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南子》
1.《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21卷,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所著,汉高诱注。原分内外篇,此21卷为其内篇。
《淮南子》极力描绘宇宙万物的形态,叙述往古的传说,写下了许多对宇宙和事物的认识,保存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知识,于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诸领域都作出重大的贡献。《天文训》中有关于“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和“阳燧取火”的记载;《万毕术》中的《炼丹术》,当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化学实验;“夜烧雄黄,水虫成列”皆趋火的记载,也是对于化学杀虫剂的认识。制“豆腐之法”,是刘安欲求长生,与门客们在炼丹过程中实验的成果,至今仍为益寿延年的佳肴与补品。《览冥训》中关于“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的论说,是对中医学及其辩证关系的高明见解;又“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若以慈(磁)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能有持国之术)”等等,皆具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思想,于哲学上的贡献亦属非凡。
《淮南子》在文学上亦有很大的价值。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出自它或经由它而广为交流,脍炙人口,对后世文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该书集体写作的大多数作者是本地人。所谓“江淮间多轻薄”之士,他们在思想上崇奉老庄,在政治上又与朝廷处于对立,所以书中很多记载代表着被剥削的农民对汉武帝的控诉,记写了江淮人民“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的生活苦况,可谓是书的进步性。
《淮南子》不愧是一部“大旨本道德,而纵横曼衍,多所旁涉”的“大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因而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
2.刘安与《淮南子》
西汉淮南为(诸侯)国60余年,特别是淮南王刘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创造出丰富的淮南国文化。他是为《楚辞·离骚》作传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淮南子》,在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民俗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刘安作《离骚传》,是为《离骚》作注的第一人。司马迁在评论屈原及其作品时,整段引用了刘安《离骚赋》中的名言:“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义远。”“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安拟《楚辞》作《汉赋》。据《汉书·艺文志》记有《群臣赋》64首,但仅存《招隐士》一篇。寿州旧志记有《屏风赋》一篇。汉赋在句法上和章法上继承了“诗”、“骚”的传统,交替使用四言和六言句式,将两者混合成为赋的主要句法。《淮南子》一书还保留着一些二拍五言诗的样式。如《汜论训》:“孔子辞廪邱,终不盗刀钩;许由让天子,终不利封侯。”《说林训》:“骏马以抑死,直士以正穷。贤者摈于朝,美女摈于宫。”受其影响的杜甫的《复愁》三:“万国当戎马,故国将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又如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楼,北望五陵间。秋月照落日,流光灭远山”。西汉流行的三节拍七言诗样式亦被继承下来,如《说林训》中警句:“未尝稼穑粟满仓,未尝桑蚕丝满箱。”晋代《艺文志》记载:淮南王刘安喜欣赏舞乐,尤爱欣赏富于节奏感的舞乐,如《相和大曲》、《摩云大曲》等。王充《论衡》中描写淮南舞“搦纤腰而互折,环倾倘兮低昂”。“进退无差,若影追形”、“乍续乍绝……徘徊相侔”。这些舞乐在今天的“花鼓灯”舞蹈中尚保留一些影子。
刘安注重性的研究,成为其教育思想的中心。他说性是清静快愉的,是善的,打破性之清静的便是欲及知,教育之最为方法,即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反性,反性之本在去载。去载即是除去外界诱惑之物能刺激人之嗜欲的。他以为把外界诱惑之物去之干净,性便能复反于清静恬愉的态度,性便能与道契合。他在《齐俗训》中说:“率性而行之谓道,得天下而行之谓德”。他说“清静去欲,无为为至善”。后人评论他的思想界于儒道两家之间,并称他为“儒道两家之调和派”。
二、其他各类作品
寿春自淮南王刘安后,文人代出,论著颇丰。其影响较大者有南宋诗人吕本中;明代昆曲创始人张野塘;清末、民国间剧作家黄吉安、理论家高语罕等。建国后,由于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活跃学术研究,繁荣文艺创作,寿县涌现了一批知名的作家、翻译家、理论家、书画家,如张锲、金大漠、李逸生、朱海观、梅岱、金克木、邵荣芬、司徒越等,他们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作品,有的还出版了多部专著。
1.专著

谢曼卿:《毛诗序》

吕夷简:《一司一务赦》30卷、《三朝宝训》30卷、《三朝国史》150卷、《天圣编赦》12卷、《吕文靖试卷》、《吕文靖公集》20卷、《景佑实录》21卷、《长沙府志》50卷
吕公著:《英宗实录》30卷、《吕正献公集》20卷、《吕申公掌记》1卷
吕祖谦:《唐鉴》24卷、《新唐书详节》60卷、《诗律武库》15卷、《后集》15卷、《三苏文集》59卷、《三国志详节》20卷、《两汉书详节》30卷、《晋书详节》30卷、《北史详节》28卷、《紫薇杂记》1卷、《皇朝文鉴》150卷、《近思录》14卷、《十七史详节十七种》273卷、《大事记》12卷、《通释》3卷、《解题》12卷、《南史详节》25卷、《古文关键》2卷、《古周易》1卷、《观澜文集甲集》25卷、《史记详节》20卷、《春秋集解》30卷、《春秋左传类编》不分卷、《春秋左氏传说》20卷、《春秋左氏传续说》12卷、《东汉书详节》30卷、《东莱左氏博议》25卷、《东莱集》40卷、《东汉精华》14卷、《东莱书说》35卷、《东莱易说》2卷、《吕东莱尺牍》2卷、《吕公实政录》、《历代制度评说》15卷
吕祖俭:《丽泽论说集录》10卷、《大愚集》
吕希哲:《传讲杂记》、《吕氏杂记》2卷、《吕氏家塾广记》(佚)
许希:《神应针经要诀》1卷
僧导:《成实三论义疏》、《空有二谛论》(宋寿春石涧寺释)

刘凤:《杂俎》10卷、《续吴中先贤传赞》15卷、《逸民传》2卷
赵炯然:《大明中极八阵钤笋文集》、《集思集》、《息壤集》3卷
赵燿:《古文隽》(明万历刊本)
张野塘:《水磨腔》、《三弦》
张軏:《西淝遗稿》

俞化鹏:《天爵堂诗稿》1卷
孙克依:《湘雪轩诗集》、《诗隽腹腴》
周文郁:《星哉遗文》
葛佩兰:《发蒙字考》4卷
邓宗源:《宛陵诗草》
刘恬:《晓月吟稿》
孙嘉瑜:《梅花山房诗》1卷
方恬:《春秋要旨》
孙光珖:《晚香园诗草》孙家勤:《医方要言》
白启扬:《瘟疫辨论》
余法祖:《小舟山房文集》
李映淮:《裔堂吟草》4卷
周元辅:《意山园诗集》4卷、《续钞》1卷
鲍瑞瑶:《燕居日省录》
孙克佐:《字学寻源》数十卷、《耕余小憩诗赋》2卷、《秋窗蛰吟集》1卷
孙克修:《畅园诗存》2卷、《听鹂吟榭诗钞》2卷
孙桂森:《桐花轩诗文集》
孙国荣:《白云草堂文集》、《香谷诗钞》、《画楼琐记》
孙树南:《扦云山房诗文集》
孙长睦:《怀雨楼诗集》
孙家泽:《笔花轩经艺》
孙贯:《长啸诗草》
戴龙辰:《勉学篇》、《周易贯旨》、《大学发要》
孙翼祖:《周易道》
孙家丞:《淮淝诗文集》
葛荫南:《寿州志》首末两卷、《凤台县志》卷首
方士贞:《黄山堂诗草》
朱奂若:《知非录》
余陈烈:《荆乐园诗文集》
余陈猷:《所知集》、《培远堂诗话》4卷
曹子龙:《鸣鹤堂诗》
陈赤:《醉竹吟》3卷
陈翰:《诗集》数卷
金墀:《读易管窥》、《读诗管见》、《琅琊纪程》、《南旋纪略》
邹恒泰:《性理古文》数十篇
刘本忠:《触萍诗钞》1卷
曹一峒:《地理薪传》
孙蟠:《群经析疑》、《读书十八则》、《十洲诗文钞》、《南游纪程》、《浪游悽响》、《旅窗晴课》、《乐老堂百二寿印谱》、《宗祠乡贤传》
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50卷、《续西学大成》
戴宗骞:《海上屯田志》、《戴孝侯诗集》 姚德钧:《读史正气录》18卷
民国
孙多森:《直隶实业汇编》1卷
方筱泉:《息园诗存》、《读史随笔》、《朝野旧闻》、《东征录》、《西疆日记》
孙筱斋:《文嘉文存》4卷(佚)、《论语汇编》2卷(佚)、《韩非子诗话》1卷(佚)、《楹联约存》2卷(佚)
孙传:《安徽省铁路刍言》1卷、《寿州孙文正公年谱》1卷
徐菊生:《适轩尺牍》
孙毓筠:《夬庵狱中集》3卷、《国学讲演录》上下集、《烬余集》、诗词歌赋百六十四首
姚积甫:《喉科正宗目录》
李坦:《天随阁笔录》2卷、《钉头木屑》
柏文蔚:《五十年大事记》上下册、《导淮说明书》、《松柏居士日记》
靳铭新:《字体发明》4卷
郑启愚:《杂文一束》
张树侯(之屏):《淮南耆旧小传》、《书法真诠》、《寿州乡土小志》、《晚菘堂诗草》
孙传瑗(仰遽、养癯):《雁后合钞》
孙多慈:《素描集》1册
薛卓汉:《皖北寿县农民生活》1册
时书农:《交芦室诗稿》3卷
徐子香(士芬):《劫余集》1卷
岳东美:《荆溪家集印》
洪人纪(晓岚):《淮上民军起义始末记》1卷、《愚谷诗存》(佚)、《愚谷庶记》(佚)
耿仲夷:《意楼诗稿》4册
张韬(坤伯):《张韬半生事略》手稿
江选榛:《安丰江氏宗谱》(七修)
龙隽甲:《芍西龙氏家谱》10卷
方殿奎:《方氏宗谱》6卷 邵维屏、邵世铭:《邵氏宗谱》10卷
王铭传、王运开:《寿春广岩堂店子岗王氏家谱》10卷
王锦珩:《小迎河集王氏家谱》
吴荫广:《炎刘吴氏家谱》
王松斋:《导淮全书辑要》5卷、《晋北盐政革志》1卷、《中外德育萃编》1卷
高语罕:《白话书信》1卷、《现代名人书信》、《文章及其作法》、《广州记游》
毕仲翰:《自然电工基础》
黄荫庭:《红楼梦考》(佚)、《淠滨读书记》
无名氏:《安丰塘查勘报告书》
赵小霖:《云南记游》(佚)
方勇:《太誓答问》、《平箴膏盲》、《详订春秋名字解话》、《补正尔雅·释地》、《考唐写本说文》、《订文字形体学》、《说文重文考》、《说文读若考》、《古韵通论》、《声韵学》、《训诂学》等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截至1987年)
金克木:《比较文化论集》
邵荣芬:《切韵研究》、《中原雅音研究》、《汉语音史讲话》、《语言学论集》、《英语结构》
梅岱:《辩证唯物主义讲座》、《简明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司徒越:《司徒越书法选》
王守志:《英雄尖兵》、《一袋稻种》、《风雨罗霄路》(均为连环画)
朱海观译著:《不朽的人民》(原作者:苏·罗斯曼)、《苏联文学论文集》(苏·法捷耶夫)、《人与自然》(苏·伊林)、《卡腊布加目海湾(苏·帕乌斯托夫斯基)、《反和平的阴谋》(英·赖尔派克)、《米哈尔科》(波·普鲁斯)、《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战争风云》(美·沃克)、《克什米尔牧歌》(印·安纳德)(均为译著)
2.论文
兹选清光绪《寿州志》记载文章目录(客籍)自汉至清共40题。
(汉)薄召:《淮南厉王书》(《汉书》)
(汉)贾谊:《立淮南诸子书》(《汉书》)
(三国)吕布:《遗袁术书》(《三国志》)
(晋)齐王:《清立淮南王允后表》(《晋书》)
(晋)周馥:《清迁都寿春表》(《晋书》)
(晋)应詹:《清课都寿春表》(《晋书》)
(晋)虞预:《清予寿春置镇疏》(《晋书》)
(晋)桑谟:《论不宜功寿阳疏》(《晋书》) (晋)伏滔:《正淮论》(上下篇《晋书》)
(宋)刘勔:《与殷敬珉书》(《宋书》)
(梁)邱迟:《与陈伯之书》(《南史》)
(梁)朱玚:《致陈尚书仆射徐陵求故丞相王琳首书》(《南史》)
(北魏)任城王澄:《请讨萧梁表》(《魏书》)
(北魏)源怀:《请清荡江区疏》(《魏书》)
(唐)任华:《送王舍人归寿春侍奉序》
(唐)独孤及:《祭寿州张使君文》
(唐)韩愈:《送董邵南序》、《嗟哉董生行》(《昌黎集》)
(唐)柳宗元:《孝门铭》(《唐文粹》) (唐)梁甫:《送灵沼上人游寿阳序》
(唐)李绅:《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
(唐)沈亚之:《上寿州李大夫》、《寿州团练副使厅壁记》
(唐)刘伯恭:《寿州护军大夫梁公创制功绩记》
(唐)皮日休:《何武传》
(唐)梅隐:《梅先生碑》
(唐)庞严:《对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
(宋)苏轼:《乞赈济淮浙流民状》(《东坡集》)
(宋)王希昌:《祭皇神文》
(明)唐志淳:《袁洪先人墓碑》
(明)芮善:《襄王赐司谏罗昭诗跋》
(明)鲁沂:《与刘寿州希尹书》
(明)俞序:《梁公德政传》(明)郑之元:《方侍御传》
(明)刘钟英:《守寿春纪事》
(明)李凤:《过瓦埠镇祭单父侯文》
(明)王良贵:《铁翁汤公传》
(清)李天馥:《夏氏世德记》
(清)王崇筒:《夏氏赈族记》
(清)吴伟业:《邓曾公墓志铭》
民国
薛卓汉:《普及平民教育意见》(《中国青年》1925年8月82期)
高语罕:《青年之敌》(《青年杂志》一卷6期)、《青年国家之前途》(《青年杂志》5期)、《芜湖劳动状况》(《新青年》七卷6号)、《论战时安徽教育纲领》(《安徽青年》半月刊,民国28年)、《一封公开信致蒋介石先生》(《响导周报》158卷,民国15年6月)
方勇:《上刘申叔书》(民国9年《安徽教育月刊》33期)、《跋唐达奚公墓志铭》(同前)、《古韵通论》(《国学周刊》15、16期)
孙传瑗:《安徽革命纪略》(《学风》4卷6期)、《中国上古时代刑罚史》(《学风》4卷1期)、《今雅》(《学风》5卷2.6期)、《读书求是录》(民国24年6月)
柏文蔚:《癸丑讨袁失败记》(《安徽文史资料》3辑)、《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讨袁》)、(《江苏文吏资料》6辑)
李少庵:《王永化先生画像序》(《安徽教育月刊》民国9年33期)
李哲民:《寿县儿童教养所同志录序》(民国31年7月)
段云、权道涵:《夬庵狱中集》弁言、《国学演讲录》跋、《烬余集》跋 无我:《青年立身的根本条件》(寿县县立初中《曙光》民国18年1期)
李家裕:《现代学生生活的错误》(同上)
洪祖逖:《论自杀》(同上)
李孟如:《青年前途之责任》(同上)
赵传孝:《婚姻问题》(同上)
王守成:《今后教育宣谋革新及普及方法》(《安徽教育月刊》民国9年)
王治铭:《寿县大寺巷小学创办教生短期小学实验班的经过》(《安徽教育辅导旬刊》民国25年)
赵鸿:《华北新闻纸的鸟瞰》(《突进》民国21年1月)
建国后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的部分作品及作者一览表(截止1987年)





三、诗、赋、词、联
淮南王刘安“八公操”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下来兮,公将与子生毛羽兮,起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玉女兮,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汉赋淮南王篇
淮南王言自尊,百丈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扬声悲歌音绝灭,我欲渡河河无梁,愿化黄鹄还故乡。还故乡,入故里,徘徊故乡苦不已。繁舞寄身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登八公山
(南朝齐)谢眺
二别阻汉坻,双崤看河澳。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忆华,素景论伊谷。阽危赖宗衮,微官寄明牧。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远倏。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浩荡别来知,连翩成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八公山赋
(南朝宋)吴均
峻极之山,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尔其盘桓基固,含阳藏雾,绝壁崄巇,层岩回互。桂皎月而常圆,云望空而自布。袖以华阆,带以潜淮;文星乱石,藻日流阶。若天神基巨镇,而卓荦荆河;箕风毕雨,育岭生峨。高岑直兮蔽景,修坂出兮架天,以迎风而就日,若从汉而回山。露泫叶而原静,花照矶而岫鲜。促嶂万寻,平崖亿绝。上披紫而烟生,傍带花而来雪。维英王兮好仙,会八公兮小山。驾飞龙兮翩翩,高驰翔兮冲天。
代淮南王
(南朝宋)鲍照
淮南王,好长生,服食炼气读仙经。琉璃作碗牙作盘,金鼎玉匕含神丹。含神丹,戏紫房,彩女舞明挡,鸾歌凤舞断君肠。朱城九门门九闱,愿逐明月入君怀。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白毫子歌 (唐)李白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露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余桂树愁杀人。
初出淝口入淮
(唐)李绅
东风百里雪初晴,淝水冰开好濯缨。野老拥途知意重,病夫抛郡喜身轻。
人心莫厌如弦直,淮水长怜似镜清。回首夕岚山翠远,楚郊烟树隐襄城。
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
(唐)皇甫冉
榛草荒凉村落空,驰驱卒岁亦何功?蒹葭曙色苍苍远,蟋蟀秋声处处同。 乡路遥知淮甸外,故人多在楚云东。日夕烟霞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
秋夜泛淮
(唐)刘方平
旅楚何时尽,征途每望赊。晚秋淮上火,新月楚人家。
猿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明朝南岸去,定折桂枝花。
更被奏留淮南送从弟罢使江东
(唐)刘长卿
又作淮南客,不悲木叶声。寒潮落瓜步,秋色上芜城。
王事何时尽?沧州羡尔行。青山将绿水,惆怅不胜情。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渡淮
(唐)武元衡 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五月天。行子不须愁夜月,绿杨多处有人烟。 寄杨韩入寿州
(唐)刘禹锡
风猎红旗入寿春,满城歌舞向朱轮。八公山下清淮水,千骑城中白面人。
桂岭雨余多鹤迹,茗园晴望似龙鳞。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仍须旧谏臣。
送张公仪宰安丰
(宋)王安石
楚客来时雁为伴,归期只待春冰泮。雁飞南北两三回,回首湖山空梦乱,
秘书一官聊自慰,安丰百里谁复叹?扬鞭去去及芳时,寿酒千觞花烂漫。
寿阳城远眺
(宋)王安石
楚山重迭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干嶂野平云。
孤崖佛阁晴先见,极浦渔舟晚未分。吟罢骚然略回首,历阳诗社久离群。
出颍口初见淮山 (宋)苏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岗。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谢元庙
(宋)曾极
儿辈能军国为危,更令朱序助声威。秦人若有全师集,云母车盛晋鼎归。
九日次寿州
(宋)梅圣俞
昔日把酒望青植,今我持酒无黄花。自催台里红鳞脍,不弹墙头白顶鸦。
寿春城高枕淮水,丝蒲疏疏暮帆起。登临不学孟参军,帽坠山风费嘲纸。 峡石寺
(宋)林和靖
长淮如练楚山青,禹凿招提甲画屏。数崦林萝攒秋色,一崖楼阁贮天形。
灯惊独鸟回晴坞,钟送遥帆落晚汀。不会剃头无事者,几人能老此禅扃。
将至寿州初见淮山
(宋)张耒
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风鸣两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题东禅寺浮图
(宋)杨复
境入安阳觉此尊,浮图百仞插祗园。历朝古石无诗记,刺汉危峰有鹤屯。
风送雨声供洒扫,鸟衔花蕊献晨昏。夜惊劈地苍龙起,晚爱凌虚铁马喧。
三十里看云外影,几千灯照月边门。好风吹上最高处,不为题名兴自繁。
行至寿春下蔡寄内
(宋)欧阳
修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东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虞美人
(宋)魏杞 冰肌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竹谯三弄江梅晓,立马溪桥小。只应明月最相思,曾见幽香一点未开时。
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踏莎行
(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感调调
(明)方震孺
长安道路奔驰日,故国楼台典卖时。似此弟兄天下少,儿孙着眼断肠诗。
珍珠泉
(明)王蓥
山拥淮淝合,泉当日夜浮。蠙珠留水面,云影渡矶头。
涧邃千寻雪,崖阴五月秋。漫传金谷令,拟赋玉川游。
珍珠泉
(明)刘永准
衰柳残蒲郭外田,西风晴日景堪怜。香浮雀舌庐山茗,甘涌珍珠淝岸泉。
黄歇豪华尘土外,谢玄事业水云边。寿春太守刘伶侣,长啸高峰一惨然。
七律
(明)刘之治
霜落秋山木叶稀,烟岚触处湿人衣。无名怪鸟啼枫树,不瓣寒花点石矶。
曲涧水喧群鹿过,夕阳影乱野樵归。岩逶何处白云寺,缥缈钟声出翠微。
题峡石寺
(明)张軏
石磴盘空入翠微,竹林疏处见禅扉。云封松顶鹤归晚,草刺山豁客到稀。
百尺老藤悬峭壁,千年古洞倚斜晖。方袍镇日闲无事,檐下穿针补衲衣。
寿阳怀古
(清)黄景仁
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终古英灵走河北,此间形势障江东。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 峡石一律
(清)刘允谦 春光也到牧樵家,不为蓬茅减物华。紫燕还来寻旧舍,白头犹爱插新花。
野蔬有味频堪嚼,市酒无钱却许赊。呼友踏青须早去,出门那问水山遐。
题隐贤幽居
(清)汪乔年
小院声声昼漏清,幽居小日断人行。春浓庭树绿阴合,时有小禽哺子声。
淝水
(清)赵翼
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空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
枋头宣武惭勋伐,江左夷吾尚庙堂。赢得淮山闲草木,也同旌旆气飞扬。
孙叔敖庙
(清)颜伯珣
安丰县郭草离离,塘上巍然楚相祠。乌鹊朝啼南国树,儿童醉卧岘山碑。
百年兵火妖氛后,万井桑麻霸业遗。高下诸门零落尽,前贤岂不后人期。
晚登熙春台
(清)袁澍
独上高台值暮烟,大江南望渺无边。夕阳影淡寒鸦阵,枯树枝匀水墨天。
异域岁寒人渐老,故园花好别经年。八公山上云飞尽,浪说淮南已得仙。
登寿阳城眺望
(清)李兆洛
襟带淮淝两派流,绕城烟火万家稠。浮图柱动撑虚落,硖石峰高据上游。
应有珠辉明月夜,那无龙戏晚潮秋。楼头歌响飘何处?野外西风起白鸥。
谒宓子贱墓
(清)王肇奎
仆夫寻前路,下马古城阴。远水围平野,斜阳薄断岑。
鸟惊人语散,草入墓门深。再拜怀先哲,鸣琴空好音。
廉颇墓
(清)王佩兰
气吞六国扫群雄,能使相如败下风。百战关边摧劲敌,千秋日月照孤忠。
老成持重兵容肃,权佞交讒计划空。今日荒坟凭吊处,摩挲青史蔚丰功。
夜泊寿春驿
(清)叶汾
万里悲行客,孤槎自使星。人烟昏晚渡,渔火乱风汀。
桐柏长淮水,松杉古驿亭。谁家吹短笛,凄惨不堪闻。
寿春怀古 (清)邓宗源
尽著雄图占寿春,青苍赢得翠螺新。鹤声此日留清韵,鸿宝当年笑古人。
继续樵歌深径出,参差麦浪晚风匀。干戈缕指多遗恨,故垒萧萧化劫尘。
夜渡淮
(清)吕邱晓
舟山自相报,落日下荒潭。夜火连河市,春风满客帆,
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且喜乡园近,无言意味甘。
十五里望寿州城
(清)孙蟠
策蹇中途夕照残,山城云物耐人看。亦知风景原如故,久客初归似改观。
芍陂楚相祠
(清)周光邻
楚相祠前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长留处,三十六门秋水声。
同方蟠三安丰城晚眺
(清)夏俱庆
结伴寻幽境,来过废县中,深林隐古寺,落日映丹枫。
城郭埋荒草,楼台叹转蓬,芍陂犹未改,流水自西东。
刘公祠
(清)萧景云
江上君臣纳款勤,淮城守死孰酬勋?阐幽终合王裴传,旌节仍名忠正军。
异代黄公邻俎豆,故乡彭郡渺邱坟。壁间碑字风云护,胜似荒残谢庙文。
八公山景
(清)潘思牧
翠崖重叠白云中,楼阁参差竹木丛。随处停车依石径,晚来树树落霞红。
北上吟
(清)方希孟
轮舟北上海风寒,老眼苍茫不忍看。故国犹存周典礼,斯民仍重汉衣冠。
是谁持算盘盘错,留此危棋着着难。有志补天苦无力,可怜瘦骨已凋残。
夜坐
(民国)孙毓筠
帘外夜沉沉,轻寒半不侵。况当摇落日,更触别离心。
征雁随风断,醇醪带酒斟。谁家吹玉笛,入耳尽愁音。
宿营百草沟
柏文蔚 虎将谈兵夜欲央,漏残人静月昏黄。功名已觉三生薄,鞍马空驰十载忙。
未遂封侯悲李广,犹堪勋业慕汾阳。待当骄虏平除日,捧献澄清酒一觞。
黄君志雄重辟金华双龙洞书此奉寄
方振武
剖读鱼书事亦奇,森张鳞甲欲何为?行间如见双龙起,为颂葩经霖雨诗。
其二
金华风月留仙侣,紫塞烽烟郁国仇。一卷名山三尺剑,人间各自有千秋。 登迎江寺塔
高语罕
为君此日强登楼,湖海飘蓬动客愁。万马涛声悲逝水,一江山色怕惊秋。
人争屈膝皆居顶,我苦卑躬未上头。放眼白云思故国,孤舟野鹤自悠悠。
赠张树侯
耿清
一树梅花香满庭,天风吹目照疏棂。合当碧海三生石,倩刻黄庭一卷经。
共对名山读旧画,重寻古帖数残星,明朝莫放闲云去,吩咐松扉竟日扃。
感怀
朱寿之
潇洒年华六十秋,杖藜且学放翁游。闲时有话悦亲戚,到处无心任去留。
菽水承欢兄弟乐,书田种福子孙收。逍遥会得蒙庄子,那许新仇叠旧仇。
除夕
康树侯
滚滚双丸似掷梭,未成一事鬓全皤。菜根滋味人谁识?铁砚生涯老尚磨。
大地龙蛇都起蛰,漫天风雪独悲歌,眼前幸喜阳春转,且看文章别样多。
为谢心原七十寿诞而作
王松斋
昔时共赋采芹篇,转瞬驹光五十年。旧里乌衣同缔好,今朝白发尽盈颠。
九龄长我称中表,七秩逢春祝寿筵。座上八公皆入会,飞觞醉饮杏花天。

张树侯
习习清夏正长,离离青翠两三行。有时写入溪藤里,好补肥陵君子堂。
久雨初霁
张鹿宾
曲涧居然泛短舠,小溪新涨已平桥。忍饥瘦羽睨人下,纵壑修鼓浪骄。
雨渍苔衣森翠甲,霞烘岭树红梢。诗家清景田家乐,乍赋渔歌和晚樵。
暮春
靳仲儒
昨夜濛濛雨,今朝习习风。风吹杨柳绿,雨润桃花红。
老人闲无事,作歌教儿童。儿童放学去,游戏小园中。
试看树上鸟,哺子何融融。
竹屋
孙传瑗
背山作竹屋,小小似方船。便被风吹去,浮家正好眠。
北上途中 薛少卿
春风次第到津门,十万人家笑语温。极浦冰开舟放胆,大堤寒破柳苏魂。
喜力组工厂落成
孙坚如
厦屋巍然竟底成,机声闲杂读书声。从今衣被干家暖,不用香山作苦吟。
建国后
南京访故人 毕仲翰
廿年重到石头城,风物依稀景色新。昔日强梁俱化鬼,今朝黎庶尽翻身。 朱门旧户承新主,秋水苍山访故人。盛世犹存千里志,立椎无地不嫌贫。 念奴娇 邵荣芬
曲园幽静,玉容都消却深秋清瘦。若损天涯芳草梦,魂怯云山难逗。漫洒河桥,偷迷斜径,莫道无情趣。黄昏窥户,更欺窗里罗袖。都遣断雁和来,朝天暮色,几点横寒岫。做冷梅边冷似月,何逊清辞沁透。倦舞西风,暂休娇软,但恨归期骤。酒消怕看,夕阳红树依旧。
读敕勒歌
孟醒仁
敕勒歌新继国风,莽苍俯仰独豪雄。少年飞骑识边色,白草黄沙吟哀鸿。
自度曲
朱鸿兰(女)
才下妆楼,徘徊花径,一曲碧栏杆,春风拂袖寒。
窈窕莲踪移处缓,流莺俏语讥侬懒。我为惜芳辰,何须促促行。 四顶山庙会即事 郝耕耘
胜地重来五十年,祖孙三代合家全。当年风鹤传佳话,此日林泉改旧观。 处处厂房工业化,纷纷士女旅游欢。衰龄七五不辞老,乘兴攀登四顶山。 农夫
顾静娟(女)
四月农人渐渐忙,沿淮今又庆丰穰。豚蹄斗酒陶然醉,毕竟农家乐趣长。
为沈炳麟先生捐资兴学题咏
孙剑鸣
少陵空寄愿,广厦庇斯文。今日层楼起,仁风仰炳麟。
安丰塘
单士元
楚相干秋业,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绩冠中华。
为鲁迅先生百岁诞辰作 李贻训 告慰先生遗愿酬,春风杨柳遍神州。祥林嫂赞家乡好,闰土歌消冻馁愁。
曾有雄文惊百怪,更留硬骨耀千秋。高风又鼓英雄志,匕首还须刺贼喉。
《新浪》刊首寄语
赵振远
寿春自古多才俊,喜看今朝一代新。灯火诗书明月夜,楼台歌舞艳阳春。
张生戏曲承先导,吕子词章启后尘。寄语少年开拓者,文坛竞作弄潮人。
答谢司徒越先生惠赠华章墨宝二首
春卉
华章珍似宝,锦字价连城。大匠挥毫处,风云满室生。
忆昔初学步,常思扶植恩。平生一幸事,立雪有程门。
点绛唇·忆故人
孟超
月照枝横,梦回细柳销魂路。黄昏小住,一任相思苦。莫有人知,方问花知否?窗前伫,人儿何处,不觉春将暮。
读《谭嗣同传》
李广嗣
积弱斯民瘁,图强国士忧。可怜百日史,空有六人头。
碧血垂殷鉴,红缨成土丘。废书一怅望,浩荡大江流。
贺皖西诗词学会成立
张义善
东风大地醉流霞,艺苑新声处处嘉。措敌昔年夸俊杰,联吟此日放奇葩。
辅时及物繁枝秀,踵事增华远景赊。石借他山存厚望,敢将数韵献方家。
庚申元宵节傍晚游八公山
徐君实
策杖古城外,轻风拂面吹。八公传逸事,淝水荡新姿。
林茂春回早,峰高日暮迟。霞光红万里,疑是接晨曦。
七绝
洪仁辅
朝弦夕诵乐融融,民族新苗化雨中,施教无方惭振铎,扶持且喜此心同。
偶成一律
谢泽山
流光驹隙太匆匆,七十年华一梦中。为学不成惭画虎,谋生无计悔屠龙。
频经风鹤胸常泰,老困盐车图亦穷。且喜衰龄逢盛世,献身四化此心同。
暮春山游
朱跃文
微雨初停未放晴,山青云白更分明。古桥细柳翩翩舞,老树娇莺啭啭鸣。
芳草萋萋迷野径,轻烟冉冉出孤城。三春景色今尤好,坐对清泉不忍行。
寿阳八景
刘齐平 寿春烟雨蔚奇观,泉涌珍珠碧水端。东渡晨升晓月挂,西湖晚照夕阳残。
紫金叠翠织新景,峡石晴岚没旧坛。古洞三茅留胜迹,八公仙境景斑斑。
晓起书怀
朱鸿震
梦被邻鸡唤乍醒,一肩晓日立芳庭。池荷照影回风艳,径竹和烟滴露青。
腕底波澜诗似海,胸中山岳画为屏。等闲莫道吾庐小,尽览风云日月星。
龙门愤
孙子连
窟内空余斧斫痕,猖狂四害毁龙门。诗人老去香山在,佛像难留伊水存。
雁塔倾颓多错落,莲花凋谢久缤纷。难书罄竹滔天罪,一片愤声应野村。
淮上吟
孙子连
淮河两岸好风光,点点渔帆挂夕阳。更有一番堪羡处,良田万顷稻花香。 和徐速之诉衷情·登八公山
孙子连
英雄怀土霸图收,丹井没荒邱,八公山色依旧,忆往恨悠悠。
鸿烈训,姓名留,胜王侯。几多雅士,携酒呼朋,揽胜寻幽。
留犊祠怀古
陈益龄
轻车来去载清风,疾苦斯民与己同。生犊淮南留不取,千秋廉吏话时公。
呈业师
陈益龄
春风惠我浴当年,身教诲人品为先。白发终随红烛映,青衫长伴赤心连。
芳园桃李今材茂,绛帐琴书总梦牵。但得登门勤问候,嚣尘一洗饮清泉。
孙家花园联
(清)孙蟠 以扁舟泛大江而东,收两浙晴岚,半入诗囊,半归画稿,往来客路三千,话游踪含烟霞余味;
为名园傍小山之左,栽四时花卉,有书教子,有酒呼朋,消磨年华五十,论福分是神仙中人。
殿试联
(清)孙家鼐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物阜,雍和其体,乾健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绍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注:清咸丰九年,孙家鼐参加殿试,咸丰帝命他以大清六代皇帝兴隆为题撰联。
龙兴寺朱元璋遗像联
(清)孙家鼐 生于泗,学于沛,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正阳关观澜亭联
(清)佚名
世虑顿消除,到绝胜地,心旷神怡。说什么名,说什么利,说什么文章声价?放开眼界,赏不尽溪边明月,槛外清风,院里疏钟,堤前斜照。
湖光凭管领,当极乐时,狂歌烂醉,这便是福,这便是慧,这便是山水因缘,涤尽胸襟,赢得些萧寺鸣蝉,遥天返棹,平沙落雁,远浦惊鸿。
正阳关观澜亭联
(清)朱少萼
烟水茫茫,豪士胸怀名士恨;
亭台草草,元人图画晋人诗。
正阳关观澜亭联
(清)时继周
傍槛遥观,放眼长空远六蓼;
围棋小憩,关心时局感沧桑。
正阳关迎水寺联
(清)佚名
五六月间无暑气;
二三更后有渔歌。
倡修珍珠泉联
(清)李兆洛 未知明岁在何处?
暂为名山作主人。
自撰门联
(清)葛荫南
皇初道合无怀氏;
晋代文成抱朴书。
强立学社联
(民国)张树侯 强国造福永锡而类;
立天休命夙夜惟寅。
芍西学堂联 张树侯
天上飞熊惊冀北;
人间侠士会芍西。
真武小学落成联
张树侯
大厦落成十年十月;
群才蔚起八恺八元。
注:民国十年十月,祝梦华创办真武小学落成,请张撰联。
欢度阳历年元旦联
刘定卿
万事不如杯在手;
送年正值月当头。
欢度阳历年元旦联
黄萌庭
梅花香绕迎年鼓;
明月光分守岁灯。
注: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国民政府通令党政军一律过阳历年,是年元旦正值农历十一月十五“月当头”。
寿县仁济药房联
王松斋
仁风广寿韩康药;
济世家传仲景书。
寿县大同客栈联 靳铸三
大地共分五种族;
同居便是一家人。
盂兰会联
孙筱斋
南无念那摩夫子莞尔;
呜呼读於戏颜渊喟然。
为石寅生先生轻财重义撰联
涂卧庐
白发归来三径在;
黄金散尽一身轻。
永康酒店联
孙瑾甫
永和九年曲水流觞传逸韵; 康乐一梦池塘春草得佳诗。
东南饭店联
孙瑾甫
东倒西歪嘉宾满座; 南腔北调盛友如云。
前题
孙嗣先 东鲁道人过门大嚼;
南阳高士入座饱餐。
同春堂药房
孙以艮
同登仲景延年路;
春启修园益寿门。
望淮楼饭店
郝耕耘
望帝声中花欲语;
淮王座上客皆仙。
四、戏曲电影
1、戏曲
戏剧主要有国剧(即京剧)、庐剧、推剧。
京剧,民间多称“大戏”。清光绪间,寿县即有京剧艺人耿二老萃的京剧“草台班”在东乡演出。民国元年,耿二老萃的艺徒邓传昭,组成京剧“双喜班”,后改名为“同庆班”。此后,各地相继组起京剧班社。民国22年,县民众教育馆内有“国剧研究社”,城关浴池业的“北园”、“南园”为招揽生意,设有“共乐舞台”和“移风剧社”演唱京剧,盛极一时。
建国后,六安的“九如班”,河南的“庆寿班”一度在寿县演唱京剧,不久即离去。又有六安京剧艺人陆续来寿,组成“红星京剧社”,演唱京剧。经过戏剧改革,人员逐年增加,遂组成寿县京剧团。至1981年撤并于庐剧团内。近年有一批京剧爱好者,自愿联合,组成一个群众演出团体,名曰“寿阳京剧社”,业余清唱,自娱娱人。
庐剧,原名“倒七戏”,俗称“小戏”。该剧为安徽地方戏,分为上、中、下和北路等流派。上路又称西路,以皖西六安为中心;中路以合肥为中心;下路又称东路,以芜湖为中心。北路即以寿县为中心,唱腔轻松明快,以花音见长,在与西路相互渗透、融合和取长补短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其唱腔发音准确,并接近普通话。同时借用“东路”唱腔,代替“北路”原来没有的“寒腔”,以“山腔”旋律,创“硬三七”调,填补了庐剧曲调中缺乏表现刚毅唱腔的空白,并从沿淮民歌、曲艺方面吸取有益的东西,丰富完善自己,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流派。
推剧,又名“花鼓戏”,因用四句反复推唱,俗称“四句推子”。约在40年代末,自凤台传入寿县。建国初,即遍布寿县城乡。其表演揉花鼓灯舞蹈于一体,载歌载舞,唱做并行,行头简单,小戏小唱,活泼轻快,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至今,许多乡村仍有业余推剧演出。
2.电影
寿县无声电影的放映,约在清光绪末年,基督教堂以布道为目的,放映过孵育雏鸡知识的黑白记录片。民国6年,始有黑白无声电影放映,俗称“影子戏”。民国30年10月,安徽省政府派“电影放映队”,由队长陈继梦和蒋开瑾、韩浩等8人带小型家用放映机(好母拉尔特)1部和发电机1部,到寿县隐贤、正阳、保义等地,先后放映《七·七芦沟桥事变》、《在松花江上》等影片。
寿县放映有声电影则始于1950年夏,时有人民解放军过境放映黑白有声电影《白毛女》、《柳堡的故事》;是年90师驻寿县放过有声电影。建国后,寿县管理与经营电影事业的专门机构变动频繁,先后有电影队、联队、管理组、管理站、电影放映发行公司。
电影队联队成立于1957年8月。在县文教局行政领导下,联队管理全县电影队的放映工作。徐涛为队长。不久,与广播站合在一起成立修理厂,既负责机械修理,又对农村电影队工作计划、影片调度及财务审批等负责。1962年与广播分开,单设电影管理组,唐友清为组长。旋又复设电影联队,指导员杨梦云,队长洪绍绪。未久,寿县为“四清”运动重点县,省里抽调十多个电影队到寿县放映,因又成立“寿县社教电影管理组”,何家振为组长。
“文化大革命”初,影片多被封禁,加上成立“造反派”组织,电影放映基本停止。1968年2月,成立“寿县电影队革命委员会”。至10月,电影队与电影院合并成立“电影宣传站革命委员会”,何家振为主任。1973年4月,改宣传站为寿县电影管理站。
1981年6月,改管理站为公司至今。经理张敬书,副经理先后有洪绍绪、李良元。公司在行政上隶属县文化局,业务受六安地区电影发行公司指导。1984年后,成立了迎河、安丰、三觉、炎刘等区电影管理站。
影院为电影的放映单位,主要有城关的县电影院和区镇的电影院。除工会、工厂、农场等部门办院外,公司直属电影院为县电影院、正阳、迎河、隐贤、安丰、堰口、三觉、炎刘等区镇电影院。公司与各院实行支出报帐、收入上交的两条线管理办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自办电影院迅速发展,有集体、联户办多种形式。集体性质的始于1970年元月广岩影剧院。继有江黄、六冲。1977年后,有双桥、双门、梨树、瓦埠、邵店、建设、众兴、太平、荆塘、保义、开荒、菱角、小甸、谷贝、沛东、申桥、窑口、十字路、谢墩、双枣、三义、邢铺、大店等影剧院建成。联户办的始于1980年阎店集董志才等8户,集资1.8万余元,建一所面积455平方米的影剧院(场)。此后又有双门的李祠、余集街道、三义的傅楼、廖圩大队等联户办起影剧院(场)多所。
五、书画金石摄影
本目所志为省级及其以上的展品和发表的作品,并多为今人之作;谢世作者之作多列“文物”目。旅居县外的寿县籍人作品,限于资料,多有遗漏。县志断限(1987年)后之佳作,只能等待统一续补。 1.书画史简述
寿县书画之风所以极盛,其兴起之情可从州人张之屏《书法真诠》序文和《淮南耆旧小传》所记中寻到因由。序文说,清之豪杰之士具迈往不屑之气。“刘之治、梁巘、薛鸿、邓石如、陈鸿寿等,因皆各出杼机,自成馨逸”。清乾隆时,有亳人梁巘者事寿春,梁氏善书法,遗墨较多,遂成风气。州人萧景云,梁巘高弟子,其遗墨被识者视为珍品;刘恬工行草书,梁氏题云:“意其为人,脱然尘网,自适其性,故见之笔墨者萧然淡雅如此!”余占鳌书法,梁氏亦赏之。张暹,字东渐,工山水,款署淮南大布衣。“景具尺幅,千里之势,烟岚缥缈,云水茫茫,布置俱极清稳妥贴,宜乎康雍间画苑诸人,推为江南第一也。”(《淮南耆旧小传》)。乾嘉州人王琏,字青笠,工水墨写意花鸟,晚年作屏幛颇得宋人笔法,《耆旧传》说是“吾寿画山水自大布衣后,此其嗣音”。张縯亦乾隆时人,因家横塘集,号横塘。书法学怀素,为梁闻山所赏。薛鸿字翥江,嘉道间人,早年摹秦小篆、汉隶,后专意行草,师王觉斯,晚临阁帖。遗墨行书联“屋有诗书甘鼎醴,胸藏邱壑养云烟”,笔力雄健;画喜仙佛,意仿李公麟,白描立幅《罗汉》,神清貌古;横幅《麻姑仙》乘五云车,青狮驾之,云簇雾拥,极具缥缈之态。陈秉初,以画山水名于世,私淑王青笠,《耆旧传》记说其雨景大横披,纯仿大米,章法密满,边际几无题款处,而内部则极空灵,其气魄之大,又非青笠所能及。刘秉彝,字鼎臣,回族,工绘事,传者少,其子允升,字惺哉,其画私淑陈秉初,朴茂虽不及,而清峭犹过之。州人葛荫南,喜搜罗金石文字,尤精汉隶。《耆旧传》称“其人其字,对之如抚古钟彝,听弋阳曲,高情抗节,至足尚矣”。孙筱斋,名多淦(1859—1935年),寿县城关人,能文善诗,书法初宗二王,后习颜柳,晚近何子贞,曾为春华医院书“善与人同”匾额。石补(练白)绘画以工笔见长,描绘细腻,花鸟、山水、人物并擅,菊花尤佳;民国期间其作品多次参加名画展览,也常在报刊上发表。张之屏,号树侯,寿县瓦埠人,同盟会员,其书法兼善四体,篆隶上追秦汉,晚年尤得力于安阳殷墟甲骨;草书善作飞白,苍劲刚健,今存遗墨颇多。著有《书法真诠》。合肥李国凤跋是书曰:“亭林有言,崛起淮泗间者,往往为天下雄。树侯先生若仅以字书传,其代表北方之强者,何尝非积健之雄耶。”于右任题诗曰:“天际真人张树侯,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其金石得汉印精髓,刀法峭拔。绘画精于老梅,李则纲称“如游龙挈云”。合肥明教寺墙砌其书“重建明教寺记”和老梅两幅。孙多慈(1912—1975年),寿州孙传瑗女,民国20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从师徐悲鸿学素描,选修宗白华《美学》。23年以一幅《鲛人弹琴图》露其艺术才华。宗白华为其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素描集》作序曰:“线文雄秀,真气逼人”,“观察敏锐,笔法坚实,清新之气,扑人眉宇”。李则纲称其国画“笔法雄俊,气概不凡,确有徐悲鸿先生的作风”。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美术奖金。
建国后,寿县书画名家辈出。书法家当首推司徒越。继有刘蔚山、李家馨、王家琰、余国松、孙子连等。
司徒越,本名孙方鲲,号剑鸣。民国3年生于安徽寿县,20年入上海美专,次年转新华艺专,均习西画;青年时曾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29年回乡从事教育工作。1963年在寿县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考古研究。现任寿县政协副主席。先后为省考古学会理事,省书法协会理事、副主席,国家书协会员等,其书法于真草隶篆均工,尤善狂草与金文甲骨。许多作品除在国内展出与发表,又多为日本、美国、东南亚和西欧诸国所珍藏。1987年由黄山书社出版《司徒越书法选》一书。刘蔚山书画金石兼擅,隶书曾两次展出于日本;刻印“空名适自误”、“清平居”、“醉里得真如”、“欲换凡骨无金丹”等,劲峭清疏,古意盎然;李家馨行草洒脱俊秀,小楷亦工;王家琰、余国松亦擅草书,书作颇多。
画家则有李逸生、石寿、郑子枫、朱宝善等。李逸生原名李文萃,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生于寿州正阳关,民国31年随徐悲鸿筹备联合国画展,其山水画又在美、苏、英等国展出。石寿,寿县石集人,民国6年生,精于指画、指书,著有《指头画技术》一书。郑子枫,民国13年生于正阳关,工山水花鸟。朱宝善,民国32年生于国画之乡萧县,曾受业于萧龙士诸大家,所作国画均具民族传统的根基,古朴苍润,有《朱宝善中国画选集》出版。 刻印,清末以来,寿县人善刻印者,亦首推张之屏,李则纲称“其金石得汉印精髓,刀法峭拔”(其作品另见“文物章”)。当代篆刻家主要有司徒越、刘蔚山、王守志等。近年涌现一些青年作者,并崭露其艺术才华,主要作者有李晓龙等。
寿县地方摄影事业始于民国初年,时钱李巷口有易彦方的“彦方照相馆”,稍后又有吴开的“摹真照相馆”和“美方”等。县南乡申桥有童冠武的画相(又称传相)馆。但均属于职业经营性质,作为新闻宣传和摄影艺术是建国以后的事。在中共寿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和文化馆内,配有摄影人员,并组成摄影学会,举办摄影展览,创作出一批艺术作品。主要作者有李传祥、李文光等。
2.作者及其作品
司徒越草书收入1976年日本《中国现代书道展》一书,其他作品多收入《司徒越书法选》。草书赵孟頫《兰亭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苏轼《前赤壁赋》句,钟鼎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临甲骨文等作品,均收入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家墨迹诗文集》一书。
刘蔚山漫画《拉倒纤的悲哀》、《连中三元》、《古诗新解》,均刊于《安徽日报》。版画《女民兵》,刊于《人民日报》;版画《野花》、《女理发员》、《忙中有闲》、《太极颂》、《众心齐泰山移》、《人工养獐》、《花与鸟》,均在省美展展出。隶书朱德赏菊诗、鲁迅语录、陆游诗、董必武诗、湘水踏盘歌、欧阳修日本刀歌等,分别于安徽省和杭州、南京、桂林展出。隶书沈育日出诗,收入《黄山诗百家书法精萃》一书。篆刻5组,分别于省和杭州、南京展出。
李家馨行草“峨眉山月半轮秋”,先后多次参加省书展,并刊于《安徽日报》。其字俊秀,如美女簪花。
程明伦草书孟浩然《宿建德江》诗,获全国商业职工书画展二等奖。
王家琰行书《赠日本歌人》,收入日本的《现代中国书道展》和《中国现代书法选》。国画《苍鹰图》,水墨画《雄鸡》、《大白菜》、《双猫》、《奔马》,均为省美展作品。
鲁克望行草毛泽东《长征》诗,获全国电视书法比赛纪念奖,“山水含芳意,风云入画图”,收入《安徽楹联书法大观》。
马平和行书“六·五计划”,在省人口普查书画展展出;“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龙韵”、“繁花”,刊于《安徽日报》;“观涛”,参加省老年千人书画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于江西庐江画院展出。 樊春云(女)行书杜甫《望岳》诗,分别于省首届妇女书法展和省首届青年书法展展出;楷书“奇松生怪石”,获“黄山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汪维成隶书对联“诗书存道义”,获省交通职工书法展三等奖;隶书对联“平章三代器”获峨眉山书画院迎春书画展二等奖。
魏力生行书“草满池塘水满陂”,参加全国首届“黄山杯”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郑子枫花鸟画《八哥图》、《墨竹》、《八哥》、《紫藤》、《春暖》,参加省美展并在苏州、上海展出。
石寿山水画“冻解”、“雨霁”,在日本展出,并刊于日本画刊《萌春》。有《指头画技术》一书问世,并由日人远藤光一译成日文出版。
王守志年画《公社兽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国画《女电焊工》、《前方来信》、《春华秋实》、《峡江行》、《秋荷》等作品,分别刊于《安徽日报》、《安徽画报》、《安徽文学》等报刊。
朱宝善国画《梅花图》、《峡江秋色》,刊于《安徽日报》;《寒香图》,刊于《解放日报》;《铁骨丹心图》,刊于《新华日报》。 张君法山水画《朝朝夕夕闻泉声》。1986年由南京艺院、南京博物馆书画厅联合举办了“张君法画展”,张文俊教授评价其作品“追求一种苍茫浑厚、元气淋漓的艺术效果”。袁志山题跋称“简笔空灵,笔墨之趣,颇有八大遗风”。
祝传鼎国画《山雨欲来风满楼》。八旬老人,缺少绘具,仍作此山水,诚可宝贵。
冯自安国画《黄山烟云》、《清凉世界》、《山河锦绣》、《仰步三天胜迹》,均刊于《安徽教育》;国画《泰山》,参加省老年书画联谊会画展;《喜望太平》,省教师画廊画展;《三叠泉》,参加省老年书画展。
郝瑜国画《古战场新貌》,参加省工会芜湖书画展;《乐在其中》,安徽画廊展出并刊于《安徽教育》;《情歌一曲献天山》,参加省老年书画展。
陈久兰(女)工笔花卉《牡丹》。
葛中宝国画《大别山图》,收入安徽《情融丹青》书画集。
高有德国画《湖畔朝阳》、《八公春晓》,参加安徽青年职工书画展展出;《春风》,于安徽画廊展出。
王幼林版画《节日的夜晚》(套色木刻)、《山镇夜色》(套色木刻),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铁道部联合举办的“大路画展”。
谷朝光国画《听雨》,参加安徽省庆祝建国35周年美展;《清香远溢》,参加安徽省首届花鸟画展,《报春图》,参加庆祝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春雨潇潇》,刊于《安徽教育》。
王树木套色木刻《绿色宝库打开了》,刊于《福建日报》;宣传画《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刊于《铁道兵报》。1985年以来,先后在《人民画报》、《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画作30余幅。
李文光摄影《养蜂姑娘周德敏》、《玲珑的银棺》、《闪光的楚金币》、《古朴的楚铜鼎》,刊于《安徽画报》;《寿西湖小麦又丰收》、《巍峨壮观的宾阳楼》、《安丰塘晚景如画》、《瓦埠湖渔港之晨》等摄影作品,分别刊于《安徽日报》、《退休生活》、《信息时代》等报刊。
李传祥摄影《互学》、《河蚌育珠》,刊于《安徽日报》;《安丰古塘》,刊于1984年《安徽经济年鉴》;《古城寿春》,刊于《安徽省情》;《司徒越的书法艺术》、《献交文物见精神》、《寿春古庙会》,刊于《安徽画报》;《这里有不断的人流》,获“全国农村经济腾飞的支柱”影赛三等奖;《司徒越书法选》书内摄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寿春风光》明信片,均为李传祥所摄。《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内刊有其代表作品数幅。
潘丽云(女)摄影《集市归来》,刊于《中国妇女》;图片《一代新人》,刊于《安徽画报》。
六、民间艺术
作为“文化”的寿县民间艺术当属“楚国文化”范畴。西周初年,江汉间的肥沃土地尚未开垦,建国于此的楚国,其社会基层还存有不少原始部族。因此,中原诸国把楚国看作“蛮夷”而歧视、压迫。这一地区历史特征,使得楚国人民的民族观念显得特别的浓厚。当时的芈姓王族,也只有始终如一地以楚民族为核心来巩固这个民族国家的统治,才能借助江汉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经过长期的战斗、成长、壮大,而居“七雄”之位。所以,它的民族观念又是和国家观念相一致的。作为楚地和楚都,作为屈原崇拜者,为屈原《离骚》作传、继承《楚辞》传统的刘安淮南王都的寿县,许多故事、传说、民歌,都饱含着楚国文化,特别像《楚辞》那样富有爱乡爱国的情感,具有神话的、幻想的色彩与内容,并与其时的现实相联系,这些民间艺术,不少可以称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民间文学艺术佳什名篇。
故事
有《安丰塘的传说》、《寿县郢子多》、《门里人》、《离香草》、《端午吃粽子》、《鸡犬升天》、《淮王鱼》、《豆腐的传说》、《时苗留犊》、《刘仁赡辕门斩子》、《土地爷的故事》、《金豆的传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编笆接枣》、《让他三尺又何妨》、《王小二砍柴》等。
民歌
早期的民歌有《寿阳乐》,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黄斑青聪马》。情歌有《摘樱桃》、《送郎送到柘刺棵》、(筛子堵门眼睛多);儿歌有《挑盖头》、《道喜歌》,时政歌有《抗战歌》、《兵变歌》;劳动歌有《十二月农鸟歌》、《唱到天明不嫌多》;生活歌有《小寡妇上坟》、《风流歌》等。
曲艺
宋代,寿县有《宝卷》曲,今存《叹骷髅》即属“权世宝卷”类。此后有“淮河”、“清音”、“光棍溜子”、“老婆歌”、“大鼓书”、“评词”、“莲花唠”、“相声”、“快板”等。
器乐七弦琴为最早。旧志引《东坡集》:有寿阳人何三姑善为琴歌,“七弦品弄仙人有,留待世人轻插手”句。琵琶。明正德间,正阳有钟秀之,史称“琵琶大师”。其时徽州查鼐喜弹琵琶,使持“侍生”名帖来见。三,亦称子,有大小之分。嘉靖间,寿州张野塘善弹大三弦。沈德符《顾曲杂言》称,“吴人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塘一人”。胡琴,含二胡、京胡、板胡等,寿地亦历久不衰。民国间,县教育馆长石练百精奏胡琴,并改制二胡与板胡为一体,一人操之,能发双声,取名“双胡”。建国后,“双胡”被收入《六安地区民间器乐集成》书中。唢呐,俗称“鼓手”、“响手”,寿地于清代有“俞家班”。在一些大型合奏场合中,亦掺有唢呐器乐;今日城乡多有此乐。其代表曲目常有“百鸟朝凤”,“雁落沙滩”,“万年红”等。锣鼓,为寿地盛行的打击器乐;旧时,城关有王家锣鼓班,正阳有邓家班、宋家班。名曲目有《十八番》、《长流水》、《凤凰三点头》、《寿阳新春》等。建国初,有吴守林、朱茂森等,拜宋家班的宋廷献为师,于60年代初组成县建筑公司打击乐队,后又下传,陈家礼、王春林等。
民间传统工艺制品,有剪纸、扎彩、雕刻、刺绣以及手工编织技术等。
扎彩
它集竹、篾、秸(麻秸)、绘画和剪纸诸项艺术于一体,其制品约分“喜乐”与“哀祭”两大项。灯节、灯会扎制彩灯、龙灯、狮子灯、走马灯;哀丧祭祀,仿照人间行旅居室等生活现实,扎制人马车轿、楼堂亭台,选期烧化,以供亡灵之用。富有人家使用麻秸,甚或元竹、毛竹为料,扎制出前厅、后室,两厢的“四合院”多层,绘梁画栋,门前立有“童男”、“童女”、“轿夫”等佣人,“童男”、“童女”点唇描眉,束腰系带;守门人则持刀佩剑,一如生人;门上常贴对联是:“千工造就黄金屋,一火焚成白玉楼”。此等扎彩,前者为民间群众娱乐服务,后者则全属封建迷信。建国前,城镇有扎彩店,乡间有扎彩户;建国后,除花圈而外,草人、草马与灵堂之迷信品,较长一段时间无人扎制,70年代后期,此类迷信扎制行业始有复生。
剪纸
寿县于唐代时就有此艺。如庙会中的“锣鼓棚子”、“葡萄架”上的剪纸便是。历代以来,每逢年节寿诞嫁娶等喜庆之日,都有剪纸艺术品“”、“福”、“寿”字,“麒麟送子”图,以及生活服饰的窗花、鞋花、枕花、壁花等,以寄托美好向往,丰富生活乐趣。
雕刻
有石、木等类,如门楣门台上的奇花异兽神鸟,龙凤云纹,还有在纸版上刻制各种图模作染印布,民间称为“扎花布”。木料雕刻,今有南关家具加工厂,他们在仿古家具上雕刻各类图饰,古色古香。址在西门外的县大理石加工厂在新制的“文房四室”之一的“紫金砚”上雕刻多种纹饰,刻者有吴长维等。
刺绣
亦为寿地悠久的民间工艺,今有正阳镇绣品厂,其绣品做工精湛,畅销国内外。 根艺造型艺术,
它溶美术雕刻为一体。80年代,驻寿县汽车五队退休职工许传先善为此艺,其作品曾在本县本省和南京等地展出。



上一篇:第一节 楚文化
下一篇:第三节 档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