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通讯组织
早期资料无考。1968年,除两县县报编辑部外,没有另设新闻组织机构,也没有另配专职新闻干部。1959年两县合并,成立东至县委通讯报道组,设在县委办公室。1960年改为东至县委编辑室,兼搞通讯报道。“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委编辑室工作停止。1968年,成立革命大批判办公室,隶属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领导。1970年,成立东至县革命委员会通讯报道组,仍隶属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领导。1980年,通讯报道组改为通讯报道科,为县委宣传部内设机构。
二、通讯队伍
中共东至县委、县政府对业余通讯员队伍建设一直比较重视,不断建立健全通讯网络,重视加强新闻业务培训工作。80年代以来,由县委宣传部主管,通常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业余通讯员参加的通讯报道工作会议。每年召开2至3次骨干通讯员政策及新闻业务学习座谈会。1987年,全县有业余通讯员800人,其中坚持常年写稿的达500人左右。
三、投稿用稿
全县投稿及用稿情况一直比较好。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专业人员写稿外,业余作者大多为区、乡(公社)文书、中小学教师稿件内容为县内新闻和赞扬好人好事,也曾出现过浮夸报道。70年代报道“农业学大寨”情况。1974年到1976年修七里湖时,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省画报曾连续报道修湖盛况。1976年,全省山区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县城召开。省委书记宋佩璋参加会议,安徽日报多次报道会议情况,省、地在东至县召开各种会议,不少新闻见报。1978年以来,全县写出不少好稿。据1980年到1987年统计,获地区以上好新闻奖的作品有50余篇,其中获省以上奖励的作品有:通讯《幸福大队幸福来》获1981年度安徽省、市、县广播站广播稿怦选三等奖,作者徐光明、吴仲奇;消息《县委书记罚侄儿》获1982年安徽省市、县广播站广播稿评选一等奖,作者钱继发、徐光明;消息《东至县组织五保老人参观全县》获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快讯》1982年二等奖,作者赵殿杰;主持人节目《介绍香口温泉》获1983年安徽省广播好节目二等奖,作者徐光明、傅霞芬、黄东贵;评论《七千五百斤煤油流失说明了什么》获1984年安徽省市、县广播槁评选三等奖,作者徐光明、赵殿杰;通讯《一支农民摩托运输队》获1984年安徽省市、县广播站广播稿评选三等奖,作者吴学武;电视新闻《东至县公安局预审科立集体一等功》获1988年度安徽省优秀电视新闻三等奖,作者盛季兰、金瑶、檀长乐。
全县年均向地区以上报纸、电台、电视台投稿约2500篇左右,年均用稿500篇。1986年度,在地区以上报纸、电台、电视台用稿612篇。1987年在上级报纸、电台、电视台用稿1135篇(其中中央和国家级用稿40篇)。
上一篇:第一节 报刊
下一篇:第三节 广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