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救灾
建国以来,本县无灾的年份很少。1949年至1987年的38年中有15年出现较大面积洪涝灾害,有6年出现旱灾,其中1954年的大水灾和1983年的洪涝灾害给全县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38年中受灾田地累计700.23万亩,每年平均18.42万亩,累计受灾人口2767855人,每年平均72838人;因灾倒塌房屋93544间,每年平均2462间;共发放救灾款1036万元;救灾粮食1339万公斤;衣物52462件以及化肥、煤炭、木材等其他物资。
1954年大水灾是年8月,池口水位高达17.22米,比1949年上升1.35米,溃破大小圩堤35处。灾情发生后,先后抽调干部686人(其中县级13人),民工27300人,医疗队72人;出动大小木船674只,使65719名灾民得到转移。同时,抢救出粮食89万公斤,各种物资折款38.9万元。县主管部门还组织灾民87585人开展各种副业生产,收入33.81万元;另组织灾民58840人赴詹大、丁香等区开荒137699亩,补种了晚秋作物。
是年12月,降雪一米以上,本县抽调干部432人,动用大小木船和机帆船将65719名灾民、2338头耕牛、68万公斤粮食运送到安全地带。临时搭盖草房13454幢,发放救济棉被8944件、口粮补助款291174元。
1983年洪涝灾1983年,水、旱、风、雹、雪、虫等灾害相继发生,其中洪涝仅次于1954年。灾情发生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连续四次召开区、镇、乡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抗灾工作。到年底,共拨救灾款150万元,救灾粮860万公斤,是建国以来拨款粮最高年份。
是年,生产自救工作有了新发展:全县双季晚稻总产1.1亿斤,抢种旱杂粮10.7万亩,扎屏拦鱼148处,35200亩水面共捕获鲜鱼70万公斤。同时,在干部群众之间发动互助互济;捐献救济款10398元,捐献粮票301403公斤,衣物1168件。
建国后全县历年救灾款、物统计表

二、扶贫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本县一些地区和一部分农户因劳力、资金、生产技术和天灾、人祸等原因,没有脱离贫境。人均收入不到120元,口粮在150公斤以下。1981年5月,本县成立扶贫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帮助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至1983年,先后在清溪、棠溪、梅村三乡进行试点。1983—1984年,全县共扶持贫困户1835户,脱贫173户。1985年1月,召开全县扶持贫困地区工作会议。根据地方财力、物力,确定18个局级单位对口包干扶持20个贫困村,其措施有三:一是帮助贫困村进行起步产业的突破。1986年,在贫困地区收获苎麻2100担,产麻农户年人均收入200元;二是帮助贫困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有矿产资源的村,协助铺修盘山公路九公里;三是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其内容包括农业税退库和减免,村办企业免纳或减交税金,老企业一律减税50%,新企业一年内免纳产品税、营业税和增值税,二年内免纳所得税。
1985年和1986年的两年中,各扶持单位用于扶持贫困村的资金总额为155万余元(包括物资折款),使18个村基本脱贫,人均年收入在300元以上。
1986年11月18日,本县代表姜宗良赴京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召开的“全国首届扶贫扶优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会上,本县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扶贫扶优先进集体”奖状。
1987年,县民政局对1986年前的20个重点贫困村的脱贫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扶持32个贫困村和6000户插花贫困户的扶贫任务,当年投入扶贫资金158万元。其中农行贷款80万元,县财政拨款51万元,各单位有偿支援14万元,无偿支援13万元,帮助贫困村兴办企业(含个体)92个,创产值34万余元,贫困户进厂做工的有320人。
1985年全县扶贫金额统计表
单位: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