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历史资料记载:从1801年至1986年的186年中,共发生旱灾43次。其中1801年到1900年的100年中,旱灾发生12年次,占12%。1901年刊1986年的86年中,旱灾发生20年次,占23%。解放后的38年中,旱灾发生11年次,占30%。干旱发生季节,以夏秋连旱为主,其次是夏旱和秋旱。从1887年至1986年的灾情资料看,连续2年旱的5次,3年旱的2次,先水后旱的11次,先旱后水的4次。建国后,东流、至德两县政府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开展抗旱斗争。1949年到1988年,国家拨给县的抗旱资金达257.07万元,主要用于添置灌溉设备。1958年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大旱年。5月中旬到8月下旬,百天不雨,梅季不霉,6、7两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少7至8成,气温高,蒸发量大。6月中旬出现旱象,7月上旬普遍发展。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11.24万人投入抗旱,动员城镇居民、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及机关干部3631人参加抗旱。组织青年突击队1206个,开展抗旱保苗。采取的方法一是提水,动用所有提水机具。从低处往高处提水,有的高达3、4级,级级提,节节灌。组织3022个木工,日夜改良提水工具,赶制新式密封龙骨水车。赶制手摇龙骨车10984部、脚踏水车1258部、风力车594部、畜力车173部,投入抗旱。开动柴油机46台、1096马力,提水灌溉。二是挖井找泉。全县打井18766眼,挖泉眼5129处。三是沿江沿湖开沟引水灌溉。广惠、胜利、桃源3乡联合开挖一条沟渠长1.75万米,穿山越岭,引水灌溉农田近4万亩。全县拦河筑坝8173道,开沟渠19700条,共完成土方227万多方,抗旱抢插双季晚稻8.8万亩,抢种旱粮作物6.56万亩。当年粮食产量6626万公斤,比上年减产295.9万公斤,比1950年多收153.5万公斤。1978年也是大旱之年,旱情比1931年、1958年严重,全年降水量比常年少32%。东流地区全年只降雨677.3毫米,不到常年一半。尤其是农作物生产季节,降雨稀少,东流从6月到10月有128天未降透雨。旱情6月下旬露头,一直延续到10月底,梅旱、伏旱、夹秋旱,时间长,范围广,为历史罕见。造成水源枯竭,溪河流断,沟塘干涸,水库露底。龙泉河7月中旬断流,延续到11月9日。7月中旬,全县受旱面积达34万亩。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于6月下旬召开全县广播大会,动员全县人民开展抗旱斗争,成立了“双抢”(抢收抢种)指挥部,县委5名常委、县革委会4名副主任带领部、办、委负责人及县直机关110名干部,分赴抗旱第一线,全县动员8.36万名群众,拦河打坝堵水,设站架机提水,开闸引江水,合理使用塘坝水库存水,打井挖泉,千方百计找水,人抬肩挑,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精神,全县出动水车3026部,打井、筑坝、开沟2979处,开动柴油机1830部、28734马力,电动机242台、8946千瓦,使受旱的34万亩农作物,有22万亩不同程度地得水浇灌,保住了双晚面积14万亩。当年粮食产量1.6亿公斤,是解放后粮食总产量最高的年份之一。
上一篇:第一节 防汛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