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佛教在南北朝以前传入境内,唐代以后,属禅宗教派。
寺庙隐山寺:坐落在隐山,始建于南北朝时,梁昭明太子萧统手书“隐山寺”匾额,元代尚存。《舆地记胜》、《江南通志》均有明文记载。
东溪寺:唐朝大历间僧正都创建。后屡圮屡修,解放前倾圮失修。遗址在今姜坝乡庚口塘。《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载有该寺史料。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律诗《东溪寺》即作于此。
梅山寺:宋代创建。一度为南宋诗僧志南的住锡处。遗址在今尧渡镇南6里许的梅山上。“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禅师这首题咏梅山的绝句,为《千家诗》所选用。南宋理学家朱熹过访志南上梅山,工笔写下“普门岭”3个大字,镌石于山门净身亭旁。字迹至今清晰可辨。
创建于唐宋时期的著名寺庙,除上述东溪寺、梅山寺外,还有民化寺、香山寺、观音寺、梵安寺、灵应寺、永乐寺、安乐寺、云峰寺等。
历代所建的大小寺庙,见诸旧志记载的有300余座。民国23年(1934),东流、至德共有僧尼住锡的寺庙102座。1953年统计,两县有寺庙147座,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坞僻静处,少数自然村口也设有庙宇庵堂。1959年,全县尚有寺庙103座,其中无人空庙57座,群众居住的2座,僧尼住锡的43座。
“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数寺庙被拆毁。
1987年,有寺庙17座,其中法藏寺、静修庵、觉心庵是经省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
僧尼民国23年,东流、至德共有丛林僧尼223名,其中和尚192名,尼姑31名。此外,尚有在家修行的斋公斋婆4158人。
1959年,全县有和尚29名,尼姑30名。
1962年,17名僧尼迁居九华山。
1987年,有和尚17名,尼姑23名。11月中旬,县佛教理事会成立,成员5人,僧妙戒任会长,僧宏喜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解放以来,僧尼不再是过去那样,依靠募化为生,多数参加生产,自食其力。不足部分由政府发给生活补助金。同时,也不在社会上搞念经拜佛活动。
僧宏喜、妙戒分别担任县政协第一至三届、二至三届委员,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工作。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道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