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
区内航道以巢湖为中心,由裕溪河、西河两条干流,连接众多支流形成水运网络。建国后,经过多次治理,通航能力不断提高。1990年底,通航里程1280多公里,巢湖、裕溪河等干线航道达到5级航道标准,主要支流达到6级航道标准。主要航道有:
(一)巢湖航道巢湖在平均水位8.37米高程下,湖盆长61.7公里,湖底高程4—5米。自1962年巢湖大闸建成后,湖内正常水位控制在7.5米以上,湖区航道实现渠化。东口门到施口一线达5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500吨级船队可驶入沿湖各港口。
巢湖南通长江,支流众多,湖面航线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主要有东口门至施口门、白山口门至施口门、东口门至白山口门、东口门至柘皋河口门、东口门至下派河口门、东口门至散兵、散兵至施口门、散兵至下派河口门、中庙至施口门、三河口门至施口门、东口门至三河口门、东口门至马尾河口门、马尾口门至施口门、柘皋口门至施口门、散兵至中庙等15条,航线总里程为569公里。
巢湖湖面广阔,气候变化无常,风急浪大,事故频仍。为保证航行安全,建国前,桃溪嘴、天灯庵、芦溪嘴、中庙等处设有航行“天灯”。建国后至1990年,航运管理部门在各支流入湖口门及浅滩、险段设置导航标志、灯塔共52座,在中庙、姥山、散兵、南湾、渔塘、谢王、桥湾、姥坞等7处建避风船塘9个,在东口门建有节制闸、船闸。
(二)柘皋河航道该河全长37公里。1956年前,柘皋镇以下至河口23.5公里可季节性通航。1956年,水利部门对该段河道进行人工疏浚,但几年后河泥回淤,一年仍有半年不能通航。
1976年8月,安徽省航运工程处对河口进行疏浚,并在航槽右侧抛筑1000米导堤,阻止泥沙回淤航槽,堵塞河口。1986年,再次疏浚口门航道2公里。经历次治理,河底高程降至5.5米,小型客轮及百吨级货驳可通航到柘皋镇。其主要支流夏阁河、中垾河也可季节性通航。跨河建筑有位于巢湖市徐家渡的合裕公路桥、周家拐的淮南铁路桥及柘皋镇的合浦公路桥。1971年,在河口设置航标3只。
(三)杭埠河航道该河源于大别山东麓岳西县,经舒城县、庐江县于三河口门入巢湖。区内将军挡至巢湖26公里,建国前仅能通航木筏及小船。建国后,特别是70年代,经沿河舒城、庐江、肥西三县共同治理,河底高程由11米以上降至6米左右。入湖口门东侧抛筑了千米防风阻沙石堤。1984年百吨级船舶即可常年通航至王四六渡。在庐江县境跨河建筑有杭埠河大桥。
(四)白石天河航道白石天河是金牛河、白山河的统称,位于庐江县西北部巢湖南岸,全长85公里。建国前,2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到石头镇,季节性通航至金牛镇。建国后至70年代,水利、航运部门多次对马槽河(白石天河源头一支)、白山河、金牛河进行治理。1984年庐江县人民政府实施“引马入杭”工程,引马槽河水入杭埠河。1987年航运部门疏挖了石头、白山两港区航道。经历次治理河底高程由9米以上降至6—7米,百吨级船舶可通航到白山镇,石头至金牛可季节性通航。跨河建筑有白山大桥、石头大桥、金牛桥。
(五)塘串兆河航道该河是塘串河、兆河的统称,位于庐江县境,源出黄陂河,南接西河,经塘串河、姥山、沐集至马尾河口入巢湖,全长33公里,河底高程6米左右,百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支流可季节性通航。
该河是在塘串河、白河、皂河(亦称操河)的基础上,开挖兆河等联接而成的。1952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皂河西侧开挖兆河,以沟通巢湖、白湖、黄陂湖之间的航道。1953年工程开工,1960年竣工。塘串兆河的开通,使庐江至合肥的航线,比经西河绕黄雒河缩短航程129公里。为保证航行安全,1959年在马尾河口到姥山航道的两侧,分设钢质红色浮标1只,黑色浮标3只。1963年,在马尾河客运码头北侧设钢质灯塔航标1座。1971年在马尾河口至湖心航槽两侧导堤上设置钢质杆标11根,两边增设黑浮标2只。跨河建筑有塘串河大桥、青山大桥、五O七大桥、东风桥及兆河闸等。
(六)裕溪河航道裕溪河又称运漕河,源于巢湖,在裕溪口入长江,全长69公里。建国前,正常水位可通航50吨以下船舶,汛期可通50—80吨船舶,枯水季节只能通航30吨以下小船。1954年后,水利、航运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该河多次进行治理,通航能力有很大提高。1962年底,巢湖大闸建成,对巢湖水位实行人工控制,每逢枯水季节航道水位比建闸前平均降底30%,只能通航20吨级木帆船。自1963年起,省航运部门对航道进行全面疏浚,使航道常年可通航50吨级木帆船。1969年裕溪闸建成,该河成为渠化河流,200吨级船舶畅通无阻。1971年后又多次进行综合治理,使该河达到五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沿河设置导航标志46座,跨河建筑有巢湖闸、裕溪闸。
(七)西河航道位于庐江、无为县境。自庐江县缺口接黄陂湖水,经无为县城,在小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在黄雒镇入裕溪河,东支经陡沟由西河后河在凤凰桥入裕溪河。西河处于平原地带,河床平缓,上游来水面广,雨季水流湍急,船舶航行困难。建国后,庐江、无为两县及航道管理部门数十次组织民工对西河各段进行治理。1983年,山东湾以下可常年通航30吨左右船只。1987年西河治理被列入淠史杭——巢湖治理工程。1990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自缺口至黄雒河镇由原108公里缩短到84.72公里,永安河口以下达到五级航道标准。航道上设置木质过河标、接岸标113根。跨河建筑有王福度、山东湾两座桥梁。
(八)永安河航道位于无为县西北部,发源于胡家山鸡毛岭,经卞家拐入西河,全长34公里。严桥以上,河道弯曲,河面宽15米,不能通航;严桥以下29公里河道较顺直,河面宽30—50米。严桥至开城段汛期可通航5吨木船,开城到卞家拐常年可通航10—30吨级船舶。跨河建筑有开城桥、襄安桥。
(九)黄陂湖航道位于庐江县境内,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5公里,承接县河、泥河、瓦洋河等支流来水,出缺口分别注入西河、塘串兆河。该湖治理前通航能力低,汛期可通航80吨级以下的船舶,枯水季节仅能通航5吨以下的小船。1956—1959年,庐江县先后两次疏浚航道;1971年冬至1972年春,庐江县和航运部门共同对庐江县南门至缺口段航道进行整治;1986年底至1987年初,庐江县对刘桥缺口段进行疏浚;1988年9月,水利工程部门对缺口以上330米长航道进行机械疏挖后,百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跨河建筑有缺口公路桥。
(十)花渡河航道位于无为县西部,源头有北、西两支,北支名红庙河、西支名花渡河。两支在平安桥汇合,过花渡闸后又分南、北两支。北支经无为县城南门至新河口入西河,南支经江西桥至上三溪入西河。1963年水利部门疏浚红庙河魏家桥至花渡闸17公里河段;1974年航运部门投资16万元开挖江西桥以下至上三溪新河4.5公里,使该河段可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北支,即花渡闸以下至新河口段,东门桥以上季节通航10吨以下船舶,以下通航100吨级轮驳船。跨河建筑有花渡节制闸,江西桥、南门桥、东门桥、平安桥、横步桥、王家桥、侯家桥。
(十一)滁河航道发源于肥东梁园,自西向东沿巢湖市、含山县、和县北缘至皂河口入江苏境,在大河口入长江,全长227公里。流经区内西仓至陈浅58公里,可季节性通航。驷马山干渠及乌江闸建成后,可通航50吨级船舶。1988年航运部门再次对河道进行治理,可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
(十二)牛屯河航道该河源于裕溪后河水古庙,经铜城闸入裕溪河,全长35公里。1955年,和县对河口、后港桥等处航道进行治理。1965年在无为县水古庙建节制闸。1973年在和县山头村建新桥大闸。1975年冬对新桥闸至江口的河道裁弯取直。1986年,牛屯河治理被列入淠史杭——巢湖治理工程项目,按底宽60—80米,底高程2—3米标准进行全线治理。1990年底,主体工程已完成,待扫尾工程结束后,可常年通航50—100吨级船舶。该河支流后港河、苏河、功剩河、鲁桥河(陶厂河)、铜庙河、吕家河可季节性通航。跨河建筑有3座节制闸(其中上游铜城闸镇附近两座,下游一座);1座船闸(新桥船闸);8座桥梁,即铜城闸镇桥(公路、铁路各1座)、牛屯河大桥、姑庙桥、新塘桥、后港桥、黄桥、白渡桥。
(十三)驷马山河航道属省际人工干渠,1969年由苏皖两省联合开挖,北接滁河,由北向南流经和县幸福桥、江浦县石桥镇、和县乌江镇至驻马河口入长江,全长28公里。可常年通航100吨级轮、驳船。跨河建筑有乌江大闸和乌江桥、红旗桥、团结桥、幸福桥、前进桥。
(十四)长江航道长江自无为土桥乡入境,沿无为、和县两县南缘至和县驻马河口入江苏境,长168公里,自上而下有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石跋河、驷马山河等主要支流汇入。因水利建设,除裕溪河、牛屯河、驷马山河通江外,其余均在河口建有闸坝,江河互不通航。长江因受潮汐影响,水量变化较大。主航道正常水深6.5—7米左右、江面宽约2000米,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左右大轮;夹江航道宽度在100—400米之间,除凤凰颈夹江下段有时水枯断流外,其余皆可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
二、港口
区内河网密布,历来水运发达,港口众多。1990年统计有大小港口58处,货物吞吐量达3576万吨,是1949年的25倍以上。主要港口有:
(一)巢湖港(原巢县港)位于巢湖市东门外巢湖与裕溪河衔接的咽喉地带,是江淮之间水路与铁路联运的物资集散港,为本省内河八大港口之一。历史上只有西门、小南门与东门三处私人码头,年吞吐量不足万吨。建国后码头不断增多,设施日益完善。1990年共拥有港务处、东山、官圩新港区3处作业区,100—300吨级泊位14个,最大泊靠能力为500吨级。其中港务处作业区岸线长426.6米,有码头10座,仓库、货场面积18600平方米,装卸机械19台套,铁路专用线2条。东山作业区有码头1座,岸线长50米。官圩作业区岸线长440米,有客货码头3座,5吨吊车一辆。199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3.6万吨。
(二)巢湖市港位于巢城南门外一公里处。1959年建造巢湖闸时将巢湖出水口改经邓埠河入裕溪河,并筑土坝堵塞老口门形成港口,建客运码头1座,供客轮停靠。该港还有东西坝口、巢湖闸等货运码头。1990年旅客发运量33.44万人次,货物发运量7.1万吨。
(三)散兵港位于巢湖南岸散兵镇。自1952年设立散兵航运管理站以来,港区不断扩大,设施不断改进。1990年自东北向西南设有渔塘、桥湾、谢王、南湾等4个基层港站及散兵码头,港区岸线连绵12公里,有各类码头21座,避风船塘5处,防浪石堤7条,100吨以下船舶可常年进港装货。港口货物发运量在50年代不足10万吨,1990年增至124.6万吨。货物以石料为主。客运始于1958年,1984年停止。
(四)钓鱼台港位于巢湖市东南、裕溪河南岸。西距巢湖港15公里,距东关5公里,与林头港隔河相望,建于1971年。1990年有货运码头7座,客运码头1座,港区岸线长1000米,正常水深3米,100吨级船舶可进港装卸,货物发运量为21.2万吨,客运量为25万人次。
(五)无为港位于无城东门外西河与花渡河交汇处,港岸线长3公里,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5万平方米,港区正常水深3.5米,是无为江北地区客、货运输主要港口之一。建国前,除徐家仓建有1座私人台阶码头外,余为自然岸坡。1949年后陆续建有客、货码头5座,候船室1幢。此外,厂矿企业还建有专用码头12座。1990年,货物吞吐量为16.3万吨。
(六)泥汊港位于无为县南泥汊镇,面临长江。1951年设航运管理站,1965年改为港务站。1980年恢复管理站。1965年前,客轮停泊江中,旅客上下用小驳船接送。1965年建甬道式客运码头一座,长40米,宽4米,置水泥趸船一艘,供客轮停靠上下旅客。客运始于1953年,1966年建350平方米候船室,年均客运量14.5万人次。无货运码头,货运船舶均停靠自然岸坡作业,年均货物吞吐量3万吨左右。
(七)三汊河港位于无为县东北裕溪河南岸,无为、含山、和县三县交界处。该港原系自然岸坡,1952年建石阶码头1座,长18米。1962年后,港口建设有所发展,至70年代末,有候船室153平方米,1座客运石阶码头,一艘水泥趸船供客轮停靠上下旅客,年均客运量3.3万人次。1990年货物吞吐量1.2万吨。
(八)土桥港位于无为县南土桥镇,上距安庆120公里,下距芜湖95公里,与铜陵县隔江相望。1952年成立土桥轮船营业站和土桥木帆船联运社,1958年两家合并为土桥航运管理站。1956年建有候船室。1972年新建候船室、办公室等350平方米。同年,长江航运局修建1座石块甬道客运码头,长20米,宽1.5米。1984年增建站房88平方米。1990年客运量3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万吨左右。
(九)二坝港位于长江北岸无为县东部,与芜湖市隔江相望,是江北通往芜湖的重要门户。1975年裕溪口汽车轮渡迁此。1972年淮南铁路终点站延伸至此。1980年开二坝至芜湖轮渡。1985年设二坝航运管理站。建有皖江轮渡码头、长航轮渡码头、汽车轮渡码头、火车轮渡码头。皖江轮渡码头位于二坝港区上段;长航轮渡码头位于皖江轮渡码头以下1公里处,主要是接送火车旅客过江;汽车轮渡码头建于1975年;火车轮渡码头在汽车轮渡下游,建于50年代末,是省内唯一火车渡江港口。二坝港年均渡运汽车12万辆次、旅客500万人次,货运量较少,1990年仅为2.7万吨。
(十)汤沟港位于无为县东部姚王庙,面临长江,是船舶避风良港。民国32年(1943)中共皖江行署曾在汤沟设江华驳运公司。1952年成立汤沟航运站。1955年设木质趸船一艘,供客轮停靠,建148平方米候船室。1972年新建480平方米站房及候船室,建客运码头1座,安装龙门架一座,建40米长钢质引桥,宽7米,配水泥趸船一艘,供客轮停靠,上下旅客。年均客运量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万吨左右。
(十一)庐江港位于庐江县城南门、县河上游,是庐江县物资集散、商旅交通的主要港口之一。1955年起兴建客、货码头,至1975年共建4座客、货码头,安装3吨吊车一台,有堆场1000余平方米。此外,庐江县萤石矿、土产公司、木材公司、活塞厂、盐业公司、粮食局、水泥厂、燃料公司等单位自1962年起至1982年共建专用码头16座,岸线长388.5米,货场1万余平方米。客运始于1955年,1982年后因客流量减少而停止。1990年港口货运吞吐量为10.4万吨。
(十二)新河港位于庐江县西北部,杭埠河、丰乐河的汇合处。1949年夏设站代办客运,1953年设航管机构。港口常年水深2.5米,可停靠100吨级船舶,建有客、货两用码头1座及候船室等建筑设施338平方米。年均客运量18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7万吨。
(十三)和县港位于和县县城东门外得胜河北岸。1952年设站。1954年建站房120平方米,建客、货两用码头一座,长20米。客运始于民国25年。1970年金河口建闸停航。1981年后开设短途客班,年均客运量达16万人次。
(十四)西梁山港位于长江北岸、和县西梁山镇。该港系天然岸坡,1980年建石阶码头1座,岸线长53米,配水泥、木质趸船各1艘。80年代前,货运量较小,此后逐年增加,1990年达16.3万吨。客运始自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国后,年均客运量为18万人次。
(十五)金河口港位于和县城东5公里的得胜河入江口左岸,是和县水运主要港口之一,以客运为主。客运始自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957年设轮船客运站。1965年建候船室及栈桥码头,配置46米长趸船1艘。80年代年均客运量约为50万人次。货运利用天然岸坡。从1969年起,和县中百公司、生资公司、和城粮站、含山县中百公司等单位在港区建造仓库52间,计5000平方米。1956至1970年年均货物吞吐量为3.5万吨,1988年高达21.3万吨。1990年回落至13.8万吨。
(十六)石跋河港位于和县东北石跋河口,东临长江,对江为马鞍山市和江苏省江宁县。港区北侧有汽车轮渡,水陆交通方便。1962年成立石跋河航运管理组。1964年建平房150平方米,作候船室和站房,1985年,公路部门建汽车轮渡时拆除,重建候船室、站房。该港客运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国后年均客运量5.2万人次;1990年货物吞吐量为5.9万吨,港口无码头。1974年置水泥趸船一艘,供客轮停靠。
(十七)运漕港位于含山县南、裕溪河北岸,为历史古港。建国前,运漕镇有大码头、小码头及轮船码头等。1950年设航运管理所。1952年在东河沿建一座客运码头。1972年拓宽裕溪河时,原码头皆拆除,1974年重建客运码头1座。同年,结合水利兴修新建石阶码头8座。客运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国初,年均客运量6万人次。80年代年均客运量约为9万人次,1990年增至20万人次。建国后年均货物吞吐量约为5.4万吨。
三、渡口
(一)古渡、民间渡口区内有古渡103道。其中较有影响的为乌江浦渡,位于和县,相传为乌江亭长刘邦舣舟待项王(项羽)处,现名驻马河口渡;大码头渡,位于含山县运漕镇裕溪河畔,相传曹操曾在此立碑,刻“漕川古渡”四字;杨林渡,位于和县,清光绪和州志载,此处为宋代虞允文大破金兵的渡口,现名金河口渡;当利渡,位于和县,据清光绪和州志载,此渡为朱元璋率水师攻占采石的渡口,已不存;官渡,位于和县,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此渡。
1900年,区内有民间渡口360道。其中巢湖市境内有34道,庐江县境有84道,无为县境有149道,含山县境有41道,和县境有52道。
(二)二坝火车轮渡位于二坝汽车轮渡下方,对岸为芜湖江东船厂。始建于50年代末,联接淮南、芜宁、皖赣等铁路,为省内第一道火车过江渡。
(三)二坝汽车轮渡位于二坝芜湖火车北站下方,对岸为芜湖弋矶山。此渡原设裕溪口,1977年迁至此处。年均渡运汽车12万辆。
(四)石跋河汽车轮渡位于和县石跋河北侧,对岸为马鞍山市。1985年10月1日开始渡运,有渡轮3艘,日渡运汽车300—350辆次。
(五)二坝轮渡二坝有2处渡口,一处位于二坝蛟矶下方,对岸为芜湖港1号码头。主要担负两岸居民过江任务,1981年开始渡运,年平均渡运量为80万人次。另一处位于二坝,对岸为芜湖8号码头,原为芜湖市过江轮渡。1977年淮南铁路延伸至二坝时,设置此轮渡,主要渡运淮南铁路旅客过江。
(六)金河口渡位于和县金河口,对岸为马鞍山市,1957年将和县——马鞍山——采石循环客渡班,改为金河口——马鞍山轮渡,每日4班。年均渡运量为50万人次。
四、运输
(一)货运
本区自古为漕粮征集重要地区之一,漕仓遍布各地,漕运发达。商业性运输始于秦汉,以食盐、稻米为主。近、现代水运日趋活跃,据《安徽概况统计》载:民国17至22年,皖中地区经巢湖、裕溪河运出的稻米年均即达三百四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一海关担(每海关担约合75公斤)。此外,由无为襄安经西河至凤凰颈翻坝进入长江外运的稻米亦有相当的数量。货运物资以粮食、食盐及农副产品为主,茶、麻、棉花等也有一定的运量。
建国初期,全区港口发运量不足10万吨。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及商品流通的发展,货运量逐年增加。1963年为77.5万吨,比建国初增长7倍;1981年达145.3万吨,比1963年增长1倍;1990年达296.88万吨,比1981年又增长1倍多。进出口品种也有较大变化,出口原以粮食为主,后转变为以建筑材料及矿产资源为主,粮、棉和农副产品次之;进口则以化肥、农药、机械、钢铁、煤炭、木材、纺织品、轻工产品为主。
1990年,区内有拖轮56艘,8120马力;货轮(舱机)27艘870马力,总吨位12050吨;挂机货船4504艘82706马力,总吨位109165吨;货驳426艘,总吨位21637吨。货运航线主要有巢湖至上海,散兵至合肥,散兵至上派,张拐至合肥,巢湖至庐江,庐江至合肥,中庙至合肥,巢湖至无为。另外,钓鱼台、幸福桥、土桥、西河、乌江等港口有船只开往江苏、浙江及本省马鞍山市等地的港口。
1980—1990年全区港口发运量统计表

(二)客运
区内客运历史悠久。民国8年(1919)《芜湖县志》载:“小轮自光绪二十四年商人创设公司,先行江北巢湖及合肥,次行南京、安庆……”。清末,李鸿章子侄在芜湖建“利济轮船公司”经营水运业务。在巢湖水域经营的轮船有“巢湖”号、“大蜀”号、“丰乐河”号、“逍遥津”号等。民国初年,芜湖——合肥往来航班在雍家镇、三汊河、运漕、黄雒河、东关、林头、巢县、中庙停靠;芜湖——无为往来航班在雍家镇、三汊河、运漕、无为停靠;芜湖——南京往来航班在西梁山、采石、金河口、石跋河、乌江停靠;芜湖——安庆往来航班在刘家渡、土桥停靠。民国24年(1935),无为招商局购置“芝云”、“德昌”两艘客轮,开无为至芜湖航线。民国25年,无锡、含山县商人购轮船两艘,开含山至金河口航线。民国29年(1940),新四军第七师用木船开槐林至西宋、槐林至芦溪嘴、高林至东管等3条航线。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公路局芜湖车务管理处复开芜湖至巢县、芜湖至安庆航线,停靠区内雍家镇、三汊河、运漕、黄雒河、东关、林头、刘家渡、土桥等站。同期,开辟了芜湖至合肥、无为至芜湖、柘皋至巢县、巢县至三河、金河口至含山县等私营航线。
1949年初,由于国民党军队封锁长江,客运航班一度中断。同年4、5月间,芜湖航运总站恢复芜湖至巢县、芜湖至无为、芜湖到凤凰颈航线。9月,巢县成立永丰轮船公司(后改为皖江巢湖轮船公司),开辟巢县至芜湖、巢县至柘皋、巢县至三河航线。1955年6月,芜湖内河轮船公司开设芜湖至庐江航班;南京民营联合轮船公司开设无为至南京航班。1957年,开设和县至马鞍山、采石的循环客班。1958年,开设中庙至石头、巢县至槐林、合肥的客班。1959年开庐江至马尾河客班。60年代,区内共有客运航线12条,衔接航线5条,过境航线3条。70年代,又先后开辟西梁山至芜湖,刘家渡至铜陵,乌江至石阳,泥河至庐江、缺口等4条航线。80年代,由于铁路、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个体水运事业的兴起,国营航线逐年减少。1990年有国营航线5条,过境航线4条,轮渡航线2条,巢湖姥山旅游航线1条;农村短途航线47条。有挂机客船187艘,总吨位1999吨,7511座,其中只有4艘为集体船只,其余皆为个体船只。
上一篇:第二节 公路
下一篇:第四节 邮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