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剿匪
解放初期,区境内反革命残存势力有武装匪特组织数十股。他们分头活动在贵池、东流、至德、青阳、石埭以及祁门、怀宁、铜庐(今枞阳)等县的农村、边沿地区,组织武装暴动,袭击基层人民政权,杀人放火,散布谣言,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破坏建设,阴谋颠复新生的人民政权。
1949年7、8月份,中共皖南区党委、皖南军区决定进行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所部和地方部队为主要力量,各地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剿匪斗争。同年8月25日,中共皖南区党委社会部发出《关于加强保卫工作的指示》,进一步部署剿匪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一团(又称二十一支队),于1949年9月进驻池州。全区公安机关,按照上级部署,配合二二一团和池州军分区独立团以及各县大队,几经围剿,至1949年10月,首先剿灭了洪国顺匪股。当年底统计,全区共破获匪特案件69起,涉案犯罪分子138人;其中组织暴动9起20人,破坏建设9起31人,暗杀2起16人,抢劫20起33人,武装土匪29起38人。1951年10月,剿匪工作基本宣告结合。据贵池、东流、至德、石埭、青阳等县统计,共歼匪众50余股,并处决了一批匪首,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和其它物资。仅以东流、至德、贵池三县为例,小计处决匪首170余名,缴获六O炮3门、重机枪3挺、步枪1410余支、手枪120支、轻机枪59挺、迫击炮3门、子弹16.86万余发、炮弹60多箱、手榴弹120多枚,并有电台6部与稻谷1146担等。
附剿匪战绩6例:
围剿洪国顺匪帮匪首洪国顺,绰号洪张飞,曾任国民党贵池县丁香区(今属石台)联防区署副主任、第四联防大队大队副,组织所谓“中国人民反共自救军贵(池)祁(门)东(流)至(德)边区指挥部”,辖11个大队,网罗匪众1000余人,拥有长短枪1000余支、六O炮6门、轻机枪7挺、重机枪3挺。1949年6月30日至9月2日,洪匪流窜于贵池、至德各地。残杀干部和群众20余人,并抢去大批的枪弹及粮食、食盐、军衣、毛毯等物资。经过围歼清剿,1949年10月28日,匪首洪国顺最后被围困在贵池县莘田乡东庄,一举为人民剿匪部队击毙;同时,活捉其“上校参谋长”郝斯龙、“高级参议”徐斌以下116名,匪上校顾问以下423名投诚,俘获11个大队长中的10人,仅有1名匪首逃跑匿迹。
歼灭汪汉匪部“中国人民自救军皖赣边区总指挥部”匪首汪汉,系国民党至德县县长,收罗残兵匪众组成12个支队,近2000人,1000多支枪。以1949年7月27日为例,汪汉率700余名匪徒抢劫昭潭粮站;次日拂晓,池州军分区独立团即迅速派来3个连的部队增援,匪部遭受腹背夹击,大部分被歼,汪汉却率余部逃窜江西方向。同年8月,汪部支匪孙干等30余人,袭击怀宁县三桥区人民政府,打死区中队战士1人。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活捉汪匪“第一支队”司令王珍海、“第二支队”司令王杰甫等6名要匪,并歼灭其残匪4股,即基本清剿了这股反动武装。汪汉本人虽长期潜逃,亦于1960年在肥东县捕获,被解押回东至处决。
剿灭吴一飞股匪匪首吴一飞,组织“皖西人民自卫军贵池独立团”,于1949年6月发动武装暴动,杀害驻贵池刘街殷村的南下人民解放军战士及子弟40余人。同年10月,该股土匪被歼灭,吴一飞被处决。
剿灭吴天赐匪部匪首吴天赐,曾在国民党21军及至德县自卫团特务大队任职,纠集200余人,号称“中国人民救国军国防部特派游击三支队三大队”。1949年6、7月间,该股匪袭击至德县三区区公所及港南仓库,屠杀栗埠乡农民15人,又用机枪扫射被人民解放军遣送回乡的俘虏,打死3人、打伤4人,烧毁民房40余间,强奸妇女20余人;10月6日,吴匪窜到至德桃源村时,被解放军剿匪部队迅即赶来围歼,共缴获机枪1挺、步枪40支;吴天赐被活捉。当月8日,至德县召开公审大会,审判并处决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
摧垮“大刀会”暴动1949年5月18日夜,国民党军统特务朱鹏自贵池带领匪徒90余人,来到九华山西关,又纠集至德县刀会80人、小九华刀会60人与其它地方刀会,计600余人成立“国防部皖西人民自卫军”,朱鹏任司令、朱茂忠任副司令,下编3个团,策划暴乱方案。5月20日,朱匪部侵占青阳杜村乡人民政府。22日,青阳县大队一个排在西关遭到袭击,被捕16人,当场即被残害5人;抢走机枪1挺,步枪13支。24日,青阳县大队、公安队采取清剿行动,击毙其顽固分子7人;29日夜,匪暴乱武装被包围,激战一夜,共击毙308人,击伤40余人,朱鹏被击伤,朱茂忠漏网。战斗中,公安队英勇牺牲11人,受伤5人。
活捉郝斯龙匪首郝斯龙,贵池县莘田村人,曾任国民党潜山、宿松县党部委员,东流县军法承审员。民国34年勾结洪国顺杀害新四军干部程江等5人。解放军渡江不久,郝与国民心军党统特务相勾结,组织起小股反动武装。1949年6月下旬,郝策动洪国顺匪部袭击至德县葛公区平原乡人民政府,杀害乡武装部长,抢粮10余石。7月中旬,郝正式加入洪国顺匪帮,任参谋长及军法官,随即命匪徒攻打贵池县小河口区政府,抢粮数百石,枪杀干部2人、群众4人。10月下旬,郝被剿匪部队活捉。经依法判处死刑,1950年10月7日枪决。
(二)对反动党团特登记
1949年11月,池州专区开展由公安机关主持、各乡镇分头进行的对反动党团特人员的登记工作。当月22日,石埭县公安局即发出通知,要求各乡做好国民党各种组织人员的登记。截止1950年7月上旬,该县县直单位已登记国民党党员81人、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员10人、特务14人。至1951年4月23日小计,增登计74人,其中区乡保长29人,军队少尉以上人员45人。
东流、至德二县亦于1949年11月,分别举办训练班和自新学校,发动检举揭发,开展对反动党团特人员登记,进行政策教育工作。到1951年上半年,两县共登记179人,其中国民党军队俘虏93人,自首的旧政权人员86人。1956年3月,两县公安局再次开展登记工作,共登记45人,其中国民党乡长以上人员27人,尉官以上军人14人,宪兵1人,警察与警佐3人。
(三)取缔反动道会门
民国时期,区内流传有大刀会、一贯道、同善社、乩坛、先天道、无为道、仙姑道、九天道、中央皇道等道会门组织。解放后,这些道会门势力或制造政治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或组织武装暴乱、企图颠覆破坏,或装妖“治病”残害人民,或奸淫妇女、诈骗钱财等,无恶不作。
打击反动道会门的活动,全区各地最初是结合剿匪战役同时进行。1949年5月,以朱鹏为首纠集贵池、至德、青阳等地的大刀会,集结九华山一带,发动暴乱,经青阳县大队和公安队的围歼清剿,共击毙、击伤武装刀匪450多人,铲除其暴乱组织。同年6月,东流、至德发生一贯道首领朱云鹏组织千余人的武装暴乱,遭到县公安队与人民解放军的歼击;石埭县也首次解散了广陵镇80多人的一贯道组织。8至9月,至德县匪首汪汉,亦组织大刀会会众,攻打至德县三区、五区人民政府和江西省浮梁县桃墅店区人民政府,抢走大批粮食。至德县公安机关剿匪小分队在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江西上饶军分区的支持下,予以清剿歼灭,击毙和捕获了这批大刀会的首要分子。
为贯彻华东局社会部发出的《关于目前处理道会门的指示(草案)》精神,1950年12月12日,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印发布告,宣告取缔反动道会门各组织,打击其首要分子。当年石埭县共取缔道会门组织65个,其中乩坛48个,一贯道17个;登记教育2063人,惩处12人。1953年,该县又取缔一贯道、同善社、乩坛等反动组织,办理退道者达2561人。
1953年1月,中共贵池县委发出《坚决取缔反动道会门的紧急通知》,同时派出公安人员和区、乡干部46人,分赴全县各地开展斗争。当月逮捕了一批首恶分子,责令一般头目退道者520名,道众退道5979名,各占其总数的99%和96%。至7月底,东流、至德两县共取缔一贯道、同善社、大刀会、仙姑道、无为道、先天道、兰花会、红黄学会等8门,扫除坛堂37处,办理道众退道手续2万余人,处理首要分子343人,其中管制149人。同期,青阳县取缔同善社、大刀会、一贯道等道会门,其中大刀会文武两坛信徒1752人,均向公安机关自首或登记退道;“镇反”中逮捕一贯道首22人,道徒有532人向公安机关登记退道。
1957年,石埭县六都、七都、兰关等地又出现一贯道的隐蔽活动,刚刚露出苗头,即受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并依法严惩了首要分子。1958年9月,青阳县取缔了县内的“中华理教会”组织。1964、1972年,东至县白笏公社一贯道搞复辟活动;1970年,贵池县观前区有同善社,1980年贵池县木闸公社有一贯道等道会门活动,经公安机关侦查破案,一律给以取缔和打击。
(四)镇压反革命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本区公安机关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活动。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道会门头子,通称为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
镇压反革命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10月,为发动掀起高潮阶段,着重打击处理浮在面上的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第二阶段从1951年11月到1952年11月,为巩固扩大战果、继续打击残余反革命分子的阶段;第三阶段到1953年结束,重点进行取缔反动道会门工作,肃清隐藏在水网地区和边沿山区的反革命分子以及追捕外逃犯。
经过镇反运动,严厉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基本上肃清了旧社会遗存的反动势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环境。其间,贵池县共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道会门头子及其他反革命分子2233名,依法判处死刑427名、死缓15名,有期徒刑424名,交群众管制1367名。
1955年,各地开展第二次镇反运动,打击的对象主要是第一次镇反的漏网分子,有现行破坏活动的反革命,暗藏在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反革命分子。运动经历一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