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青通河
该河由蓉城至大通段,昔称大通河。蓉城以上有东河、西河两大支流,东河源于东堡乡境内大分水岭,由南向北流经杨田、城东两乡,至蓉城入干流。西河源于朱备境内岔泉岭,亦由南向北流经城东乡至蓉城入干流。本县境内该河流长63.55公里(含支流东河)。旧时失修,河道淤积严重,1949至1956年共发生6次洪水灾害。此后,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分3期进行治理。
第一期工程始于1956年,自青山慕阙到紫竹窠,全长6公里,9处截弯取直,6处沙滩疏浚,兴建排洪闸3座。南门桥至高阳桥两岸砌成长600米、高3米石质防洪护岸工程。计动用民工2500人,完成土方27万方,石方8000多方。本期工程完工后,即见效益,1957年汛期,3天降雨量达316毫米,两岸4.4万亩农田及蓉城镇区均未受灾。第2期工程始于1971年10月,挖取高阳桥至元桥6公里长的河道余土,加筑沿河两岸圩堤,以疏浚河道,每天万余民工,费时6个月,河道加宽至60米,加深至2至3米。高阳桥河底高程由原15.4米,降到11.2米。
第三期工程始于1974年8月,1979年底竣工。本期工程继第二期工程段,向童埠马山口延伸(即青通河在本县境内终点),长9.1公里。此期工程主要是河道截弯取直兼加宽加深,采取人工、机械(挖泥船、吸泥船)并举施工,拓宽河底60米,加深1至3米,使元桥段河底高程由原10米降至8.6米,童埠港河底高程由原5.7米降至3.2米,截弯取直新河道6处,计长3.8公里,完成土方314.9万方。嗣后县交通局为提高航运能力,于1983至1987年,对紫竹窠至马山口长11公里河道进行5次疏浚,完成土方18.4万方。
河道治理后提高了行洪能力,如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的洪水,该河马山口至元桥段,每秒流量分别为1028立方米和1580立方米;而元桥至高阳桥段,则每秒流量分别为485立方米和633立方米。每年汛期,百吨以上机、帆船可直抵蓉城。同时,蓉城亦不再漫水。
青通河支流东河,昔日由蓉城富阳桥注入于流,后截弯取直东移2里许取道建兴入干流。是河自东堡至蓉城20公里,由于沿岸居民挖取黄沙,河床不复淤塞。但下游新凿河道嫌窄,大的山洪下泄时,短期内杨田、城东沿河处,仍时遭洪灾。西河河床,亦由于沿河居民挖取黄砂不复淤塞,但昔日的拦河堰坝及引水沟渠废弃,朱备乡境内沿河部份农田求水无源,时有干旱现象。
二、七星河
位于县境东北部,为本县最大河流,其流域为本县最大水患区。该河在木镇上分南北二河:南河源于南陵、泾县、青阳3县交界之王家冲,流经乔木、酉华至木镇入干流;北河源于南陵县老虎头,泾青南3县交界处的青南桥,横贯竹阳乡境南侧,至木镇入干流。干流由木镇至童埠马山口称七星河,行程18.2公里与青通河汇合,由铜陵大通镇入长江。
民国18年,本县水利建设部门因木竹潭(今木镇)至大通行船不便,曾有疏浚之想,但未能实施。民国23年大旱,该河两岸农田颗粒无收。建国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将昔日的湖泊滩涂地围圩垦田,因而缩小了下游水域,导致上游洪水为害。1970年起,对该河进行两次大规模治理。
第一期工程于1970年12月开工,1971年3月完工。主治绿豆墩、插花山、倒桥3段,拓宽、加深河道长2520米,投入劳动日19.6万个,完成土石方17.7万方。结合加固童埠、洛平2圩堤1510米,筑土10万方。
第二期工程于1976年12月开工,1979年春完工,调集木镇、竹阳、丁桥、乔木、西华5乡民工,将插花山、绿豆墩、杨家潭3处河道底拓宽48至60米,加深2至3米;将木镇、倒桥、朱家渡3处河段裁弯取直,开凿新河。6处河段工程,计长6.48公里,完成土石方89.1万方。如遇10年和20年一遇的洪水,该河河口处每秒流量分别为1385立方米和1785立方米。
该河虽经几次治理,但由于修圩、治河、蓄水抗旱三者未能统筹兼顾,目前效果不佳,有待今后继续治理。
三、其他河道
陵阳河该河由陵阳经沙济入太平湖。其流域山高坡陡,径流系数大,洪峰陡,水势猛,加之上游开荒,泥沙砾石入河,部份河床仅低于田面1至2米。河床亦常改道,沿河农田屡受其害。1954年,1.9万亩农田受灾。
1976年10月至1977年1月,发动4000余民工,改河拓田,将分石至永安段长4330米河道裁弯取直,完成土石方15.79万方。工程完工后仅改田10亩,却废田数十亩,并导致文公坝淤塞,影响陵阳区域农田灌溉。
九华河该河作部份裁弯取直。昔日漫滩行洪、水冲沙压农田处,由于沿河居民挖取黄沙,使河道淤塞现象减弱。
此外,曾对新河境内东山河道进行截弯取直。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