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病虫种类
害虫:常见的有松毛虫、松毒蛾、白蚁、粗鞘双条天牛、栓皮栎尺蠖、黄脊竹蝗等。
病害:林木病害常见的有松杉幼苗立枯病、杉苗赤枯病、杉木炭疽病、檫木溃疡病等。二、病虫危害
解放前,松毛虫害不断发生。民国20年(1931),金寺山林场发生松毛虫害,经人工捕杀,害虫逐渐消亡。同年,毛竹产区的良田、香隅畈、西湾、东胜、葛公等地,发生黄脊竹蝗。当时,虽聚众扑打,因人力不足,行动过晚,仍有不少竹林成片死亡。
解放后,由于大量营造人工纯林,加之对森林资源过量采伐,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害虫种类增多,发生频繁。1964年至1984年,全县松林受松毛虫侵害面积达40余万亩,折合损失松木蓄积量约72万立方米。1979年,松毛虫害大面积发生,全县受害面积约10万多亩。金寺山林场死亡松树面积达3000多亩,胜利区社员上山打柴,中松毛虫毒者300余人。
1977年,香口林场发生松毒蛾,成灾千余亩。在60年代和70年代,全县每年受松稍小卷蛾、球果螟危害面积约7万亩左右。80年代后,球果螟危害松树果实加重,3个国营林场马尾松子产量急剧下降。1982年,全县竹蝗危害8000余亩。1984年,梅城林场发生栓皮栎尺蠖,有2000亩栓皮栎遭害,林木病害也时有发生。
三、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1976年11月5日至1977年2月11日,梅城林场发动职工捕捉松毒蛾茧1555.95公斤,1977年4月至6月在场部附近安5盏灯,诱杀了大量害虫。
生物防治70年代初,开始利用益虫、益菌、益鸟对森林害虫进行防治。1972年,金寺山林场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使250亩松树免遭虫害。1974年后,3个国营林场都办了白僵菌厂,开始以菌治虫。
化学防治60年代,开始人工化防。采用撒施、喷粉、熏烟等方法,防治面积占常年防治总面积70%。1968年至1935年,租用飞机喷药防治9次,面积达12.3万亩。
综合防治金寺山林场是县内松毛虫危害的老灾区。1967年,该场把对松毛虫的防治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经过两年努力,1969年,副场长查光济创造剥皮法,发现越冬代松毛虫在密度虫口条件下,有一定的发生基地,从而揭开了松毛虫大发生的秘密。1971年至1978年,又总结出初冬年末围剿松毛虫发生基地和对松毛虫增殖期的防治技术。1980年,该场承担省科委“关于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后,从测报、生防、化防、急救等方面进行配套研究,比较系统地总结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松毛虫生活规律为依据,以调节控制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技术。这一科研成果,经省级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全国同类项目研究的领先水平,分别荣获国家林业部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