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单位存款
本区存款业务始于清代。先是当铺,主要是接受书院、学堂的存款。后为钱庄,吸收当地的定期和活期存款。民国25年(1936),时由安徽省地方银行贵池办事处办理甲、乙两种活期存款。后又增办定期存款,主要是公库款、农贷专款、机关团体经费和税款。解放初期,人民银行先后开办公营、私营两类,分定期和活期两种存款。1957年将存款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部分存款4种。1978年后,又增办单位定期存款。
解放后,全区单位存款逐期速增。例如:企业存款。1952年公私企业存款余额60.9万元,比上半年增加33.9万元,增长1.25倍;1957年企业存款余额136.7万元,比1952年增长1.24倍;1960年企业存款余额427.3万元,是1957年的1.14倍;1975年末企业存款余额2904.7万元,比1965年增长9.09倍;1985年企业存款总额达到8482万元,比1980年增长1.18倍;1988年末存款余额12089万元,1993年末存款余额增至36589万元,为1985年3.31倍。农村存款,主要由农村社队(乡镇企业)和信用社构成。自1953年,存款21.3万元,1954年存款35.9万元,1957年底存款余额510万元,比1955年增5.38倍。1959年存款升至651.4万元。1962年,因清理“大跃进”的虚存问题后,由1960年的1297万元下降为753万元,降幅为72.3%。1965年度存款余额1362.4万元,较1962年增长81%。1976年末存款上升为2800万元。1993年底存款达到20033万元,比1980年的4763.5万元增长3.2倍。
(二)储蓄存款
民国时期,储蓄名目繁多,一般可分两类:一是普通储蓄,由人民群众自愿交储;二是节约建国储蓄,此乃国民政府强制推行之储种,其推储手段,名为劝储,实则摊派扣款,储款金额汇解中央。
解放后,本区银行开办的储蓄种类有:折实、双保储蓄,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以及有奖储蓄等。
城镇储蓄1949年12月,地区和各县人民银行布置开办折实储蓄存款,1950年5月增办“双保”(保本保息)储蓄,是年底,全区储蓄余额为1.4万元。1952年城镇储蓄余额总达30.3万元,为1951年余额10万元的3.03倍。1957年余额95万元,较1952年增加64.7万元,增长21.3倍。1958年至1960年,储蓄猛增,总余额分别为200.8万元、196万元和230.6万元。1961年和1962年,储蓄陡降,余额降到105.4万元,降幅达118.3%。1965年,全区储蓄总余额回升到152.2万元。1975年储蓄总余额378.8万元。1993年末,全区城镇储蓄存款余额总达59515万元,比1988年增加46985万元,增长3.74倍。
农村储蓄农民储蓄,是由所在区内的信用社办理。“一五”时期,农储为数很少。“二五”期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困难,农村储蓄大幅度下降。“文革”时期,信用社业务停顿不前,农户储蓄不断下降。1978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农民收入日益增加,农村储蓄随之不断增长。1985年末,全区农储余额为6336.5万元,比1980年增加5195万元,增长4.55倍,占有农村存款总量的68.5%。农户人均储蓄水平由9.2元上升到50.58元。1988年,虽因物价上涨,出现“抢购风”,信用存款一度受到冲击。但农户储蓄仍保持增长,是年末,储蓄总余额为10637.8万元,较1985年增长67.8%,首次农储超亿元,人均参储81.8元。1993年末,全区农民储蓄为32661.2万元,比1988年增加15914.8万元,增长95%。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86年8月,先后在贵池、青阳两县和九华山邮电支局开办邮政储蓄,当年吸收储蓄存款余额94.7万元。1989年,全区邮政储蓄网点共22个,储蓄业务发展迅速,年均递增241.02万元。至1990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950.79万元,比1986年增长9倍多。1993年,全区邮政储蓄存款总余额3448万元,比1992年增加925万元,增长73.14%。
上一篇:第二节 货币
下一篇:第四节 信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