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地资源
全县现有土地总面积177.09万亩。其中耕地26.61万亩(含水田24万亩,旱地2.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3%;林业用地98.1万亩(含有林地41.3万亩,宜林地56.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4%;园地4.91万亩(含茶园1.3万亩、麻园0.68万亩;桑园2.53万亩,果园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草山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水域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5%: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3%;交通用地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未利用的土地21.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3%。
二、动、植物资源
县境生物资源较丰富,种类繁多。据调查有植物资源1200余种,动物资源300余种。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原始森林消失,以原始森林为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有的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消亡。明、清时期常出没山林的华南虎,今已绝迹。金钱豹的头数大为减少。野生中药材种类产量均显著下降。
野生植物树木类:杉、松、柏、槠、枫、檀、柳、杨、檫、槐、椿、桃、杏、李、栗、梨、樟、柿、桂、漆、橘、栎、榧、槲、柘、梓、桐、桑、木入、榛、楝、榆、枣、橡、柞、楸、椴、栲、乌桕、棕榈、银杏、梧桐、杨梅、杨桃(猕猴桃)、枇杷、棠梨、石榴、石楠、油桐、泡桐、冬青、樱桃、葡萄等。
竹类:猫竹、水竹、紫竹、箬竹、淡竹、筀竹、老竹、班竹、四季竹、观音竹、毛竹、苦竹等。
花类、木芙蓉、杜鹃花、野菊花、野兰花、野玫瑰、牡丹、芍药、海棠、木犀、金凤剪、紫荆、玉簪、苎兰、红罗丽春、山茶、踯躅、金钱、栀子花、结香、蕙竹葵、鸳鸯菊、幅氏绣球菊、西边莲、虞美人等。
草类:藻、萍、苔、蒿、艾、莎、茅、蒲、稗、莠、芦苇、龙须草、佛指甲等。
药材类:芍药、茱萸、紫苏、茴香、苍术、桔梗、黄连、黄精、半夏、南星、薄荷、茵陈、苦参、柴胡、细辛、葛根、白芨、瓜蒌、前胡、茯苓、香附子、何首乌、地骨皮、五加皮、车前子、蒲公英、金银花、白菊花、杜仲、厚朴、黄柏、银杏(白果)、木瓜、天门冬、明党参、紫丹参、沙参、防已、半边莲、墨旱莲、萹蓄、益母草、地丁、五味子、夏枯草、鱼腥草、莲子、芡实、藕节、芦根、百合、麻子、淡竹叶、枇杷、薏苡仁、七叶一枝花、灵芝、木通、八角莲、山胡椒、乌药、山苍子、紫蓬、还魂草、夏天无、复盆子、白扁豆、佛子、香园子、金桔、紫胡、芫荽、蛇床子、枸杞子、玄参、白术、金佛草、泽泻、白茅根、石菖蒲、谷糟草、土麦冬、贝母,黄药子、山姜、天麻、盘龙参、半春莲、桑白皮、青木皮、乌梅、常春藤、鹿衔草、南烛子、百两金、紫金牛、满天星、连翘、女贞子、龙胆草、藿香、白苏子、石见穿、黄茶、龙葵、生地、八仙草、一见喜兰花参、太子参、散血莲、珍珠莲、松节、花椒、山海罗、蛇根草、猪苓、三尖杉等。
食用菌类:黑木耳、银耳(白木耳)、石耳、香菇、冻菇、平菇、地皮菇等。
此外,还有野生麦、豆、稻等。
野生动物兽类:豹、狼、豺、灵猫、獐、麂、鹿、野兔、豪猪、鬣羚、黄羊、青羊、獾、狐狸、獭、猴、刺猬、松鼠、田鼠、褐家鼠、野猫、黄鼠狼、蝙蝠、穿山甲、扬子鳄(1988年乔木与南陵接壤溪水中发现药死1条)。其中猕猴、穿山甲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鸟类:鸳鸯、黑鹳、白鹇、捣药鸟(叮当鸟)、喜鹊、乌鸦、八哥、麻雀、白头翁、鸥、布谷、画眉、杜鹃、鸽、鹁鸪、白尾鹞、啄木鸟、猴面鹰、猫头鹰、斑鸠、白舌、竹鸡、黑头腊嘴雀、寒鸦、戴胜(尿咕咕),鸢、鹈鹕、红嘴相思鸟、白胸草鹬、燕、野鸡、野鸭、鹭鸶、鹰、雁、黄鹂、黄雀等。
鱼类:鲭、鲢、鲤、鲫、鳜、鳊、草鱼、白鱼、鲇、鳙、鲰、鲹、鲑、鳗、红眼圈、刨花鱼、乌鱼、黄鳝、泥鳅、刀鱼、鲈、赤眼鳟等。
介贝类:乌龟、鹰嘴龟、鳖、河蟹、螃蟹、蚌、田螺、虾等。
蛇类: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祁蛇、赤链蛇、锦蛇、灰鼠蛇、乌梢蛇、水蛇、山地麻蜴、蜥蜴、多庞壁虎、蓝尾石龙子等。
蛙类:蟾蜍(癞蛤蟆)、金线蛙、黑斑蛙、泽蛙、棘胸蛙(石鸡)等。
昆虫类:蜘蛛、平甲虫、蝎、蜈蚣、马陆、蜻蜒、地鳖、螳螂、刀螂、蚱蜢、纺织娘、蟋蟀、蝼蛄、黑蚱、红娘子、角仪蚜、九香虫、多毛隐翅虫、叩头虫、竹蠢虫、萤火虫、斑鳌、青娘子、地胆、天牛、蜣螂、金龟子、蛟蜻蛉、石峨、螽斯、螟蛉、地蚕、尺蠖、蜒蚰、草鞋虫、蝴蝶、蜜蜂、土蜂、黄蜂、黑蚂蚁、蝉、蜉蝣、铁钾虫等。
软体类:水蛭(蚂蝗)、蚯蚓等。
三、矿产资源
建国后,经过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本县已知矿藏,按工业用途和自然分类,有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27种;按地质矿产成因分类,有火成岩成矿7种、沉积岩成矿12种、接触带或裂隙充填成矿8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19处,地球物理、化学异常区74处,辰砂、重砂异常区3处。
燃料煤:分布于店门口~洛平~狮山~独龙~柯冲一线、元桥~洪山~中村~长山一线及插花村~罗村一线。煤层呈透镜状、串球状,常分叉尖灭,变化不定。其厚度为0.5~4米,发热量一般在4000~6000KC/kg,含固定炭70%左右,含硫6~2%,属暗煤型。地质储量400万吨。现为丁桥、新河等乡、村开采,年产3万吨左右。
泥炭:分布于古桥、新河等乡境内,地质储量几万吨,发热量为2000KC/kg。70年代初县松油厂开采,经年即停。
黑色金属褐铁矿:有矿点5处,分布在店门口、大盖山、峙门口、王家岭、拱陪庵等地,地质储量200万吨左右,含铁量40~45%,伴生铜、金、银、硫、硒等元素。现为乡、村组织开采,年产1至2万吨。
锰矿:矿点有3处,分布在峙门口、插花山、大盖山等地。矿层厚1米左右,地质储量20万吨,大多为氧化锰,少数为碳酸锰,含锰量在35~45%,为乡村开采。
有色金属铜矿:有矿点5处,分布在铜山墩、东山、高家塝、铁盖岭、猴子洞等地。地质储量万吨左右,含铜1%。
铅锌矿:有矿点4处,分布在五昌庙、板凳堂、龙头山、吴家塘等地。地质储量约60万吨,含铅3.72%、锌6.5%。青阳铅锌矿开采出40万吨,已闭坑。
钼矿:有矿点3处,分布在四板桥、铜矿里、新建、杨美桥等地。据省321地质队勘探报告,矿带长约1000米,垂深600米,矿层厚6米左右。矿石含钼平均0.124%,伴生有铜、钨、铋、金、银、铼、硒、碲等元素,地质储量钼金属量5312吨。
白钨矿:有矿点3处,分布在百丈崖、高家塝、新建等地。据207地质队普查资料,百丈崖白钨矿矿体长250米,厚20米,含三氧化钨平均品位0.279%,地质储量9000吨,伴生有铅锌、钼、金、银等
锑矿:有矿化点2处,分布于乔木金山、酉华等地。含锑在1%左右,有待地质部门进一步探明储量。
金矿:有矿化点多处,分布在峙门口、店门口、大盖山、酉华等地。储量为673.8公斤,平均品位为8.98克/吨。
非金属石灰石矿:有矿点5处、分布杨田猴子洞、五溪云山、酉华盖山、新河团结~洪山等地,地质储量1亿吨,平均含氧化钙54.73%、氧化镁0.020%、氧化铁0.5%、二氧化硅0.46%。为乡村开采,做水泥原料。
白云石矿:有矿点5处,分布在蓉城花园~五溪、东山~窦家村~猴子洞、新河光荣~安山、酉华、洪山、大盖山等地。地质储量4亿吨。经化验分析,含氧化镁20%、二氧化硅1~2%、氧化钙30%,为乡村开采。
花岗岩:面积达7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3%,储量为74.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九华山、笔架山周围的11个乡镇境内。有芦花白、青阳花、黑色红、墨绿、褐红、芝麻泥、岩脉型等品种,由县建材公司开采。
黄砂:花岗岩风化的产物,分布在青通河、九华河两岸。含二氧化硅60~70%,含泥量低于3%,储量5000万吨,为县建材公司或乡镇组织开采。
麦饭石矿: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风化作用的产物,分布在九华岩体内,储量达500万吨。经测试实验表明:九华麦饭石具有很强的吸附铅、汞、镉、氧化物、有机氨农药等有害元素和细菌微生物的功能,吸附氟能力达90%以上。现为乡村开采,供应贵池制药厂。
石英石矿:分布在峙门口、大盖山、店门口一带及南阳清泉、日新和沙济虎形山等地。石英岩含二氧化硅96%以上,含三氧化铁0.31%、三氧化二铝1.62%,储量2000万吨。为乡村开采。
萤石矿:有矿点3个,分布在陵阳、南阳、庙前境内。长度一般在100至200米,厚度1至3米,储量40万吨,含氟化钙75~85%。为乡村开采。
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城东新中、蓉城四板桥、南阳三溪、杨田白马塘~五昌庙、西华等地。地质储量5000立方米,有白色、灰白色、翠绿色、木纹、山水纹等品种。为县大理石厂开采、加工。
石膏矿:分布在丁桥牛山,储量31万吨。含硫酸钙54~86%,矿层薄,仅0.2~0.25米,民国时曾开采。
粘土:储量丰富,现为庙前轮窑厂、新河轮窑厂、城东陶瓷厂、蓉城、城东轮窑厂生产原料。
硫铁矿:有矿点2处。峙门口硫铁矿,储量433.65万吨,含硫平均品位39.48%,伴生金金属量2.703吨、银金属量68.58吨、铜金属量7405吨、硒金属量65吨,不易选矿。店门口硫铁矿,矿层4米,埋藏深度30米,含硫30%。
矿泉水:县境泉多矿泉水资源丰富,经华师大化学系化验,均达到饮料矿泉标准。
单位(PPm):氟0.15(1.5)、铅0.01(0.05)、锌<0.5(5.0)、酚<0.002(0.002)、砷0.01(0.05)、铜0.005(3.0)、铁<0.005(0.3)、锰<0.05(0.1)、镉0.0005(0.001)。
物化较高,钙54、镁15.8、钠2、重碳盐331。PH7.5~8,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镁钙型水(HCO3mgco型),现酉华乡制造可口可乐饮料,庙前乡制造矿泉水饮料。
四、水资源
根据流域面积和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本县地表水量,丰年为22亿立方米,平水年约18亿立方米,偏枯年为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量18.23亿立方米。历年平均径流深800至1200毫米,径流量11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60%。平均每亩降水940立方米,人均占水量7000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