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仓储
积谷仓积谷仓,是解放前本县田赋机构设置的粮库(木板仓),县城仓址设在老县衙(位于今杏村东路)。积谷仓主要收储并发放军、公、水利等粮。县城积谷仓仓容名为250万公斤,实际每年仅装几十万公斤。散处县境各地的积谷仓都是民房、祠堂、庙宇,每处存粮500公斤至5000公斤不等。
大户代管民国30年(1941年),国民政府决定:田赋由征钱改为征实。本县各地一时无法建仓,粮食收储发生困难,当局提出了大户代管的办法。即大业主将应交的田赋粮出具代管,字据给县田粮处,现粮留存家中。同时,小户(小业主及自耕农)的赋粮亦挑至大户粮仓。大户代管的粮食,规定按期划拨,划拨手续与账条混乱无法搞清。
民间存粮50年代初,本县的国营粮食企业收购与调入的粮食,绝大部份是借用民房(祠堂、庙宇)储存。1950~1951年,全县租借民房81处,总储量17350吨,而当时国营粮库仓容仅有2000吨。
租、借民房存粮情况统计表
(1950~1951年)

国营粮库从50年代中期起,国家每年拨出大批款项在本县兴建粮库。到1988年止,全县实有国营粮库容量为85850吨,是1951年的42倍。
全县粮库仓容统计表
(1988年)

二、调运
调运量建国前,本县粮油运输均由私商分散进行,无法统计运量。建国后,贵池购入的粮油,除保证县内人民食用,绝大部分年度都是“纯调出”(即调出县外大于县外调入)。从1953年至1988年,纯调出粮食347184吨,年平均8810吨。1963年至1988年,纯调出油脂5993吨,年平均230吨。1979年,纯调出粮食高达2446万公斤。1985年,又增至3192万公斤。按全县36年中平均农业人口推算,本县每一农业人口在36中,年平均向外县提供商品粮25公斤。
贵池县历年粮油调拨情况比较表
单位:吨

调运工具建国前县境仅有一条公路,粮油运输工具主要是中、小型木船,搬运工具主要是手推独轮车(一次推大米两包,重200公斤)。1949年4月底,县支援前线委员会从桃坡集运稻谷20吨到县城,当时曾发动劳力40人,历时10天才完成任务。1954年底,本县水灾后不久,特大寒流袭来,船只被迫停驶,而处于各圩区的灾民急需口粮。在此严峻形势下,本县采取破冰行船的措施,不分昼夜将粮食运至供应点。
50年代初期,县城南门外和池口是本县粮油集运点,各种木船和竹筏满载商品,日夜兼程,但仍不能完全解决集运问题,随着本县公路建设的发展,粮油运输大部份通过公路。1966年,池州港大轮码头建成,更加快了粮油外调的进度。
60年代至80年代,驻贵池安庆运输公司第八汽车队和县交通局汽车队,是本县粮食运输的主要车队。1979年5月,县粮食局建立汽车队,有汽车4部。至1988年增加至14部,载重量87吨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