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耕作机具
犁、耙、耖是本县传统生产工具,以牛力牵引。犁为木制,犁底前装三角形铁铸犁头,起翻土作用,人操犁扶手掌握犁度深浅,一人一牛日耕地1.5亩左右。使耙、扎滚(或“耧车”)碎土,能平整水田旱地。“耧车”一般用于水田作业,上有坐凳,均用人体重量碎土。耙、耖用于平整水田、旱地。1956年,县供销合作社引进一批双轮双铧犁,全犁生铁铸成,不适本地小块水田作业,农民不习惯使用,未能推广。1959年本县先后购进国外中小型拖拉机13台390千瓦,其中“狄特——413”型7台257千瓦。热特(Z)—35P型3台,热特(Z)—25A型1台,热特(Z)—25K型2台,和各种机引犁、机引耙。分别在殷汇、铜山、乌沙三公社建立拖拉机站,为农村代耕。1961年,国家发给本县国产“铁牛——40”拖拉机2台,正式成立县拖拉机站,公社拖拉机耕队。1967年,县首次引进“江淮——12”手扶拖拉机4台,分别在马衙公社大路大队和县农科所使用,效果良好,深受农民欢迎。1977年,全县有各种型号手扶拖拉机1 663台,共19 539马力;小型机引犁213部,旋耕机1 570部。1978年,马衙公社农机厂在农机、科研与物资部门帮助下,试制成功手扶拖拉机犁耕乘坐架,改走耕为坐耕,时耕1.3—1.6亩,深耕4寸。1982年,适宜山区耕作的“工农——3”手扶拖拉机进入农家,配套机具有犁、耙、耖和旋耕机。1984年,全县有“工农——3”手扶拖拉机484台,1425千瓦。1988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279台,9692千瓦。小型手扶拖拉机4007台,26572千瓦。(其中“工农——3”手扶拖拉机950台)。各种机引农具4153部。是年,全县经营农机的联户有1079个,2367户,各类农机人员6083人,占全县农业劳力3%,创农机经营收入2276.6万元。
二、收割、脱粒机具
本县传统收割工具用月牙形镰刀,刀刃有密齿。工效低,人日割一亩。脱粒用斛桶、连枷、石磙,脱粒后谷一般用大眼筛、手摇风扇、圩区用谷板。斛桶又称“斛柜”、木制,主要用于水稻脱粒,桶呈四方形,上大底稍小,高2尺余,边长各4尺,4人各站一角,手攥稻把,对角四人同时将稻粒掼落桶内侧,多达每桶日脱粒8亩。连枷用于麦、豆等杂粮脱粒,长尺余,用荆条或藤条破布编扎束紧,上方木轴一端插入竹竿弯孔内,竿长6尺,一般由妇女操作。圩区脱粒多用石磙,磙外有棱,以牛牵引拉动。传统脱粒农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如遇阴雨,脱粒不及时,常导致谷物霉变。
1957年,县农具社试产弓齿滚筒人力打稻机,工效比人工脱粒提高一倍。1959年,本县购进大型脱谷机2台,分别在殷汇、铜山两公社首次使用机械脱谷。
国营东南湖农场1980年前机械化程度较高,有联合收割机一台,传统脱粒机3台,及履带式、胶轮式拖拉机9台,卡车2部。1980年后,农场土地分给职工承包,大型收割机械失去作用。
1987年,全县拥有谷物烘干机60台,人力打稻机46659台,机动脱粒机846台,平均每10户有人力打稻机4.3台。
三、植保机具
建国初防治病虫害,靠人工捕捉、点灯诱蛾或用松毛枝、稻草把蘸洒农药。1952年,棉区使用了148部喷雾器,喷洒“滴滴涕”等药物治棉虫。1957年,本县开始使用机动喷雾(粉)器。1975年,全县有机动喷雾(粉)机械11部20马力。1981年增加到5台25马力。手动喷雾(粉)器9 881部,棉农每户1部。1987年有手动喷雾器6460部,机动喷雾机17部38千瓦。
四、排灌机具
建国前,本县山区自流灌溉用竹筒引水。民国时,曹村有大型竹木结构的风车,其他地区均是木制手摇水车和脚踩水车。建国后,这些传统排灌工具,仍继续沿用。1952年,县境万宝圩用上海“吴淞”12马力柴油机抽水。1958年,新建建国高站、低站、洋闸站、木闸站4处,锅驼机排涝站,装机38台,1140千瓦,1965年,县境部分站改机为电,全县有电力排灌站10处,装机容量1877千瓦,总受益4.7万余亩。到1988年止,全县农用排灌总动力达86067千瓦,其中柴油机1779台36208千瓦,电动机3760台,49859千瓦,农用水泵5158台,喷灌机械60套。
五、农用运输机具
建国前,本县农业生产运输靠肩挑,一担稻萝一根扁担,肩重过大用打杵。水上运输用手划小木船(小驳子)。1958年“车子化”运动,生产各种木制车257 428部,其中大板车31457部,牛拉车639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作用。1960年,县境拖拉机站用10台拖车,为农村代搞运输。1988年,全县农用载重汽车343辆,26340千瓦,机动运输船514艘,载重14692吨。
六、揉茶机具
本县传统揉茶方法是手揉和脚揉,既累又不卫生。1952年始用人力揉茶机。1956年,全县有单桶人力揉茶机174部,双桶56部。1960年,梅村公社肖坑大队自制3部水力揉茶机,并安装一部机械动力揉茶机,创深山老林机械制茶之始。1964年,本县引进“64——1”晓光农式揉茶机11部,其中动力机3部,脚踏机8部,比原木桶揉茶机工效提高1倍。1987年,全县拥有茶叶机械1239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