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寿县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一、道教
道教源于古代神道的巫祝史,转而为方士,东汉末年形成道教。魏晋前后,宗派纷起,至辽金大体归为正一、全真两大宗对峙于南北。寿地道教属全真宗,崇尚真君;道士不食荤酒,不置家室,授徒传教,终身为道;始于何时旧志未载。从《水经注》“淝水又西径寿春故城北,右分北溪,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径陆道士解南精庐”;“淮水北径下蔡故城,东南径八公山北山,山上有老子庙”等记述看,不应晚于北魏。淮南王刘安在此学道求仙,集门客数千,完成《淮南子·原道训》论道名著,把黄老学说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黄老思想朝着神仙方术和宗教迷信方向加速发展。寿地作为刘安父子封地长达64年之久,对后世寿地道教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道教信多神,既多又杂,它宣传长生不死,易被生活实践所否定,敌不过佛家“顿悟”、“轮回”宣传。寿地道教庙宇约在元朝中后期即多被佛僧主持。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寿州南乡庙产一览表记庙宇60余处无一处是道教。民国23年,寿地寺庙270处,589人中,“道观类”只16处11人。到民国35年10月,寿县双菱乡高家庙住持方真修、苏王积善堂(公所)传教师高家齐、正阳城隍庙住持徐法云、桥头乡桃园寺住持刘俊才、谢埠乡华祖庙住持杨圣祥、南岳庙住持江舜山等6名道士,均参加了寿县佛教分会的改选大会,被登记在佛教会员名册中。表明此时寿县道教已经衰落,只是民间习俗上的多种信仰仍然不衰。 道教庙宇原有:四顶山庙、真武庙、城隍庙、关帝庙、三义庙、龙王庙、马神庙、火神庙、大王庙等,今多不存。
二、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寿地,未见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于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镇寿阳,曾为僧导建寿春石涧寺。僧导在此讲说经论,“授业千余人”,表明其时寿地佛教已有较大发展。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549年)以人王兼法王身份宣布佛教为国教,在寿阳五株山南高滩上建西昌寺,可见寿地早在南朝之前期,就有了佛教活动。
唐代寿地佛教为惠能所创禅宗,如寿州释智通、三丰山寺道树、紫金山寺玄宗,均为禅宗。唐末五代时,延为临济义玄所开临济宗派。清曾道唯光绪《寿州志》记,乾隆间准提庵僧际清是临济宗第三十七世。宋代寿地佛教徒成两种形式,一是以佛教为业,有主持僧智、义琛、义广、义志、义真等,称为“火宅僧”;二是不离家的“出家”僧。《寿州寿春崇教禅院新建舍利砖塔地宫壁记》(以下简称《地宫壁记》)中施舍利金银棺的“都会首皇甫准并妻薛氏”、“来远镇刘守忠并妻戴氏”等,便是“出家”有家的佛徒。此后,这种“出家”不离家的佛徒,更为普遍。民国35年(公元1946年)8月,寿县佛教分会进行筹组改选。改选后分会会员由65人增至92人,其中党政绅商界31人,尼5人,道6人;会员中有国民党员27人。 1949年后,寿地佛教活动停止。所剩僧尼仅有能如(原姓罗名福林,霍邱县新店埠罗世成女,生于民国14年,抗战初,入霍邱华祖庙,从昌华徒龙智为师,后随龙智来寿火神庙。抗战胜利后迁圆通寺,又迁准提庵)、龙城(原南岳庵尼善文的徒孙)、元昌(原三圣庵尼心诚徒。元昌父名张进斗)3人。能如今在寿县城关副业加工厂工作。龙城、元昌在青蔬社。佛教的寺庵,今以报恩寺为最。尚存名目、址迹的有卧佛寺、圆通寺、准提庵等10余处。
1946年10月寿县佛教支会理监事名册表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传入寿地,是以回族人来居为始,可靠时间不详,或说唐、宋时就有回民居此,这一说法的根据是寿县城内紫顺街西曾有“回回街”和小清真寺。又说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从山东老鹳巷移来边、朱、王、梅、张、赵6姓回民,持这一说法,与明天启间(公元1621—1627年)建清真大寺一起考虑,可信。(参阅本志人口章、民族目)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寿县寺庙统计表》有清真寺33个,主持人288人,信仰回教人为25487人(当时寿县疆域含今之淮南市西部和长丰县大部分)。1983年寿县回族人口为25401人,清真寺15处。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文字中的意思是“顺从”。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古兰经》是安拉的天启经文,相信死后复活的末日审判,信天仙。通称“五大信仰”,这是基本教义的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即穆氏必须遵循“五功”(念、斋、礼、课、朝)、“五典”(子女之道要孝顺父母、夫妻之道要互敬互爱、长幼之道要尊老爱幼、兄弟之道要兄友弟恭;朋友之道要信义互助)。尊祀穆罕默德,圣诞圣忌毕祭;纪年十二月,不置闰;七日礼拜,入寺诵经;不食犬豕,丧不置棺。过开斋、古尔邦、圣节三大节日。
四、天主教
天主教传入寿县时间不详。据“安徽天主教发展路线图”示: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自淮安府经五河、凤台至阜阳,经寿境至凤阳,顺淮水上下,均经寿州地。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建法天主教堂。初,安徽天主教属南京宗座代牧区。民国19年蚌埠宗座代牧就职,兼理正阳教务。说明此时正阳已有天主教在活动。民国23年统计,寿县信仰天主教的有173人。据群众回忆,曾有滁州人魏某为神父主办正阳教务。魏回滁州,蚌埠宗座又派济南人孟昭文为神父来正阳,租北门外民房作教堂。抗战时,正阳有“便民医院”。医生李云臣在南门内办难童教养院,传布天主教。1951年,孟回山东,正阳天主教活动停止。
五、基督教
据《皖政辑要》记,清代凤阳府属基督教堂,寿州有2所:“英福音堂在西乡正阳镇,华氏瓦草房四重。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价典周姓之屋,教士贝德礼,德人,间有施医”。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县城驻教士有英人东履仁,女传教士班鸾凤。“分堂一,设在东门内北紫金坊,华氏瓦屋四重。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价典权姓之屋,教士系正阳教堂教士兼理,间有施医”。其时,正阳基督教会属内地会系统。初期到城关作流动传教,曾在西街大卫巷租房设点,后在东门内北紫金坊设分堂。
20世纪初,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赖尔慈,明慕礼(美籍人)和中国人牧师刘觉非,长老王廷臣、李仰山等,相继从怀远来寿县城关,作流动布道,并在民国元年接收了原属正阳内地会在城关的聚会点。民国4年,怀远长老会派美籍传教士仲璧如为驻会代表,全权负责寿风地区的教会工作。民国7年,她从怀远迁住寿县城关。民国12年,成立“寿凤堂会”,聘孙乐天首任国人牧师,吕轶三、钮文轩为传教士,办起震华男校(完小)、道华女校(完小)及兴华贫民半日学、蕴华妇女半日学,设春华医院。在寿县东南乡成立分堂13处。此间隶属怀远长老会的淮南区会。民国32年至1985年,牧师是唐润生、徐涤心;长老先后有:王云夫、李茂轩、桑孟杰、陈新吾、岳子文、门荣青、徐洁尘;传教士有:陈复初、林竹君、年淑梅、金丽生、田新玉、王映梅、张爱三。
寿县人民对异教极度反感,其时信者甚少。民国15年,钮文轩、李中明、梁文海到南乡作布道宣讲,“3次在外70天,经过集镇13处,9200余人听道,注意者37人”。钮在是年11月27日年会上报告说:“南方敬神心较北方切,家家门上都有土地神或财神,更有拜龟者,且拜一切坟墓、石像;弃婴之风较盛,赌博亦盛”。冯益轩报告震华学校情况说:“近年以来,非基督教之风潮,颇形激烈,而教会学校,尤为非教者集矢之的。吾寿非教同盟其反对吾校,也不遗余力。或捏造谣言,以蛊惑学生之家长;或讥诮学生诱彼等中途转学;或嘲笑教员使吾辈灰心思退;甚至结队游行,临门而跳骂,大声疾呼曰:‘打倒震华学校’!可见寿地人,对基督教之冷淡”。此间,寿县也有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如张树侯等,见军阀混战之世,想从宗教中寻找救国之方。他在总结对比儒、道、佛、伊等教之后,认耶稣“以上帝为体,以耶稣为用”,可以“纳万有于皇天”,“百结并解”,发愿归依耶教。然而,只是纸上谈兵,随者甚少。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与英、美“在华利益”上,发生矛盾,在此特定背景下,英、美慈善机构和教会,对中国民众显示了一些“亲和性”。教会的影响,也达到它们历史上最佳状态。民国29—3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寿县城,基督教堂、教会医院及其学校,以不得被占领的第三国处所,收容难民,施医传教,尤其是妇女,为免遭日本侵略军残害,多到教堂或医院避难而听道入教。民国30年9月22日,堂会统计,教友309人,比上年同期158人增加近一倍,其中女性205人,占66%以上。
1950年起,寿地基督教与美国长老会断绝关系,成为“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的以信仰自由为特征的基督组织,参加各项爱国运动。1952年成立寿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有唐润身、王济琛、邱振三等,并先后被选为寿县人民代表或县政协委员。1985年元月,举行基督教代表会议,新选主席唐润身,副主席孙以华、徐涤新,秘书王济琛(兼)。活动较正常,信徒有增加。
基督教福音堂位于东街照壁巷口。始建于民国8年,次年落成。建堂之初,由耿林父经办,买照壁巷口黄姓市房,后由美籍传教士赵伯林负责筹建。砖木结构,正殿35间,天花用红、绿、黄三色,绘制成外方内圆图案,白色天鹅于其中,讲台上挂金十字架;南北侧门上有“真光福地”、“同登圣域”横匾;正门向东,青石台阶,门旁两方花台,两侧树以冬青。外有配房数十间,今不全存。惟大殿维修完好,礼拜活动正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民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