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本区工业主要是家庭纺织、茶叶加工、食品作坊及铁木社等手工业。建国后,建立手工业合作社组织。1955年,全区手工业合作社(组)发展到132个,从业人员3426人。从1956年春起,至年底基本完成了手工业及私人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高级形式的社组,采取集体经营,自负盈亏;低级形式的社组,采用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到1957年底,全区手工业社自完成工业总产值1137万元。1958年,地方国营重工业,主要是土法上马的工矿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经济效益低下。食品、印刷、针织等厂,经过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部集体企业转为国营工业企业。1958年组建至德红旗针织厂。是年11月,筹建东流纱厂,年产能力1.5万纱锭。青阳县的缫丝厂、织绸厂、棉针织厂及各县的酒厂都是从1958年开始兴建的。1959年,全区国营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区境内关、停、并、转一大批企业。在中央“工业七十条”下达后,实行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初步加强了企业的劳动、物资、财务及技术管理。1965年后,又开始恢复一批国营企业,冶金、煤炭、化学工业有了发展,相应成立地区工业局、农机局(机械工业归农机局)和煤炭工业局。池州造纸厂、青阳缫丝厂、贵池县精干麻厂等一些国营企业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生产产值稳步增长。1980年撤销池州地区,境内工业企业分别归属安庆、芜湖、徽州、宣州地区工业主管部门。1985年经省纺织厅批准,安徽省东至纺织厂续建3万纱锭/年,同时,组建了江南针织厂、东至西服厂。1988年后,池州家用机床总厂、铅锌冶炼厂、化肥厂、农药厂、水泥厂等十几个企业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在深化改革进展中,不断发展,探索前进。1988年10月,分别成立了地行署工业局和轻纺局,其中工业管理属重工、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煤炭工业局与之合署;轻纺局管理轻工和纺织两个行业的企业。实行“工效挂钩,企业承包”,基本上解决企业吃大锅饭问题。1989年,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要求向深度发展。在企业上“等级”过程中,先后被评为省级企业7个,占国有重工业23个企业的30.4%,其中国家二级企业1个。到1990年,先后有15种工业产品被评为省级优秀产品,其中部优产品4个。
从1988年8月地区组建后,区境内煤炭、硫铁矿、锌铅产量成倍上升。并同时开发电解铅、电解锌、电解锰及白银等新产品的生产。1993年贵池钢厂钢产量比1988年增长80%以上。是年6月,硅铁远销日本、赞比亚。化学工业自1989年起,又新增26种新产品。主要新产品有:浓硝酸、硝酸铵、清甲醇、硝酸钠、电石、铬酸钠、重浣荃苯磺醇、食品保鲜剂以及乐果、乙革1605、三唑磷农药等。机械电子工业瞄准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池州家用机床总厂自1989年起,新型台式车床、钻床及钻铣床、多用车床等出口产品,远销欧、亚、美、澳等46个国家和地区。青阳县自1990年起,新增节能灯具、暖风机、矿车等产品;贵池市火炬机械厂HS型系列手动葫芦,1990~1993年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及香港等地区,共出口39332台,出口交货值483.6万元,占同期销售总值46.3%。到1993年底,全区机械电子工业完成产值9250万元,比1988年增加1.3倍;全区轻纺工业国营企业27家,职工11754人,完成产值3975万元,实现利税42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1420万元,净值19073万元。全区轻纺系统内另有集体业46家,职工423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7314万元,实现利税270万元;重工系统有集体企业117家,个体30家,乡镇企业拥有小矿山147个,共有从业人员627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741.5万元。生产的产品有原煤、石煤、铁、锰、铜、铅、锌、铝、金、白银以及冶金辅料莹石、石英、白云石、石灰石与硫共16种矿产品。1993年,本区工业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加上投资需求的拉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29亿元,比1992年增长60.7%,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9.14亿元,比1992年增长63.5%,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9.29亿元,增长40%,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9.85亿元,增长108.2%。非国有工业成为全区工业高速增长的主推动力。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产值10.11亿元,比1992年增长19.1%,所占比例已由1992年的44.0%下降到34.7%;非国有工业产值19.06亿元,比1992年增长96.3%,所占比例由1992年的56.0%上升到65.3%。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