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采矿业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在秦代,石城(今贵池市灌口乡)一带即冶铜铸钱和开采矿产。到唐代,已在贵池刘街水窝开采铜锌矿。自宋代始,广泛开采花岗岩、石灰石修建桥涵,铺设路面,建造牌坊,雕刻碑文。明代,贵池城内建造兴济桥,即采用里山红色花岗岩,至今完好。民间早已采用石灰石烧成石灰作墙内外装饰和砌体粘合材料。清光绪二年(1876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奏准朝廷,获准开采池、广等地的矿产,池州从此始有官营的采煤业。民国元年(1911年)外国教会、资本家在贵池市清溪、董村一带开采煤矿,相继芜湖六合公司等16家企业先后直接向省领取采矿执照,在贵池开办煤矿。民国5年(1916年)商办厚生公司在东至县团山凹、西华岭租矿区开采煤矿;青阳县商办裕青公司、丰利公司在洛家潭西北的五佛冠山、太阳山以及方冲一带开办煤矿。民国19年间是贵池馒头山煤矿开采最鼎盛时期,矿工2000余人,掘井数十口,矿山19座。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贵池、青阳等地,煤矿横遭破坏,全部关停。
建国后,青阳县新河、丁桥、木镇和贵池县的峡川、殷汇等地有私人经营小煤窑,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原煤1000吨左右。1956年,铜陵县铜官山矿务局在贵池县铜山乡建铜山铜矿。1957年,地方国营矿山开始起步。是年11月,安庆专区在青阳县杨田乡筹建安徽省第一家铅锌矿,手工开凿。同年,贵池县桃坡乡创办前排山潘桥铁矿,于1959年3月划归省政法钢厂。1958年秋,在“大办钢铁”群众运动中,全区共有乡办煤矿26家,开采铁矿数十处。到1975年底,全区有矿山企业36户。其中,国营煤矿2户、铅锌矿2户、锰矿1户,乡办煤矿29户、铁矿6户,开采矿种8个。1976年后,全区矿业得到较快发展。1977年,贵池、青阳县开采萤石矿。1978年,贵池县安子山硫铁矿重建。东至县乡、村煤矿发展有12户,青阳县乡村煤矿有11户。是年8月,贵池县六峰山铜矿被发现开始露天开采。至1979年底,全区有矿山企业71户,乡、村矿山企业成为主力军,地、县国营矿山企业只有6户,开采矿种10个。1982年始,矿山建设,以上规模、开发新矿种、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1986年3月,贵池县梅村乡在褐铁矿石中发现伴生金,经省黄金公司批准建马头金矿。1988年,贵池市灌口乡开办梅山金矿。1989年,贵池市唐田乡沙山、高坦乡珍溪和墩上乡云山3家乡办金矿投产。贵池市黄金生产,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铜陵。1990年11月,贵池市芦冲石灰石矿成立,翌年,熔剂石灰石投产。1992年3月,贵池市成立了溶剂石开发总公司,当年向上海宝钢发运合格优质粒子矿22万吨。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对以石灰为原料的建筑材料的需求骤增,开采石灰石矿发展很快。据1992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区开采石灰石等建筑材料的矿山企业有209户,从业人员3322人,产量达到183.4万吨。到1993年底,全区矿山企业达到434户,开采矿种18个。已发现的矿产有36种,主要是金、银、铜、铁、锰、铅、硫铁、煤、石灰岩、大理石等。矿产开采主要是煤、铁、锰、铜、金、铅、锌、锑、钨钼、硫铁、莹石矿、石灰岩、磷、大理石、花岗石等14种。
(二)电力工业
发电本区发电始于民国时期,当时只使用柴油机带动小型发电机发电,供少数矿山和县城居民照明。建国后,各县先后兴办一些柴油机发电厂和小水电站,但功率很小。1986年,贵池县接收上海小三线三二五电厂(后更名为贵池发电厂),装机容量2×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04亿千瓦时。至此,区内火力发电能力稍有增加。但该厂的中温中压机组已满役生产20余年,属于高能耗淘汰型老化机组,远远不能适应池州地区电力负荷增长需要。1992年,池州地区2×30万千瓦机组的大型发电厂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成立了池州发电厂筹备领导小组。该厂选址在贵池市依江傍城的黄金地段——江口乡。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对池州地区及整个皖南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1995年6月8日,经国务院、国家计委正式为2×35万千瓦机组,总投资为35亿元人民币。现正在按工程计划,分期实施。
输电线路本区电力属华东地区电网末稍。1960年,贵池县始从自殷汇变电所至晏塘乡,主干线全长12.2Km,全线计87基杆,导线采用<GJ—70型,主要担负木闸、阮桥、新河坝三大圩区汛期排涝用电任务。1986年,由池州供电局设计室设计,池州局线路工区施工的110KV殷铜线投运。该线路自殷汇变电所直供铜山矿变电所,导线采用<GJ—70型,系铜山矿双电源之一。1987年5月,由池州局设计室设计,池州电力工程公司施工的35KV城南线投运,该线路原从杏村支线#7杆递接至城南变电所。1992年池州变电所建成后改由池州变电所直供城南变电所,全线长6.5Km,计45基杆,导线采用<GJ—70型,主要担负贵池市里山乡等地的用电任务。1989年4月,由池州局设计室设计,池州电力工程公司施工的110KV池系线投产运行,该线路全长6.6km,计30基杆塔,导线采用<GJ—120型。原从110KV系段线递接至杏村变电所,1992年池州变电所建成后,改由池州变电所直供,主要担负贵池市城关供电任务。1990年4月,由池州局设计室设计,青阳县供电局施工的110KV青阳变电民所支线投运。全线长2.434km,计12基杆塔,导线采用<GJ—120型,主要担负青阳县供电任务。1992年,随着220KV池州变电所投运,池州局线路工区对110KV系段线进行了改造,从#231杆新开,新立10基杆,分别接至110KV池系线,110KV池段线。是年11月,由安徽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公司施工的220KV池铜线投运,线经自铜陵发电厂至220KV池州变电所,该线路#1~#16杆塔,采用双回路型式,计6.528km,#17~#115杆塔采用单回路型式计38.199km,导线采用<GJQ—400型,并配置绝缘架空地线。该线是池州电网主要电源之一。1994年1月,由池州局设计室设计,池州电力工程公司施工的35KV城东线投运,全线长9.88km,计89基杆(基中新架杆65基),导线采用<GJ—120型,主要担负城区部分工业厂矿和贵池汇口开发区的供电任务。
变电所1986年5月,35KV里山城南变电所(简称变)投产运行。
1986年12月,110KV殷汇变电所进行间隔扩建工程,主要是为铜山矿提供可靠的双电源供电。1989年5月,35KV杏村变电所开压成110kv。1992提1月,35kv青阳变电所开压成110kv,并将青阳供电局移交池州供电局管理。1992年11月,220KV池州变电所投产运行。1994年2月,35KV城东变电所投产。
电网调度自1985年2月机构变动恢复地区电力调度级别以来,地区电力调度各方面专业技术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现有:电力调度员12人,继电保护截波,微波,运动通讯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45人。
电网运行方式1985年9月,铜陵220KV朱村变电所投产运行,110KV段428线和110KV325厂至新桥变线开断进入朱村变110KV母线,池州电网内陵阳变电所成为末端变电所由陈村电站(或桂家湖电厂)供电,随着桂家湖两台125MW机组投产发电,110KV桂陵线拆除,陵阳变在系统正常方式下直接由陈村电站供电,陵阳变电所435开关相用开珠,此时,池州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为:
朱村变殷汇变安庆肖坑变(安庆网)
贵池电厂石门冲变
1988年5月,安庆220KV变电所投产运行,110KV殷汇变至肖坑变在肖坑变测开珠,池州电网仍保持小珠网运行方式。
1989年,省电力局发文决定下放110KV设备调度管辖权,对池州与安庆、铜陵、陈村等相邻供电局,水电站的调度管辖范围进行了原则划分:
皖南西部电网110KV及以下设备均由各地区调度管辖。
贵池电厂#1#2机炉及影响出力设备由省调度管辖,池州地调调度代管。
110KV陈陵线,110KV朱殷线、110KV朱贵线均由池州地区调度管辖,110KV殷安线由安庆调调管辖。
1992年,220KV池州变电所投产运行,110KV朱殷428线开断进入池州变110KV母线,池州电网运行进行如下调整:
在正常方式下池州电网分三片运行
110KV→七都变
↓↑
一片:陈村电站→陵阳变——

→青阳变
110KV→汤家冲变
↓↑
二片:220KV朱村变→贵池电厂→石门冲——

→红星变
220KV→殷汇变
↓↑
三片:铜陵电厂→池州变——

→杏村变
当110KV朱贵468线检修时,池州电网分二片运行(殷汇429开关合珠)
110KV→七都变
↓↑
一片:陈村电站→陵阳变——

→青阳变
220KV→杏村变
↓↑
二片:铜陵电厂→池州变——汤家冲
↓↑
→殷汇变→石门冲速→贵池电厂

红星变
配电网络区内配电线路由1985年的两条13.6KM主干线增加到目前三条32.9KM的主干配电线路。
配变容量由1985年的11台/1540KVA增加到目前28台/8055KVA,对原10KV#116池口线进行了全面改造,更换配电杆塔12基。全区用电量及营业电费如下表:
若干年份用电水平表
单位:万千瓦时

计划、节约用电表

营业与收费

(三)冶金工业
秦汉至唐宋时期,金属矿藏虽已开发,但区内冶金工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建国后,1956年建金属矿山,始全面采掘铁、锰、铜、铅、锌、锑、金、银等金属矿石,共有13种矿产品。1961年,生产粗铅、蒸镏锌;1977年,新增电解铜;1988年起,新增硅铁、电解锰、电解铝、电解锌、黄金、白银等金属冶炼及钢材压延加工。1979年,共有冶金工业企业31个。其中:国营企业有青阳铅锌矿、黄山岭铅锌矿、贵池马衙锰矿、洪山铁矿及池州铅锌冶炼厂等5个;社办企业26个;冶炼企业1个,矿山企业30个,铁矿8个,锰矿7个,铅锌矿5个,铜矿1个,莹石矿3个,白云石、石灰矿各2个,熔剂石灰矿1个。国有企业职工1629个,固定资产1358.8万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1.5万元,盈利企业4个,利润总额170.1万元,亏损企业1个,政策性亏损34.4万元,利润总额135.8万元。1987年12月28日,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正式移交贵池县,职工2300人,现改名贵池钢厂,翌年,生产电炉钢、硅铁、无缝钢管、轧材、锻材及轴承钢丝等产品。1987年始,区境内乡镇冶金企业又有新的发展,到1992年建成投产的有铁矿、锰矿、铜锌矿各4个,金矿6个,铜矿1个,冶金辅料矿山8个,共有37个企业。1989年,池州农药厂建成电解锰车间,池州铅锌冶炼厂建成电解铝车间,并开始回收黄金及银,1992年又建成炼银车间,在本区首次生产白银。1993年开始生产电解锌,是年,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6101.5万元,居境内重工业企业之首。1993年,全区冶金工业企业达到71个,国有企业4个,乡镇企业67个,共有从业人员7023人。其中,国有企业3889人,乡镇企业313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445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2355.5万元,占85.5%,乡镇企业2097.5万元。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铁、锰、铜、铅、锌、锑、金、银、铅、白云石、莹石、石英、熔剂石灰石等以及钢、硅铁、粗铅、电解铝、电解锌、电解锰、黄金、白银等金属冶炼与加工。
池州地区黑色金属历年产品产量表

池州地区有色金属历年产品产量表

(四)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始于贵池安子山硫铁矿,全面发展起步于1965年,专区后陆续新建化肥、农药、烧碱、硫酸等一批骨干企业,并结合工矿企业“三废”治理,开发代化产品生产。1987年,上海小三线工厂移交给方管理之后,全区乡镇化学工业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至今,已逐步形成化学矿山、制酸制碱、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制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化学工业。历年共生产95种化工产品。主要化学矿有磷矿石和硫精砂;化肥有合成氨、碳酸氢铵、氨水、沉钙、普钙、磷矿粉肥及腐植酸肥料;农药有苏化203、哒嗪硫磷;基化工原料有烧碱、酸酸、液氯、硫酸锌、硝酸铝、氧化铅、三氯化铁、活性炭;有机化工有癸二酸、硫脲及再生轮胎、塑料粘合剂。
1958年,在“大跃进”的带动下,贵池、青阳县曾新建硫酸、化肥、农药等十多个化工企业。1959年,青阳县生产硫酸60.5吨,颗粒肥料235.6吨,硫磺15吨等化工产品,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成本过高,先后在工业调整时期关闭。1963年,经过三年工业调整,区境内仅保存青阳松油厂。1966年3月筹建池州化肥厂(1980归安庆专区,1982年7月下放贵池县)1967年5月贵池县农药厂筹备处成立(1969年3月划归池州专区,更名池州农药厂),该厂于1971年6月建成投产,生产合成氨、硫酸氢铵、氨水及苏化203农药。1970年6月,石埭县新建林产化工厂(时名化工厂),青阳县庙前乡新建星星化工厂(现名为新型建筑材料厂)。石台主要生产工业、医药用活性炭;青阳县生产金生粉(氧化铅)。同年,青阳县铅锌矿开始利用伴生硫铁矿生产硫磺,1973年共计生产126吨,因污染严重而停产。1970年7月18日,池州专区革命委员会会议决定,组织全区化肥建设大会战,投资900多万元,新建铜陵、东至、青阳三县三个年产300吨合成氨化肥厂,分别于1971年12月、1972年12月、1973年1月建成投产。1971年,省轻工业厅投资,为配合池州造纸厂生产,筹建年 2000吨池州烧碱厂。同年,贵池县塑料化工厂癸二酸车间动工新建,年产能力50吨,翌年建成,1973年累计生产44吨,因亏损严重,于1974年停办。
为消除工业污染,开展综合利用,发展池州化工。1973年,池州铅锌冶炼厂为解决锌矿焙烧过程中,大量二氧化硫烟气污染问题,投资60万元增建接硫工程,1974年8月建成年产5000吨硫酸车间。同年,池州农药厂治废车间投产,利用废水、废气中的有用物质,生产沉淀磷肥及硫脲,既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又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为贯彻化工部“四肥”(氮、磷、钾及腐植酸肥料)并举的方针,1975年在安徽省化工研究所开门办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组织腐植酸类肥料的试制与生产以及在农田上的应用。青阳县松油厂由于原料来源困难,转产腐植酸肥料生产,当年产量464吨,贵池、青阳县社队共生产有220吨。翌年,青阳腐肥厂继产306吨。1977年3月,由于效益和市场问题关闭。1976年1月,省和青阳县投资50万元,在丁桥乡新建青阳县磷肥厂,开采磷矿石,生产磷矿粉肥,试制普通过磷酸钙磷肥。同年6月,东至县也投资26万元,在东流镇新建年产5000吨普钙的东至县磷肥厂,翌年4月投产。至此,区境内除钾肥外,各种化学肥料均有生产。1978年底,青阳因磷矿粉肥有效磷含量低,销路不畅;东至因磷酸来源困难,两厂同时关闭。三年来两厂共开采磷矿石4600吨,生产磷矿粉肥658吨,普钙磷肥64吨。1976年4月,安徽省计划委员会下达重点科研项目投资5万元,由省化工研究所会同池州农药厂,新建年产12吨哒嗪硫酸磷(又名达净松)中试工程,5月份动工,9月中旬在国内首生产出合格产品,下旬通过省级鉴定。翌年,池州农药厂利用“中试”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并获省投资新建年产250吨哒嗪硫磷车间,年底动工。1978年3月,荣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重点科研成果奖”。地区在努力发展化肥、农药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化学工业荃本原料生产。
1976年池州铅锌冶炼厂利用本厂产品生产硫酸锌。青阳星星化工厂增加塑料粘合剂生产。翌年,池州烧碱厂投产,生产烧碱、盐酸、液氯;东至县东流综合厂生产三氯化铁;贵池、东至县新建轮胎厂,进行旧轮胎翻新制作。1977年3月,贵池县投资40万元新建焦化厂,翌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万元,因煤炭来源困难停建。是年10月,安子山硫铁矿下放贵池县复建,省投资160万元,规模为年产3万吨(1980年底建成)。同年11月,贵池县桃坡乡硫铁矿新建。1978年,青阳县新河乡硫铁矿投产,杨田乡选矿厂建成,开始利用青阳铅锌矿历年积存的尾砂提选硫精砂。1979年,青阳县洪山铁矿由于铁、锰资源枯竭,根据省三二一地质队提供该矿区硫铁矿勘探资料,组织人力采掘(1982年,该矿更名为青阳县硫铁矿)。同年,青阳县杜村硫铁矿投产,池州铅锌冶炼厂试产硝酸6.5吨。全区自70年代起,先后新建20个化工企业。其中,地直企业2个,县办企业13个,乡办企业5个。生产品种共有23个。到80年初,全区化学矿山6个,化肥厂3个,轮胎翻新厂2个,烧碱、农药、林产化工、无机化工厂各1个,累计有15个化工企业。其中,国有企业8个,县办集体企业2个,乡办企业5个。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硫精砂、硫酸各0.5万吨,烧碱0.2万吨,盐酸0.4万吨,合成氨1.2万吨,乳剂农药215吨,活性炭100吨。
1980~1988年,本区化学工业在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重点放在现有企业内部挖潜、革新、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境内共有化工企业23个,其中,乡镇企业13个。新增(含试产)化工产品39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适应市场需要,境内化工产品又有新的开发。1989年,东至县投资750万元,全面恢复原“小三线”自强化工厂生产,产品有合成氨、浓硝酸、硝酸铵、精甲醇、硝酸钠、亚硝酸钠、碱式氧化铝,并将硫酸生产能力扩至年产2万吨。同年,青阳硫铁矿投资1810万元,年产15万元吨扩建工程动工。是年底,该矿又自筹资金730万元,新建年产2万吨,硫酸分厂投产。东至县、池州地区化肥厂经过技术改造,各自形成年产1.5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规模。池州农药厂先后投资993万元,自1989年起新增乐果、乙基1605、三唑磷、草克威、哒嗪菊脂、棉安磷、扑虱灵、克铃灵等8个农药品种及碳酸锰、阴极电源漆;池州铅锌冶炼厂新增氟硅酸钠、氟硅酸;池州烧碱厂新增漂白液、铜酞菁;贵池电厂开始生产电石;青阳化工塑料厂开发钨酸钠生产。区内乡镇企业又新增重烷荃苯磺酸、硫酸锰、硫酸铜、食品保鲜剂等生产。共计新增26个化工产品。到1993年底,全区化工企业共有33个。其中,国有企业9个,县办集体企业1个,乡镇企业23个。主要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硫铁矿20万吨,硫酸8万吨,硝酸1.5万吨,盐酸0.8万吨,烧碱0.5万吨,合成氨3.6万吨,农药2460吨,电石1600吨,对苯二酚600吨,电源漆700吨。
(五)机械电子工业
建国前,本区境内机械、电子工业纯属空白。民间有铁匠、铜匠、锡匠、白铁匠等手工业者,开设铺点,走村串户,从事镰刀、锄头小农具和铁锅等生活用具的生产加工、修理。青阳县有铁匠铺112户,从业人员268人。建国后,从1953年开始,成立手工业合作社、组,1956年青阳成立蓉城农具修配厂。1957年贵池县组建农具厂,有15马力柴油机一台,旧车床若干台。是年底,全区共有铁业社(组),25家。其中,东至县7个,社员337人,生产各种农具1.78万件,产值60万元,比1949年增长2.5倍。1958年,各县都有个中心机械厂,对部分合作组织进行调整、合并,用“社转厂”法增加投入,添置设备。区内共有5个机械工业企业:贵池县农业机械厂、东流县矿山机械厂、东流县船舶修造厂,至德县农具机械厂,青阳县中心机械厂。贵池县交通局还兴办一个集体所有制的造船厂。1959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原矿机厂、农机厂随之并为成立东至县中心机械厂。翌年,青阳县中心机械厂改名为县农业机械厂。是年,东至县船舶修造厂并入东至县水上运输合作社,改为名船舶维修队。1965年,贵池县农机厂划归地区直属,更名池州地区农业机械厂。翌年,贵池县又成立县农业机械修配厂,是年5月,石埭县成立县农业机械修配厂。1969年10月池州汽车修理厂投产,承担全区汽车大修任务。同年,地区农机厂试制成195型12马力柴油机。是年底,境内国有机械工业企业6个,集体企业1个。历年生产的产品有插秧机、打稻机、脱粒机、制茶机械、农业泵、饲料粉碎机、轧花机、碾米机、磨粉机、山芋洗粉机等产品。1970年,全省兴办“五小”工业,池州地区新建池州无线电厂、水利机械厂;贵池县组建通用机械厂、拖拉机修配厂;东至、青阳县成立农机二厂。共6个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新增5个。并在贵池县殷汇、乌沙;东至县官港、普庆、大渡口;青阳县木镇、陵阳;石埭县七都等地共新建8个农机修配网点。进一步增强农机具的制造与维修,新增手扶拖拉机、农用拖车等农机产品及电子工业示波器、民用机械减速机、卷扬机、手动葫芦、轴承、电机、变压器等产品的生产。且能承担境内各种规格的拖拉机、柴油机和汽车、船舶的修理任务,以及内燃机、拖配件的制造。1974年,东至县农机厂试产齿轮、花键轴;水运社筹集资金10万元,试制135马力钢质拖轮,翌年元旦试航成功,价值15万元。是年,又自制72型挂浆机,使该社36艘计432吨木帆船全部实现机械化。同年,青阳县农机厂试制机耕船(水田耕作机械);1976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对东至县农机厂陆续投资501万元,改建为年产30万件齿轮、花键轴定点生产厂,并将厂名改为东至县齿轮厂。同年,贵池县通用机械厂增建0.5吨电炉车间,首次在境内生产铸钢件;东至县又投资12.5万元,在县拖拉机站(原名农机二厂)的基础上,改建为东至县农机厂,以铸造农机配件为主,兼修各种农机具、汽车等。1977年境内机械电子工业共生产34种产品,其中农机具及内拖配件23种,占67.6%。具体品种:农业机械除69年前产品尚在继续生产外,还有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推土机、拖车、水田叶轮、机动脱粒机、破饼机、青饲料打浆机、压面机、齿轮、花键轴、喷油嘴总总成及其他内拖配件;民用机械有卷扬机、手动葫芦、减速机、交流电动机、变压器、轴承、工矿配件7种;电子产品有示波器、针麻仪、超声治疗仪、镇流器4种。是年,国有企业10个,工业总产值1336.2万元。年底共有职工202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5人,占4.1%。拥有金属切削机床462台,其中:大型、高精度机床各2台,锻压设备78台。固定资产总值1005万元。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柴油机2000台/2.4马力,喷油嘴总成5万套,江淮12型手扶拖拉机1500台,其中:地区农机厂1000台,东至齿轮厂500台,农用拖车1000台,机耕船150台,机动插秧机100台,齿轮、花键轴15万件,卷扬机100台/64吨,减速机900台/253吨,电机1万千瓦,示波器350台。1978年,东至县乡、镇农机企业由1975年17个,发展到42个,实现社社有厂。是年,地区农机厂、东至齿轮厂分别因柴油机、齿轮、花键轴生产装置形成生产能力,停止了手扶拖拉机生产。1979年,东至县又恢复船舶修造厂名,与贵池县造船厂(均是集体企业)同时被省船舶工业公司列入钢质船定点生产厂。是年,全区主要产品产量:柴油机4000台/4.8万马力,农业泵2560台,机动脱粒机1127台,机耕轴21.5万件;交流电机6646千瓦,变压器1.84万千伏安,轴承21万套,卷扬机147台/94吨,减速机750台/213吨,手动葫芦941台;示波器335台。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池州无线电厂改产收音机,池州汽车修理厂试产改装汽车,地区农机厂由于柴油机形成生产能力,更名安庆行署池州柴油机厂,贵池县拖拉机修配厂拖车取得国家机械部生产许可证,更名贵池县银河机械厂;贵池县农机修配厂赎买木器厂(集体)轴承车间全套设备转产轴承,其中4G204、305KA托辊轴承发展为国家煤炭工业机械厂新增锤式破碎机生产。1982年石埭县农机厂被省机械工业厅列为小四轮拖拉机花键轴定点生产厂;同年8月,池州柴油机厂附属知青厂经安庆专署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安庆行署农机修造厂(集体)。1984年,贵池县造船厂筹建池州拆船厂,1985年至1987年共拆外籍3艘废钢船,实拆金属量11804吨,实现利税64.6万元,此后停办。1986年9月,贵池县里山乡新建池州电线厂投产,生产漆包线、塑胶线;是年,地区柴油机厂复归属贵池县,更名贵池县池州家用机床厂,停产柴油机,转产多功能工具机,开创境内机械工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历史。根据国务院决定,贵池县于1986年开始接收上海在该县的火炬、五洲、胜利、永红、前进五个机械厂,固定资产总值6302万元,为境内机械工业增添雄厚的技术装备,并扩大了机械工业产品生产。原设在贵池县刘街乡的五洲电机厂被贵池县安子山硫铁矿等单位接收后,1987年将设备搬迁至县城青峰岭建厂,翌年建成,转产微型电机、液压推动器及模具,并将厂名改为池州电机厂;原火炬电器厂被贵池县接收后,改名火炬机械厂,转产HS型手提葫芦及缝纫机配件,1990年手提葫芦开始由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原永红机械厂被贵池县银河机械厂接收后,利用部份设备生产金属纬纱管;池州家用机床厂、通用机械厂分别接收原胜利、前进机械厂后,生产能力得到增强。1987年,石埭县农机厂、贵池县池州农机修造厂同时更名为“机床配件厂”;原石台农机厂划出部分设备与人员,保留厂名,单独设厂,承担县内农机、汽车修理等业务。同年,池州无线电厂开始生产收录机。1988年5月,青阳县新建全民所有制青阳电器厂,生产节能灯具、暖风机、镇流器等产品;是年,贵池县通用机械厂附属知青厂,经安庆行署批准为新办的集体企业,更名贵池市建筑机械厂,生产卷扬机、钢门、钢窗及混凝土砌块机等产品。
区内乡、镇机械工业,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推行,先后出现一些个体汽车、拖拉机修理专业户,部分乡办农机修理厂实行转并或由个人承包经营。1987年止,东至县有乡办农机修配厂30个,职工306人,固定资产总值153.7万元,金属切削机床90台,年产值136万元;1989年底,青阳县乡办农机修理厂15家、产值82.7万元。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境内机械工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开始实行兼并,如1989年贵池市家用机床厂,兼并该市通用、银河机械厂等单位,成立贵池市机械工业总公司,1991年定名贵池市池州家用机床总厂;次年,东至齿轮厂又兼并东至县机械厂(原名农机厂)是年齿轮、花键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件大关。二是瞄准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发新产品;1989年起,池州家用机床总厂为改变多功能机单一产品生产,新增台式车床、钻床及钻铣床等6种型号农用机床投放国际市场,1993年创汇157.1万美元,占同年出口创汇总额43.3%;1990年起,青阳县机械厂为适应境内矿山生产建设需要,增加矿车生产;1992年4月,池州汽车修理厂根据市场预测,提出年产改装汽车1500台的技改项目建议书,省经委批准列项,同年6月经地区计经委批准,更名池州汽车厂。三是转厂:池州无线电厂,由于电子产品老化,设备陈旧,资金困难而无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被迫于1990年转产。是年止,共生产示波器、收音机、收录机及仪器、仪表等16个型号、9种产品。
1993年,地、县办机械、电子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个,其中:国有企业11个,集体企业4个,共有职工449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9人,占15.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49.9万元,销售收入11206.6万元。盈利企业11个,利润总额248.8万元;亏损企业4个,亏损总额77.8万元,利润总额17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66.1万元,上交利税务局263.6万元。年底固定资产原值7197.6万元,净值5021.8万元,拥有主要生产设备2288台,省机械厅系统1567台,占68.5%,其中金属切削机床963台,微型计算机4台。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齿轮花键轴156万件,家用机床5000台,减速机2000台,农用拖车1000辆,民用改装汽车400辆,钢质船3000吨,轴承220万套,微型电机1万台,矿车350辆,手动葫芦3.5万台,漆包线600吨,液压推动器1万台,缝纫机配件250万件。
(六)纺织工业
棉纺织清末民初,区内民间手工纺纱、织布业已初具规模,主要产品是土布、夏布等。青阳县有织布业300余户,铁木织机达数百台。贵池县民生纺织厂,用土法漂白,染色织制格子布。同年,青阳开办县中心纺织厂,有织布机四台,部分乡村建立分厂,生产细布和土布。解放初期,个体织布业遍及乡村,都是木机纺车手工操作。1952年后,个体纺织业从业人员都就地参加了合作化组织。1958年,青阳曙光棉织社和城关针织社,弹花小组合并转为青阳县棉织厂,职工达300余人,东流县成立东流棉针织厂,同年11月,东流、至德两县联合筹建东流纱厂,占地19500平方米,生产能力1.5万锭,当时投资45.5万元,1959年3月两县正式合并后,东流棉织厂并入东流纱厂。1960年东流纱厂有职工233人,年产值23.98万元,利税3.26万元,同年10月东流纱厂下马。1962年后青阳棉织厂下马,于1966年重建。之后,全区棉纺织工业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直到80年代才逐渐复苏和成长壮大。
1982年东至县和贵池县先后筹建东至棉纺厂和贵池县棉织厂。贵池县棉织厂1983年建成投产,有织机168台,主要产品有白匹布,人造棉坯布和涤棉混纺坯布。但生产一直不稳定,经济效益不佳。东至县棉纺厂总投资1700万元,在主体工程和生活设施即将结束之际,1983年该县遭受水灾,农业欠收,1984年因资金不足被迫停建。1985年经省纺织厅批准续建,并与翌年8月竣工试车投产。主要产品为10s至60s的普梳精梳纱线,质量稳定,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创汇。近年来,各县棉纺行业发展不平衡。贵池市纺织厂生产经营下滑,濒于破产,于1993年实行国有民营;青阳县棉织厂经营状况欠佳;东至纺织厂发展较快,起点高,其主要设备在安徽省纺织行业属领先水平,系安徽省纺织骨干企业之一,先后建成牛仔布生产线和4条服装生产线。投产以来共实现产值4.1亿元,创利税3176万元。目前,已有棉纺锭安装数52000锭,年产棉纱能力10000吨,牛仔布330万米。1993年,全区共有棉纺织工业企业3家,主要产品有各类棉纱、棉布、棉塑袋,牛仔布等。棉纺行业共完成产值12964万元,实现利税为134万元。
丝绸纺织丝绸纺织在本区有悠久的历史。石埭“宝葫芦”绢纱是一种传统手工业品,以本地蚕茧为原料,先用小车抽成丝,再缠木机编织而成。呈半透明状,薄如蝉翼,主制筛罗底、灯纱、灯罩等。曾在清朝遐尔闻名的安徽无为州纱灯要选用石埭绢纱作灯罩。同期,青阳县民间手工缫丝已有所发展。光绪年间,土丝产量达50多吨。民国8年,青阳缫丝纺织中心工厂开工,专事缫丝生产,是年产丝7000余两。民国36年前后,石埭绢纱生产达鼎盛时期,年产量近万匹,质地优良,供不应求,产品除销往本省外,还销往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建国初,本区丝绸纺织仍多属个体、手工联户手工操作生产,主要产品土丝和简单的丝织品。1957年,石埭城关成立罗绢组,产绢丝织品5609米,1958年并入手工联社针织厂,翌年随石埭并入太平,改为太平县针织厂。1958年,青阳县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开办县丝绸厂和缫丝厂,1962年下马。“文革”时期,区内丝绸纺织工业发展同样受到遏制。1978年后,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先后兴建和重建了地方国营缫丝厂和青阳丝绸厂。主要产品有19/21、20/22、27/29三种规格的厂丝和软缎被面、花软缎、素软、“洋”纺、彩旗纺等。缫丝和丝绸厂通过技术改造,规模逐渐扩大。1985年厂线产量由80年的17.7吨上升到68.9吨,织绸生产通力达24万米/年。1987年厂丝量达104.2吨,缫丝厂实现利税186.6万元,同年,丝绸厂和缫丝厂合并成立青阳县丝绸总厂,有织机120台。近年来,青阳县丝绸总厂已发展成为中型工业企业。拥有蚕桑缫丝机350台,生产能力7000绪,其中自动缫丝机80台,1600绪。目前,该厂已形成从蚕茧——缫丝——织绸——丝绸练白——服装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体系。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白厂丝质量达3A+04级,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声誉,梅花牌19/21D白厂丝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全区有丝绸纺织企业1家,职工181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15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余额949.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万元,实现利税31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8024元/人。年产白厂丝能力200吨,丝织品200万米,拥有188台套缝纫设备,可年产45万件真丝服装。
麻纺织麻纺织工业相对薄弱。但历史也比较悠久,“青阳苎麻”国内颇负盛名。解放前,本区的麻织产品虽然分布各县乡村,但都是个体从事,手工操作,只有简单的麻条、麻线及麻袋,大多自给自足。建国后,各县麻纺织工业才逐渐发展。1965年2月,东流县手工业联社创办了棕麻组,时有职工6人,年产值4.37万元,利润0.05万元,1958年,东流县麻纺组下放为社办企业,从事麻纺生产只有7名职工,当年产值2.11万元。1959年成立东流麻织厂,职工103人,年产值10.08万元,利税0.81万元。1960年受自然灾害,麻织厂下马。1958年9月,至德县亦成立麻织厂,但未投产,于次年1月并入光荣针织厂,1961年成立芦席社,回收部分麻织厂职工、社内有4—5名职工从事麻绳加工,1962年芦席厂下马,麻织业由县木器厂经营。1978年后,青阳县精干麻厂上马,主要产品精干麻。1986年4月正式成立了“青阳县麻纺厂”属国营企业,原精干麻厂改为麻纺厂精干麻车间。精干麻由年产300吨,扩建为年产600吨,增加两条麻条生产线,年产麻条300吨,落麻270吨。拥有固定资产280万元,职工874人,年产400多万元,利税120万元。形成了从苎麻加工品,麻条、麻纱到棉麻混纺配套成龙的生产格局。其产品精干麻、麻球、落麻经上海外贸局鉴定,质量已达到本省同行业出口产品标准。产品进入香港、日本、东南亚市场。1987年青阳麻纺厂扩建2400锭纯麻车间,500锭短麻混纺车间;1986年贵池棉织厂附设了精干麻厂,为纺织厂提供加工麻,后安上了精干麻和麻纺项目。但由于受市场影响,区内麻纺行业普遍萧条落入低谷,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1992年5月为“保住麻纺,渡过难关”,青阳县政府利用省信托投资公司支持的贷款400万元成立了青阳县精干麻厂、青阳县棉麻纺织厂,青阳县毛麻纺织厂和纺织工贸公司4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租凭麻纺总厂设备和厂房进行生产和经营。1993年,区内跋涉中的麻纺工业开始复苏。除青阳麻纺总厂停产整顿外,青阳县精干麻厂、青阳县棉麻纺织厂和纺织工贸公司继续实行租赁经营,生产形势逐月看好,逐步摆脱了困境。1993年,全区麻纺工业共完成产值1027万元,实现利税100.8万元。
(七)食品工业
糕点罐头工业糕点制作历史悠久。青阳的冰姜、陵阳的蛤蟆酥、黄精蜜饯等久负盛名;东流的大糖已有百余年历史,曾远销南洋等地。建国前,各县城镇乡村均有私人开设的糕饼坊。前店后坊,产、批、销合一。解放初,各县供销社先后在各区镇开办糕点坊、炒货店等。1951年,贵池县供销社建县食品加工厂(现贵池食品厂前身);合作化后,至德县成立了联社食品厂,东流开办了综合食品厂。1958年至德食品厂升为国营企业,职工38人,固定资产6万元,产值16.8万元,1959年底东流、至德两县食品厂合并。1965年到1966年,石台和青阳相继办起了食品厂。届时本区各县除了乡镇办的食品加工厂外,县城都有国营食品厂。60年代末,区内糕点食品工业稳步发展,1970年有职工79人,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当年产值68万元,生产糕点500吨,主产大糖、麻丰糕、月饼。70年代后,区内食品行业除生产传统的糕点外,还开发了许多新的花色品种。1979年石台食品厂在劳动饼、香饯饼、杏仁饼等老产品的基础上,引进奶油蛋糕、苏式月饼、广式月饼、赖氨酸面包等新品种。1981年后,东至和石台食品厂相继使用远红外线技术烘烤食品。石台食品厂生产的绿豆糕、广式月饼曾获徽州地区同行业评比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东至、石埭县食品厂都引进了饼干生产线,开始生产饼干供应市场。1986年后,食品行业产品由于花色品种单调,更新换代不及时,生产设备老化且产品外包装和内在质量低劣,全行业生产出现滑坡,销售不佳,连年亏损,东至、贵池、青阳县食品厂先后被兼并,但仍坚持食品生产;石埭县食品厂改为食品罐头厂,生产竹笋、罐头食品和糕点等。全区糕点类食品生产出现萎缩现象,产品只有农村市场。青阳县陵阳食品厂生产相对稳定,该厂黄精密饯1985年9月在黄山全国旅游产品展销交流会上获得第8名。1988年4月,在上海“熊猫杯”全国保健食品研评会上获铜牌奖。近年来,区内糕点食品生产处于维持状态,产品主要是中低档糕点糖果等小食品,大多销往本区乡村。目前,全区仅有青阳县食品罐头厂和石埭县中粮食品厂, 2家,主要产品有银耳、桔子等罐头和水煮笋罐头。其中水煮笋罐头出口创汇。1993年,生产水煮笋罐头227吨,实现工业产值8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65万元。
酿酒酿酒业,据清康熙《石埭县志》载:石台六都乡高路亭酒曲生产有200余年历史,光绪年间(1875—1908)每年外销上海等地300余担左右,其中李乾泰、李永泰、李德泰弟兄3家制作的酒曲独占鳌头。民国10年(19年)上海棋盘街茶庄老板张孝如每年前来采购均在200担左右。民国初期,各县都有私人开设的小糟坊,分布于城关,乡村各主工集镇。均用当地糯米、高梁手工操作,土法酿制。主要产品有黄酒、糯米甜酒、白干、米酒等,销往当地乡村。直到解放前久,全区酿酒主要都是私人小糟坊,只有石埭县杜璞如一家私营酒厂。
解放后,各县都相继建成酒厂。1956年4月,石台杜璞如酒厂转为公私合营企业,产品统购统销,年产白酒24吨,总产值2.14万元。青阳县将1950年成立的蓉城白酒加工联社于1958年改为国营青阳县酒厂,以传统手工工艺酿制白酒;1955年10月,至德县开办一家国营酒厂,翌年,东流酒厂成立,1960年两厂合并为国营双塔酒厂(东至酒厂前身),时有职工17人,固定资产3万多元,当年产白酒100吨,1958年由安徽省轻工厅投资在贵池县城西杏花村附近的桃花山兴建贵池杏花村酒厂。主要产品有瓜干酒、大曲酒、果露酒和酒精。工业调整后,各县酒厂都相继进行了技术革新和改造。购置了锅炉粉碎机,引风机等设备,扩大了酿酒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和职工队伍日益壮大。1971年石台酒厂建成投产,至此,全区各县都有国营酒厂。1977年,东至县酒厂将固体瓜干酒改为液态管道法生产,使酿酒生产进入半机械化。1978年后,各洒厂都加强了企业管理,从外地引进了一些关键设备和生产技术,生产逐步回升。1980年,贵池县杏花村酒厂研制出“杏花村香泉”,1981年,东至县酒厂新建年产1500吨酒精车间,当年产量突破千吨,1984年后,采用糖化酶新工艺并于翌年引进瓶装酒生产线;1985年贵池县酒厂大曲酒生产车间扩建为年产500吨的综合车间,除生产白酒外,还酿制封缸酒、葡萄酒、玫瑰酒、汽酒、香槟酒等15个品种的饮料酒。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石埭县酒厂的清泉白酒,猕猴桃果酒获1982年徽州地区酿酒行业评比第一名;仙寓山粮食酒1983年获省酿酒行业评比第四名;1986年和1987年贵池县酒厂的“杏柑得泉”和东至酒厂的中华猕猴桃酒分别获得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80年代后期,石埭县酒厂因为产品销路问题而转产罐头类,区内其他白酒厂生产形势良好,稳中有升,各酒厂都根据季节生产一些果酒和饮料酒、汽水等。1993年,全区有白酒生产企业3家,白酒产量5318吨,主要品种:各类大曲,瓜干酒、果酒、杏村香泉、中华猕猴桃酒,果王酒等,畅销省内外。1993年实现工业产值2524万元,实现利税212万元。
1981年,兴建池州啤酒厂,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1983年,进行试生产,当年生产啤酒510吨。1984年和1987年共投资324万元,引进二条罗马尼亚啤酒灌装线,安装一台6.5吨锅炉,基本实现3万吨生产能力。1985年投资261万元配套建设万吨啤酒原料生产线——麦芽车间。池州啤酒厂系采用上海华光啤酒厂的生产工艺,选用进口麦芽,优质大米,新疆一级酒花,上海酵母精心酿制而成,酒体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口味纯正。在全省同行业质量检测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8年,池州牌12°啤酒荣获省优称号,同年获国家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八)造纸印刷业
造纸本区造纸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贵池县白麻纸在唐代即被列为贡品,南宋乾道年间,造纸业相继在各地兴起。清朝,各地都出现了私营纸槽,主要生产红册纸、皮纸、表芯纸(草纸)等土纸,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蚌埠、南京等地。清光绪九年《贵池县志》载:“居民有捣楮谷,檀皮为纸者。”民国期间,区境内私营纸槽兴盛,仅贵池县就有纸坊25座。建国后,本区大部分私营纸槽联合成立了纸槽组,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958年大办工业时,青阳县建成国营造纸厂,因生产、技术等条件差,产品质量低劣,当年关停。1967年经国家批准兴建池州造纸厂,设计能力为年产1650吨凸版纸,并与翌年建成投产凸版纸248吨。1969年,产值27.68万元。1971年,安徽省轻工业厅投资125万元筹建东至县纸浆厂,后改建造纸厂,1975年正式投产,当年实现产值7.9万元。1978年,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素质的提高,日产纸3吨,年产值88.4万元,固定资产达118万元,年利122.7万元,产品品种发展到5个,60g书写纸,50g凸版纸,28g有光纸,牛皮纸和卫生纸,产品销往本省及江西等地。同年池州造纸厂扩建1092长网多缸造纸机一台,79年底投入生产,当年生产机制纸及纸板1980吨,产值23.7万元,创本省同类机台最佳经济效益。80年代,池州造纸厂有了较大发展,同时乡村纸坊兴起,造纸原料趋紧。东至县造纸在玫1981年因污染严重。造纸原料紧张,纸张又出现滞销,被迫于8月份停产。1984年后,池州造纸厂又相继扩建1600多缸多网纸版机一台,废纸生产线一条,1092铜版纸机一台,1575长网多缸优质文化纸机一台。1993年对1600圆网纸机进行了改造。目前该厂已形成年产机制纸及纸版15000吨能力,主要产品有书写纸、牛皮纸、单面白版纸,涂布杂志原纸、高强瓦楞原纸湿布纸、铜版纸等10多个品种。其中秋浦牌高强瓦楞原纸和涂布杂志原纸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高强瓦楞原纸还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全区造纸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21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为243万元。
石台卫生用品厂建于1985年,是省内当时规模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厂家,有三条卫生巾生产线,兼产餐巾纸。1991年后转产无纺布,仍保留卫生巾产品生产。
印刷民国时期,贵池城内有大德堂、大启堂等5家文具店兼营石印,青阳龙口、河口地区开办“芸春祥”印刷社,经营机关团体表册、信纸、信封、帐簿等;石台城关有裕州、泰州两户私营印刷商店,有石印和木刻版手工印刷两种。30年代至40年代,国民党贵池县政府办的《新民晚报》拥有铅印设备,印刷质量粗糙。建国初,尧渡街有“新江”印刷社。1951年建成池州人民印刷厂,属全民企业,1955年后,各县个体印刷都成立了合作小组;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年初,至德及东流两县先后成立了手工业联社印刷厂,其他各县的印刷合作组社归县手工业联社管理。1956年至1958年青阳、东流、至德、石埭县印刷厂相继改为报社印刷厂,属地方国营。1963年,贵池县印刷合作小组正式成立联社印刷厂,1966年建立石埭县印刷厂。60年代末至70年代,印刷业有所发展。先后增添了铅印机、切纸机、订书机、锁线机、铸字机等印刷设备,扩大了生产。80年代后,印刷业发展较快。石台印刷厂先后派出11批,27人次到外地学习取经,并引进彩印、烫金、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了生产半自动化和自动化;1985年,东至县印刷厂投资14万元从香港引进一台不干胶彩色商标印刷机。1987年,投资13万元购买2台海堡印刷机,填补了区内包装装璜印刷的空白,池州地区印刷厂已拥有文字制版机、铸字机、凸印机和胶版印刷机等专用设备,1991年被省新闻出版局定为“安徽省书刊印刷定点厂”,1992年5月经专署计经委批准成立了池州地区彩色印刷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年7月投产,当年产值27万元。翌年,增添了胶印设备,现已取得出版部门印刷书刊许可证。1993年,全区共有印刷企业6家,其中集体企业1家,共有职工481人,固定资产净值491万元,完成工业产值776.3万元,实现利税52.7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