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长江
长江天险,江南屏障,池州据长江下游上段的南岸,退则皖南山区可守,进则江淮大地四通八达,池州段长江沿岸主要有香口、东流、大渡口、乌沙夹、池州镇、大通等要地,自古兵家必争。孙吴据江东,领属池州各地,凭江御曹,跨江击魏,屡建奇功;北宋造浮桥平南唐,事先亦在池州江段操练工事;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全线出击,池州各要镇即为中线渡江先遣队强攻出击的主要目标。守关夺阵,长江一线常常成为敌对双方投入主力进行决战的关口所在。
九华山
九华山峰岭峻绝,海拨千米以上的高峰有20余座,山间地域广袤,物产丰富,适于退守屯田之兵;居高临下,进击则分西北、西南、东线三路,可通南陵、贵池、石台等地要道。民国29年(1940)4月下旬,青贵战役,日军一一六师团800人窜据九华山,与国民党川军一四四师八六三团发生激战,攻守互易,连续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进行阵地战、肉搏战达3日之久。
池州镇
池州始于唐永泰元年(765)迁至此地设治,修筑城池。当时的池州剌史李凡艹本意在占据“控扼大队”的地利,以便镇压入寨的歙州方清起义队伍。其后唐末黄巢起义,多次攻克过境,元末朱元璋、陈友谅9年时间拉据战,太平天国7克池州,抗日战争池州保卫战、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池口登岸等,兵争战斗,目的在夺取池州首府,占领江岸要塞,营建进攻皖南山区的基地。
尧渡镇
今为东至县城,历史上先后为建德、秋浦、至德的县治所在。这里三面环山,东南开阔,位居北上安庆、合肥,西南通浮梁、景德镇,西至彭泽、九江的古代官马大道要冲,兵家争夺频繁,元末朱元璋有“日战鄱阳、夜宿兰溪(当时建德县的别称)”之说传世;北伐军挺进池州,首战即由第六军总指挥程潜率兵夺得尧渡之战的胜利;民国19年(1930)11月,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3000多人攻克秋浦县城;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二野四兵团、五兵团会师至德县城,其军事要道的地位十分明显。
蓉城
青阳县城的别称。地处东通芜湖,西接池州的要道关口,九华山东北端的拱卫城镇。元末陈友谅东进,朱元璋西击,曾多次激战青阳城下;太军平堵王黄文金率10余万人围攻青阳县城;抗战初期,国民党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及第二十一军军部同驻蓉城;民国29年4月青贵战役后期,日军留下600余人盘踞蓉城,被川军八五九团反攻击溃;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解放青阳等重大军事活动,较为频繁。
石城旧治
今为灌口乡所在地,是贵池沿江通往皖南山区的必经关口。西汉设置石城县,是今池州境内建置最早的县城旧址。孙权曾命勇将黄益任石城令,监造兵器,营建后方。隋开皇十九年(599)又在石城设立秋浦县。唐武德四年(621)设立池州,形成州、县同城设治的体制,足见其地处要冲的位置。
陵阳镇
九华山东麓一个著名的山口重镇,位居北接青阳,南通皖南山区的要道之上,军事地位较为险要。清咸丰八年(1858),驻池州太平军进击皖南山区,夺取青阳、陵阳、石埭等城镇,即以陵阳为重要的战略环节;民国23年(1934)12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由太平县境进军池州境内,第一站即驻营在陵阳镇,并支持建立了一支陵阳红军游击队;抗击日军的青贵战役,组织反攻的指挥部五十军军部驻于陵阳,日军攻陷九华山后,进犯的第一个目标亦对准陵阳;解放战争,中共沿江工委策动国民党青阳县自卫团第二营起义,也发生在这里。
七都镇
位于石埭县东部,西接石台,北通陵阳、青阳,南邻黄山区,四围山岭,常为兵家把守的交叉要口之地。唐末黄巢起义攻克池州,进而全歼退驻七都甲子岭的池州官兵,宣池剌史查岩在混战中被义军砍杀身亡。太平军辅王杨辅清围歼清军都督吴文山,获得歼敌3000人的甘矶山大捷;民国18年(1929)冬,石埭县七都保安团发动“七都哗变”,一度取得夺取县城的胜利。
六泉口
六泉口,在青阳县境五溪桥南去约五、六华里处,西面环山,往南和西南方有一条狭长的山谷小平原,兵家占据东西两边高山,则进可攻,退可守。六泉口东的云冠山,其坡上曾是朱元璋大将常遇春的屯兵寨。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南方红巾军陈友谅派出劲旅攻池州,当时占据池州城的朱元璋部将徐达与常遇春商定,佯装败退,引兵东撤至五溪桥,陈军穷追不舍至六泉口,常遇春伏兵四起,大败陈友谅,“斩首万级,生擒三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