增容扩建,由1536门增至2176门,升为二级局;庐江局市话交换机容量由200门增至600门,实占577门,话机397部,年收入5.6万元。1985年巢湖市市区设公用电话18处,年收入34.67万元。1986年11月29日,巢湖市内自动电话正式开通,综合楼第一期主机房工程竣工,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有纵横制自动交换机3000门,铺设电缆管道3.58管程公里,配电缆充气机1部,安装测量台2部,查号台2部。1987年无为县局交换机容量增至900门。1988年和县市话交换机增至7部,容量650门,实占578门,话机474部。同年10月28日和县自动电话楼动工,建设面积3019平方米,安装HJ921A纵横交换设备,初装1000门;12月1日,庐江局自动化综合楼工程开工。1989年10月25日无为县市话综合楼工程开工,建设面积3921平方米,安装HJ09型纵横制交换机4000门并具备长途直拨功能。1990年4月,地区局安装纵横制HJ921A交换机1000门,7月扩容工程投入使用,交换机容量增至4000门,年末实占2847门;24个单位用户交换机总容量2650门,中继线206对,出局线5400对,实占2840对;杆路长度70公里,电缆63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的9公里);实际使用中继线150对、环路载波机60部,电话单机4815部(其中接入邮电局交换的2750部、接入用户交换机交换的2065部)。年末,全区邮电系统市话单机为5199部,交换机总容量8250门,实占5567门(其中接入邮电局交换的电话机5115部,用户交换机容量为4020门),接入话机2948部,收入196.23万元。
农村电话解放初,庐江县城架通至白山、汤池、黄泥河、西廿里铺、戴家桥、裴岗、砖桥、罗昌河、马厂岗、八里岔、沙溪、矾山、柯坦、乐桥、金牛等电话线路。无为县城架通至三官殿、二坝、开城、襄安、湖陇、牛埠、严桥、黄雒、泥汊、黄屯、黄姑、蜀山、石涧、姚沟等电话线路。1950年含山架通至仙踪、东关、林头等地单线线路。1951年巢县以柘皋镇(时为县治)为中心架通至夏阁、油坊集、梁帝庙、烔炀河、中苔、黄山等6条线路;以巢城为中心架通至银屏、七里埠、槐林、烔炀河、忠庙等线路。1952年无为县22个区至县城全部通话;和县通话线路长229杆公里,线长248条公里,有农话交换机8部,容量35门,实占27门,有单机8部。1953年庐江县17个区全部通话,并建石头、泥河、裴岗、盛桥、矾山等电话站。1954年长江大堤溃破,农村杆线多数被冲淹。灾后,各县对农话线路进行复修,并改造、新建了一些线路。含山县新建林头、清溪、仙踪电话站,架通县城至三官、谢集、巨兴、西山等地农话;无为县增建牛埠、严桥等6处电话站,增装166部话机,架设线路400杆公里,建成以区为中心的通信网,实现95%以上乡镇,22.8%农业社通话。1958年庐江县局制成5—10门氖气管式交换机13门,23个人民公社都设有总机。同年,无为县除黑沙洲人民公社外,31个人民公社全部通话,304个生产大队装话机219部。1959年和县交换机容量增至450门,实占420门,杆路878公里,线长613对公里,话机410部,15个人民公社都设有总机,92.8%生产大队通话。1972年,无为县在江坝至黑沙洲间铺设4芯江底电缆2000米,黑沙洲首通电话。次年,无为县牛埠、蜀山等6个支局和庐江县白山、金牛、汤池、乐桥、泥河、盛桥、缺口等7个支局装上单路载波机。1979年地区局对巢湖市境内农话进行全面整治。年末交换机容量达2170门(其中局管1060门),有载波机20部,话机639部。局营杆路310公里,架空明线978对公里,电缆皮长6.7公里。
1984年1月,全区普降大雪,断杆、断线严重,绝大部分农话中断。据统计仅巢湖市及无为县就断杆320根(巢湖74根)、断线471对档(巢湖296档),经全力抢修,短期内恢复正常。
1987年5月1日,地区局开通巢城至巢湖市农村7个支局、所农话半自动拨号,并与市话联网。1988年6月,巢湖市农村支局,实现对市话半自动拨号,以市话为中心的半自动交换网已经形成。1990年,巢湖市柘皋邮电支局开通500门纵横制交换设备,实现农村集镇市话自动化。5月又开通7个支局、2个所的长途电话直拨业务。6月,巢湖至柘皋联网工程竣工,柘皋区5个乡进网。7月烔炀、黄麓环路载波投入使用。至此,巢湖市境内46个乡镇全部通话。柘皋镇及其5个乡可直拨市话。年末,地区局有农话交换机30部,中继电路60路,交换点31处(其中自办15处、乡办14处、私营2处);交换机容量2030门,实占744门。载波话端机21部,杆路总长284.98公里,明线548.28对公里,电缆39.94皮长公里;局营交换机16部1410门,实占660门;乡营14部560门,实占85门;话机71部,私营2部60门,实占7门,话机5部。是年,全区邮电系统农村电话线路总长度4503对公里,电缆158.7皮长公里,农话交换点171处,总机容量10090门,实装4034门,单机4235部,农村长话张数162.71万张。农话业务收入260.42万元,农话业务支出188.73万元,利润54.21万元。
若干年度全区电报、长途电话出口交换量统计表

若干年度全区邮件出口量统计表

(三)传真
1982年4月,地委机要科、行署公安处租用巢县邮电局电路,开通巢县至合肥和地区所属各县(当时含肥东县)的传真电路,开办传真业务。80年代中期,传真业务量有所增加,用户增多。1987年,全区有4户传真机用户。80年代末,地区金融系统多数单位开办了传真业务。1982年,使用的是一类传真机。1984年更换为三类传真机。1990年,全区有13个单位租用地区邮电局的电路开办传真业务。
上一篇:第三节 水路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